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有什么古建筑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鹿城区里有哪些古建筑?

(一)东瓯王庙门台
在华盖山西麓华盖里,今聋哑小学大门台,朝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为纪念西汉初东瓯王驺摇改东岳庙为东瓯王庙。今仅存门台,砖石结构。平面呈八字形,三间式,通面阔9.8米。青石台基高0.4米,中间设垂带踏跺。明间门额中嵌楷体直书“东瓯王庙”青石匾;左右次间作成照壁式,悬山造顶。1985年修。市级文保单位(编者注:此处同本市多处文物保管单位,统于1981年由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各立青石碑志设墩立于门前,或嵌入门墙)。“东瓯王庙门台说明”碑文:“东瓯王庙系越王勾践七世后裔驺摇纪念庙。秦末,群雄纷起,摇率众从诸侯灭秦;复以佐汉平楚功封王。据《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俗称东瓯王。相传王城在西郭瓯浦。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内迁,王都至此终止。历时五十五年。迨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邑人改华盖山麓东岳庙为东瓯王庙,以示纪念。今仅存门基遗迹。
庙门自民国初年即有两副石刻长联。第一联楷书,云:“划云分疆,瓯脱江山开国早。务农兴业、海隅民物阜康初。”第二联隶书,云:“报雠雪耻,地辟瓯邦,茅土分封崇祖国。震古烁今,灵昭华盖,城池巩固赖神工。”两联民初各有边款,今仅存联语,已无作者及书写者之名,谅为近数十年修建时删去。第二联原为民国初年书法家张成谦(益平)所书。(张于辛亥革命后即为本城金融业家,二、三十年代为瓯海实业银行主持人之一。)
(二)墨池
在鹿城区墨池坊1号府院内。传王羲之寓居温州,尝“临池作书,洗砚于此。”历代均经修理。宋米芾曾书“墨池”二字,湮没已久。清乾隆中期,以砖砌栏干。池水清沏。清代温州司马郭钟岳《咏墨池》词,有:“风流太守忆王郎,经换笼鹅字字香”和“移家合住墨池坊”等句。民国二年,如皋名士冒广生(鹤亭)任瓯海关监督,所居“瓯隐园”即在墨池之东,常在此与温州诸诗人名士聚会吟诗品画。
(三)池上楼、澄鲜阁、谢公亭 纪念南朝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池上楼,相传谢公名篇《登池上楼》作于此。原址在今鹿城区东公廨清末温州中学旧址,即今温州市第六中学内。早毁。后世因谢公尝创第凿池于积谷山下,临池建楼以为纪念。池名谢池,楼名池上楼(即今楼)。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辞官回里,在此购地建筑如园。
澄鲜阁,在江心屿西塔山麓,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谢公诗“江水共澄鲜”句得名。又名“江上楼”。1983年国家拨款重修。
谢公亭,在澄鲜阁南侧江畔,传谢公游江心屿时曾憩此。
(四)叶文定公祠
在鹿城区金锁匙巷19号,为纪念叶适而建。原在松台山麓,清康熙九年(1670)迁建今址。光绪八年(1882)重建。民居式平房两进三间、坐南朝北,门厅青石横额阳刻篆字“宋吏部侍郎文定叶公祠”。门联:“南宋文章欧王鼎盛,永嘉学术郑薛代兴”。末署“后学孙衣言”。中堂原有叶适塑像,后毁。
(五)文天祥祠
省级文保单位。在江心屿东首,前临瓯江,与浩然楼、江心寺毗邻。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从元兵押解途中逃出,历尽艰险,泛海来温,留居孤屿一月,留下《北归宿中川寺》题壁诗。明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在此建祠以示崇敬。后迭经修建,原为三进。祠原有文公石刻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十年动乱中悉遭破坏。现仅存宋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及明太守所录文公题壁诗碑。另有60年代初原省图书馆长、省文史馆长张宗祥所书文天祥《江心寺》七言长诗。1981年省府拨款修缮,有当代名家楹联及两廊数十名家诗碑。重塑文公彩色坐像,和大厅壁画。
(六)浩然楼
在文天祥祠东首,明万历八年(1580)创建,以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命名,或云为纪念到过江心屿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而得名,故曾改称“孟楼”。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用旧名。三间两层,木构。登楼远眺,瓯江景色,尽收眼底。市级文保单位。
(七)张骢碑亭
在鹿城区人民西路妙果寺西侧,为明嘉靖皇帝赐大学士张骢的御碑,原是大士门张氏一品家庙中的一座单体建筑,建国后移今址。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重檐硬山顶、亭内竖立汉白玉敕制丰碑三座:中为御制诗碑,刻有张骢像。东、西为嘉靖御笔大书赐张骢名字碑,上有“广运之宝”四字玺文,左右有“御笔”章、“嘉靖”二字圆图章;中间一行,东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名”,下平列“孚敬”二字,西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字,下平列‘茂恭’”二字,字大尺许。市级文保单位。
(八)籀园
在鹿城区九山湖滨胜昔桥畔(现实验小学里)。为纪念孙诒让而建,孙氏号籀庼,曾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兴办学校,业绩辉煌。1912年,温州文教界人士购得依绿园旧址,建立籀公祠,1919年又在此创立旧温属六县联立籀园图书馆,续早服膺轩、藏书楼和亭榭等。籀公祠坐西朝东,系三间、四面回廊、悬山顶木构建筑,构造精致。1987年,市府拨款维修。大门口青石匾额刻有“籀园”二字,系张骞所书。市级文保单位。
(九)中山纪念堂
在鹿城区中山公园北端。北伐胜利后,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在积谷山北麓建造中山公园。1936年,复在公园北端构筑中山纪念堂。砖木结构,中西结合,平面呈凸字形,台基以白色规整块石迭砌,凸出部分即前厅,呈亭阁式,面阔三间,楼外围设有平座、栏杆,正中原有直额“中山纪念堂”五字。后部为西式楼房,面阔七间。1952年改作中苏友谊馆,不久,改为市少年宫。年久失修,损害严重。80年代初,经本市民主党派和市政协大会历年建议提案要求整修。1987年6月重建(经本市建筑设计院古建筑设计师精心设计),省方拨款,市园林管理处主持其事,由市环城古典建筑工程处承包施工,以水泥代木,仍仿民族形式,古式筒瓦,双层重檐,周体回廊,楼台典雅,气势壮观。

