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成为每位一线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其实,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切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因而,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务之急。
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教学领域改革频仍,新课程改革被推出。作为一线教师,利用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学质量已经不能再提了。其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小学生素质和能力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因而,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一些制约小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传授式教学,学生几乎无学习主动性可言
中国教育的优势体现在中国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度很高,强调教育公平。但也存在着严重弊端,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多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并非出自于兴趣本身。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而学生学习的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属于一种倾向性灌输教育,这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牵强附会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2.以教材为主,讲究题海战术
中国的教育模式提倡老师简单的“教教材”,正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小学数学教学使用题海战术,老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当学生长时间陷入一种演绎思维模式的训练中,就会使其思维形式变得单一和僵化,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会导致学生负担加重,产生厌学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
3.信息单向传递,缺乏课堂信息交流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一种“教师讲授居先,学生试听在后”的线性传递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基本途径。其实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律。这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度挖掘。
4.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缺乏
受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小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溺爱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现状堪忧,雪上加霜的是老师们更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略其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需要学生运用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会导致学生的动作与思维联系被无情地切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严重缺乏而得不到满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激发兴趣,用趣引学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数学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小学生思想单纯,接受能力强,他们主要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纯粹的知识教授只会把数学课变得枯燥无味。巧妙的课堂引入、联系现实生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自由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细细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
2.授人以渔,主动探索
老子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创造、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山重水复中获得柳暗花明之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天赋才能。
3.互动教学,积极参与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师生在彼此平等、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新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没有甚至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不能掌握问题的主动权,甚至会剥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主题探讨、问题归纳、典型案例、情景创设、多维思辨都是值得老师们借鉴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
4.情境教学,针对创新
情境教学既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也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发展。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创新。媒体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景都是老师

今天接着上次提出的这个主题同大家交流,我将结合工作实践体会重点从教学管理、教研组、教师个人这三个层面来探究提质的途径和方法。一、从教学管理层面,力求从教务处管理层面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一)、结合新课标内容及要求,着力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用、学生的调控完全由老师掌握,即: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按新课程的要求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并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式,必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反之,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不当,则必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在低水平上徘徊。农村学校不如城市学校对优秀教师有吸引力,要让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而培训和提高本校教师素质才是明智之举。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作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忽视的是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纳的地位。长期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大面积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新时期对学生培养的质量要求格格不如。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事实证明不同的教师角色扮演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力的证明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落后状况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角色可实现的策略】(1)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并不是象演员那样“装出来的”,它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的自然表现。没有理念支撑的角色扮演必然矫揉造作,这种人不可能真正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理组织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只有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透彻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转变教师角色。