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8)?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31
【教学】
(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经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发展的个性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②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经过教学来完成的③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教学的主要作用是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的形式②教学是进行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2)教学的主要任务是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的实践2.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论的关系: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描述的是人或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教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促进学习,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教学理论既是描述性的又是处方性的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1)形成,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西方,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2)教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后来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为其弟子席勒和莱因所补充与修改,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成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系统与方法,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其发展取向有哲学取向(在我国和苏联盛行)和心理取向(美国)两种4.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目标行为②评价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③安排相倚关系,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测量想得到的行为结果(3)关于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原则是自定步调、小步子、积极反应和及时反馈5.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3)关于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3)关于教学方法,发现法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即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rarr探索问题&rarr形成见识&rarr计划和抉择&rarr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3)关于教学方法: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4)关于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具有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
(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①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②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制约性)③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④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①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②按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模式––1.概念: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并未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2.特点:①简略性②针对性③操作性④发展性⑤稳定性3.教学模式的结构:通常包括了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因素4.程序教学模式(与行为矫正有关):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导理论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复杂的课题可以化难为易它的缺陷在于,只管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不适合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交往5.发现教学模式:倡导者是布鲁纳,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经过发现(严格地说是再发现)的步骤去进行学习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材料,树立假设③验证假设④做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因此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和信息提取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6.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为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其实施步骤可分为①准备阶段,包括掌握的界定、教学目标的界定、课程编制、教材组织、试卷设计与准备,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完备的教学计划,反馈/矫正程序和“非掌握者”的学习方案②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程序与方法的指导③实施阶段,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在学期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价7.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其实施原则主要有①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②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③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8.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经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即确定帮助的情景&rarr探索问题&rarr形成见识&rarr计划和抉择&rarr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9.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经凯洛夫等人重新改造传入我国(2)自学–辅导式。又称自学–指导式(简称自导),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根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3)引导–发现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4)情境–陶冶式。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5)示范–模仿模式。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6)概念获得式。使学习者经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即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7)掌握学习模式,基于布卢姆 “任何教师实际上都能帮助他的所有学生获得优异成绩”这一信念而提出来的,它的中心任务不是控制学生而是控制学习,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五)教学原则––1.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体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2.确立依据: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教学自身的依据3.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经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4)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7)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①个别教学制②班级授课制③导生制④道尔顿制⑤分组教学。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将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班进行教学,包括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或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其优点是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缺点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待分组教学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要求,分组教学后的副作用也较大⑥特朗普制2.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公元16世纪,首先在东欧的一些学校教学中实践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了下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的补充以前苏联教学论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一个体系(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①学生固定②地点固定③时间固定④教师固定⑤内容固定(3)优点①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④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缺点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③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④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⑤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⑥受到课的时间限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①教学组织形式趋向灵活多样化②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③时空局限性越来愈小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经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四种类型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5.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6.练习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7.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所学知识8.自学辅导法:即学生在教书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使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2.上课:包括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含义: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2.功能:反馈-调节、激励-动机和诊断功能3.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①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前置评价或前测,是在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弄清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②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及时了解教育学的进展情况,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③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进行的评价4.学业成就评价:指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达到教学目标程度方面的评价,其方法主要有考查、考试、调查法、观察法几种5.教学评价的改革:①由过去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向评价学生的学转变②由过去“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重视学生的“双基”和学科能力的形成,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转变③由过去注重评价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④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⑤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⑥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1)?
    答: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代表...
  • 2015考研教育学四大科目复习知识点?
    答: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
    答: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
    答:(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关键...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10)?
    答: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管理制度 (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①在...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8)?
    答:教学理论既是描述性的又是处方性的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1)形成,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西方,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2)...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9)?
    答:(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德育内容是用来形成人们的品德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准则、法律规范和其它社会规则的总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文化。在我国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9)?
    答:该运动于1925年前后结束,是一次使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规模实践尝试8.科学教育思潮––包括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两个方面9.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代表人物为李璜、余家菊、曾琦等人,该思想流派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中坚力量,主张①在教育中强调“...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10)?
    答: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1)党化教育: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阐述了“党化教育”的涵义,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会议决定用“...
  •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11)?
    答:4.普通教育––(1)苏区的小学教育: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抗战初期,各根据地初小较多,高小较少。针对不同的对象还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2)抗日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巩固地区的小学和苏区相似,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称为完全小学游击区和近地区的办学形式有“游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