江心屿
城西街的天主教堂
谷宅
礁楼(鼓楼)
中山公园
白马殿
市区的小巷子
华盖里的东瓯庙(华盖里小学)
朔门街里的名居 等等

鼓楼啊

谯楼溯源

位于鹿城区广场路的谯楼,印证了温州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不久前,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下,保护谯楼的一些措施得到了实施……温州,一座承载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子孙八世王东瓯,建都。据《越绝书》佚文:“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但到底筑城于瓯越大地何处?是否真正系范所为?史学界仍有争议且难以稽考。而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永嘉立郡,建城周十八,却佐证确凿。城墙北据瓯江,东西两面依山,南临会昌湖,略呈长方形,全城分设镇海门、瑞安门、永宁门、来福门、迎恩门、永清门、望江门等七大城门。尽管现在仍可依稀辨认旧城基遗址,至于城墙上是否筑有谯楼,是难解之谜。若据我国谯楼始于西汉来推断,应该也有鼓楼之类的古建筑,只是缺乏文史依据罢了。

如今,屹立在温州旧城中心的谯楼,是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传灌(887-941年)时任温州刺史时所筑建。据史载,唐末,藩镇拥兵割据,战祸四起,温州也是连年战乱。公元907年唐亡,梁王朱晃称皇帝,封原镇海节度使钱镠(浙江临安人852-932年)为吴越王,建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都城设杭州。温州系吴越王国南部重镇,故颇受钱镠重视,其子传灌奉父命驻温酷意经营,加强军事防御,以长保无虞。于是一面修缮旧城(即晋时所筑的鹿城),一面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钱传灌营造子城,并注重兴修水利,繁荣商业,开展海上交通,使温州形成一个安定稳固的局面,后传灌返回杭州王郡,由都监使吴璋为温州制置使,执行既定决策。

