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一、 孕育阶段
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1、中:贾谊的《新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三、初创阶段
从18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四、发展阶段
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扩展资料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1632)。在这本著作中,他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
19世纪初叶,由于大工业的发展,母亲外出劳动,幼小子女无人照顾,因而逐渐建立了照管和教育学前儿童的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直接促进学前教育学的建立。有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专门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就提出了研究学前教育理论的客观需要。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于1816年开办的"性格陶冶馆"中,为工人阶级创办了幼儿学校,收托2~5岁儿童。他主张从童年起就实施正确的教育;重视体育和户外活动,把“要尽力使小朋友快乐”作为应遵循的格言;反对处罚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幼儿教育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入园(学前班)幼儿成倍增长,从单一的县幼儿园发展到各乡镇中心学校的学前班。
2、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开展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启蒙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重视和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采用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向企业、社会各界、干部家长多方筹资,逐步改善办园条件。
4、突出重点,办好示范。围绕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突出四个环节:保教齐抓、教研教改、家园共育、养成教育。做好三项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

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扩展资料:

发展特点:

1、幼儿教育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入园(学前班)幼儿成倍增长,从单一的县幼儿园发展到各乡镇中心学校的学前班。

2、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

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11月初提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课堂教学、劳动、娱乐活动和日常生活等7种教育手段来完成的。

3、重视和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县财力紧缺的情况下,采用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向企业、社会各界、干部家长多方筹资,逐步改善办园条件。

4、突出重点,办好示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一、幼儿教育发展简史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抚养后代、保证婴幼儿存活与生长的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幼儿教育。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整日奔波,以勉强维持全部落人的生存。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家庭,孩子归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到原始社会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幼儿公共教育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家庭教育产生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2.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情况。此时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同时他们毫不留情

  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于是在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了专门的学校,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足够的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

  3.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17世纪中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终于冲决了封建社会的堤坝。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欧洲建立起来。到19世纪初,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到来,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大量小农、小手工业者被迫进入大工厂做工,妇女也被迫走出家庭进入工厂,而不能在家养育孩子,于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创办幼儿教育机构以收容、教养工人孩子的需求被提了出来。由于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比小农经济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具备了创办幼儿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就首先在欧洲诞生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1711—1858)创办的“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他把1~6岁的婴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过恩格斯的赞扬。不过,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

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 简单介绍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借鉴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幼儿教育。受政治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模式。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则》和《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规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包括...
  •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我国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如下:1、第一阶段:20世纪初一一20世纪中叶 五四时期,陈鹤琴、张宗麟开创了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道路,并开始创建我国学期儿童社会教育。陈鹤琴的五指课程把做人作为三大纲领之一。张宗麟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
  • 你知道学前教育学发展的历程吗?
    答:1、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阶段。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也论述过儿童教育。2、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贝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
  •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学前教育史》作为学前教育系列教材之一,以时代为顺序,采用简史的形式编写,分为上下两编,合计二十讲。其中1—8讲为上编,内容包括远古至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9—20讲为下编,重点介绍了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进程。《学前教育史》尝试阐述当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新理念、新成...
  •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主要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答: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和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西方的有: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我国的有:康有为、陶行知、陈鹤琴。(3)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20...
  • 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哪些特点?
    答: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至今。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1989年国家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试行7年后,于1996年经过修订正式颁布,其内容“反映了幼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就有重视儿童教育的传统,其中也有涉及学前儿童教育的部分。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经济发展缓慢。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学前儿童都在家中接受教育。直到19世纪末期,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建立,这是我国...
  •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如何?
    答:学前教育体制一)公办一统期(1949年至1985年)自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这段时期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基本上由政府承办,其主要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存在。主办者通常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或妇联等。这一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是政府全面负责,只存在公办性质幼儿园,也就是说,只存在国家教育权,...
  •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这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3. 进入民国时期,1912年的学制系统中,蒙养院被改称为“蒙谨李养园”,而在五四运动后,这一名称又演变为“幼稚园”。4. 在现代,幼儿教育通常在幼儿园进行,尽管名称和形式经历了变迁,但幼儿教育本身一直存在,并贯穿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和理论贡献
    答:在教育历史的早期,学前教育的独立发展起源于德国。1837年,教育家F.W.A.福禄贝尔在布兰肯堡创立了收托1至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后命名为幼儿园,这一创举受到了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思想的影响。福禄贝尔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以游戏为基础,他的著作如《人的教育》、《慈母游戏和儿歌》等,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