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精髓是什么?和佛教有何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
宗喀巴大师 著
多识仁波切 译

向文殊师利恩师致敬!


自见其性宣说其理,
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如见宣解依缘所生,
无能敌者向您致敬!

世间中的一切忧患,
其根源是心智愚暗。
明见此理可以根治,
故此讲说依存因缘。

因此具有理智之士,
怎么可能认识不到,
相依相存因缘之理,
是您神圣教义精髓。

作为伟大救世者您,
受赞功德会有种种。
没有一种赞美之词,
胜过赞美您说缘起。

“什么事物依靠因缘,
什么事物便无自性。”
没有比您这个论断,
更加绝妙超群之说。

愚钝之徒执此理由,
反而增固偏见之缚。
聪慧之士以此为由,
可以斩断虚执迷网。

此理正确无可置辩,
因而您是真正导师。
其他邪门外道之人,
称“师”犹如狐称雄狮。

伟大导师心灵救星,
无比论师救堕能手。
善于解说缘起之师,
我今致以崇高敬意。

利益众生为己任者,
您为利众讲说妙法。
法中精髓便是性空,
断定性空最胜证据,
就是众缘相合存在。
将其视为对立之因,
或视其理不能成立,
怎会理解您的本意。

您的否定自性存在,
就是肯定缘起之义。
物我自性空不可得,
与有作为并不矛盾。

如果认识于此相反,
认为性空就无作用,
有作用者便非性空,
就会落入邪见深渊。

因在您的教义之中,
觉悟缘起最为殊胜。
但这并非物相空无,
也非物我自性实有。

非缘起物犹如空花,
故无无缘存在之物。
如果物从自性中生,
就与众缘和合相悖。

从来没有一样事物,
不是依缘存在之物。
所以没有一样事物,
不是自性空无之物。

自性本指不变恒性,
倘若诸法原有自性,
去染还净便不可能,
虚构意识也不会灭。

因此佛以狮吼之声,
对着理性开化之众,
再三宣称法无自性,
谁能动摇推翻此论?

自性原本丝毫也无,
有此缘而却生此物,
完全合乎逻辑二义,
一体之中并存不悖。

因视一切依缘而有,
故不陷入绝对有无。
这是救世佛陀之言,
所向无敌原因所在。

凡这一切均无自性,
但从缘合生相应果。
根本对立两种性质,
互不妨碍相互依存。

没有比这更奇妙事,
没有比这更高超理。
以您宣扬此理作赞,
那是绝妙无比赞词。

那些愚昧思想奴隶,
与您思想根本对立。
对于论说性空之言,
不能接受并非怪事。

对您胜法宝中珍宝,
因缘之法坚信不疑,
却不理解性空之义,
这倒使人感到离奇。

由此悟出性空之理,
最胜法门就是缘起。
若以名相反而生执,
认定自性实有之人。

让他开窍进入先圣,
所走过的唯一途径,
到达您的理想境地,
还会有何别的良策?

自性绝对不依作用,
因缘相对作用形成。
互不相容两种性质,
一物之中如何并存?

众缘和合生成之物,
虽然根本没有自性,
却能显现各种形象,
所以称作虚幻现象。

您所开示这一原理,
若讲道理进行反驳,
无能胜者其因何在?
从此说中可得答案。

原因在于这一理论,
对于已现未现之物,
都能消除虚构假设,
歪曲事实错误观念。

从那证明您的见解,
正确无误缘起之说,
足以产生其余论说,
均属可靠坚定信念。

如实所见解说合理,
以您为师从事学修,
可以远离一切过患,
因为能断诸恶根源。

背离您的教义之人,
虽然长期修炼苦行,
无损我执更使坚固,
犹如召唤祸患为伴。

那些理智发达之人,
可以分清二者利弊,
怎能不从心灵深处,
对您产生深深敬意。

别说您的系统学说,
即使其中片言只语,
皮毛粗略懂得一点,
也会获得无限乐趣。

我自恨受无知之害,
对这无上功德宝藏,
虽然皈依时日已久,
胜德点滴也未认识。

但在临近死神之前,
趁此生命一息尚存,
对你产生一丝真信,
我自庆幸缘分不浅。

论说之中缘起之说,
智慧之中见缘起智。
犹如世间崇高胜王,
唯您独步别无匹敌。

您的一切教化之言,
均从理证缘起立意。
目的只是远离苦楚,
除趋寂灭别无他求。
您的教导不同凡响,
无论是谁有幸得闻,
都能得到烦恼息灭,
谁能对您不生敬仰?