(2)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扮演必定要有适合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不论思洋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其教师角色得以成功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在于有一套适应于教师的好的教学方式。依照新课程理念,要让教师角色真正从课堂的霸主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就必须建构一套与之适应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当前有很多学校在印证实验性地推行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值得借鉴。(3)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和统一的行动。从名校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学校的坚强领导。当教师在尝试新模式中萎缩不前的时候,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问题,要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进行疏导,使他们提起信心、明确方向。当遇到传统观念给学校教学改革施加压力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坚持信仰,顶住压力。并能领导全校教师以先进的理论和扎实的教学实效说服家长、说服社会。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因此需要全校各科任教师协作,如果学校老师各自为政,学生就无法适应个别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至少应以校为单位,全面改革教学方式,如云南的罗平县强力推进四有模式,在教学常规检查时,许多教务主任都一致认为,四有课堂模式更适用于老教师和课堂教学低效的老师,因为它告诉了他们课要这样上,才能出成效,才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也适用于新教师,让他们很快地进入有效课堂教学的轨道上来,还有通过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形成独特的校风学风,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有效的转变。(4)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多上教育网站,了解瞬息万变的教改信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坚持定时间、定内容的原则,内容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力求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钻研业务、交流沟通、提升水平的重要途径。督促教师反复研究新课标,研究中考题及小学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题,看名师执教的光盘及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使其尽快转变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弄清个性差异,树立学生发展观,还可组织开展“倡导读书风气·促进作风建设”读书交流会。现身说法,以某老教师为代表的老教师群体“扎根乡村,用心守望,毕生精力献教育”的思想交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陶冶了教师的意志品质。(二)、在有效的教学管理中提升教学质量。(1)制定与修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须把握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前两个原则,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参培者都能理解,下面重点来理解动态原则及优化原则。动态原则——学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制度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优化原则——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制度各个要素都应是最优的,制度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制度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2)规范教学行为:确保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检测这五环节上督促到位,汪重其实效性,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核。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4个检查组,作业各年级分成一个组,一个教案检查组,通过检查量化,把成绩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每次检查后,通过全体教师会,进行检查情况反馈,表扬被评为优秀的教师,每次检查对于评价为“优”的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本和教案在教研组上进行传阅,给其它教师作出示范,号召其它教师学习他们,指出备课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指出其缺点,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行为。通过多次督查,对于作业批改,许多教师都在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超额完成,无论是教学还是常规工作,将会形成“比”“赶”“超”的竞争局面,学校对此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健康,还常常要为他们减压,让他们地去关注课改动态,开拓其视野,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于辅导环节的监控,学校开学就可制定《课后辅导学生制度》,开学初可要求各位教师按所教学生人数的8%确定学困生的辅导对象,对学困生做到四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表扬奖励优先,家访优先。附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略)(3)常规管理创新:彰显教学管理特色。①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教师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和本学期教学实际分析,确定下阶段教学目标,制定寻找这达成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与策略,教务处可与每位任课教师签订《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了教务处责任及任课教师预订的目标及达成目标所采取的举措。②剔除低效、无用、表面的规定,追求高效、有用的做法。在要求教师不备课坚决不能上课、备教必须一致的前提下,评价上不应过分追求备课的形式,可以宽松教师把课本备课、习题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在作业上,要求所有学科,所有学生均建立两套作业本,即《随堂练》和纠错本。随堂练要求从基础部分及能力提高部分两个角度布置练习,基础部分教师必改,能力提高部分,教师选择改。纠错本,应要求学生将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在教师指导后重新做在纠错本上,教师再次批阅。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单元过关,要求备课组在集本备课中编制《单元达标试题》,备课组教师先解答下水卷,修正后交教务处审批统一印刷,考试结束,全部批阅,讲评矫正,将记分册及下水卷送教务处检查。③每次考试后进行班级总评比较,及时表彰优秀学生及优秀班级,树立竞争意识。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在抓考风建设上,教务处可尝试按学生上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编排考场及座位,防止学生成绩忽高忽低的现象,确保考生成绩的真实性,确保考生学习上的公平竞争性。(4)激励方式多样:在激励中形成竞争氛围。①年度优秀听课笔记展。参展内容:一是听课节次。二是听课质量。是否认真、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所做出的评议。三是评课情况。听课结束后。是否及时参加评课活动,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从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是否做好评课记录。②举全校教师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一是学科课程标准。考查教师对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包括学科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二是教材。