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号的主要缘由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古人的号有何用?依照什么取的?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

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绝大多数都是地名。因为封在了那块地上,所以得到了一个封号,等建国以后,就用了这个称号作为国号,这在中国前中期是主流,最后一个应该是宋,而且有很多小国也是这么命名的,比如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什么的。
大概列几个作为解释:秦,封在了秦邑,在六盘山西侧。汉,封在了汉中,因汉水这条河而得名。王莽的新,封在了新都,可能在新野附近。曹魏,封在了魏郡,郡治在邺城。蜀汉是个特例,人家国号是汉,但是大家非叫他蜀。司马晋,封了整个并州南部,也就是晋地。隋,封在了随县。唐,封在了唐。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封号,名字是另起的,其实不是,就仅仅是封地、食邑、采邑而已。所以以黄河为母亲河的汉族,名字来源其实是汉水。
第二大类是以族名为国号。当然可能其实还是地名,也有很多其实不是族名而是别的什么,但就像汉一样,甭管原来是啥,反正变成族名了。比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吐蕃。可能觉得都是外族的,但也有不是的,比如楚、吴、越、巴(巴人一直到东晋都没有被同化)。
契丹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因为它有俩国号,契丹和辽,前者肯定是族名,后者则有两个说法,1是地名,毕竟那跳河从很早就叫辽河了,辽西辽东什么的更是春秋战国就有了。2是表示自己土地很辽阔。
金元明清则是另外的例子,金和清大概一样,都是压前朝一头,契丹是铁,所以有了金;前面是明,那就得是清。元则是从易经里抽的一段话。而明真的是因为明教,不是倚天屠龙记里的那个明教,而是元末真的存在的明教,也就是白莲教,以这个为大旗开始的起义,大家都尊小明王,所以他也就叫了明。

绝大多数都是地名。因为封在了那块地上,所以得到了一个封号,等建国以后,就用了这个称号作为国号,这在中国前中期是主流,最后一个应该是宋,而且有很多小国也是这么命名的,比如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什么的。
大概列几个作为解释:秦,封在了秦邑,在六盘山西侧。汉,封在了汉中,因汉水这条河而得名。王莽的新,封在了新都,可能在新野附近。曹魏,封在了魏郡,郡治在邺城。蜀汉是个特例,人家国号是汉,但是大家非叫他蜀。司马晋,封了整个并州南部,也就是晋地。隋,封在了随县。唐,封在了唐。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封号,名字是另起的,其实不是,就仅仅是封地、食邑、采邑而已。所以以黄河为母亲河的汉族,名字来源其实是汉水。
第二大类是以族名为国号。当然可能其实还是地名,也有很多其实不是族名而是别的什么,但就像汉一样,甭管原来是啥,反正变成族名了。比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吐蕃。可能觉得都是外族的,但也有不是的,比如楚、吴、越、巴(巴人一直到东晋都没有被同化)。
契丹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因为它有俩国号,契丹和辽,前者肯定是族名,后者则有两个说法,1是地名,毕竟那跳河从很早就叫辽河了,辽西辽东什么的更是春秋战国就有了。2是表示自己土地很辽阔。

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就是为了表达超俗脱凡的志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是以家藏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副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而取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陋室前后有五棵柳树,他就以“五柳先生”为号。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缘由是,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

古人取号的主要缘由有哪些?
表明自己的志向是主要原因

  • 每个年龄段少的文言文称呼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及背景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
  • 俗话说“贱名好养活”,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答: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谈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他们的名。可是,在古代的多数人中,尤其是官员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古人在名字这一块是非常考究...
  • “姓”这个字的起源 起源缘由 为什么这么写 最好详细点
    答: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 古人用�花轿�迎亲的缘由
    答:原来轿子,最早称为舆,是古代的交通工具,经过历代不断发展,历史悠久。 据专家考证,将轿子用于迎娶,始于宋朝,后渐成风气大为流行,此时轿子就称为花轿、喜轿、彩轿。 由于,花轿的主要用途是迎接新娘到夫家举行婚礼,喜事尚红,因而花轿一般都装饰华丽,轿帷通常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并绣有丹凤朝...
  • 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都有哪些坐姿?
    答: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大的规矩的,众所周知的,大家熟悉的弟子规,就是善意的化身,当时弟子规是善良的代表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弟子规,包括现在很多小学都有开设国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能够重回到古时候的教育中去,那么,其实,古代的坐姿还是有很多的,古人都是怎么坐的?有哪些坐姿?我看了一下,...
  • 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
    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
  • 【开心学国学】《天问》主要问了什么?
    答: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鱞?
  • 古人文章为何是竖排?今人为何改为横排?
    答:孔子编著的《尚书》主要内容是古代文告,年代最早是《尧典》和《皋陶谟》两篇,文字古奥,少见孔子时期的语言特征,说明两文不是口头传诵到孔子时代的,而是书写抄录流传下来的。 用刀在木板上刻字,必然要求用力压刀,这就出现固定木板的问题。有人会说,把木板放在桌子之类的东西上不是能更好地固定吗?实际上这是不...
  • 兰亭集序文言文网
    答: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