能破一切敌对邪说,
义理统一无相悖处,
众生获得远近二利,
故我深爱这种教义。

为得此法佛陀您曾,
不惜舍去生命躯体,
爱妻子女一切财产,
非止一次经无量劫。

对其崇高功德利益,
向往犹如鱼上金钩。
使您倾心爱慕之法,
未能亲聆您教有憾。

为此心中常常思念,
犹如慈母失去爱子,
沉重忧愁压在心头,
朝朝暮暮难以忘怀。

每当想起您的教导,
眼前彷佛光芒四射,
无比巍峨庄严佛身,
以其悦耳梵天之声,

如此这般谆谆教诲,
心中映出佛陀形象,
消除心中炽热烦恼,
犹如一丝清凉月光。

如此珍贵无比之法,
却被学浅无知之辈,
搞得如像马兰花草,
交错倒置乱无头绪。

见此情景于心不忍,
千辛万苦探索求知,
跟随大善知识足迹,
寻找您的原本教义。

当时研读教内教外,
众多有关著作论述,
使我产生种种怀疑,
不得其解忧心如焚。

您亲预言准确解说,
无比优越大乘之法,
排除有无二边戏论,
龙树理论夜荷花田。

清净智慧轮廓圆满,
经学天空畅行无阻,
驱散心中偏见夜色,
压倒一切谬论群星。

皎皎明月月称学说,
光照深理夜荷开放。
多亏恩师指点释疑,
至此心情才得安宁。

佛陀利众事业之中,
言教事业最为重要。
更重要者宣教缘起,
智者以此纪念佛陀。


步佛后尘出世为僧,
研习经教不算差劲,
修相应行一介比丘,
以此对佛略表孝敬。

我今有幸蒙师指引,
获得人天导师圣教。
此善回向一切众生,
遇善知识赐教指引。

但愿圣教与世长存,
不受邪见歪风侵扰,
真正领会圣教本质,
对佛理信充满大地。

宣扬依缘存在之理,
这一无比优越教义,
世世代代愿以生命,
维护奉行绝不松弛!

伟大佛祖历经艰辛,
潜心所修法中精粹,
如何使其发扬广大,
日夜思考以尽天年。

纯真无邪奉此法者,
梵天帝释护世诸神,
黑善天等一切护法,
形影不离永远护持!

道教的精髓是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有:

1、佛教是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而道教是由中国创立的。

2、佛教主要讲究的是轮回,提倡的是今生的修行,换来世的幸福。在佛教中,佛家认为人的此生是痛苦的,然而在世的时候,要修行积德,以换来世的安定与幸福,但是这一点是不被道教认同的。道教认为,人的此生是最好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人们需要积极过好此生的日子,因此倡导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这是佛教与道教的本质区别,也是人人都十分在意的。

3、根据信仰的人数来看,人人都经常提到佛教,说起道教的的人较少,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寺庙,因此经常被世人关注,相反,教馆比较少,到后期,几乎很少看到教馆的存在,似乎由此看,佛教更加的受欢迎。

扩展资料: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百度百科-佛教



道教的根源是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体。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有:

1、佛教是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而道教是由中国创立的。
2,道教主修真我,成就真实自然之人,道教认为真实之人至强,无需成神,真人永生不死,佛教主修幻我空心,成就空幻高级人类,虽有智慧,却失真亡性,不得长生,沉入轮回。
3,佛教主要讲究的是轮回,提倡的是今生的修行,换来世的幸福。在佛教中,佛家认为人的此生是痛苦的,然而在世的时候,要修行积德受苦,忍耐,以换来世的安定与幸福,但是这一点是不被道教认同的。道教认为,人的此生是至好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人们需要积极坚守天性,亡善亡恶,仅听自己,不听他人命令,行不行善随心情,绝对禁止为他人做事干活,因此倡导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这是佛教与道教的本质区别,也是人人都十分在意的。
4、根据信仰的人数来看,人人都经常提到佛教,说起道教的的人较少,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寺庙,因此经常被世人关注,相反,道观比较少,到后期,几乎很少看到道观的存在,似乎由此看,佛教更加的受欢迎。

扩展资料: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至上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邪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鬼大魔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鬼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虚伪阴暗的鬼光。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百度百科-佛教

成仙(飞升),佛教讲究五道轮回,都是会死的,道教的好的就是成仙,长生不老拥有法术、。



道家的精髓:无中生有

佛家的精髓:无所谓

  • 儒家、佛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精髓是什么?
    答: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
  • 儒家,道教,佛教,三者有何区别?谢谢!
    答:儒家,道教,佛教,三者主要有如下七点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家文化——遵循规律的文化。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文化。 佛家文化——无私奉献的文化。佛家思想中蕴含了慈悲和福报论,...
  •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各信仰什么?
    答: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道佛两教,一个是中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但两者在中国哲学、宗教发展史上,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衰经历。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亦在此时发生,二者又都经魏晋南北朝的蕴酿发育,到隋唐而繁荣并盛。此种情形,历来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两教之间的相互抗争、互不相让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 儒教、道教和佛教各有什么区别?
    答:中国文化的宗教神权长女,原来是阴阳家,后来佛教发展到非主流思想后来居上的地位。中国文化的世俗军事次子,则是炎黄联盟领导的“百姓”贵族族群,他们主要负责灌输“道家妈妈”的“诡道”。中国文化的宗教神权次女,就是“阴阳家”,邹衍的“五行始终说”,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运行。中国文化的世俗事务...
  • 道教. 佛教. 儒教有什么区别?
    答:儒家主要是在读书人中进行教育。他们不像道家的隐逸,也不像佛家那么普渡众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传布教义和思想,所以儒家弟子往往是“书生”。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三教”的“教”字具有不同的含义:佛教是宗教没有疑义,佛家即指佛教文化;道教与道家存在异同点,因为道家指老庄之学,而道教却...
  •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答:道教则追求的是通过修炼成为仙人,获得永恒的生命和超凡的能力。最后,佛教和道教在对待苦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佛教认为苦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通过修行可以理解苦的根源并最终解脱。道教则寻求通过修炼和获得仙术来逃避或克服苦。综上所述,佛教和道教在神论、修行方法和目标、对待苦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
  • 什么是道?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答:道,为道家和佛家所推崇,以至于能得道,达于顶峰,道家的大罗金仙,和佛的层次无所差别,都能了知“道的真相”,道家的阴阳变化,能生万物,“我不知为何物,强曰为“道”!佛家的卍字,其实是和阴阳鱼一样的,只是注意到的人少些。万法平等,无有高下。道家传人都要看根器仙缘,所传都是密授,...
  • 儒教(家)、道教(家)、佛教的思想精髓分别是什么?
    答: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儒教把传统文化看成一处沼泽上的植物群落。其中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有生命力极强的水葫芦,还有野生的稻谷和藤蔓。荷花,在道教中又成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手中的法器。亦僧亦道的朱耷,...
  • 道家和佛家有什么区别啊?
    答:第三,生活习惯不同。佛教的管理制度更加严密,每天早中晚该做什么都有严格安排。而且和尚一般都居住在寺庙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而道教管理非常松散,只要遵循教义,在哪里修炼自己决定。于是,道士们经常在民间生活,扶危济困、行侠仗义,还时常帮助人们驱妖避邪。另外,古代道士们大多懂武功,修习...
  • 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佛教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道家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