考查教师对所任教学科整个学段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教材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关键知识的再现能力,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能力.就教材某一片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等。③举校内课堂教学竞赛。对象为全校所有教师。以备课、说课、评课、讲课等为主要内容。重点考察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举优秀学生作业展。展评作业种类包括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科学四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九科。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师生明确作业要求,促进学校完善作业制度.增强教学管理人员作业检查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最终达到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思考性”.作业批改达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的目的。⑤评选优秀教研组及备课组。制定《学校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结合每学年县教研室对教研组的考核成绩及教研组各学科年末考试成绩县排名、本组所有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综合平均得分,在教研组及备课组写出先进评选材料的前提下,综合量化考核评选出2个先进教研组及3个备课组,分别发给奖牌和一定数量的奖金。⑥突出教学成绩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质量意识要深入每个老师的心中,以教学质量论英雄的决心始终如一,教师的履职考核,评优晋升,先进个人,年度绩效工资结算,教学质量应一直占有突出地位,正像许多老师说的:“优秀不是评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这种质量文化氛围,在学校一旦形成,将会极大的调动老师们教学工作的热情。⑦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在平时工作中就应有所体现。学校领导不要大喊奉献,不空谈无私,一个微笑,一句难得的表扬,一个没有报酬的荣誉证书,那是精神鼓励。对平时参赛获奖的教师发点奖金,对发表论文和成果获奖的教师发点奖金,对期中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对超课时的老师超工作量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每次考试班级总评获同级全三名的班主任发点奖金,这些都是物质奖励。把期中期末考试,各科知识竞赛中产生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这些都应该是一所重视教学质量提高的学校常做的事。事实证明,学生需要荣誉感,教师需要成就感,被别人认可,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大家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让每一位教师乐于出工出力出智慧,激发出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这样,学校也才能与时俱进,快速发展。(5)毕业班工作:注重过程管理。每学年初,学校要根据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区教育局年度毕业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年度学校毕业班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质量目标,拟定工作策略,细化责任。初中学校可要求初三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及近三年本市中考命题方向,小学将要求小学六年级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及近三年本区小考命题方向,拟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复习计划明细表,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全面复习做好准备工作。在备考复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备考领导,建立激励机制,抓好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着力点及以初三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学着力点,努力创建和谐的备考氛围,建立科学的备考体系。本着“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复习备考工作,第一轮复习以基础复习为立意,强调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第二轮复习以能力提高为立意,整体构建,强化专题,第三轮复习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充分发挥区教科室组织的三次模拟的检测效能,每次考试,均做到严把监考关、评卷关、分析关,无论是诊断性检测,还是评估性检测和模拟性检测,每次检测完毕,教务处都要组织班主任及及备课组成员结合上年中考录取情况及本次检测情况,梳理出优秀生、弱科生、边缘生、踩线生名单,对于优生要求逐一填写解答试题诊断书,由备课组统计分析后调整下阶段的备考复习教学思路,对于弱科生,采取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辅导策略,对于边缘生,采取鼓励加油及职中分流的策略,对于踩线生,采取自我评价,比照分析,教师分任务“人盯人”的策略。(6)把握“质量监控”特点,让监控科学而实效。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全要素”“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等特点。“全要素”是指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设施或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监控。“全过程”是指对主要教学阶段进行全程监控。而对教学阶段的理解可以有多个角度:一般指从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到考核等不同阶段;还可理解为从学生的入学、学习直至最后毕业考核的全过程;也有人理解为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或课前、课中和课终等。“全员性”是指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工作或学习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监控既包括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时监测这一“监”的过程,也包括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共同作用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除了分数质量外,还应有人的发展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这需要重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专业化分析。而不是判断性的评价。只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帮助教师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真正实现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从监”向“控”的过度,体现教学质量监控的服务性,满足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所需的条件,才能焕发教师对教学的高度热情。(7)人人有责任,建立三级提质管理机制。学校可形成三级质量管理机制,把提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一级机制由校长、教务主任等有关领导组成;二级机制年级组、教研组负责人组成;三级机制由备课组及任课教师组成。坚持每年召开中考、小学毕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全市或全区统一性考试,必须分学段、分学科进行质量分析,写出一份详实的质量分析报告;全校性考试,必须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分析,教务处必须向校长提供一份详实的质量分析报告。坚持教学工作“四项责任制”。即以校长为核心的班子集体负责制、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组工作集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集体负责制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负责制。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校长包学校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学生“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教好每个学生;备课组长包年级学科教学质量.