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四支联军,其成员和目标分别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各个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些军阀当然是以消灭、吞并对方为目标,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或者某种特殊的背景,各个军阀也有合作的表现,比如组成联军来讨伐或对抗某一支强大的势力。下面我就来说一说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四支比较著名的联军,其中有两支虎头蛇尾一败涂地,另外两支却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旨在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

如果说汉末三国时期的最著名的联军,大概就是关东联军,也就是小说家所说的''十八路诸侯''。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关东联军中总共有十八镇,这个与历史上是有较大的差别的,无论是数字还是具体的军阀都有出入。小编粗略地算了一下,包括刘备这种小势力以及''黑山军''这种灰色的势力,关东联军总共有至少超过二十支军队。

关东军阀除了在后方负责后勤以外,在前线上大致有四个方面——荆州南阳(鲁阳)、司隶河内、豫州颍川以及兖州陈留(酸枣)。这些地方对董卓所控制的洛阳呈现出一个半包围圈,由于都在函谷关以东地区,所以叫做关东联军。关东联军几乎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的集体大亮相: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刘备、刘表等人都站在一个立场上,他们的目标就是攻克洛阳、长安,将汉天子从董卓手中解救出来。

关东联军的目标是高尚的,但是具体表现属实是不尽如人意。在东汉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就是关东联军成立的第一年,关东联军确实与董卓集团发生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河阳津之战''、''汴水之战''、''梁东之战'',结果是以全败告终。尤其是''汴水之战'',说是彻底摧毁关东联军(除袁术、孙坚)的士气也不为过。而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虽然孙坚成功攻入洛阳,但是关东联军整体也开始进入分裂混战的趋势,这支规模不俗的联军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推翻公孙瓒统治的刘虞旧部、乌桓、鲜卑、袁绍联军

公孙瓒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支比较强大的军阀,首先他有丰富的军事能力和经验,这一点对军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韩馥、焦和、孔伷、刘岱、孔融这些曾经的''大人物''都是单纯因为能力不足而在军阀角逐的舞台中退场的;其次公孙瓒地处边陲,可以轻易组建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对步兵作战时具有优势。从史料的记载上来看,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也是有来有回,互有胜负。可以说从初平二年到初平四年(即公元191到193年),公孙瓒和袁绍是河北最强大的两支军阀。

但是与袁绍不同,公孙瓒并不是州牧或者州刺史的身份,他要受到幽州牧刘虞的限制。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很深,且不支持公孙瓒对外的战争,双方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最后直接变成军事上的火并。刘虞本来是先动手,可惜他的军事能力实在有限,被公孙瓒反杀。公孙瓒先是控制刘虞,后来直接杀死刘虞,完全控制了幽州(除了被公孙度控制的辽东地区)。

刘虞在幽州相当有声望,而且与乌桓、鲜卑等少数游牧民族的关系比较亲密。公孙瓒杀死刘虞的举动,给自己吸引了足够的仇恨,受到了强烈的反噬。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以阎柔为代表的乌桓、鲜卑军队;袁绍部将麹义和刘虞的儿子刘和(一直被袁绍扣留)大概三支力量组成联军,在公孙瓒的内部发生叛乱,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公孙瓒,但也给公孙瓒沉重的打击,从此公孙瓒与袁绍的胜负天平开始向袁绍倾斜。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孙刘联军

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的开端有三种说法,其中一种被定义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也就是孙刘联军击败曹操的那一年。可想而知孙刘联军对历史走向的重要意义。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上可以说是扫平了河北地区(还是除辽东公孙氏),关西各军阀也保持着对曹操的名义上的臣服。于是曹操开始向荆州进军。

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荆州牧刘表突然去世,其幼子刘琮在荆州世家望族的携裹之下向曹操投降。刘备个人无法与曹操对抗,何况有一个随时可以背刺的刘琮,于是率领军队南下。刘备的本意是到江陵组织力量抵抗,但是携民渡江拖缓了行军速度,被曹纯在当阳长坂击溃。正好在这个时候,鲁肃代表江东集团向刘备抛出橄榄枝。在曹操这个强大的外敌的压力下,刘备和孙权顺理成章地成为盟友。

