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在历史上曾受到巨大的损失,而且目前仍以很高的速率遭受损失。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有史以来,地球上已损失了20亿公顷适宜耕种的土地,这比现在全世界耕种的土地还要多;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损失的农林牧用地为500~700万公顷。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或损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①人类不合理地使用土地,导致土地贫瘠化,甚至不能耕种。②水和风的侵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水的侵蚀和水涝灾害造成的土地损失大约占总损失土地的30%。③土地盐碱化。据统计,全世界有30%~80%的灌溉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由此而损失的土地每年达20 万~30 万公顷。④化学污染。由于化肥、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物的影响,使部分土壤中有毒物质剧增,土地板结,土壤表层结构和肥力受到破坏,甚至被迫弃耕。⑤有些草原过度放牧,使牲畜与天然牧场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结果一些草原变为荒漠或荒漠化土地。⑥城市建筑、交通、采矿、修水库等工程活动的占用与破坏也使土地损失很大。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是在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时,才会引起土地退化;如果人类长期的耕种活动能够正确地使用土地,就不会使土地退化,还可以促使土地向有利于耕种的方面转化,即形成农业土壤。
如前所述,全世界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极为庞大的,但人均占有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然而,土地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生产潜力,只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
首先,对于土地资源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搞好农业区划工作是基础和前提。农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合理方向和适当措施,为农业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农业区划必须从查明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农业资源入手,反过来,农业区划成果又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出方向,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供依据。
其次,要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花相当大的力量,提高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比重。解决好旱涝危害的问题,可以尽量多地使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对低产田进行有效地改良,就相当于增加了大量的耕地。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改造,力争做到改造、利用和保护密切结合。要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使土壤肥力不致降低,而且有所提高,才能增加农业产量。例如,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用紫云英等绿肥作物与水稻轮作,北方旱作区用豆类作物和玉米间作等,可以保持土壤肥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多种豆科和绿肥作物,把它们与耗地作物(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很好地搭配种植,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第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减少和土地的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土体毁坏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降低。针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改良盐碱地,防止沙漠化和土地污染。


图5-18 土地贫瘠(http://www.chetx.com)

土地资源在历史上曾受到巨大的损失,目前仍在持续。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有史以来,地球上已损失了20×108hm2适宜耕种的土地,这比现在全世界耕种的土地还要多;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损失的农林牧用地为(500~700)×104hm2。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或损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①人类不合理地使用土地,导致土地贫瘠化(图5-18),土地沙化(图5-19),甚至不能耕种。②水和风的侵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水的侵蚀和水涝灾害造成的土地损失大约占总损失土地的30%。③土地盐碱化。据统计,全世界有30%~80%的灌溉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由此而损失的土地每年达(20~30)×104hm2。④化学污染。由于化肥、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物的影响,部分土壤中有毒物质剧增,土地板结,土壤表层结构和肥力受到破坏,甚至被迫弃耕。⑤有些草原过度放牧,使牲畜与天然牧场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结果一些草原变为荒漠或荒漠化土地。⑥城市建筑、交通、采矿、修水库等工程活动的占用与破坏也使土地损失很大。

图5-19 土地沙化

另一方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使用,土地就不会退化,还可以向有利于耕种的方面转化,即形成农业土壤。
如前所述,全世界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极为庞大的,但人均占有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地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具丰富的生产潜力,只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
首先,对于土地资源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搞好农业区划工作是基础和前提(图5-20)。农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合理方向和适当措施,为农业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农业区划必须从查明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农业资源入手,而农业区划成果又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出方向,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供依据。
其次,要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低产田进行有效的改良,相当于增加了大量的耕地。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改造,力争做到改造、利用和保护密切结合。要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使土壤肥力不致降低,而且有所提高,才能增加农业产量。
第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土体毁坏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降低。针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改良盐碱地,防止沙漠化和土地污染。

图5-20 中国农业生态区划示意图(http://nxy.nxu.edu.cn)