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书.增强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责任感。二、从教研组层面,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1、将学校教研组建设成为四个“基地”。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四个“基地”:“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地,研究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基地,教师进修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基地,以及教育、教学信息传递处理的基地”。教务处对教研组的管理方法通常为:起始管理制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过程管理监督协调;终端管理扬优抑劣;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及年轻老师的培养。2、利用成功教学案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当前,教师们都在积极寻求专业发展,各种教育报刊、电教教学媒体也大量登载了名师成功教学案例供教师借鉴。但是,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利用存在着效益不高的问题。教师对案例的利用往往是个人行为,存在着以下三种弊端:一是功利化倾向:经常是要执教公开课、参评教学能手,临时找来名师名家教学案例进行模仿,一旦讲课完毕,研读也就结束了。二是随意化倾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审美趣味来选择案例研读,至于该教学案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普遍考虑的较少。三是肤浅化倾向:研读案例大多是教师个人的行为,缺乏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士的引领,往往反思不深,不能全面把握名家教学精髓,常常学得一鳞半爪,浅尝辄止。或者说:学校虽然也组织教师观看名家教学,但往往是看看录像、写写反思、谈谈感受,延伸到实践层面的举措少,没有真正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实施方法与步骤】1、剖析成功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名家教学思想的精华所载,深刻剖析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精选名家教学案例。面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改新局面,可从教师疑惑入手,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上级教研部门精神,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其次,剖析形式多样化。专家引领式:安排校内专家点拨评析,这种评析站在全校学科教学的高度,提出借鉴名家的方向,有些是教师苦苦追寻而未得的方式方法,有些是教师理解不到位、操作疏忽的地方;骨干点拨式,由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评析,这种评析基于教研组的教研实际,和教学具体问题解决相联系,针对性强;参与互动式:参加人员可以是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还可以是学科教师,见仁见智,争鸣讨论,互相启发,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名家教学思想,达成共识,为实践提升奠定基础。2、反思吸纳,课堂实践。剖析案例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的能动反应,剖析之后,还需要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内化、吸收,确立出本教研组借鉴的方向,一般每次确立一个主题。确立主题后,备课组所有教师独立备课,融入个体独特的思考,而后进行课堂教学,多层面、多角度展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也可邀请其他年级的骨干教师甚至教研员听课。教师带着研究的目光走入课堂,记录着借鉴名家教学的成功之笔,发现着不足之处,思考着原因和解决策略。3、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在每位教师试讲完后,听课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反思。研讨的内容以挑问题为主,首先由主讲人进行自我评价,与名家教学思想、实践方法对比分析,指出不足,而后每位听课老师对教学活动从某一侧面进行详点细评,肯定每位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针对实施名家成功教学思想,定出比较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定稿付印。集体研讨的效果如何,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老师共同商榷,互相启发,逐渐靠拢名师名家课堂,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集体探讨中大家群策群力,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对名师教学思想的把握更深更透了,真正做到“合作着、研究着、发展着”。4、个人反思,升华提升。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每位教师对名家教学思想有了的理解,对如何将名家教学思想化为教学行为有了体会,甚至积累了有效法。在借鉴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教学观;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教学技能;在同伴互助中,思想与思想交融,升华着教学理念。这时的个人反思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可以是成功之笔的提炼,也可是困惑或不足之处的剖析。在个人思考的同时,同伴继续交流,内化升华,形成新课案,留下新思索。5、落实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每名教师认真对自己的工作分析定位,看自己取得那些成绩,还有哪些差距,本学期重点突破的工作是什么?需要借助备课组或学校要做的是什么?写入学期教师发展规划,让每名教师明确每学期在个人发展方面重点要做的工作,并努力实现。学期结束,教师要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自己个人发展方面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6、教研组发展应重实施科研提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学科研的轨道上来。通过教学科研的督促,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研组长是学校的教学专家,教学带头人,是本组学科先进教学思想的传播者,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当然,教务处对教研组的管理要及时,要指导,不然,就会导致教研组工作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可形成了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7、立足课堂优化:紧紧把握课堂质量这根生命线。(1)、研究课堂管理,寻找有效管理的方法与策略。A、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独断专制型——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处理问题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亲近一部份学生、疏远一步份学生,喜欢一部份学生,歧视一部份学生,偏爱与偏见影响了学生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管理障碍重重。简单粗暴型——总是用命令、威胁等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管理要求,经常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而大动肝火;经常使用否定的、消极的话语;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心理虐待。放任自流型——对学生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一味地一团和气;迎合学生家长爱子心理,变教师为保姆。随意教育型——有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现象或问题行为,进行冗长、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由于唠叼过度,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和厌烦情绪。B、问题原因及反思:首先是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权威思想过重。(“师”与“天”“地”“君”“亲”并列供奉膜礼,教师是知识人化身,力量的源泉,长者的象征。尊师重教思想所致.)其次是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能力不尽如人意。(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教育学知识,不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懂得因材实教)最后是,不能科学评价学生。