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帮忙,推荐一些好的散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500字左右的名人散文及赏析,求求大家帮忙,越多越好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父亲进城送梨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http://baiqiu.hongxiu.cn
不错

信客信客

作者:余秋雨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麽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
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
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
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
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
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
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
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麽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
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
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
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
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
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沈重的脚步,是
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落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
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
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窄窄的
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
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
,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
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
他揣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
名誉糟践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
怎麽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麽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
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
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
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
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麽多,讲得这麽细,
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
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
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问询。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
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
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
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麽
都说了,怎麽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
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
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
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
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
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
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
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麽希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
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
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
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
怎麽办”……信客沈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
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
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
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挟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
讯的人都以倒挟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
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淘
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
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都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
大声讹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听之忍之、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
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
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麽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
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
子事吗?不能。说什麽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
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
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信客识文断字,还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没有要紧事带个口信就是了,要写
信总是有了不祥的事。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
,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缛缛的语句,郑重地装
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
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进退两难,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发了
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作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麽人。这一下把
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信是那位时髦女郎拆看的,看完便大哭大嚷。那位同乡下不了台,硬说他是私
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信来只是脱身伎两。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
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狃送到了巡捕房。

他向警官解释了自己的身分,还拿出其他许多同乡的地址作为证明。传唤来的
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
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
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支持不了。”

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
,四处物色新信客,怎麽也找不到。

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常常给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
物点心,再请他费心想想通信的办法。

也算这些乡村劫数未尽,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突然发了善心。此
公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读信后立即离他而去,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
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如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
。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项,请他们在此乡小南货店里附设一个代
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

办妥了这一切,他回到家里慰问邻里,还亲自到信客家里悄悄道歉,请他接受
代办邮政的事务。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
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
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此后,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里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
市接通了血脉。

信客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央他写信的实在不少,他的生活在乡村中属于中等。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个小学,采用新式教材。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
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
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
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
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毕业生考上城市中
学的比例,也很高。

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
,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傍。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
有什麽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
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
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
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
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
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
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
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
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
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
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
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
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
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
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
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
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
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
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
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
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
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
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
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
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
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
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
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
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
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
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
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
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
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
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
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
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
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
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
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
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
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
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
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
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
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
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
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
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
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
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
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
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
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
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
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
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
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
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怅惘莫问雨
薄暮时分,浓重如油彩。凉凉的的风自窗外吹来,静静的,柔柔的,给人一种心灵的安慰,无需莫名的惆怅,一颗心变的纤细而又充实起来,幽深暗淡,灰色暗调,微妙过渡,灵魂深处,是一种清新,自然和大气,吟唱着低迷的慰籍之音。
喜怒无常的天气,带来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冷了又暖,暖了又寒。连续几天的阴雨,心思在平婉和低沉间,错综交替着无法言说的感觉。阳光明媚的日子,飘逸着灿烂的辉煌,神奇编织那美好七色晨曦的瑰丽。朦胧的雨天,望着那如烟似雾的丝丝细雨,像迷迷漫漫的银丝,抽不尽也扯不断。心陷入深深的冥思之中,理也理不清思绪。
岁月飞驰而去,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期盼。惝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淅沥的雨声,敲击记忆的草场,品味跳动的心的温度,好似轻纱般的稠密雨帘,弹奏着幽幽凄婉的弦音,凌乱地纠缠着我的清寂,卷起了多少温情缱绻,瞬间风化了多少春魂花梦。摇曳的一颗心,去数着片片落叶,只为寻觅那播种的希望,而去掣起生命的风帆,添给生活多彩的光泽,抹去内心的灰色忧伤与迷落。让自己欢欣而绚烂,美丽而神圣,在心底缀起一道神异的风景线。
烟雨蒙蒙,已盈满我深深浅浅的思潮,碧海般浩瀚,如风,如梦,如潮。咀嚼我沉甸甸的情怀,凝结。我不感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是一片云,淡淡的,悠悠的,悄悄远离。宁静,淡泊,带着一种宽容,超然,含蓄的心。
平淡的生命,快乐的微笑,生命的无悔。昨日失去,今日成长。似水年华,心灵感悟。苍天大地,阳光雨露,一草一木,为生命美好讴歌。自然万象给人以幽静,欢欣,宁谧,与慰籍。热爱生命,即使生活中有不尽人意的烦恼,依然要拥有微笑,快乐面对。一个心境澄明的人,生活才可恬淡,快乐。
天空中轻轻的,我的心也随着柔软起来。温柔的雨飘溢着,流淌着,叩击我激荡的心灵,似乎听到了一种雅致的旋律,滋润我的心田,轻轻流入心底。生活是很美的,韵律是和谐而奇妙的,只要别唱走了调,生活就会赋予你无穷无尽的快乐的遐想。薄暮时分,浓重如油彩。凉凉的的风自窗外吹来,静静的,柔柔的,给人一种心灵的安慰,无需莫名的惆怅,一颗心变的纤细而又充实起来,幽深暗淡,灰色暗调,微妙过渡,灵魂深处,是一种清新,自然和大气,吟唱着低迷的慰籍之音。
喜怒无常的天气,带来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冷了又暖,暖了又寒。连续几天的阴雨,心思在平婉和低沉间,错综交替着无法言说的感觉。阳光明媚的日子,飘逸着灿烂的辉煌,神奇编织那美好七色晨曦的瑰丽。朦胧的雨天,望着那如烟似雾的丝丝细雨,像迷迷漫漫的银丝,抽不尽也扯不断。心陷入深深的冥思之中,理也理不清思绪。
岁月飞驰而去,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期盼。惝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淅沥的雨声,敲击记忆的草场,品味跳动的心的温度,好似轻纱般的稠密雨帘,弹奏着幽幽凄婉的弦音,凌乱地纠缠着我的清寂,卷起了多少温情缱绻,瞬间风化了多少春魂花梦。摇曳的一颗心,去数着片片落叶,只为寻觅那播种的希望,而去掣起生命的风帆,添给生活多彩的光泽,抹去内心的灰色忧伤与迷落。让自己欢欣而绚烂,美丽而神圣,在心底缀起一道神异的风景线。
烟雨蒙蒙,已盈满我深深浅浅的思潮,碧海般浩瀚,如风,如梦,如潮。咀嚼我沉甸甸的情怀,凝结。我不感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是一片云,淡淡的,悠悠的,悄悄远离。宁静,淡泊,带着一种宽容,超然,含蓄的心。
平淡的生命,快乐的微笑,生命的无悔。昨日失去,今日成长。似水年华,心灵感悟。苍天大地,阳光雨露,一草一木,为生命美好讴歌。自然万象给人以幽静,欢欣,宁谧,与慰籍。热爱生命,即使生活中有不尽人意的烦恼,依然要拥有微笑,快乐面对。一个心境澄明的人,生活才可恬淡,快乐。
天空中轻轻的,我的心也随着柔软起来。温柔的雨飘溢着,流淌着,叩击我激荡的心灵,似乎听到了一种雅致的旋律,滋润我的心田,轻轻流入心底。生活是很美的,韵律是和谐而奇妙的,只要别唱走了调,生活就会赋予你无穷无尽的快乐的遐想。

