为什么要把福比作东海 寿比作南山?南山是哪座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哪座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们被之为“三鹰柏”。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瞓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大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 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 现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这时,游人如潮,十分热闹。

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 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 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圭峰山俗称尖山,包括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峭丽挺拔,形如圭玉,故称圭峰山。主要景点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圭峰山北坡,落差超过20米,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唐岑参有诗云:“岸口悬飞瀑,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这是高冠瀑布真实而形象的写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环绕而成一潭,称车厢潭。潭清见底,细石如鳞,历历可数,为寻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势平缓,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镜,湖周青山似屏,为嬉戏野营之佳地。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部注释

1.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帝都,此指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两句:言终南山高大,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王维开元二十九年曾隐于终南山,本篇大约作于此时。这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写终南山的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致,表现出一种隐逸情怀。《唐诗镜》:"'阴晴众壑殊',一语苍然入妙"。《唐诗选》引玉遮曰:"'入看无'三字妙入神"。《唐贤三昧集笺注》:"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


TTGTTG
终南山:据《三秦记》记载:“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湃陇,东西八百里”。秦岭山脉横贯陕西南部,东端延伸至河南陕县,西端延伸至甘肃天水县,主峰在今西安市南。

给老人做寿,人们最喜欢说的祝寿语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而寿星和寿星的儿孙们听到这句话一定会笑逐颜开,满脸欢喜。可是,“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多少年来莫衷一是。
撇开那些没有任何依据只想蹭热度“名山”的说法,中国有一定依据的、有可能是“寿比南山”中的“南山”的山一共有四座。

海南岛三亚市的南山,一座因为有不老松而成名的山
如果你去游览三亚南山,往往在山下的广场上就可以许多游客大声喊叫:不老松在哪?怎么没看到?到底有没有不老松?
南山不老松,也叫龙血树,又叫不才树,材质疏松,枝杆上都是窟窿,做不了栋梁,甚至就连生火做饭也不行,因为点着了烟多火少,特别熏人。因为没有大用处,才能避免被砍伐,加上这种树寿命极长,千年巨树不在少数,所以人称“不老松”。
因为三亚的南山有不老松,所以人们认为“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三亚的这座南山,往往会在“寿比南山”后面再加上“不老松”三字,构成“寿比南山不老松”。

因巨大“寿”字而出名的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
云门山并不高,但是风景很优美,古迹也比较多,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南北向贯穿此山,洞下崖壁极其陡峭,绝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这个“寿”字高大宏伟,气势磅礴,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面的“寸”字就达3米多高,一直有“青州府里,人无寸高”之说,人站在“寿”字下面昂首仰望,“寿”高入云,据说这个寿字是明代嘉靖时人周全所书,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了。
因为这个巨大的“寿”字,人们因此也称云门山为“南山”,取意于“寿比南山”连称。

终南山
其实“寿比南山”一词早有出处,《诗经•小雅•天保》云: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根据专家研究,这首诗中的南山可能指的是西安城南秦岭的主脉终南山。

关于终南山,《诗·秦风·终南》记载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亨传曰:" 终南, 周之名山中南也。" 中南,杜预注:“在始平武功县南。”唐代徐坚则在《初学记》卷五引《五经要义》解释说:“终南山, 长安南山也。一名太一。”
自古以来,终南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而这首诗中的南山,特指终南山。人们认为“寿比南山”之语就是化自于这首诗,而诗中的松柏,也演化成了" 不老松",人们常用“寿比南山”来祝福人的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

南岳衡山
前些年湖南有关单位在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上,找到了一处刻有“南山”二字的大型石刻,可能为解开“南山”到底是哪座山找到了新的线索。
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之间, 是五岳之中的南岳,在我国名山中历史悠久,地位非同一般。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慎到所著《慎子外篇》:

(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

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古代帝王巡狩的对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后代所谓五岳,已有四岳已成名,而"南岳"是"四岳"之一。

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在衡山留下了他们的墨宝,宋徽宗曾经在在南岳留下“寿岳”二字石刻和“天下南岳”题词,此后,衡山“寿岳”之名便称于世。
根据《南岳志》记载,在南岳祝融峰祝融殿北墙基下的舍身崖上,有用楷书阴刻刻着“寿比南山”四字,每字一米见方。
而新发现的“南山”二字石刻位于祝融峰北侧的杂草中, 但是没有发现“寿比”两个字。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在重修祝融殿时,“寿比”二字被压在了殿墙之下。
“南山”二字石刻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寿比南山”之“南山”即南岳衡山之说。
此外,许多史料也证明了南山与南岳衡山的关系:祝融峰会仙桥侧有“南山一境”石刻,款署“甲寅东巴郡汪言臣、王三畏同游此”;清代智犁和尚在《重修广济寺记》中曰:“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称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