(只看学生成绩,以高分数高升学率为终级目标。当然,还有社会及家长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对学校教育及教师应有的理解。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心理有一些新的变化,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增加的难度。(独生子女、不劳而获、网络、拜金主义,过早恋爱、新奇的电子产品、学生溥弱的意志力等)C、现代课堂管理有效的特点。人本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性——课堂中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地,是学生精神生活所必然依赖的地方。强调合理地组织课堂中的人、事、物,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调适性——调整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教师面对即发问题,讲策略甚至多策略并举,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人吸引并只与他们交流。民主性——学生是有个性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潜能,创设出适合学生生活与活动的环境,为学生在课堂中能按照本性行为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主体性——主体是学生,强调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高效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的自主参与与机会,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解决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D、有效课堂管理分类及方法。课堂管理可分为预防性管理、支持性管理、矫正性管理。预防性管理:改进教学——制定课堂常规——安排环境(隐性课程,用民主、平等、仁爱的思想影响着学生)支持性管理:熟记学生姓名——运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运用声音的变化提醒学生——运用走动、接近和停驻——真诚赏识每一位学生——随时发问——调整座位——在沉闷的学习中善用幽默——移开诱惑物体矫正性课堂管理:说理——强化——示范——消弱——处罚(慎用)(2)、强化集体备课,践行四有课堂教学新模式。教研组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课标,研教材,备学生、论方法、注过程、备资源。践行“简约有效,因科而异”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在落实《罗平县四有教学模式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深入开展“四研究”,强化课堂教学“四环节”,要求每位教师写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上课教案,然后通过个体授课、集体评议再上升到新

今天接着上次提出的这个主题同大家交流,我将结合工作实践体会重点从教学管理、教研组、教师个人这三个层面来探究提质的途径和方法。一、从教学管理层面,力求从教务处管理层面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一)、结合新课标内容及要求,着力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用、学生的调控完全由老师掌握,即: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按新课程的要求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并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式,必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反之,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不当,则必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在低水平上徘徊。农村学校不如城市学校对优秀教师有吸引力,要让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而培训和提高本校教师素质才是明智之举。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作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忽视的是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纳的地位。长期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大面积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新时期对学生培养的质量要求格格不如。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事实证明不同的教师角色扮演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力的证明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落后状况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角色可实现的策略】(1)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并不是象演员那样“装出来的”,它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的自然表现。没有理念支撑的角色扮演必然矫揉造作,这种人不可能真正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理组织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只有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透彻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转变教师角色。(2)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扮演必定要有适合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不论思洋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其教师角色得以成功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在于有一套适应于教师的好的教学方式。依照新课程理念,要让教师角色真正从课堂的霸主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就必须建构一套与之适应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当前有很多学校在印证实验性地推行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值得借鉴。(3)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和统一的行动。从名校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学校的坚强领导。当教师在尝试新模式中萎缩不前的时候,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问题,要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进行疏导,使他们提起信心、明确方向。当遇到传统观念给学校教学改革施加压力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坚持信仰,顶住压力。并能领导全校教师以先进的理论和扎实的教学实效说服家长、说服社会。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因此需要全校各科任教师协作,如果学校老师各自为政,学生就无法适应个别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至少应以校为单位,全面改革教学方式,如云南的罗平县强力推进四有模式,在教学常规检查时,许多教务主任都一致认为,四有课堂模式更适用于老教师和课堂教学低效的老师,因为它告诉了他们课要这样上,才能出成效,才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也适用于新教师,让他们很快地进入有效课堂教学的轨道上来,还有通过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形成独特的校风学风,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有效的转变。(4)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多上教育网站,了解瞬息万变的教改信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坚持定时间、定内容的原则,内容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力求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钻研业务、交流沟通、提升水平的重要途径。