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何许人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文彦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闻于四夷。文彦博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生怕做得不好。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多所建树,在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介休人。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50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被史学家称为宋朝第一名相。
文彦博生于北宋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10月23日,卒于公元1097年6月16日,寿高91岁。少年时期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政事)从颍昌史(火召)学习经术,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绍至四年(1097年),降为太子太保,同年,文彦博去世,时年92岁。宋徽宗蔡京为相时,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1、处理事情果断
文彦博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也非常果断,且多为国家社稷着想。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宋仁宗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见。文彦博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事,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害怕在灾荒年间发生灾民暴动,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以减其势;分若减省冗兵,恐怕所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也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如其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文彦博以直使馆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所管辖的麟州,与西夏相邻,运饷道路迂回绕远且难走,在银城河外有唐朝时所修故道,废已久无人治理。文彦博上任,亲自带人修复故道,使运饷路途近而好走,在麟州城里积聚很多粮草,西夏元昊率军来进攻,看到有准备,遂撤去。
2、平息了王则起义
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义,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彦博宣抚河北,去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被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皇祐元年(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土,三年,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十月,被罢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土。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英宗时,文彦博任枢密使。神宗即位,王安石开始变法,文彦博与王安石所持论有异,对其中市易、青苗诸法伤民弊端多所论及,因反对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大师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经司马光推荐,文彦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五年,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复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章淳秉政,云文彦博与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也就在这一年,文彦博去世,时年92岁。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3、著书写诗工书法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云:“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又如《题榆次县鼓楼》:“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黄?被,努出头来放早衙。”文彦博工书法,黄庭坚云“潞公书极似苏灵芝公”“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帖,笔执清劲,真不愧古人!”

【简介】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 [编辑本段]【家族】  文彦博的祖先源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曾祖父文崇远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北宋太宗时,以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
  文彦博世祖数辈受封荫,曾祖父文崇远为燕国公,祖父文锐为周国公,父文洎为魏国公。彦博有八子卅九孙,数人入朝为官,皆历要官。二子出仕江西,荣极一时。
  先祖本姓敬,为避后晋高祖石敬塘之讳,取“敬”反文旁改姓文。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国避翼祖(赵敬)庙讳又改姓为“文”。
  其曾祖父与尚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塘有“丰沛之旧”,实为其幕僚。天福初,石敬塘与唐末帝争夺政权,遣使向契丹求援,在辽太宗的鼎力协助下,石敬塘被立为皇帝,但其曾祖父并未因此而飞黄腾达,“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盖薄方。”仅授代州崞县令,后稍迁至并州太谷县令,以岚州录事参军终结其官宦生涯。
  其祖父名锐以“荫补入官,为郊社署丞,后辟为石州军事推官。”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在北汉立国二十九年之后,北汉亡于宋。尽管宋太宗对“刘氏旧臣率度材而被用,”但是文锐“以疾退便于家居,且以颐养为怀,无复出之意。”平素“以杖履浮沉于乡里,颇用文酒燕乐于朋友。”文锐卒于宋至道二年(996)九月三日,享年五十三岁,可知其应生于后晋开运元年(944)。
  文锐原配为户部郎中王丕之女,有子三人,长子文洎(即文彦博之父),次子文淳,曾为郊社斋郎,三子文渊未仕而亡。王氏早逝,文锐续娶郭氏,有子一人,名文渭。文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所至以强直勤敏、振利攘害,名闻达不可掩。判三司开拆磨勘司,终主客郎中、河东转运使。”
  文洎娶妻耿氏,耿氏早亡,只留一子即文彦博。续娶申氏,申氏生一子二女,子文彦若举进士第,长女嫁曾任天章阁待制鞠咏之子鞠齐卿,次女嫁殿中丞元吉之子进士成伟。文彦博娶陈贯之女。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

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21974.html?wtp=tt

  • 北宋名相文彦博当上宰相真的是因为结交了张贵妃吗?
    答:况且文彦博也确实有和张尧佐结党的嫌疑。唐介攻击宋仁宗无果,于是调转枪口,对准文彦博。结果文彦博被罢相,唐介因此事惹恼宋仁宗,也被贬出京。有意思的是,唐介出京时,宋仁宗竟派人一路随行。或许宋仁宗是担心唐介万一想不开,路上出了事故,到时宋仁宗可是要担负骂名的。
  • 敬这个姓氏的来源,榜上有名的历史人物有谁?
    答:敬姓也,《姓苑》:“黄帝孙敬康之后”,又《风俗通》:‘陈敬仲之后’,按汉有扬州刺史敬歆。” 《舜裔姓说》:“敬氏,敬仲之后,陈姓族。” 《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
  • 谁是北宋时期最美的金华人?
    答:        与此同时,邵彦荣事略在《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九也有所记载:        宋邵彦荣夫妇墓,《汤溪县志》在县之节义村。文彦博《节义坊碑记》:彦荣,龙邱人。以孝行著于乡,徴授青州郡判,时元昊叛,环庆告急,奉勅御冦,侦者讹传...
  • 谁能帮我找到“文”这个姓氏的起源啊
    答: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
  • 姓氏文的由来
    答: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
  • 中国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
    答: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4、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
  • “八拜之交”是怎么来的?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典故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
  • 姓氏文的由来
    答: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
  • 苏东坡传各章简介 每章分开的~
    答:苏东坡贬谪到海南岛不久,司马光后代子孙的官爵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予调职,其中包括苏子由和范纯仁,调往的地方不是南方就是西南.甚至老臣文彦博,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也没饶过,不过只是削除了几个爵位.打击苏东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贬谪的臣子,其亲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因为苏迈原在南雄附近为官,现在也丢...
  • 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答:永,考城人,前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檄兵掩击,永驰至,案知合江吏冒取播州田,觽怒,乃叛。永以吏配岭南,夷獠闻之,散去。转运使职田在广安军,岁入米四百斛,军遣四校变贸得四千缗,永止令准市估鬻之。文彦博自成都还,言其治状,进永一官,于是改使陕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二)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