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关于诗词平仄的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关于诗词的平仄声音问题

很简单的了
四 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古诗中的平仄介绍: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扩展资料:
古诗中平仄的辨别: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一、平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二、仄
1、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2、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3、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你说的这个是现代汉语的发音
因此:
一声:属平
二声:属平
三声:属仄
四声:属仄
注意!这是现代汉语的发音

古代汉语与这个不同,确实跟楼上说的,不能直接拿来套。

另外,“平”和“仄”并不是你理解的“上扬”或者“下顿”
而是语调的“长”和“短”
平就是长,是指发音可以延长吟唱
仄就是短,是指发音短促,发完之后不能延长
用你的例子解释:你把“妈”这个音延长,可以发现它是这样的:“MAAAAAAA。。。。。。”只要你气足,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诗歌要压平声韵,这样就方便了阅读朗诵时的长音吟唱)
而“骂”这个音就不能延长,很短促,一下子就发完了,如果硬要延长,那就和“妈”一样,变成平音了(所以仄声不适合放在压韵句的句脚,句子语气很冲,没有了诗歌吟唱的美感)

所以汉语里格律诗所遵循的平仄规律(格律)属于“长短律”,而非英文诗的“重轻律”等。。

参见:王力《汉语诗律学》

简单来说,如果押韵押新韵的话,
一声为平、二声为上扬 ——诗词中押平韵。
三声为拐弯、四声为下顿 ——诗词中押仄韵。
准确来说应是阴平、阳平为平(即你说的一二声),上声、去声为仄(即三四声)。

但旧体诗创作一般押平水韵,即是用古韵,不是依据现代汉语的四声分的。今天所讲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你说的一二三四声,而旧体诗所说的四声,为平、上、去、入。大致来说,古今变化如下(左边为古音,右边为分化成今音)

平————阴平,阳平(即古代的平声分化为现在的阴平,阳平二者,下同)
上————上声,去声
去————去声
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学古诗词,只要辨别出现在阴平、阳平里的古入声便可以分辨平仄了。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现在写旧诗的要不用传统的“平水韵”,即古韵!要不就是“新韵”,就是今韵!今韵的一声和二声现在定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古韵分:平 上 去 入。演化到今天(普通话为准),入声分散到其他三个声调中,消失了。所以今韵没有“入声”!古平声演化为现在“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部分古“去声”变成了“上声”!
平————阴平,阳平(即古代的平声分化为现在的阴平,阳平二者,下同)
上————上声,去声
去————去声
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如果你用平水韵写诗,不用理会“仄声”,今韵只有“上,去”两声,全部在古仄声的范围里,今仄基本都是古仄!
要注意“平声”,因为部分今韵的平声可是是古“入声”,属于仄。这些字帖子里有个列表,基本都列出来了,经常看基本都能记住!

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都属于平声。
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都属于仄声。
所以
一声为平 -- 诗词中压平韵.
二声为上扬 / 诗词中压平韵
三声为拐弯 \/诗词中压仄韵
四声为下顿 \ 诗词中压仄韵

  • 问一个关于诗词平仄的问题
    答: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都属于平声。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都属于仄声。所以 一声为平 -- 诗词中压平韵.二声为上扬 / 诗词中压平韵 三声为拐弯 \/诗词中压仄韵 四声为下顿 \ 诗词中压仄韵
  • 关于诗词平仄的疑问
    答:第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就是对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跟出句句的平仄相对。比如“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的平仄就为“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平”。第三,就是要注意押韵的问题啦,押韵是要押韵腹韵尾和声调。总之是比较有讲究的,还是得自己多读多感多写。
  • 关于平仄的问题
    答:2.诗词的具体实践中,如:一枕黄粱梦、即此流高殿。即仄平平平仄;3.平仄句法总则一般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以七言为例:A、平起仄收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盘飨市远无兼味〔杜甫《客至》〕B、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C、仄起仄...
  • 关于诗词平仄问题
    答:古人写诗遵照的音律和我们现代口音有区别,写诗一般是按照平水韵写的,在平水韵中不字是入声字,仄声,而在现代语音中是平声。看字在平水韵中是平仄两读,现代是仄声,独字也是入声字,仄声,所以敬亭山一首诗是符合格律的。古人规定的格律规则不是随便定的,是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格律的精神其实是...
  • 诗词平仄押韵问题
    答:诗词平仄还有押韵有些什么规则?解析: 诗词的平仄 诗词是依照中古音系统作的,为了保持音乐性,要依照中古音的系统读。(仿作是否也要照猫画虎,问题复杂,以后谈。)这是原则,或理想;真去读,就不能不顾事实的一面。事实是我们不能完全照办。理由很多,其中最有力的一项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我们已经没有入声。笼而统...
  • 请教诗词格律的平仄标注问题请教一下在场
    答: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
  • 关于写诗词的平仄的问题
    答: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
  • 诗歌中平仄的问题
    答: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
  • 关于古诗词的平仄问题
    答:“拍”、“说”都是入声字,算仄。例如上海话读phak、sek,短促且有入声韵尾。北方话、普通话入声消失,音调都变了,所以比较难区分平仄。
  • 诗词平仄问题!
    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