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抗日各大战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请给我介绍一下抗日五大会战

凇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太原保卫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革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国民革命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但最后会战没有取得应有的战略结果。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等国民革命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国民革命军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国民革命军伤亡3万多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国民革命军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国民革命军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国民革命军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国民革命军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国民革命军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国民革命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革命军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国民革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革命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国民革命军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国民革命军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国民革命军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长城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中国军队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中国军队“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中方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军就伤亡1.8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

  热河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3月,中国军队在热河省对侵华日军的作战。

  淞沪抗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3月,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抗击日军进攻战役,又称“一二八抗战”。此战,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700余人,击伤2300余人,中方伤亡1.41万人。

  绥远抗战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中国军队在绥远省东部抗击日伪军进攻的作战。在其中的百灵庙之战中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参见百灵庙之战)。12月2日,击溃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的反扑,歼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复大庙(锡林木楞庙),小滨大佐等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先后争取伪蒙军4个旅反正;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七·七事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9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进攻的防御战斗。以此为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太原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此战中,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

  淞沪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此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采取正面强攻战术,却屡遭挫败,后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兵力达9个师20余万,伤亡4万多;中国军队有60余万兵力投入作战,伤亡16万余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南京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江苏省南京抵抗日军进攻的战役。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徐州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此战,日军动用8个师、5个旅约30万人,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此战,历时两个多月,是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由于处处设防,分兵把守,且未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破坏对方交通线,因此未能重创日军。但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也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日军承认伤亡共2.1万余人,其中将校级军官近700人),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广州战役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与日军第2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战,日军实现了切断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以及策应武汉作战的目的。对中国来说,则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而且影响了全国战局。

  南昌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至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南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的防御战役。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随枣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战区部队等在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役,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此役毙伤日军13000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役,中国军队共毙俘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军飞机20余架,粉碎了日军消灭第9战区主力的企图。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

  枣宜会战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至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晋南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1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对日军第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战,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退出中条山。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民国三十年)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等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使其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上高会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至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上高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役,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桂南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至1940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广西省南部地区对日军的防御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国民党政府军取得自武汉失守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27041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至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军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在此次会战历时20余日,中国军队采用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坚守长沙核心阵地,合围聚歼,动员敌后军民破坏日军补给线等战法,取得长沙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引起了国际上的强烈反响。中国军队伤亡3.1万余人。日军伤亡56944人,被俘139名。但据日方资料为6000余人。

  常德会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944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6战区部队在湖南西北部常德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次会战,日军死伤:25718人,毙伤和缴获战马共1384,击落敌机四十五架,击毁敌汽车75辆,击沉、击伤敌舟艇122艘。

  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17日至12月10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民党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6000余万同胞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在这次大溃败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河南损失88家工厂;湘桂粤3省的工厂占大后方工厂的三分之一,全部落入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全被日军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加之国民党政府长期执行避战、观战政策,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军事上的溃败,也是其政治上腐败的表现。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是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密支那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至8月,在抗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对日军第18师团等部的进攻战。此役,中国驻印军共击毙日军2000余人,俘70余人。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8月,在抗日战争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第3方面军在广西省龙州、南丹、全州、阳朔地区对日军第6方面军进行的反攻作战。此战,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4000余人、击伤5000余人。

  湘西会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4、第3方面集团军在湖南省西部对日军第6方面军所部进行的转守为攻的战役。此役,中国军队转守为攻,毙、俘日军2万余人。

  阵亡名单 (师级以上)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左权,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罗忠毅,新四军6师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江苏溧阳
  彭雄,新四军3师参谋长,1943年3月17日,江苏连云港
  彭雪枫,新四军4师师长,1944年9月11日,河南夏邑八里庄

  国民革命军将官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年11月9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1日 江苏吴兴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年4月22日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 1938年5月9日 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年6月 山东荷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 1939年1月13日 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 1940年2月3日 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年5月9日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砦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1941年9月6日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5日 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1941年9月29日 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年5月4日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1942年5月26日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1943年7月4日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1943年11月15日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年11月21日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 1944年5月5日 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 1944年6月10日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 1944年9月7日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 1945年5月13日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丰

  东北抗日联军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县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汤原县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县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龙江省桦川县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勃利县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穆棱县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图县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县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县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龙江省德都县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内蒙古阿荣镇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宁安县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魏拯民,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桦甸县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黑龙江省鹤岗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黑龙江省庆城

  • 中国抗日战争有几大战役
    答:中国抗日战争有几大战役1、长沙会战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
  • 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答: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
  •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
    答: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
  • 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哪些战役
    答: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动了哪些战役?
    答:1、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
  • 抗日战争有哪几场重要战役
    答: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胜利,给敌人以有力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这是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军队重机枪阵地。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其中,三四月间的台儿庄...
  • 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战役
    答: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2、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
  •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答: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 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如七七事变)
    答:1932年 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1932年3月)1933年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热河战役(1933年2月-1933年2月)1936年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1937年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平津作战(1937年7月)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南口战役(1937年9月)忻口...
  •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哪些?
    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一场战役,开始于1937年12月1日,中国参战十五万,日军参战二十万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战役仅持续了十二天,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蒋介石下令守军撤退,留下了城内三十万的居民,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四、太原会战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