子城自公元907年开始营造,其范围周长三里十五步(占地面积约6.72平方公里),旁通壕堑,规制方整,城池呈正方形,东界为打锣桥,南界为渔丰桥、冰壶潭,西至城西街,北界为仓桥,城子四周有护城河,河上筑桥接城门使其城内外相通,四处城门上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楼”,南为“谯楼”(即鼓楼),西城为“西楼”,北为“临圃楼”。据史载“钱氏子城”建成后,沿用440余年,于元时废毁,仅存南城门谯楼。

千载沧桑

纵观我国各地的谯楼,无疑像一位阅尽沧桑的历史老人,身上充满挥之不去的远古年代的记忆:谯楼始于汉,盛于晋,历经兵燹、灾害,至唐宋时又进行重建修缮,一度重焕青春。

温州谯楼风雨千余载,看来最风光的一次当数宋建炎四年(1129年)二月,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金兵入侵中原,很快攻陷宋都汴京(今开封)。昏庸的徽、钦二帝早已经做了俘虏。在外作战、拥兵万人的康王赵构(宋徽宗赵佶之九子)即帝位,称宋高宗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后南迁扬州为都。金兵再次渡过黄河,大举伐宋,追得宋高宗赵构从扬州仓惶南逃,经镇江、苏州,直至杭州,在金将兀术追踪下被迫继续南下,经越州、明州,最后抵温州,居江心屿普寂寺。温州太守卢知原及士大夫薛弼等,请高宗迁跸入郡城。高宗旋即于农历二月十七,从江心向温州城内移跸,御驾仪卫自拱北门(今朔门)入,父老百姓皆结彩焚香奉迎,继之经大街、五马街、新街,通过谯楼到达州治(温州衙门)驻跸治内,改州治衙门为行宫,谯楼为朝门,赵构驻事温州先后一个半月左右,后金兵遭江南军民坚决抗击被迫北撤,高宗即回杭州,并正式定都临安。

当历史年轮滚到元朝时,蒙古贵族统治者害怕汉人据险对抗,便下令拆除全国所有的城池,温州内外城也未能幸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其四面城墙和东西北三处城门皆被毁,惟南城谯楼保留下来,一直到现在。

几易其用

尽管幸存了下来,但谯楼的命运依旧多舛,元朝以来相继修缮,清顺治年间,谯楼因兵祸而毁圯,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先后复修。上世纪20年代末,距谯楼100余米处,还新造了一座大石条构筑的四层仿罗马风格的西式钟楼,安装了当时较先进的机械巨钟。钟楼建成后,与鼓楼相互呼应,且为民众掌握时间提供了方便。不久,钟楼又增添了现代警报器,在抗战时期为防范敌机空袭发挥了重大作用。更令老人们难忘的钟楼南、北向拱门上石匾分别刻有“东瓯名镇”与“民具尔瞻”大字,离楼百米远仍清晰可见,折射了瓯越文脉遗风,洋溢着浓烈的文化气息。

1925年旧温属公立图书馆设分馆于谯楼。1928年谯楼辟为民众教育馆,筹资营缮,设图书、讲演、科学、娱乐等,还举办民众夜校普及教育。抗战时期,日军侵温,图书器物荡然无存。1946年,市民又重新捐资修饰。

新中国成立后,古谯楼一度遭受冷落。为解决市民住房困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谯楼改为二层楼房,长期被有关部门及其家属居住,谯楼顿失原先尊容。

1981年,谯楼被列为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惟年久失修,倾堕堪虞。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与文物安全,1991年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温籍台胞吴昌涛先生闻讯,慷慨解囊,乐助人民币50万元,修复工程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临海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于1993年11月开工,翌年8月,一座基本保持初建原貌的古谯楼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人们眼前。

