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5
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背景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均置诸不理。
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帝国(1299~1922)、英国、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扩展资料:

战争原因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政治背景)
二,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经济背景)
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军事背景)
四,财政上,入不敷出(财政背景)
五,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外部原因)
六,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侵略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殖民地和国外市场,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愿望,列强们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请略权益
海洛英和鸦片是不同东西,但是据说都是自樱栗话里提炼的东西制成的
因为利益驱使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国际
1、英国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到鸦片战争前后这个时间,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当时英国已有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二百几十万。从对外作战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到1836年时,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2、法国
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18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扫法国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工业生产也得以比较迅速地发展。不过,鸦片战争前夕,从工业的一些主要指标看,还远远落后于英国。

3、德国
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工业也有较快地发展,但直到5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联邦中包括普鲁士等三十多个独立国,各自为政,这样又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美国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它建国到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时间,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迅猛可观的。特别是在19世纪初叶,迅速发展商业,获取巨额利润。在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竞争之一斑。总之,美国虽说后起,但显示出咄咄逼人之势。

5、俄国
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但它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就把侵略活动推进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萨战役、尼布楚条约即当时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产物)。此后它一直觊觎对中国进行侵略。

(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基本保持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严重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

1、落后的经济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腐败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乾嘉以来,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这不过是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揭发出来的一小部分丑闻而已(如和?|案)。当时有人将清朝皇帝查办贪污案讽刺为“宰肥鸭”。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废弛的军事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沉闷的思想文化
清朝统治者还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当时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但是龚自珍颇有“众人独醉我独醒”的势头。他长歌当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时弊。

5、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没落腐败,但是,它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是明、清某些时候实行过的一种政策,闭关政策它既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在不同的时候,实施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办法各不相同的一面,所以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这里要着重了解的也可以说特指的,是乾隆以后的闭关政策,也就是限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这种政策。清统治者把闭关政策当作外交的武器来使用,无异于一个人舞纸剑而自诩英雄。闭关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到头来是作茧自缚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二、非法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一)鸦片烟毒在中国的泛滥

1、鸦片烟毒泛滥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抵抗
●闭关政策的影响
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国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2、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

●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破坏了中国金融的平衡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以上。白银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恶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银贵钱贱。当时清朝实行的是银钱并用的双轨制,白银外流国内缺少使得银钱比价变动,例如1794年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到1838年时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铜钱,而向政府纳赋税时须折成白银,这样他们实际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赋税,大大增加了负担,受剥削更重了;由于银价上涨,各省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这样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加深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
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

(三)禁烟运动始末

1、驰禁与严禁的争论
清政府主要是出于自身统治方面的考虑,早在鸦片尚未严惩泛滥的时候,自嘉庆朝以来,就多次提出禁烟的问题,但基本上流于空言,未见实效。但随着鸦片泛滥的日益严重,时至鸦片战争前夕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到了攸关清朝统治生死存亡的地步,于是禁烟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形成严禁派弛禁派对垒争持的激烈争议。
严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鸿胪寺卿(掌管朝祭礼仪之官)黄爵滋和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提出了具体办法,就是用严刑峻法,重治吸食:广传戒烟药方,限期一年戒绝,过期仍吸食者,平民处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准考试。邻里互相监督,对知情不举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对举报者则予奖励。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礼乐的官员)许乃济等人。提出取消鸦片禁令准其公开卖买,照药材纳税(不过只准以货易货,不准用银子购买,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白银外流)。并且提出国内种植鸦片不予限制,国产鸦片多了,洋商无利可图,外国鸦片即可不禁自绝。
道光皇帝经过一番权衡,倾向于严禁派,召见林则徐进京,深入讨论禁烟问题,最后于19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2、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于1839年3月到达广州。林则徐与邓廷桢,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受贿卖放的水师官弁。并且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掌握内幕情况。与此同时,他对外国鸦片贩子也采取严厉的措施,责令外商将趸船上所存的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并具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林则徐坚决表示,“若鸦片一日示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最后,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二万余箱。美国烟贩缴出1500余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硝烟”。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国际
1、英国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到鸦片战争前后这个时间,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当时英国已有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二百几十万。从对外作战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到1836年时,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2、法国
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18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扫法国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工业生产也得以比较迅速地发展。不过,鸦片战争前夕,从工业的一些主要指标看,还远远落后于英国。

3、德国
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工业也有较快地发展,但直到5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联邦中包括普鲁士等三十多个独立国,各自为政,这样又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美国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它建国到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时间,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迅猛可观的。特别是在19世纪初叶,迅速发展商业,获取巨额利润。在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竞争之一斑。总之,美国虽说后起,但显示出咄咄逼人之势。

5、俄国
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但它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就把侵略活动推进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萨战役、尼布楚条约即当时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产物)。此后它一直觊觎对中国进行侵略。

(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基本保持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严重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

1、落后的经济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腐败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乾嘉以来,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这不过是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揭发出来的一小部分丑闻而已(如和?|案)。当时有人将清朝皇帝查办贪污案讽刺为“宰肥鸭”。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废弛的军事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沉闷的思想文化
清朝统治者还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当时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但是龚自珍颇有“众人独醉我独醒”的势头。他长歌当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时弊。

5、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没落腐败,但是,它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是明、清某些时候实行过的一种政策,闭关政策它既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在不同的时候,实施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办法各不相同的一面,所以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这里要着重了解的也可以说特指的,是乾隆以后的闭关政策,也就是限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这种政策。清统治者把闭关政策当作外交的武器来使用,无异于一个人舞纸剑而自诩英雄。闭关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到头来是作茧自缚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 鸦片战争的背景
    答:1.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卖官鬻爵严重 2.清朝军备废弛,战斗力严重下降 3.林则徐在广州等地的禁烟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中国任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 国外:1.英国与清朝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想通过鸦片来打开对华经济的缺口 2.英希望通过鸦战打开中国的国门,让鸦片等大量涌入...
  •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是什么...
    答:背景: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但是必须明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
  • 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是什么?
    答: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如下:1.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和美国等...
  • 如何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1840 年至 1842 年,其背景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理解。国际方面:当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领导者。英国急需扩大市场,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原料来源。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并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此外,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在寻求更...
  • 鸦片战争背景如何分析 快来这里来看正解
    答:1、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政治背景)二,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经济背景)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
  • 什么是“鸦片战争”?
    答:首先,应当明确鸦片战争的性质.鸦片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迫切需要销售市场,以鸦片和枪炮打开中国大门,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其性质是殖民侵略战争。然后,应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是清朝日趋腐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
  •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背景分析
    答: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2、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
  • 鸦片战争背景
    答: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1841年1月,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