  • 推荐十篇以上的散文(具体内容,最好是文学味浓的,或是高考满分作文),奖励...
    答:10.宝钗的独白 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
  • 优美的经典的短篇散文
    答:这时节,有个孩子小声嘀咕:“老师插队。”哈,这下倒好,立马有同学起哄“ *** ”:“老师不许插队!”随后,一阵阵哈哈大笑。 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怎么不见男生? 女孩子比男生爱幻想爱文学,不足为怪。可不见一个男生,难免令人“伤心”。 “哈哈,”听见坐在边上帮忙的秋笑了起来,“男生来了,你看!” ...
  • 大家帮帮忙,告诉我几篇类似朱自清的《匆匆》的散文
    答:《睡罢,小小的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
  • 帮忙找几篇散文!
    答:渴望一些冰凉清澈的感觉,渴望柳荫蔽日的清爽,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朱家角,在一个困乏的下午,接纳了我们。 脚下的青石板路历经了千年的磨砺却依旧坚硬,每一处曾经的尖利现在的圆润都包含了无数历史的厚重,千百年来多少脚步在上面匆匆踏过,那充满江南灵秀之气的女诗人可也曾在这里踯躅独行,低吟浅唱;那才华横溢的申报...
  • 散文随笔好文
    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散文随笔好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随笔好文1 不知不觉,腊梅花香又一次弥漫了整个校园,冬日的午后冷风肆虐,我独自徜徉在校园操场中。记忆的闸门缓缓地打开,将我带到了那个寒风刺骨但又充满激情的冬天。 “嘿,兄弟,待会儿你可要加把劲啊,到时候可就都要靠你啦!”“当然喽,我一定会的...
  • 优美的散文
    答: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美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美的散文 篇1 秋天的雨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微带着丝丝寒意的水滴,染湿了眼前那曾经莲青藕白的荷塘。漫天散落的雨丝仿佛是在祭奠着什么,一股...
  • 大家帮忙推荐几本语言优美华丽的散文集
    答:最精典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
  • 求一篇有意义的散文,最好不要写景
    答:推荐作家彭艺林的《遇花遇梦遇旧人》遇花遇梦遇旧人 彭艺林 一路遇见岩桂在开花,建兰在开花。黄色的,红色的,顶着季节的寒露悠悠绽放。一如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冲锋陷阵,无畏先锋。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迷恋花的人,对那些开在山野溪涧的花儿,只觉芬芳,却全然叫不出名字。很多时候,走马观花,...
  • ...什么都行,最好是散文。要5篇,大家帮帮忙啊!
    答:1. 巴金的《日》中,飞蛾扑火的故事被重新诠释,不再是简单的牺牲,而是对光和热的渴望,对激情的追求。它的生命虽短暂,却在火的拥抱中得到了永恒。光和热对于人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驱散黑暗,带来希望。2. 在《月》中,巴金将月亮的光辉描绘成冷冽的,缺乏生机的。尽管如此,人们依旧向往月亮,...
  • 寻找一篇不错的散文
    答:(一)今天天晴朗无比.气温快速攀升.傍晚橘红色的夕阳,映照在旁边大楼的玻璃上,反照到我的客厅里.我于是决定,温和的看待事物,把一切都想的美好一些.娟是我高中时候的好朋友,我之所以想起她,是因为我孤单.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扎起来的辫子有小拳头那么粗.但这并不和她的声音成正比.当她轻声细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