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卧龙区的历史沿革

卧龙区1994年设立,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他的前身即原南阳市(县级)。南阳历史悠久,西周时,南阳属荆州。春秋时初设置南阳郡。秦汉时仍置南阳郡。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 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元朝始设南阳府,明清时仍置南阳府。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 1960年撤销南阳县,并入南阳市,1961年又设立南阳县。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南阳市新设卧龙区和宛城区,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七里园乡、靳岗乡、卧龙岗乡和原南阳县的蒲山、潦河、石桥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11个乡镇。

早期历史
周宣王时为申伯封地,称申伯国。
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始称宛,战国属韩。
周报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宛县,为南阳郡治所。
西汉因秦旧制,新莽改南阳郡为“前队”(队音逆),改宛县为南阳县。
东汉复西汉旧制。称宛县,仍为南阳郡治所,北周并宛县于亡陌,称上宛。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上宛为南阳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宛州,领有南阳县,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废。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置申州,南阳为治所。
元升申州为南阳府。
明、清仍设府,南阳县为府治。
近代时期
辛亥革命时,南阳县籍同盟会员徐万年、王鹤年在武昌起义中首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1913年,白朗(河南人,他领导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起义,在全国影响很大)起义时,南阳县人民响应义军攻克南阳。
现代时期
1919年,南阳青年学生积极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掀起势如潮涌的革命浪潮,虽然遭到国民党反动分子南阳县镇守吴庆桐的镇压,但是爱国主义思想迅速在全县广泛传播。南阳县商会要求商号停止购销日货的决定,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923年4月,河南省立五中(南阳市一中前身)、英资专修学校、县立一高小、学生联合会、教育会、商会等学校或团体冒雨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保我疆土。
1925年,南阳城内各校学生一致举行罢课,发动成立南阳沪案后援会。
宛城区建置较早.民国3年(1914年)废南阳府,改属南汝道。后道废属省。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至1948年11月南阳县解放。
1949年3月成立南阳县市人民民主政府,属河南省南阳地区专区辖。同年11月22日县、市分设,建立南阳市。
当代时期
1960年6月16日南阳县并入市。
1961年7月26日县、市重新分设。
1994年,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白河、瓦店、官庄3个镇和新店、红泥湾、高庙、茶庵、溧河、汉冢、黄家岗、金华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路;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七一、靳岗、卧龙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漳河、石桥3个镇和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南阳市辖原南阳地区的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旗社县、西峡县和新设的宛城区、卧龙区。
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5号)批复:经省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的牛庄、田李庄2社区和龚营、岳庄、小高、忽桥、田店、前营、小尹庄、大尹庄、宗坡、何上寨10建制村析出,设立赤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设在田店村。
宛城区辖4个街道、3个镇、5个乡:东关街道、新华街道、汉冶街道、仲景街道、瓦店镇、红泥湾镇、黄台岗镇、溧河乡、汉冢乡、金华乡、茶庵乡、高庙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建设路。



  • 南阳白河大桥介绍?
    答:南阳白河大桥始建于1965年1月,当年6月建成通车。承担了南阳陆路交通的繁重任务42年。于2007年被新白河大桥替代。历史沿革老白河桥又名“盆窑白河桥”,因位于南阳宛城区白河街道盆窑村,故而得名。据《南阳县志》(1990年版)记载,盆窑白河桥位于盆窑西白河上,此处为旧渡口,1956年修建木桥,1973...
  • 黑龙庙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黑龙庙
    答: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邢庄村的黑龙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二十一年的碑文记载,庙宇起源于明代,经过雍正、道光等时期的多次扩建与修缮,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庙宇的设计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从山门开始,包括三道石拱门、门庭、歇山顶门楼、...
  • 南阳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
    答:南阳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迁。南阳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朝统一六国后,南阳成为秦朝的郡治之一。汉朝时期,南阳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的“五都”之一。到了唐朝,南阳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唐朝的“南都”,...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邮编号是什么
    答:为国内外有识之士兴办实业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历史沿革 卧龙辖区1994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67号):(1)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中州路。(2)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
  • 南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南阳市,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诞生了众多历史名人,分别为:1、先秦, 姜尚、百里奚、范蠡、孟明视、熊绎、屈原、申伯 2、秦汉,张衡、刘秀、刘玄、张仲景、张释之、左雄、直不疑、杜延年、阴丽华、樊宏、朱晖、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朱祐、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杜诗、...
  • 南阳县的建置沿革
    答:南阳县建置较早.唐、虞之际为吕望先祖“四岳”封地,称目。虞、夏间又封申于此.周宣王时为申伯封地.称申伯国。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始称宛。战国届韩。周滩王:[四年(前291年),秦伐韩拔宛。周报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南阳郡(秦置.时为秦昭王三十五年),郡治宛,并设宛县。西汉因...
  • 南阳历史是什么?
    答:宛城2个区,南召、镇平、内乡、淅川、新野、唐河、桐柏、方城、西峡、社旗、邓州市11个县(市)及高新区、示范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4个功能区,有45个乡、159个镇、41个街道,4539个行政村、415个社区。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以上内容参考 南阳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
  • 南阳有可能划入襄阳吗
    答:邓州为何不划入襄阳,是因为历史沿袭下来的,下面详细介绍:邓州:邓州市,由河南省直管,南阳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截至2022年1月,邓州市下辖3个街道、21个镇、3个乡,总面积2369平方千米。历史沿革 元朝初至元十年(1273年),邓州隶属于襄阳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邓州属河南江北行...
  • 南阳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南阳市第一中学原址在南阳市书院街65号,是东晋永昌三年(公元323年)兴建的弥陀寺旧址(后人称东大寺),据南阳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府朱璘于东院设南阳书院为之府书,后废。“南阳书院”由此而名,这应是南阳地区最早的公办学校名称,学者百余人。1751年南阳知府庄有信建房改寺院为...
  • 南阳古镇的历史沿革
    答:从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北起南阳,南至沛留,地势较为低洼,自古有沛泽之称,泗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南阳常有水 患,加之战乱,一度造成南阳人烟荒芜,这一历史阶段的南阳没有史料记载。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 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