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全国的文化大省,其遗存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为什么福建省会福州只是大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而泉州却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因为泉州历史文化达到的高度跟价值高于福州。
唐朝韩愈说的福州闽越有长才,他说的闽越长才的代表就是泉州人欧阳詹,在他给欧阳詹写的哀辞里就有。
商业贡献方面,宋元泉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代表了整个中华的辉煌。明朝泉州的私商跟清朝的郊商是福建海商的代表。
科举文化方面,北宋福州人陈襄言:天下士儒,惟言泉、福、建、兴化诸郡为盛,其间中高第、历显官、福吾天子之民者为不少。宋元时期福州人承认的泉州科举文化的地位在福州之前,特别是进士成材率,以质取胜,而不是量。明清在资本主义萌芽的的明嘉靖至清乾隆为止这段时间泉州科举文化也是超过福州的,各种人才集中涌现,将福建文化推向高峰。
所以唐宋交接的留从效,宋元交接的蒲受庚,明清交接的郑氏集团,历代福建朝代交替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泉州手里,福州历史的鼎盛在晚清,也是因清初泉州人将台湾纳入致使省城福州地位大幅提升成为闽浙总督驻地,成为闽浙台战略中心,地位甚至超过江南的浙江,才得以在乾隆后期国家衰败,福建各地大幅衰落之际于晚清集全省之资源,一枝独秀,达到历史鼎盛。
谁对历史的贡献大,推动大,谁的历史文化就是代表,因泉州大批历史辉煌的遗存证据需要重点保护,所以泉州肯定是首批,福州肯定是二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至2015年6月,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25座(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两者算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庆、凤阳、桐城、黟县。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注安庆、绩溪已被国务院于2005年、2007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为9座)
  和县;
  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和县古老而又神奇。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爱国词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傲。
  桐城市;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桐城的历史悠久,夏、商、西周属扬州。春秋为桐国,先属楚,后属越。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1996年8月,桐城撤县设市(县级),归安庆市管辖,2006年10月改为省辖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明清时代,桐城考中举人的有640人,进士240人,以此步入仕途的就有786人之多。“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父子双宰相”等说法就是此处人文盛况的写照。明末以来,桐城文化异峰突起,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开一代文风,一时间令桐城名声大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的盛誉!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因此而享有“文都”盛誉。
  涡阳县;
  涡阳是老子故里地处淮北平原,位于亳州市中心地带。涡阳故地,古名下城文聚。北魏孝文帝在南谯郡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后废。清咸丰二年(1852年),捻军首领张乐行起事于蒙、亳之间,后被镇压;同治三年(1864年)新设县,清政府为防止该地再次爆发农民起义,而重沿用北魏涡阳古县名,治雉河集(今县城)。涡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涡阳贤哲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诞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古代英才豪杰庄子、嵇康、张良、
  范蠡、陈抟、张乐行,当代风云人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都在这里留下珍贵的史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老子庙遗址、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张乐行故居、北平城遗址、东岳庙、捻军会盟旧址等先后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传说、棒鼓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老子故里太清宫、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和辉山烈士陵园等景点。涡阳已成为东方道家文化旅游圣地及红色之旅目的地。
  凤阳县;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境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为钟离子国,后有钟离、蚕富、燕、中立等县名。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之名,今有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蒙城县;
  蒙城,地处安徽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蒙城县夏属豫州,商属北蒙。春秋战国时期属宋国漆园,楚考烈王兼并后,改称北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蒙城县,属亳州,县名一直沿用至今。蒙城县尉迟寺新石器时期原始村落遗址,被列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人文景观,这里既是一代圣哲庄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宋朝王安石、苏舜钦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留诗作赋,“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已成为蒙城的真实写照。目前,县内尚有漆园八景、万佛塔、嵇康亭、圣人殿、刘海庙、高琼墓、陈仙桥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贵池区   
  贵池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池城濒江,是今池州市府所在地。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越灭吴,楚灭越,属楚之江东郡。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年)易秋浦县名为贵池。1965年7月,属安徽省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再次属安庆地区。1988年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其辖境不变。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同时改贵池市为贵池区,属池州市。 古城贵池,自唐永泰元年(765年)并州一地,已逾1200余年。城内纵横交错有牌坊、孝肃、舜井、楼山、九华、状元等街巷数十条。由于近代战火和“文革”的洗劫,城墙已毁,残垣依存,城内仍保存有孝肃、牌坊等传统街道的格局。贵池名士辈出,科第不绝,宋朝开宝六年(973年)已设府儒学,后有县儒学,八桂、齐山、绣春、翠微、昭明、储才、秀山等书院。明至清朝举人有1170余人,进士100余名,状元4人之多。其中明朝的黄观,时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美誉,还有三科武举、赐进士第一的方仪凤。官至宰相、尚书者有之,如南唐的同章平事(宰相)殷崇义,明朝的礼部尚书汪珊,清朝的兵部尚书曹大镐,此外还有明末文学家吴应箕,清朝受林则徐器重的福建按察史桂超万,出驻英、俄、法、意、比五国公使的刘瑞芬,儿科专家夏禹铸等。池州物华天宝,风景秀丽,曾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东晋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杜牧、白居易,宋时的王安石、岳飞、朱熹、杨万里,明朝的王阳明、董其昌,清代的姚鼐等,都以其如椽巨笔为贵池的山川风物写下了不朽诗篇。
  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潜山县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郊,大别山东南麓,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早在春秋时期,潜山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之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受仰慕。禅宗三祖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县级16处。距今7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东方晓鼠”化石的相继出土,潜山已被国际动物学家公认为“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潜山焦家畈,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宣州区
  宣州为皖东南门户,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之北,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宣州先后为西汉丹阳郡,西晋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宁国路以及明清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 宣州,是一片同中国文学史有许多关联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谢朓、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著名文学家在这里或主政,或游历,陶醉于名山胜水之间,寄情于宣纸宣笔之端,留下了许多华美的篇章。宣州是一幅自然与创造的风景园,也是人文荟萃的奇妙之地。外籍文人钟情于斯,使之文气大发,声名远播。另一方面,在宣州的本土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培育了一代代举世闻名的宣州籍人杰。南宋时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贬任宣州太守,在此期间撰成《后汉书》,宣州也随《后汉书》名扬天下。谢朓在宣州任上时,并无多少显赫的政绩,倒是诗文奇峰突起,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李白看了谢朓在宣州的诗作,也发出了“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慨叹。北宋卓越的科学家沈括来到宣州任太守,他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文学、音乐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在宣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学家、军事家、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时作《劝农歌》发展地方经济。 真正使宣城名扬天下的人,首推李白。宣城在诗仙的经典之作中反复出现,后人也用大量的诗篇歌唱宣州和敬亭山。李白一生来宣州七次,共停留13年。杜甫、白居易、韩愈都在敬亭山留下诗文。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已将宣城和敬亭山描绘得如诗如画。宣州由于历代文人的钟爱而声名大噪,另一方面使之名闻天下的,是宣州籍杰出人才。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对宋末诗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转变贡献很大。明代的梅鼎祚、梅膺祚,一个是戏剧家,一个是文字学家,其后梅文鼎被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另两人是日本关孝和、英国牛顿),可见声名赫赫。 敬亭山是宣州的旅游景点和重心。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诗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诗山”。敬亭双塔石刻是苏东坡真迹,可称瑰宝。宣州城内陵阳第二峰上梅文鼎纪念馆是中国数学家的圣坛。
  黟县;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黟县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隶属古徽州,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名人荟萃,汪勃、张小泉、俞正燮、赛金花、黄士陵、汪大燮、舒绣文等均出自于此。境内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桂冠。西递、宏村、南屏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4个村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安庆,
  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94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绩溪县
  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两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 绩溪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绩溪建置于唐大历二年(767年),隶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属徽州。1987年12月,划属宣城地区。
  http://cul.anhuinews.com/system/2008/07/16/002065340.shtml

