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作品分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艺术特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006年2月21日 星期二 栉�饕?/span> 加入收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江西基 鉴赏方法

  诗词常识

  诗词杂谈

  诗词百花园


  诗词名家

  名作鉴赏

  其他作品

  诗词苑囿


  王维作品鉴赏

  周邦彦作品鉴赏

  韦应物作品鉴赏

  屈原作品鉴赏

  贺铸作品鉴赏

  岑参作品鉴赏

  白居易作品鉴赏

  李白作品鉴赏


  智慧人生

  感动自己

  心灵小品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学习方法 | 语基知识 | 作文专栏 | 阅读鉴赏 | 雁过留声 | 风雅语文论坛 | 走近站长 |
  |
  阅读鉴赏首页
  |
  阅读方法
  |
  诗歌鉴赏
  |
  哲理散文
  |
  心灵美文
  |
  名言启智
  |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语文 >> 阅读鉴赏 >> 诗歌鉴赏 >> 诗词百花园 >> 名作鉴赏 >> 岑参作品鉴赏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热 【字体:小 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作者:搜索整理 阅读鉴赏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66 更新时间:2005-5-1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周啸天)

  阅读鉴赏录入:pengl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阅读鉴赏: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赏析

  下一篇阅读鉴赏: 没有了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鉴赏
  教育名言——关于养成性教
  小说鉴赏方法
  [组图]李白《峨眉山月歌》
  河边的苹果
  蜗 牛 散 步
  忿怒
  另外一边
  面对失去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19大黄金定律
  幽默及顿悟的哲理故事
  最经典的25句人生格言
  [推荐]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
  [推荐]孩子,我领你来看瀑
  文章“五决”
  小说鉴赏方法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河边的苹果

  蜗 牛 散 步

  忿怒

  另外一边

  面对失去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19大黄金定律

  成功的十三大习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5 版权所有:penglin
  联系地址:湖南省醴陵第四中学 邮编:412200
  E-mail:yicunxuri@126.com
  站长:独木林
  础教育网>>基教论坛 【 字体:大 中 小 】 【 打印本稿 】 【 关闭窗口 】
  注重比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 2004-09-08 稿件来源:青年时讯
  ----------------------------------------------------------------------------------------------------------


  在“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我注重使用比较教学法。或在单元导向课中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比较;或在阅读教学三步骤中进行逐课比较;或在同一文体或不同文体就写作方法、选材组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或结合比较阅读的资料进行比较。常用比较法,是单元整体教学区别于单篇教学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此法用得恰当,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收益确实良多。具体做法如下:
  (—)、在单元导向课中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比较。
  上单元导向课(即总览课)时,我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及重点外,还要求学生把全单元粗略看了一遍,要求学生思考单元各课之间有何异同,这就要求学生多动脑筋,通过比较,对整个单元有初步的感知。在学生回答了思考题后,我就再帮助学生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理性认识。如学习第五册第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明确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报刊上发表过的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根据这个单元的特点,先让学生明确知道这类体裁的共同特点:内容真实准确,不虚构不夸张。然后,让学生通读单元的各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同属新闻体裁,但消息、通讯却各有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报道及时,简明扼要;《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它报道的人和事比较具体、完整。

  (二)、在阅读教学三步骤中逐课比较。

  阅读教学的三步骤即将同一单元的课文分为导读、仿读和自读三种课型,而同一单元的课文往往宀孟嗤��馕�冉戏ǖ脑擞锰峁┝朔奖恪N乙谰莞髦治奶宓幕�咎氐恪⒌ピ�闹氐愫湍训闵杓屏吮冉系哪谌荩�醚��靠嗡�У闹�缎纬梢桓鲇谢��濉H缭谝槁畚牡慕萄е校�易⒁獗冉下鄣恪⒙鄣愕奶岢觥⒙劬莸闹掷唷⒙壑さ姆椒ā⒂镅缘奶厣�取=萄У谒牟岬诙�ピ�槁畚氖保�易胖亟�段肪宕砦缶褪腔倜鸾�健罚ǖ级量危┯搿独硐氲慕滋荨罚ǚ露量危┙�斜冉希�蜓��岢鑫侍馊盟�嵌懒⑺伎迹?

  (1) 两篇课文提出论点的方有什么不同?

  (2) 两篇课文的论据的种类有什么不同?