经过修缮的谯楼,总面积为356平方米,四周平台宽敞,外围的花岗岩雕花护栏与正中的仿清复原的楼阁遥相呼应,飞檐雕栏、青瓦红柱、梁柱粗壮、结构严实,底部用条石叠筑城门,用大青砖砌成拱顶,高4.20米,阔4.75米,加上谯楼新刻新镌“东瓯名镇”的匾额,使整个建筑古朴壮丽,雄姿不减当年。

为了保护谯楼,2001年10月,谯楼再行修饰,有关部门搬走楼上茶室,开办了一个历史名城图片展和“东瓯名绣精品陈列馆”,汇集了温州古城的历史遗迹,激发市民贴近温州、了解温州,建设新温州的热潮。嗣后,还先后举办温州风筝展、温籍美术家个人画展、工艺美术展等。谯楼成为传播温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与阵地。

谯楼功效

鼓楼,古称谯楼。史云:“世人铸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兴盛于汉代无疑,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便建起谯楼,为此现存最古谯楼之一。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兵,兴建谯楼。于是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岳阳楼。若问古人为何热衷于谯楼?因其有诸多功能效应,故在军事战略、文化生活和建筑艺术上均有很高的价值。

望:周祈《名义考》注解:城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为楼以望敌阵,谯字原义同“瞧”字,即了望之意也。城墙作为防卸外来侵袭而修造的军事设施,谯楼居高临下,举目展望,敌方阵势、行动尽收眼底,是攻是守,运筹帷幄,攻则城门大开,将士似猛虎出山;守则城门紧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报时:谯楼上设更鼓,下通官衢。战时报警,以击鼓鸣钟动员百姓死守城池,抵卸外侮。平时,每日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以时定更,以更报时。据史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暮制度,谯楼上设有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即通过漏壶中的水面与煎刻上的刻度来确定时间,该物共有四个漏壶,在形式、结构、精确度等方面,成为现代机械报时的先驱。为计时更加精确,冬则提高水温保持壶水流速,其日误差仅在20秒左右。另外:鼓楼也曾一度采用时辰香计时,以焚香的支数以定更鸣鼓。据明历年间乡贤姜准所撰《歧海琐谈》载:温州钱氏子城谯楼设立“铜壶刻漏”,及“鼓更点”,平时值夜打更,按时擂鼓打锣;有军事行动,用六人擂鼓,擂333槌一通,擂千槌为三通;用五个人吹号角,同吹十二声为一叠,并规定,吹号角三叠,擂鼓三通,战斗即告结束。

景观:谯楼系古代公共性楼阁建筑。如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18年,被今人称为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十字鼓楼”,楼高36米,占地567平方米,由台基、楼阁巍峨壮观,角坊组成,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顶门调,中通十字。温州古谯楼与天下名楼相比,稍有逊色,但雄踞内城南口,层甍飞檐,气势非凡,且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娱乐:谯楼虽属于军事工程,可平常也对市民开放,不失为游览休闲的好去处。谯楼为砖木结构,八面通风、宽敞舒畅,周边还留有空地,楼阁上置美人靠栏,石凳石桌、供游人息憩,古代文人骚客常光临谯楼吟诗赋词,弈棋唱和。清同治温州司马郭钟岳吟道:“谯楼鼍鼓已三更,灯火荧荧杂市声,街析不须申夜禁,侬家犹有末归人”,道尽谯楼之繁华。然而鼓楼往往还是举办祭祀仪式的场所。如著名的贵州侗寮鼓楼,凡寨中有事商议或节日盛典便擂响大皮鼓,乡亲欢聚于鼓楼大厅中,听长老发号施令。逢节日击鼓而众人闻舞。

谯楼的鼓乐富含文化内涵、极具艺术魅力。楼内一般备有大、中、小鼓多面,最大的鼓用二整片牛皮蒙成。如北京鼓楼存25只鼓,即群鼓24面,主鼓1面,主鼓面直径1.60米,鼓高2.40米,群鼓面直径1.12米,鼓高1.60米,如此壮观的鼓群,汇集一起声音雄浑,产生极强的共鸣,且讲究节奏每当击鼓数皆八声,缓急随方各殊:有前发36,后发36,中发36,或者是紧18,慢18,反复6次,凑成108;有的是: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八。在声声悠扬的鼓声,人们洗耳聆听,深受精美音乐艺术的熏陶。

白居易故居,江心寺,其实温州本来就具有传奇色彩,鹿城区的鹿城二字也是有来历的哦

鼓楼 江心 朔门街

这3个地方一定要去

鼓楼街,江心屿(东西塔),朔门街,解北一带

来江心屿就知道了!!!

