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中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什么?



看图片

石家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石家庄北评委去全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市民文明程度提高,形成的良好社会风气。市区内有许多所优秀高校,河北梆子深受人民喜爱。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武汉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

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武汉市,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会,总面积8494平方千米。被誉为“百湖之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也是国内科教名城,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

辖13个行政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

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


扩展资料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西汉时期有庶民在邾县(今武汉新洲区)孔子山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淮南王刘安遂就地建庙征召学士讲学,是为“问津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两岸,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属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拥有800万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 武汉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总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
  ●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
  ● 武汉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
  ●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 武汉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源地。
  ●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 武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武汉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武汉是被联合国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
  ● 武汉是“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
  ●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武汉的人文环境其实也就是武汉悠久历史的沉积.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武汉建制及历史沿革

  武汉市的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战国至元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时称黄鹄山)筑夏口城。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了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

  晚清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民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即著名的武昌起义。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
  1914年属江汉道。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斗争诉诸武力。
  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建立国立武汉大学,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共产党军队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但武汉郊区及周边一片汪洋。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94年,武汉成为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共同抢护防守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我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最快走红的武汉姑娘演员-刘亦菲.
   从校长到教育部部长-周济.铁娘子,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羽毛球混双冠军笑仙子-高凌.
   武汉6中走出来武汉帅哥,
   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
   中央戏剧学院的实力演员,武汉帅哥-贾一平.
   跳水皇后-伏明霞.
   冒险去伊拉克的武汉外交官-孙必干.
   从售楼小姐到中央主持人武汉姑娘-伊晨芳.
   前乒乓球世界亚军-乔红.
   还有一个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扮演祝四萍的付晶.也是武汉姑娘.可惜那部戏造就了刘烨和于娜,她确没红.
   中青中场发动机武汉小伙子-蒿俊闵.
   革命先驱-董必武.
没什么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这和本地人俗有关系,武汉人太聪明,在这不宜多说,可以看看易中天的武汉人。这就是武汉一直不成气候的原因,
地理么,九省通衢

  • 求人文环境有哪些?自然环境有哪些?
    答:人文景观具有:1、有旅游吸引力 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 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经济发展的优势
    答:自然环境:地形平坦广阔,河道纵横,水陆交通发达。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宜人,富饶美丽。面海背陆,腹地广大,(国际和国内)市场广阔。人文环境: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大中城市群聚集,科学技术先进,人类发展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企业和人才有较强吸引力。
  • 人文环境是什么意思呢?
    答: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实际就是指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是指自然存在的环境。 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
  • 中国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以后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者森普尔和亨廷顿等人更加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另一种人地关系论,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
  • 怎么样理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风景美的重要要素?
    答: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通过对生产发展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所谓环境问题,是指...
  • 什么是人文环境?
    答: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实际就是指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人文与自然,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的,而非自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刚好相反,是指不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天然的周围环境。人文...
  •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有何不同
    答:1、 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
  • 比较描述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征
    答:人文环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
  • 武汉理工大学怎么样,
    答:理工的话总体来说不错,虽然校区比较分散,但还是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理工的风貌。学习环境的话肯定东西院比较浓。武汉理工毕竟是211的院校,一些专业也比较有名,比如材料、船舶、车辆、管理。但理工也毕竟建校只有10年,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总的来说,如果能够学到一些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