  (3) 两篇课文证明论点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了两篇课文同是议论文,但提出论点的方法可不同;同是以事例为论据,选择的事例可不同;同是证明论点,采用的方法可以夹叙夹议,对比论证,也可以摆事实、讲道理。

  又例如,第五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比较《孔已己》(导读课)和《范进中举》(仿读课)各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小说里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自读课)时,又引导学生比较它跟《孔已己》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不同体裁的课文进行比较。

  如果说同一文体进行比较侧重于同中求异的话,那么不同文体进行比较就侧重于异中求同,通过不同类型体裁的比较,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形成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例如学习第二册记叙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时,我组织学生跟第一册学过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进行比较。“两篇都赞颂人物的高贵品质,而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明确了《纪念白求恩》是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讲清为什么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以理服人;文中记叙人物的事迹简明扼要,是为议论服务。《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是记叙文,作者选取了竺可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五个片段,来表现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对治学的严谨态度,以及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境界。因此《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要求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情动人。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点染了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样比较一方面巩固了已学过的记叙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中的记叙、议论文中的议论与记叙文中的议论的区别,这对于初步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能清楚区别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作用有很大帮助,为今后读好和写好这两种体裁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同一题材的课文进行比较。

  在第五册诗歌单元中,有两首以“雪”为题材的诗词。教学时,我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虽是同一题材诗词,却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两位诗人的不同的思想境界,艺术手法也各有特色。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始终是大笔挥洒,意境恢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的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始终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写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对于严寒,着意渲染,而由写雪景而评说千古,抒发豪情,对奇寒只字不提。一经比较,学生便可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而两位诗人的胸怀,也可见根本的不同。此外,我还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将两首不同风格的诗词配合图画和音乐进行朗诵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艺术美和意境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合《反刍》资料中的对比阅读进行比较。

  在“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资料中,导读课、仿读课的有关部分安排了一至两篇的对比阅读文选,这些文章大都跟所学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或体裁、或内容、或写作方法相同),因此,为跟所学的课文进行阅读比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谓获益良多。(汾江中学 尤秀芳)


  江西省教育厅版权所有 新华社江西分社网络中心设计制作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周啸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这方面题材。他们描写了边塞奇异雄伟的风光,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恨之情。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形成了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边塞诗派。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三年),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歌》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雪”是诗人抒情写景的出发点。

