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不太了解 请有境界的大师解释一下,也算是度我一程,学佛就是要度我度众生,希望大师成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佛教问题,不太了解 请有境界的大师解释一下,也算是度我一程,学佛就是要度我度众生,希望大师成全。

刚才掉线,这次上来给您回答下,首先说好,依法不依人,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佛经为正知见(多读经,并依靠它),我学佛4年一些体悟与您分享。你的第一个问题:世间万物都是唯心现量的,你说虚空、虚幻、虚空虚幻都了不可得,你说年轻相对丑陋,但好看与不好看都是色法,乃业力因缘和合,都本自清净,都流转不停,一个比喻,我站在你的左边我说我就在左侧了,那我左边是什么呢?好看难看乃众生分别,你对好看难看真起执着,但佛看乃见性见,本如来藏,妙空入性。肉身生与死,清净圆融自性本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是真心理体,本自圆融,生死没有相对,以方便故而说生死。佛眼跟众生的“见”体用无二无别,佛是见性见,见到清净寂灭,本自清净的景象,众生第一见跟佛一样,不过马上掺杂妄念,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结果是:知见立知,本对的圆融,搞成分别,本不可得的弄成执着。这样说把不知你能不能契入:你说属于==》错 说都不属于==》错 说属于也不属于==》也错!(说不上来没准就对了)
第二个问题:心若灭时,罪亦亡!契入为 贪嗔痴罪业都是心想生(一切法由心想生)既所生就有灭,即不真实,心若灭,贪嗔痴亦灭,你所见皆清净平等,本子圆融,那你罪来了,你还有罪的念吗?而你所受也不因外境果报而起烦恼,因为你没这个“念”了,你给断了,明白吗?
第三个问题:你的这种想法我基本同意,不过不应有“继续六道轮回就随意”想法,自度度他圆满,其他众生暂且不说是自己过去世父母,入佛知见,乃同体的,无我、人、众生打个比喻,你自己腿烂了,自己去医自己的腿还需要给腿出什么条件吗?难救能救!难行能行!期望能体悟真心理体,进而起修!
现在我们修习佛法就好了,其实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有言说,皆无实意!色法可用,你坐车,打字回帖都用,但都是流转不住的,如镜子内影像,不过有的停留时间长,时间短罢了,但都了不可得!可以用,但不能依它分别执着起烦恼,说白了,断分别执着不当误“用它”断无所断,断来断去,那天看到,哎!无所断!找真心!找了半辈子,哎!在我房子住好几十年了,原来“你”也在这里。在那里?不来不去哈哈!
声明:我上所说切莫断章取义,做妄想本无,我可以不修之类的妄语,理解脱不等于事解脱,所以还是需要修行的,还是需要次第断的!期望有缘看到不要认指为月,期望顺指观月!若有不对期望大家给予指正!

这是佛二十七祖羽化自焚成舍利的一个场境.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早年得法,行化到南印度。当时的王名香至,信奉佛乘教,尊重供养,又时常施舍无价的宝珠。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叫月净多罗,一个叫功德多罗,一个叫菩提多罗。第三个是一个得道的僧人。
二十七祖想试他们的修为,就用王施舍给他的宝珠问三个王子:“这颗宝珠又圆又明亮,还有比得上这的东西吗?”
第一全王子、第全二王子都说:“这颗珍珠是七宝中最尊贵的,当然没有再能比得上的。不是您的法力与修为,谁又配得上接受他?”
第个三王子说:“这只是世俗所认为的珍宝,不能称得上是上品。在各种宝物中,法宝才是上品。这是世俗认为的光芒,不能称得上是上品。在各种光芒当中,智慧的光芒才是上品。这是世俗认为的明亮,不能称得上是上品。在各种明亮之中,心明才是上品。这颗宝珠光明,不能自已辨别自己,要借于智光.....。”
二十七祖惊叹其判断能力与口才,于是又问:“在各种事物当中,什么东西你不能察觉到他的存在?”
答:“不变化就看不到存在。”
又问:“什么最高?”
曰:“人心最高。”
又问:“什么最大?”
曰:“法性最大。”
二十七祖知道他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只是时机还不成熟。到香至王逝世,大家都哀嚎泪绝。只有第三子菩提多罗在柩前入定。过了七日后请求出家。受戒,祖告诫说:“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这样展转,传到我。我嘱咐汝你,听吾偈: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今安徽潜山县三祖寺),当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

解释:

尊者将法宝法语法偈交付完毕,立即从莲花宝座上起来立定,微张开左右手,二十七道光明从手中发出,顿时四周充满了五色霞光.尊者法身原地飞升而起,有多罗树七个高,随后起火自焚.空中的舍利子(高僧遗骨)像雨一样落下,被收集起来建成塔,当时是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年(公元457年)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困扰你的有:
1.舒左右手是个什么姿势.舒是随意放松,两手微微张开,五指微松.
2.光明为什么放二十七道.佛对光明分为:外光明(日月等之光)、法光明(智慧光等)、身光明,合称三种光明.身光明是法光明的显现,就像灯泡亮越强,瓦数越大一样.二十七祖二十七道光明最是对与他代级的隅合,也是证明他有二十七种智慧或美德.佛把美德归纳成“四德”即常、乐、我、净与“十优”。
3.高七多罗树。
多罗树属棕榈科乔木。岸树、高竦树。学名Borassus flabelliformis。盛产于印度、缅甸、锡兰、马来群岛及热带非洲。树高七十余尺,花大而白,果熟即赤,状若石榴。叶呈扇状,叶面平滑坚实,可书写经文。人称贝叶或贝多罗叶。此外,因各树之长度相近,故印度多以之为计量高度的单位。
因此常用来比喻物体之高,七多罗树,喻比多罗树高七倍。

一、虚幻的妄相。
学佛首要的任务是明见心性,这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也是我们所要证得的究竟。我们现在见闻觉知的心并非是自己的真心自性,他只是相对于外境而有的妄想。真心自性是指从无始以来无染无着的菩提正觉之心、元本就不生不灭的涅槃清净妙体,是他生起了山河大地、世界虚空及一切有情众生,我们背弃了这个妙明的正觉自性,而妄认物质的色身为实有,以至于轮转生死,你应当知道,十方无尽的虚空生在你的自性真心之内,也如同是一片浮云点缀在太虚之中,更何况是包藏于虚空中的十方世界?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如诸佛一般觉悟真心呢?是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就被五重阴云所笼罩,所以不能显发本有的心性光明。其中山河大地等一切物质及十方虚空是第一重阴云,为坚固的妄想;爱恨、离合、冷暖、涩滑的觉受是第二重阴云,为虚明的妄想;生灭不息的心念是第三重阴云,为融通的妄想;生老病死的迁变、时空的运转流逝是第四重阴云,为幽隐的妄想;见闻嗅尝的觉知是第五重阴云,为颠倒微细的精微妄想。
《愣严经》中世尊有这样一段话:诸位善心的人啊!我常常说山河大地等一切物质现象,与见闻觉知的一切性能,以及依心而起的各种心理活动及认知等一切的能缘与所缘之法,都是自性真心所幻现,你的身体和你的知觉之心,也都是由正觉妙明、精纯明妙的真心中所幻现之物,为什么你们把本有的妙明圆满的真心、如摩尼宝一样的明妙自性都遗失掉,在灵明洞彻、正觉朗照的自性上,自取迷昧,妄生分别觉观之性(众生最初一念妄动之无明)。无明心起,分别性生,妄认灵明的空性为一无所见之顽空,晦昧的顽虚之中,暗相凝结而妄见有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的生起,由心取境,因境引心,四大之色尘与妄想分别心相混杂,就认定这种混杂的状态为自已的身体,聚集各种因缘,于内随想分别计度,于外贪取不舍、逐境奔逸,把这种昏昏扰扰的相状当作自己的心性,一旦迷惑这种现象为自己的真心,就决定会误认为心是存在于身体之内,却不知道这个身体,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乃至无边无际的虚空,都是这妙明的真心中所幻现之物。这就象是抛开了百千澄湛的大海,而只把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小气泡,看作是海洋的全貌,就认为是看到了所有的海洋,所以我说,你们就是迷惑当中的加倍迷惑之人,如同我先前垂手为颠倒的比喻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如来说你们实在是最值得可怜的人了!