家乡的土地资源

当你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欣赏着旁边的绿树红花,突然闻到扑鼻而来的污水的臭味时,你不觉得恶心吗?当你行走在金色的沙滩上,海风吹拂着你,心情无比舒畅的时候,突然一个塑料袋飞到你的脸上,你不觉得扫兴吗?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听到附近建筑工地的噪声时,你不觉得心情烦躁吗?
地球是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也得靠大家。要想自己生活得舒适,生活环境优美,我们就得自己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滴水片石。
水果里,蔬菜里,庄稼里,花朵里,小草里,田野里,小河里……水无处不在,不休不息。一个人如果三天不喝水,便会死亡。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现在,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水源的3%,而在这3%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被污染了,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吧!看见水龙头的水哗啦啦流的时候,上前用手把它扭紧;漫步于江河边上的时候,不要随手就将手里的垃圾扔进小河里;洗衣服的水也别浪费,用来冲冲厕所,尽量实现“一水多用”……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让一片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可爱的绿洲;会让小草更肥,树儿更绿;会让小河里的水欢跳地流,江河里的水快乐地跳……
对了,现在森林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每年全球减少森林面积约1100万公顷,森林面积的减少是沙漠面积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森林的减少让气候更加恶劣,雨水减少,干旱也愈来愈严重。对草原与耕地的破坏,使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严重威胁。各种有害气体已经排入天空,包裹着我们美丽的地球,使极地的臭氧层已损失20%至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在50%以上。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太阳紫外线将长驱直入,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就说说南极的企鹅吧!我们都知道,南极是是一个相对比较寒冷的地方,有许许多多可爱的企鹅都生活在那里。但是,由于游人的不爱护环境,随地乱丢垃圾,让南极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让人不可置信的破坏。在南极无忧无虑生活着的各种企鹅,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因为人类的不经意,人类无节制的破坏,让南极只只可爱的企鹅渐渐面临着灭绝。是呀!人类野蛮地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森林,造成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减小,让许多野生动物无家可归。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统计,全世界已有110种兽类、139种鸟类灭绝,还有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危险,约有25000多种植物处于危急之中。
一、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3.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1.43万公顷,土地复垦4.01万公顷,土地开发11.95万公顷。新增耕地17.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资源 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发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其中能源矿产15处,黑色金属矿产4处,有色金属矿产73处,贵金属矿产3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1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处,其他水气矿产4处。新查明(预测)矿产资源量: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39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铁7.02亿吨(矿石),铜443.26万吨(金属)。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全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生铁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降至4840万吨。 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03年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9112万吨,铁矿石进口14813万吨,锰矿石进口286万吨,铬铁矿进口178万吨,铜矿石进口267万吨,钾肥进口657万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进来”成效明显。2003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108件,采矿许可证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云南核工业209地质队合作,在云南东川拖布卡发现了规模较大、品位富的金矿。 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海洋资源 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9: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88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86亿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区域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最高,首次超过3000亿元。 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500多本,确定海域面积约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约2.5亿元。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及“海盾2003”专项执法活动。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海洋功能区划审批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等。 四、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 采取严厉措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国务院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做出一系列部署;五部委联合组成10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先后就治理整顿工作下发5个通报,三次致函各省(区、市)人民**,两次召开全国省级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办公室主任会议;先后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对9起涉及严重违反土地法规的案件进行公开调查;通报治理整顿检查验收的标准及检查验收工作安排。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重要成果:各地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开发区和开发区扩区;原有各类开发区6015个,已撤消3763个;各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7.8万件,立案查处12.7万件,结案12.4万件,罚没款12.2亿元,收回土地面积5878.4公顷。有925人被依法给予**纪政纪处分,13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排查出违规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2822宗,有效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完善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市场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更加广泛;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土地市场运行制度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土地权利体系日益完善。 全国出让土地面积18.68万公顷,其中招标0.62万公顷,拍卖0.89万公顷,挂牌3.68万公顷。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供地的比例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03年的28%。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对治理整顿工作的领导和具体部署安排。进一步打击非法采矿,关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矿山。 印发《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取得明显成效。共出让探矿权采矿权26080件,出让价款达到52.56亿元。其中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1752件,出让价款26.98亿元。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2003年共处理案件1.7万件,罚没款5942.69万元。 五、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 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完成地质调查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修测72.3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0.5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5.6万平方千米。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51.8万平方千米。1:20万物化探遥感调查47.7万平方千米。1:100万重力23.4万平方千米。航空遥感8.2万平方千米。机械岩心钻探12.6万米。 农业地质调查全面部署,基本覆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农业经济区,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目前已与浙江、四川等17个省(区、市)合作,签订了农业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03年已完成调查面积14万平方公里。 完成三峡库区1:5万航空遥感勘查面积达32000平方公里,全面覆盖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记录了三峡大坝蓄水前长江最低水位时库区历史状态,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库岸变迁、生态环境演化、监测、相关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淡水天然资源为8837亿立方米,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立方米,地下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多年平均为3527亿立方米。 查明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开发潜力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怀柔、平谷等5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查清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完成西南岩溶石山石漠化现状调查,并实施动态监测;西南岩溶石山典型流域地下水调查与开发示范在贵州大小井、云南小江流域初见成效。在四川、重庆和云南等省(市)的红层地区,完成探采结合示范浅井868眼,在西北、东北缺水地区施工示范深井25口,直接解决了近11万人的饮用水问题。 查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数据。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734.33万公顷,其中西部地区547.53万公顷,中部地区65.40万公顷,东部地区121.40万公顷。 加强土地市场监控。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发布土地市场信息,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为**适时制订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保障土地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12个县级、14个市(地)级和2个省级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相继展开。31个省(区、市)的矿产资源规划全部发布实施;已有260个市(区)、705个县(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天津、深圳、新疆、辽宁国土规划试点。国家级土地利用...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总之,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都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为各种可更新的资源的保护中心。