督促教师反复研究新课标,研究中考题及小学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题,看名师执教的光盘及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使其尽快转变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弄清个性差异,树立学生发展观,还可组织开展“倡导读书风气·促进作风建设”读书交流会。现身说法,以某老教师为代表的老教师群体“扎根乡村,用心守望,毕生精力献教育”的思想交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陶冶了教师的意志品质。(二)、在有效的教学管理中提升教学质量。(1)制定与修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须把握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前两个原则,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参培者都能理解,下面重点来理解动态原则及优化原则。动态原则——学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制度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优化原则——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制度各个要素都应是最优的,制度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制度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2)规范教学行为:确保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检测这五环节上督促到位,汪重其实效性,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核。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4个检查组,作业各年级分成一个组,一个教案检查组,通过检查量化,把成绩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每次检查后,通过全体教师会,进行检查情况反馈,表扬被评为优秀的教师,每次检查对于评价为“优”的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本和教案在教研组上进行传阅,给其它教师作出示范,号召其它教师学习他们,指出备课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指出其缺点,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行为。通过多次督查,对于作业批改,许多教师都在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超额完成,无论是教学还是常规工作,将会形成“比”“赶”“超”的竞争局面,学校对此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健康,还常常要为他们减压,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课改动态,开拓其视野,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于辅导环节的监控,学校开学就可制定《课后辅导学生制度》,开学初可要求各位教师按所教学生人数的8%确定学困生的辅导对象,对学困生做到四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表扬奖励优先,家访优先。附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略) (3)常规管理创新:彰显教学管理特色。①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教师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和本学期教学实际分析,确定下阶段教学目标,制定寻找这达成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与策略,教务处可与每位任课教师签订《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了教务处责任及任课教师预订的目标及达成目标所采取的举措。②剔除低效、无用、表面的规定,追求高效、有用的做法。在要求教师不备课坚决不能上课、备教必须一致的前提下,评价上不应过分追求备课的形式,可以宽松教师把课本备课、习题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在作业上,要求所有学科,所有学生均建立两套作业本,即《随堂练》和纠错本。随堂练要求从基础部分及能力提高部分两个角度布置练习,基础部分教师必改,能力提高部分,教师选择改。纠错本,应要求学生将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在教师指导后重新做在纠错本上,教师再次批阅。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单元过关,要求备课组在集本备课中编制《单元达标试题》,备课组教师先解答下水卷,修正后交教务处审批统一印刷,考试结束,全部批阅,讲评矫正,将记分册及下水卷送教务处检查。③每次考试后进行班级总评比较,及时表彰优秀学生及优秀班级,树立竞争意识。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在抓考风建设上,教务处可尝试按学生上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编排考场及座位,防止学生成绩忽高忽低的现象,确保考生成绩的真实性,确保考生学习上的公平竞争性。(4)激励方式多样:在激励中形成竞争氛围。①年度优秀听课笔记展。参展内容:一是听课节次。二是听课质量。是否认真、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所做出的评议。三是评课情况。听课结束后。是否及时参加评课活动,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从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是否做好评课记录。 ②举办全校教师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一是学科课程标准。考查教师对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包括学科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二是教材。考查教师对所任教学科整个学段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教材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关键知识的再现能力,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能力.就教材某一片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等。 ③举办校内课堂教学竞赛。对象为全校所有教师。以备课、说课、评课、讲课等为主要内容。重点考察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举办优秀学生作业展。展评作业种类包括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科学四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九科。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师生明确作业要求,促进学校完善作业制度.增强教学管理人员作业检查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最终达到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思考性”.作业批改达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的目的。 ⑤评选优秀教研组及备课组。制定《学校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结合每学年县教研室对教研组的考核成绩及教研组各学科年末考试成绩县排名、本组所有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综合平均得分,在教研组及备课组写出先进评选材料的前提下,综合量化考核评选出2个先进教研组及3个备课组,分别发给奖牌和一定数量的奖金。⑥突出教学成绩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质量意识要深入每个老师的心中,以教学质量论英雄的决心始终如一,教师的履职考核,评优晋升,先进个人,年度绩效工资结算,教学质量应一直占有突出地位,正像许多老师说的:“优秀不是评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这种质量文化氛围,在学校一旦形成,将会极大的调动老师们教学工作的热情。⑦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在平时工作中就应有所体现。学校领导不要大喊奉献,不空谈无私,一个微笑,一句难得的表扬,一个没有报酬的荣誉证书,那是精神鼓励。对平时参赛获奖的教师发点奖金,对发表论文和成果获奖的教师发点奖金,对期中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对超课时的老师超工作量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每次考试班级总评获同级全三名的班主任发点奖金,这些都是物质奖励。把期中期末考试,各科知识竞赛中产生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这些都应该是一所重视教学质量提高的学校常做的事。事实证明,学生需要荣誉感,教师需要成就感,被别人认可,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大家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让每一位教师乐于出工出力出智慧,激发出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这样,学校也才能与时俱进,快速发展。