二、恶业与果报。
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其种子都含藏于八识之中,如同一粒种子生长发芽,需要阳光、温度、水等条件,业种成熟也要因缘具足,而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弃恶向善,潜心学佛,只是断除恶缘,究竟无我成佛之时,则是善根圆满成就,并不是不受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三、轮回。
这在第一个问题中已有说明,由于我们迷失了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清净妙明的心性本体!用思维意识的妄想心行事作为,所以众生都在生死苦海中轮回流转。我们身处无明,选择与不选择轮回,并不是你说的那么轻松,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证,破除五阴的迷惑,心性光明显发,正觉朗照之时,才是究竟的出离。再深一步讲,大千世界、十方虚空及一切有情,都是无明妄相所生,既然都是妄想,在这中间那有出与不出,轮回与不轮回,生死一如、轮涅无二的大手印,即是此理。

一,佛说的“虚幻”,是说五浊恶世,娑婆红尘里所有的有相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为了破“相”而说,灵性相对肉体,肉体是有相的,灵性是无相的,有相的事物经过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会慢慢地消失,灵性不是有相的,经过无始劫以来,你的灵性也是不增不减,灵性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也就是异度空间,那也是相对于我们肉体肉眼是虚幻的,世人一来这“一合相”的世界,都会认假为真,须知,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看待事物的真实面目,那就是实相,实相为空,空有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又孕育着有,即真空妙有。也是道家讲的“道”,是阴阳运转,万物从道而生。
二,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地藏经和大乘无量寿经都曾说过,身自当之,无谁代者。父子兄弟,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佛看到众生在地狱受苦,就去地狱,替一个下油锅的受苦,可是佛往里一跳,油锅却变成了莲花,因为是你自己造的业,业就像你自己的影子,你的业 影子不会是别人的。至诚心忏悔,念经回向,承认错误,永不再犯,多做功德事放生事回向,也就是积极地去消业,修行人不昧因果,即,知道所受之报是自己所为,理所当然自己承受,明白因果的来龙去脉,不去怨天尤人,以正确的态度,坦然面对,以欢喜心接受,无丝毫的“忍”的念头,虽受不苦。
三,即知无始劫以来,从有“我”到现在,辗转六道,流浪生死,今生姓李,来生姓赵,业力牵引,轮回六道。自己的尸骨都能堆成山,何况生生世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宗亲,冤亲债主?不是什么都没有失去,而是失去太多太多,比如---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早些成就,早明白,何必在受这些苦!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却是得到了太多太多,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都是业力啊,三十岁之前不闻佛法,三十岁以后该造的造了,没造的还在继续,一生所做的功德事太少,又不能功过相抵,善事有善报,恶事有恶报,所以世间苦乐参半,虽苦还不至极苦,但是只有在世间得到人身,才是唯一能改变自己以后和现在的状况啊,怎么做,问你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佛又是修行到最圆满的“人”,作佛先做人,成佛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此为真菩提!
我非常赞叹有些同修和师傅,发愿成佛,我自己却清醒的知道,自己连人都还没做好,先从做人开始吧!
末学浅见,仅供参考。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虚幻就是无自性,如我们所见,所思之物,都是因缘假合而产生的,必然成、住、坏、空。所有的快乐、悲伤也是来了即去,不能长住,所以我们只要观察,就会发现年轻也是假的,因为迟早会老,老也是虚幻的,因为死后的境界无法预计。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虚幻,也是空间意义上的虚幻。所以虚幻的境界不是跟佛陀的境界相对而言的,佛陀看到的也是虚幻,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并且教育弟子去体悟。
2、有个故事,就是“马麦之报”讲的是佛陀如何受报的,因此,受报不受报的标准不是妄心是否动了,因果无论动不动都是不虚的,无非是大报小受。
3、无始劫以来我们失去的主要是——明,就是失去的是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得到是——无明。关于你说的想与不想的后果,我赞同。想轮回,谁也救不了,不想轮回,有了出离心,才是修学的基础。

虚实结合,虚实兼修,。虚实不可以分离,就像杀生与不杀生,。报应总有,大小报,真假报,。可以将功折罪,只要改邪归正,放弃罪恶,。有时吃苦受罪不是报应,而是考验,。六道轮回每人都有,时进时出,不要一度沉迷,也不要一度逃脱,一切随缘,就像出家与还俗,都是在修行,道不同志相合,。雅俗共赏,众生平等,是非功过,皆由天定,。无处不修行,无处不真经,就是这个道理,。

1 以下是索达吉上师在西北大学的问答节录
其中 :万法的实相,是我和我所都不存在,这叫做胜义中不存在;但没有证达这样的境界之前,“我”是存在的,包括轮回痛苦、解脱、极乐世界,也全部是存在的。就像你正在做一场梦,梦没有醒时,梦中的一切都有,有快乐也有痛苦,为了获得梦中的快乐,需要断除梦中的痛苦;可是当梦醒了以后,一切就荡然无存了。
2 只要恶的种子还在 受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 凡夫轮回六道,身不由自 人身难得 佛法更难遇 今生好好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