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核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有了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护得不好,农业生产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例如,一片土地,由于没有予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护,在人类生产活动作用下,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从而破坏了土壤肥力,危害农业生产,土壤锓蚀还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滥成灾,冲毁大片耕地,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损失。又如,人类的灌溉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可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灌水量过大或水质不好等不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就可能导致潜水位提高,引起土壤盐碱化。这类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次生盐碱化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 应对土地资源危机的措施?
    答: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1、因地制宜地安排各业用地。土地利用应以土地评价为基础,作出科学的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土地利用类型。凡是违背自然法则利用土地,都将受到自然的报复。2、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既受土地自然特性的制约,也同时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
  • 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答: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4 ...
  •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答: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小,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类土地分布不均,人地矛盾突出。因此我们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 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基本原则
    答:切实发挥主要矿产资源对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2)对可循环再生或循环再用的环境资源,要坚持节约与集约利用,如土地资源,若土壤肥力能得到保持,就能够循环利用;同时要严格耕地红线。水资源要加强保护,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对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坚持实行最大持续产量...
  •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答:积极开展农用地合理流转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继续提高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和水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严控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7%,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必须...
  •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扩展知识——依法用地基本原则 1、一个是依法规划用地,确保各类用地符合国家规定的用途和质量标准,严格遵循属地管理、按照程序合理调整用地类型和规模。2、另一个是依法用地,即在履行合法手续、取得政府核准文件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土地指标,遵守土地利用规定,坚决打击非法占地开发行为。
  • 如何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答:加强对旧村、空心村的整治、改造,有效地利用闲置地,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职能和执法力度。通过限制土地供应量,改变工业用地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模式,走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土地存量资产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厂区建设贪大求全的旧观念,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土地资...
  • 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两个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中国1978年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把“保护环境”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中国的两项基本国策。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颁布了《...
  • ...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
    答:4.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促使土地资源退化:a.刨垦山坡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地被毁,造成水土流失;b.围湖造田;c.盲目开发草原,使草场退化。保护对策:1.加强法制,强化土地管理;2.加强生态建设;3.综合防治土壤污染。
  • 土地资源如何利用?
    答: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