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一举击溃曹操的大军,不仅粉碎了曹操''会猎于吴''的目标,更是迫使曹操将已经控制的荆州又吐了出来;随后孙刘联军又取得了''南郡之战''的胜利,获得战略价值极高的江陵,打通入川的门户以及北伐襄、樊的跳板。加上刘备攻取的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孙刘联盟瓜分了大部分的荆州。在一些交易之下,刘备获得了南郡,成功消灭刘璋控制西川;孙权也从零陵郡取径入交,获得交州的土地。


沦为曹操背景板的关中联军

曹操打过的最漂亮的、最有技术含量、最行云流水的战役,小编个人认为是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的''潼关之战'',也叫作''渭南之战''。而作为曹操的背景板,也就是曹操的对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向曹操名义上臣服,实际上也给曹操出人出力的关西各军阀。比较有实力的是韩遂、马超(马腾)两支,其余还有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这十支势力联合在一起对抗曹操,又被称为''关中十将''。

在''赤壁之战''的失败之后,曹操暂时搁置了南下荆州、扬州的目标,开始向西北方转移。曹操声称自己要进攻汉中张鲁,需要从关中取径。这明显是一个假道灭虢的计策,关西各军阀虽然臣服曹操,马腾也进入许都做官,但是这些军阀还保持相当的独立性。曹操暴露出他消灭各军阀、完全控制关中的意图,所以引起这些军阀的反抗。

虽然关中联军声势浩大,拥兵十余万,士兵作战能力也非常强,但是从组织程度来看,关中联军完全是一盘散沙。韩遂和马超甚至有杀母之仇(大概率并非生母,而是马腾的妻子),马超还有和韩遂部将阎行单挑险些被杀的经历。这种松散的关系奠定了''关中十将''的败局。''潼关之战''的整个过程我怕就不赘述了,在最终的决战中,曹操先是用离间计破坏韩遂、马超以及其他军阀的关系,再利用精锐骑兵击溃关中联军。此战之后,虽然仍然有关中联军的残余在关中、陇右地区,但基本上已经无法对曹操构成威胁了。



  • 江陵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和曹军的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答:江陵之战,又称南郡之战。 江陵之战 是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对抗曹操的战事。此战是赤壁军事行动的一部分,在208年的夷陵之战后的乌林陆地遭遇战和曹操军在赤壁之战的水战中溃败后立刻开战。注意乌林的战事是赤壁之战的副产物,不可混同。江陵城与当阳北方周围激战正酣时,荆南却没有太多激烈的战斗...
  • 东汉末年分那三国?
    答: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 为什么东汉末年分了三国
    答: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推翻了东汉封建王朝的统治,使东汉反动腐朽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而为三,可以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压迫。而各国为保持其三国鼎立局面,也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因此认为三国分裂局面的出现,是促进社会发展一件好事。 此说脱离具体的历史实际,现...
  • 《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至少4个);
    答: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
  • 东汉末年分三国,赤壁之战是如何被引起的?
    答:他和曹操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与孙权合作,才是有可能战胜曹操的方法,至于孙权一方,本来他们想投降曹操,但是诸葛亮一来,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这才让孙权决意和刘备联合共同抵抗曹操。其次,从两方的兵力上看,刘备和孙权的兵力大概只有五万左右,而曹操的兵力却有二十几万人,在这种兵力...
  • 东汉末年,“人谋”在三分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蜀国遣使庆贺,订立中分天下的盟约,三分政治均势形成。 由于以上两个均势的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巩固下来。但这两个均势并不是平行的两个因素,而是“人谋”规划三分鼎立所同时进行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谋求地理均势,同时又谋求政治均势,而地理均势是政治均势的前提条件。所以,三国形成时期曹、孙...
  •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绵不休,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答: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
  •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绵不休。有关三国的故事有那些?
    答: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 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 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
  •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过后是谁统一三国的?
    答: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
  • 请说出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战役名...
    答:东汉末年,支撑东汉帝国的是三股力量, 外戚,宦官和士族;先是愚蠢的大将军何进招军阀入京, 杀太监还未果, 被太监杀之, 太监则被士族代表袁绍尽杀之, 在这个空挡期间, 地方军阀董卓入京,没有治国经验, 也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 只能乱杀大臣,换天子,变国都,胡作非为! 董卓被士族王允代表使美人计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