  • 温州市鹿城区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古城的历史
    答:江心屿 城西街的天主教堂 谷宅 礁楼(鼓楼)中山公园 白马殿 市区的小巷子 华盖里的东瓯庙(华盖里小学)朔门街里的名居 等等
  • 鹿城区内又哪些古建筑能说明古城的历史
    答: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 温州鹿城区古建筑的传说
    答:2014-09-24 温州的历史古建筑有哪些 12 2007-04-12 鹿城区里有哪些古建筑? 1 2017-10-14 温州有哪些古老的建筑 1 2008-10-05 鹿城区内又哪些古建筑能说明古城的历史 6 2016-10-23 中国古代建筑的传说与故事 10 2016-09-07 温州地区有哪些有名的古迹呢? 2013-12-08 温州地区有什么古建筑 20...
  • 温州的历史古建筑有哪些
    答:瑞安市城关镇公园路4号 1885~1902年 圣井山石殿 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山巅 明至清 顺溪古建筑群 平阳县顺溪 清 赤溪五洞桥 苍南县赤溪镇过溪村 宋 芙蓉村古建筑群 永嘉县岩头 明至清 泰顺廊桥 泰顺县 清代 曹湾山遗址 鹿城区上戌乡渡头村 新石器时代 国安寺塔 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下 宋 ...
  • 温州鹿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答:老街居民的慢生活、烟火气,成了游客眼中的风景,行走其间,仍能清晰触摸千年东瓯城的脉动。5、九山书会九山书会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九山公园内,松台山西南侧,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九山书会建筑群由古戏台、西爽楼、茅草亭、高明亭等组成。其中,古戏台作为景点专供温州南戏剧目演出的主舞台,规模颇...
  • 东瓯名镇地址在哪里?
    答:东瓯名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鼓楼街116号。这个地址所指的是温州市鹿城区的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作为东瓯名镇的代表,该景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古镇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的街巷布局,展现了东瓯地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漫步在鼓楼街上,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古朴...
  • 温州鹿城水心公园里有止斋亭吗
    答:没有。水心公园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止斋亭位于永嘉县桥下镇下堡村,水心公园内并没有止斋亭。水心公园是一个城市公园,以其美丽的湖泊和景观而闻名,止斋亭并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止斋亭是永嘉县下堡村的一处古建筑,目前正在进行保护和规划工作,以展示其历史价值和乡土特色。
  • 去朔门古街旅行的线路有哪些值得分享?
    答:朔门古街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融合了商业、文化和历史。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旅行线路和活动,以便您在访问朔门古街时能够充分体验其独特魅力。一、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起点: 朔门古街入口 活动:参观古建筑: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欣赏两旁的古建筑,如古色古香的店铺、宅院和...
  • 附近又有哪些令人神往的景点呢
    答:4、古宅公园 古宅公园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虞港路星海街道口。它是由明清时期温州当地名贵的木雕饰品和明清建筑整栋式恢复而成的,并配有惊险刺激的感官变幻。","进入古宅公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公园内的“温州鬼屋”成为一大看点,这里不仅有栩栩如生的人偶、挂满鬼脸的鬼笼、变幻莫测的...
  • 2021中国旅游日温州免费景点名单-活动介绍
    答:鹿城区 江心屿 江心屿被称为“瓯江蓬莱”,自南北朝开始便已成名吸引了无数文人贤士登临题咏,留下墨宝数千,有“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之美誉。 南塘文化旅游区 温州南塘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包括南塘河、南塘风貌街、白鹿洲公园、文化村和庄头滨水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又获“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