这首诗是歌行体,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一为送别前的雪;一为饯别时的雪;一为送别时的雪;一为送别后的雪。一切都围绕着雪,雪是景物的中心。
  咏雪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具有悠久传统的。《诗经》、《楚辞》中就有咏雪的诗句。在六朝诗歌中,写雪的就更多了。白居易从要求诗歌的比兴、寄托出发,指责六朝文学特别是梁、陈二代诗,“率不过嘲风月,弄花草而已。”(《与元九书》)岑参的《白雪歌》,虽然描写了风雪,但不是嘲风雪的,他通过写边地的风雪与苦寒来反映从军将士的边塞生活,既得体物赋形之妙,又能情见乎辞,表现出诗人与友人惜别的深切感情。因此,《白雪歌》比起喜尚形似,专意雕章琢句、纤细、佻巧的六朝咏雪诗,风格迥然不同。
  《白雪歌》中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深得咏雪之妙,可以说是集六朝咏雪佳句之大成,而又高六朝诗人一等。应当承认,六朝咏雪诗,在描绘雪景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他们用了不少形象化的比拟,把雪景写得很美:齐简文帝的《咏雪诗》把雪比作“银砾”,有所谓“晚霰飞银砾,浮云暗未开。。。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之句。梁裴子野的《咏雪诗》云:“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用连蝶拂草与飞花落树模写雪花的飘舞之状。吴均《咏雪》诗用“萦空如雾转,凝雪似花积”来比拟“微风”“细雪”;何逊《咏雪诗》“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复亲。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将凝雪比作地上的月光和“玉尘”;刘孝绰的《对雪诗》“桂花殊皎皎,柳絮亦霏霏”,把雪比作“桂花”与“柳絮”。但是岑参的这两句诗,形象更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他不同于六朝诗人通过细小的局部点缀雪景,而是用阔大的景物描绘茫茫的雪原。前边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这里一转为“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个“忽”字,有点出人意表,突兀、奇特,更妙的是诗人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传神地描绘出来了。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既美而又富有诗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出了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与前后文所极力描绘的风雪严寒之状形成鲜明的对照与映衬,显得错落有致,语奇意亦奇,使读者为之赞叹不已。
  就全诗而论,《白雪歌》给人的艺术感受也是新奇的。他写风,写雪,写冰,写寒,处处扣紧边地的特点,用浓笔重彩,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诗的开头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就抓住了边地风猛雪早的特点。一个“卷”字刻画出席卷一切的塞外朔风的威力,使我们仿佛听到塞风的怒吼;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疾风与边地特有的经冬不枯的劲草搏斗的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了边地早雪的气候特征和诗人的惊讶之情,一字一词的使用,均可看出诗人的功力。“瀚海阑干百丈冰”之句,既描绘出冰块的高大,又写出了冰封地区之广,茫茫瀚海,纵横冰斜,画出了一幅银白世界的壮丽图画。诗中写寒,则又是另一种手法,它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得变硬以至失去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著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不抽象写寒,而是通过身边的器物与人的感觉来衬托,更使人感到严寒的威力,表现出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因为“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之物,又使人觉得这种描写是真实的。
  《白雪歌》的新奇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饯别与送别场面的描绘上。在宴别时,用“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急管繁弦来演奏,添加了异乡的情调。最后写目送友人骑马归去的情景,尤觉余味曲包。当友人消失在山回路转的天山雪路之后,诗人将视线停留在友人雪中留下的马蹄印上,通过伫立凝望,将依依惜别的怅惘之情与思乡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言尽而意不尽,以景结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白写的是“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的场面,在诗中较为习见,岑参所写的边地雪中送别,诗中所见不多,使人倍觉新奇。
  《白雪歌》在艺术上的另一特点是气势雄伟,色彩鲜明,善于捕捉边地所特有的自然奇观,以粗犷的笔触,写阔大的景物。试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物是何等阔大,视野又是何等开阔,“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景象又是何等奇特,这些都是边地自然现象的奇观,在中原地区是看不到的,也是前人不曾描写过的,可以说是前人的未辟之境,经过岑参的艺术创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岑参不仅把它表现得有声有色,而且色彩很鲜明。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银白色的冰雪世界上,诗人又摄取了一个“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特写镜头,用鲜红来映照茫茫雪海之洁白,使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更加点染出塞外风光的奇丽,这就为他的边塞诗带来了雄浑、悲壮的美学特征。
  《白雪歌》在艺术上的又一特色是,作者充分利用歌行体换韵的特点,使换韵与转换画面相结合,既奔腾跳跃,而又转换自如。《白雪歌》多次转韵,有时二句一转,有时三、四句一转,它的转韵又随之转换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或一句一个画面,或两句一个画面,画面不断更迭。如首句写风,次句便写雪,三、四句则以形象的比喻拟雪。前四句写外景,接着转写内景,写军幕中的苦寒,继而又一转,转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外景上,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然后写饯送,又把远景拉回到辕门之内,复又由内而外,又写严寒、冰雪、送别,脉络清晰,章法严谨。这一幅幅的鲜明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读其诗如观有声之画,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岑参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边塞诗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品分析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
  • 岑参边塞诗艺术风格的文学价值或者历史影响
    答:他的诗歌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世性,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共鸣和关注。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促进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互动,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总之,岑参的边塞诗艺术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也记录了历史...
  • 简述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是什么?
    答:“奇”主要表现在岑参的边塞诗写作手法独特,想象奇异,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奇特。边塞的壮阔之景让岑参的想象也变得宽宏起来。如《春梦》之中“洞房昨夜春风起”大为后人称赞。人物代表作品:岑参是唐朝边塞诗人代表之一,和高适并称为“高岑”。长达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的边塞诗充满着边塞异域雄伟的气势...
  • 岑参代表作有哪些
    答: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
  • 岑参的诗歌创作风格
    答: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明胡应麟认为: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
  •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八月, 唐代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 诗词作品: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诗词作者:【唐代】 岑参 诗词归类: 【生活】
  • 岑参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
    答:1、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2、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 岑参最著名的三首诗
    答:岑参作品的特点介绍:1、岑参的诗的特点是雄奇瑰丽、想象奇特、气势磅磺。岑参的诗歌中最为出色的属于边塞诗,而些边塞诗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雄奇的塞外景色、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三者结合之后,呈现种奇伟壮丽的美感。2、总是充满了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诗人用夸张的修辞...
  • 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谁是留存作品最多的
    答:杜甫曾评价“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求奇求异。二、岑参边塞诗作品: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了很多首描绘边塞风光和战斗场景的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