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寄情于景,对友人进行劝勉的诗句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古代的文学诗人所有的名字,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的所有诗人

陆游。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人物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扩展资料
生平内容介绍:
陆游的父亲陆宰也官至朝请大夫, 一个著名的世故书家,也是一位名望很高的学者。他家的藏书达1.3万余卷之多,经、史、子、集,应有尽有。这样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使陆游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凭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心读书治学。
陆游在自己的诗里曾写道:“我生学语即耽书,万郑纵横眼欲枯”,“少小喜读书,经夜守短檠”,生动地记述了他少年时代的刻苦精神。
他读书范围很广,先秦两汉以来的各种重要菱,无不披览钻研。那时,和他父亲来往的,有许多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学士,他们常在一起谈诗说文,谈论诗文的系统派别辞韵律的得失。
陆游总是在一旁洗耳恭听,不管夜里谈得多晚,他也要倾听到底。陆游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就主动向他们请教。由于他聪颖好学,到十二三岁时,他的诗文已经相当可观了。 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宽阔金两朝相对抗的时代。
陆游能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与他的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陆游童年时,金王朝女真族大举南侵,祖国山河,四分五裂,中原人民,妻离子散。陆游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同全家逃避兵乱,流离转徙,困苦万状。他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曾和广大军民一道进行过反抗侵略的斗争。
参考资料:
陆游家训—百度百科
陆游—百度百科

  寄情于景,对友人进行劝勉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中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旨是什么?
    答: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谁...
    答: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这句诗中,诗人寄情于景,充满了对诗友的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回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什么表达对什么的什么的感情_百度知 ...
    答:诗人借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俩句诗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百度知 ...
    答: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主题思想
    答:1、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3、景物内涵:“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声传情的句子是?
    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此诗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停顿划分
    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了,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此诗是李白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