安徽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绩溪县、安庆市、亳州市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凤阳县

天柱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司空山 [安庆]司空山又称司空原,位于安徽省岳西县西40公里处。振风塔 [安庆]又名万佛塔,耸立于长江之滨,位于迎江寺内,俗称“万里长江第一塔”,迎江寺 [安庆]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三祖寺 [安庆]三祖寺风光幽绝,是天柱山人文景观集中之处,乃著名的禅宗古刹小孤山 [安庆]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花亭湖 [安庆]位于距太湖县城4公里的大别山南麓,与小孤山、天柱山构成了安庆山水旅游热线桐城文庙 [安庆]是桐城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桐城古文学派的重要象征。

安庆、凤阳、桐城、黟县

  • 安徽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答:安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省份。最著名的是黄山,它以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独特的松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最具诗意的山脉之一。此外,九华山、庐山、天堂寨等山脉也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安徽还有长江和淮河两大重要河流贯穿其中。2、历史文化底蕴。安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省,有着...
  • 盘点:安徽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答: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可谓是人杰地灵,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学、龙城画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皖江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邓石如、赵朴初、吴作樟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他们对 安徽文化 的形成都作出卓越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来...
  • 安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以下是安徽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一些独特之处:黄山:安徽最著名的自然风光当属黄山,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于世。黄山的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满山花开,夏天云雾缭绕,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银装...
  • 历史文化独特之处,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
    答:“通变”精神成为安徽文化长期延续的重要内在因素。讲经世致用、求“天下和洽”的学术取向。超越地域的文化现象广泛存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安徽有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每一座都值得一去
    答:说到安徽这个地方,大家所熟知的文化就是淮河文化吧?当然了,全国每个省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历史文化的城市。至于安徽的历史文化,一共有七座城市。这七座城市都是能够代表安徽历史文化的,全都是值得一去的,不知道大家去过几个呢?1、亳州市 亳州一名取自商朝的国都亳,不过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
  • 安徽是什么
    答:全省人口约6600万,是中国的一个大省。二、安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淮南、郢国、吴会等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安徽曾是两汉时期的淮南王国,也是中国三大学案之一的“淮南子”产地,而众所周知的“黄山十二景”也位于安徽。安徽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历经千年沧桑,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
  • 关于安徽的口述资料(今天)
    答: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寿县、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
  • 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附1)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
  • 安徽省旅游胜地盘点:绝美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
    答:安徽省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历史建筑、古城镇保存完好,代表了徽州古文化的精华。如老、宏两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徽州商贾的出发点,因此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文化遗迹,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瑰宝。徽州古城也是徽州文化的代表,徽州古城保存完整的街区、祠堂、巷道、水沟,可惜这个古城只有...
  • 安徽徽派文化有哪些,这些文化是怎么分出来的?
    答:三、美术文化 在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尤其是新安画派最为鼎盛。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极高的。龙城画派在清初,扬州八怪纷纷齐聚于此,在龙城挥洒笔墨,将龙城的书画活动市场推向全国。他们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并在此技法上积极创新。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在这时期出现了数十位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