(5)毕业班工作:注重过程管理。每学年初,学校要根据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区教育局年度毕业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年度学校毕业班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质量目标,拟定工作策略,细化责任。初中学校可要求初三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及近三年本市中考命题方向,小学将要求小学六年级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及近三年本区小考命题方向,拟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复习计划明细表,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全面复习做好准备工作。在备考复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备考领导,建立激励机制,抓好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着力点及以初三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学着力点,努力创建和谐的备考氛围,建立科学的备考体系。本着“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复习备考工作,第一轮复习以基础复习为立意,强调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第二轮复习以能力提高为立意,整体构建,强化专题,第三轮复习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充分发挥区教科室组织的三次模拟的检测效能,每次考试,均做到严把监考关、评卷关、分析关,无论是诊断性检测,还是评估性检测和模拟性检测,每次检测完毕,教务处都要组织班主任及及备课组成员结合上年中考录取情况及本次检测情况,梳理出优秀生、弱科生、边缘生、踩线生名单,对于优生要求逐一填写解答试题诊断书,由备课组统计分析后调整下阶段的备考复习教学思路,对于弱科生,采取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辅导策略,对于边缘生,采取鼓励加油及职中分流的策略,对于踩线生,采取自我评价,比照分析,教师分任务“人盯人”的策略。(6)把握“质量监控”特点,让监控科学而实效。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全要素”“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等特点。“全要素”是指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设施或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监控。“全过程”是指对主要教学阶段进行全程监控。而对教学阶段的理解可以有多个角度:一般指从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到考核等不同阶段;还可理解为从学生的入学、学习直至最后毕业考核的全过程;也有人理解为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或课前、课中和课终等。“全员性”是指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工作或学习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监控既包括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时监测这一“监”的过程,也包括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共同作用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除了分数质量外,还应有人的发展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这需要重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专业化分析。而不是判断性的评价。只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帮助教师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真正实现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从监”向“控”的过度,体现教学质量监控的服务性,满足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所需的条件,才能焕发教师对教学的高度热情。 (7)人人有责任,建立三级提质管理机制。学校可形成三级质量管理机制,把提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一级机制由校长、教务主任等有关领导组成;二级机制年级组、教研组负责人组成;三级机制由备课组及任课教师组成。坚持每年召开中考、小学毕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全市或全区统一性考试,必须分学段、分学科进行质量分析,写出一份详实的质量分析报告;全校性考试,必须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分析,教务处必须向校长提供一份详实的质量分析报告。坚持教学工作“四项责任制”。 即以校长为核心的班子集体负责制、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组工作集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集体负责制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负责制。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校长包学校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学生“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教好每个学生;备课组长包年级学科教学质量.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书.增强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责任感。 二、从教研组层面,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1、将学校教研组建设成为四个“基地”。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四个“基地”:“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地,研究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基地,教师进修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基地,以及教育、教学信息传递处理的基地”。教务处对教研组的管理方法通常为:起始管理制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过程管理监督协调;终端管理扬优抑劣;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及年轻老师的培养。2、利用成功教学案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当前,教师们都在积极寻求专业发展,各种教育报刊、电教教学媒体也大量登载了名师成功教学案例供教师借鉴。但是,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利用存在着效益不高的问题。教师对案例的利用往往是个人行为,存在着以下三种弊端:一是功利化倾向:经常是要执教公开课、参评教学能手,临时找来名师名家教学案例进行模仿,一旦讲课完毕,研读也就结束了。二是随意化倾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审美趣味来选择案例研读,至于该教学案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普遍考虑的较少。三是肤浅化倾向:研读案例大多是教师个人的行为,缺乏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士的引领,往往反思不深,不能全面把握名家教学精髓,常常学得一鳞半爪,浅尝辄止。或者说:学校虽然也组织教师观看名家教学,但往往是看看录像、写写反思、谈谈感受,延伸到实践层面的举措少,没有真正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实施方法与步骤】1、剖析成功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名家教学思想的精华所载,深刻剖析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精选名家教学案例。面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改新局面,可从教师疑惑入手,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上级教研部门精神,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其次,剖析形式多样化。