由此可见,“寿比南山”之争,古来有之,但是,到底哪一座山才是真正的“寿比南山”之南山呢?
三亚的南山和青山市的云门山,这两座山名气不大,海拔也不算高,山势雄伟在我国众多名山之中也不算突出,在我国名山中的地位也不高,因此是真正的南山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寿比南山”之说早已有之,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思维特点,人们不可能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来祝福长寿。
再者,人们提供用来证明这两处山就是彼南山的证据太新,说服力不足。

运用排除法,有可能竞争“南山”之称的只剩下衡山和终南山,只要再排除一个,剩下的就是“南山”了。根据排除法,个人认为“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应该是指衡山,至于为什么不是终南山,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诗经》里有南山的诗篇不止一首。如《诗经·齐风·南山》的开头就是“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但这首诗是讽刺齐襄公与妹妹文姜私通丑事的,诗里的南山是齐国山名,又名牛山。所以《诗经》中的南山不一定是指周代国都西安以南的终南山。

其次,而从二十八宿分野图看,衡山地处的轸星一角,而轸星旁有一小星,叫做“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代属于长沙,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
《诗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而二十八宿学说的形成早于《诗经》,因此《诗经》中出现用“寿岳”来祝福长寿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在《尚书·尧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记载,即“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从所记天象来推算,“日中星鸟”即“七星”宿春分时昏中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二十八宿即产生于这个时代。
如果运用科学的手段来推算,二十八宿理论的形成还可能早于公元前十三世纪,二十八宿在创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经计算表明: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约五千年前,据此可以认为二十八宿体系创立的最早年代应该是公元前二十五世纪,远远早于《诗经》的成书年代。

第三,《诗经·小雅·天保》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时祝贺宣王亲政的诗,作为周宣王的叔叔,周朝最有名的大贤,周公的祝词必然要用最古老的,名气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山岳来祝贺自己的侄子。而衡山“四岳”盛名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成名(《慎子外篇》)。在这方面,终南山远远不能与当时就是四岳之一的衡山相比。

综上所述,“寿比南山”的南山不是终南山,而是衡山。

福如东海 ( fú rú dōng hǎi )
解 释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出 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寿比南山 ( shòu bǐ nán shān )
解 释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像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 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来历】
南山即今山东省青山市南侧十多里的云门山。云门山不很高,但风景优美,古迹较多,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洞穿南北,洞下崖壁陡峭,绝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刻字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衡望府的周全所书,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寿"字高达7。5米,宽3。7米,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天下罕见。单是下面的"寸"字就高达3米多。从古到今,有"青州府里,入无寸高"之说,人站在"寿"字下面,昂首仰望,"寿"高入云,"寿比南山"或"南山之寿"之说便由此而来。

【成语解释】
寿比南山 ( shòu bǐ nán shān )
解 释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像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 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祝寿
示 例 明·康海《一枝花·寿王渼陂》:“~还草草,福如东海任朝朝。”
近义词 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反义词 一命呜呼、命赴黄泉

【来历】
南山即今山东省青山市南侧十多里的云门山。云门山不很高,但风景优美,古迹较多,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洞穿南北,洞下崖壁陡峭,绝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刻字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衡望府的周全所书,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寿"字高达7。5米,宽3。7米,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天下罕见。单是下面的"寸"字就高达3米多。从古到今,有"青州府里,入无寸高"之说,人站在"寿"字下面,昂首仰望,"寿"高入云,"寿比南山"或"南山之寿"之说便由此而来。

其实也就是福如海阔,寿似山高的具体指向.东海是无边无际的,南山(终南山)是高大不见顶的,人的福寿如果能够这样,那不就是最好的祝福了吗

终南山正解,古文中常提到的南山通常是指终南山
这个山之所以这样出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就在长安南面不远,有很多名人都是“终南捷径”里
出来的

楼上的全放屁!!!
真正的南山在江苏镇江,镇江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和南山!其中南山上有寿公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