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有哪五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目的逐渐明确,

时间逐渐延长,

方法逐渐得当,

细节逐渐全面,

概括逐渐深入。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在目的性上,由于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儿童往往会随心所欲的观察,易受无关事物和细节影响,极有可能被自己所喜欢的、感兴趣的物品所吸引。3-4岁儿童一般会在观察过程之中忘掉观察任务,4-6岁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

(2)在持续时间上,受儿童对观察物品喜爱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年龄增加,稍有改善;在一实验里,三四岁的幼儿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 。

(3)在系统性上,儿童不善于将观察的对象整体与局部间、局部与局部间联系,只能得到所看见的单一部分;幼儿的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的知觉过程。

(4)在概括性上,小班儿童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内在联系,即系统性较差,但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增长。

(5)在独立性上,儿童观察时容易受同伴和老师的影响,缺乏独立性,有时所表达内容自己都无法理解,会盲目的跟随他人的观点,盲目重复。

扩展资料

(1)学龄前儿童的特征: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4,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非常重要。

(2)学龄前儿童,在心理护理上应注意心理特征。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想象也已出现。因此,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儿童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使其心理在一种健康、向上、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3)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学龄前儿童

百度学术-加强方法指导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缺乏稳定性: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征及当时的个性情绪、兴趣所支配,并且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下去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观察目标,任务描述得越具体,孩子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
  2.持续时间短: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能达到12分钟.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时不到一两分钟.
  建议:家长尽可能选择能引起他们足够兴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
  3.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3岁幼儿在观察图形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4-5岁幼儿的眼动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幼儿在观察物体时尚缺乏系统性;同时,幼儿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建议: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线索,更有效地观察事物.比如在寻找两幅图画的不同点时,可以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并做适当标记,而不要毫无顺序地胡乱比较.

  1. 缺乏稳定性

2.持续时间短

3.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



  • 简述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目的逐渐明确,时间逐渐延长,方法逐渐得当,细节逐渐全面,概括逐渐深入。
  • 学龄前孩子要着手培养哪些能力?
    答:此期儿童的模仿性逐渐减少,而有意性、现实性及创造性想象逐渐增多,如在看图作文中能想象出许多生动的、合情合理的情节。会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到有意,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特点②——观察力的发展:此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处于描述对象的阶段,虽较学前期儿童有所发展,但缺乏...
  • 如何评价中班幼儿观察能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幼儿的观察力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在托儿所、幼儿园的游戏、学习活动过程中,经过家长、教师的精心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不太明显的特征。它对儿童的学习、...
  •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
    答:在正确的教育下,学龄前儿童的观察逐渐转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这就开始形成了初步的、有方向的、自觉的观察能力。 (1)观察的目的性:学龄前初期还不能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观察。在游戏、劳动和学习等活动中,儿童的观察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到5~6岁时,他们的观察就更富于目的性,能按活动的...
  •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
    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在婴儿期,孩子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会通过观察来探索世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观察力也会逐渐变得更加细致和敏锐。例如,在幼儿期,孩子会开始注意到细节和颜色对比,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结构和关系。在学龄前,...
  • 实验乙酰水杨酸中有哪些副产物,要如何除去
    答:副反应:水杨酸中有羟基,羧基,会发生脱水缩合 可以加碳酸氢钠,使其生成钠盐,除去副产物,加入盐酸析出晶体 其实可以控制温度(水杨酸缩合为吸热反应)
  •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
  •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答: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
  •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学科学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观察力: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4、5岁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