专家引领式:安排校内专家点拨评析,这种评析站在全校学科教学的高度,提出借鉴名家的方向,有些是教师苦苦追寻而未得的方式方法,有些是教师理解不到位、操作疏忽的地方;骨干点拨式,由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评析,这种评析基于教研组的教研实际,和教学具体问题解决相联系,针对性强;参与互动式:参加人员可以是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还可以是学科教师,见仁见智,争鸣讨论,互相启发,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名家教学思想,达成共识,为实践提升奠定基础。2、反思吸纳,课堂实践。剖析案例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的能动反应,剖析之后,还需要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内化、吸收,确立出本教研组借鉴的方向,一般每次确立一个主题。确立主题后,备课组所有教师独立备课,融入个体独特的思考,而后进行课堂教学,多层面、多角度展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也可邀请其他年级的骨干教师甚至教研员听课。教师带着研究的目光走入课堂,记录着借鉴名家教学的成功之笔,发现着不足之处,思考着原因和解决策略。3、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在每位教师试讲完后,听课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反思。研讨的内容以挑问题为主,首先由主讲人进行自我评价,与名家教学思想、实践方法对比分析,指出不足,而后每位听课老师对教学活动从某一侧面进行详点细评,肯定每位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针对实施名家成功教学思想,定出比较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定稿付印。集体研讨的效果如何,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老师共同商榷,互相启发,逐渐靠拢名师名家课堂,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集体探讨中大家群策群力,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对名师教学思想的把握更深更透了,真正做到“合作着、研究着、发展着”。4、个人反思,升华提升。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每位教师对名家教学思想有了更多的理解,对如何将名家教学思想化为教学行为有了更多体会,甚至积累了有效办法。在借鉴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教学观;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教学技能;在同伴互助中,思想与思想交融,升华着教学理念。这时的个人反思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可以是成功之笔的提炼,也可是困惑或不足之处的剖析。在个人思考的同时,同伴继续交流,内化升华,形成新课案,留下新思索。5、落实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每名教师认真对自己的工作分析定位,看自己取得那些成绩,还有哪些差距,本学期重点突破的工作是什么?需要借助备课组或学校要做的是什么?写入学期教师发展规划,让每名教师明确每学期在个人发展方面重点要做的工作,并努力实现。学期结束,教师要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自己个人发展方面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教研组发展应重实施科研提质。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学科研的轨道上来。通过教学科研的督促,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研组长是学校的教学专家,教学带头人,是本组学科先进教学思想的传播者,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当然,教务处对教研组的管理要及时,要指导,不然,就会导致教研组工作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可形成了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7、立足课堂优化:紧紧把握课堂质量这根生命线。(1)、研究课堂管理,寻找有效管理的方法与策略。A、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独断专制型——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处理问题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亲近一部份学生、疏远一步份学生,喜欢一部份学生,歧视一部份学生,偏爱与偏见影响了学生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管理障碍重重。简单粗暴型——总是用命令、威胁等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管理要求,经常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而大动肝火;经常使用否定的、消极的话语;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心理虐待。放任自流型——对学生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一味地一团和气;迎合学生家长爱子心理,变教师为保姆。随意教育型——有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现象或问题行为,进行冗长、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由于唠叼过度,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和厌烦情绪。B、问题原因及反思:首先是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权威思想过重。(“师”与“天”“地”“君”“亲”并列供奉膜礼,教师是知识人化身,力量的源泉,长者的象征。尊师重教思想所致.)其次是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能力不尽如人意。(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教育学知识,不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懂得因材实教)最后是,不能科学评价学生。(只看学生成绩,以高分数高升学率为终级目标。当然,还有社会及家长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对学校教育及教师应有的理解。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心理有一些新的变化,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增加的难度。(独生子女、不劳而获、网络、拜金主义,过早恋爱、新奇的电子产品、学生溥弱的意志力等)C、现代课堂管理有效的特点。人本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性——课堂中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地,是学生精神生活所必然依赖的地方。强调合理地组织课堂中的人、事、物,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调适性——调整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教师面对即发问题,讲策略甚至多策略并举,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人吸引并只与他们交流。民主性——学生是有个性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潜能,创设出适合学生生活与活动的环境,为学生在课堂中能按照本性行为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主体性——主体是学生,强调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高效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自主参与与机会,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解决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D、有效课堂管理分类及方法。课堂管理可分为预防性管理、支持性管理、矫正性管理。预防性管理:改进教学——制定课堂常规——安排环境(隐性课程,用民主、平等、仁爱的思想影响着学生)支持性管理:熟记学生姓名——运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运用声音的变化提醒学生——运用走动、接近和停驻——真诚赏识每一位学生——随时发问——调整座位——在沉闷的学习中善用幽默——移开诱惑物体矫正性课堂管理:说理——强化——示范——消弱——处罚(慎用)(2)、强化集体备课,践行四有课堂教学新模式。教研组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课标,研教材,备学生、论方法、注过程、备资源。践行“简约有效,因科而异”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在落实《罗平县四有教学模式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深入开展“四研究”,强化课堂教学“四环节”,要求每位教师写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上课教案,然后通过个体授课、集体评议再上升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