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晋州传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一、晋州镇:原名城关镇,1988年更名晋州镇。

为县城驻地。

位于县境中北部偏西,石津运河、石德铁路、沧石公路横经镇境。

镇 *** 设于城内朝阳街西段北侧。

东关:在原城墙外东侧,现东胜路以东,朝阳街以北。

村委会设在东关街路北。

南关:居民主要分布在原县城南关一带。

村委会设在向阳路东,河北轴承石北邻。

西关:居民主要分布在人民商场西侧。

村委会设在西关南街。

东街:居民主要分布在新华书店以东,东胜路以西。

民国37年(1948)全城南北划界分三村,定名东街。

中街:居民分布在辛街与新华书店街之间。

民国37年定名中街。

西街:居民主要分布在辛街以西车站街以东。

民国37年定名西街。

赵村:相传明洪武三年(1370)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建村,赵为大户,故名。

西李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山西洪洞县李氏迁此建村,因处城西,称西李家庄。

民国34年(1945)改为李家庄。

1981年为避重名,复用旧称。

宋庄:明朝,因段姓人众名段家庄。

民国末年宋姓人数多,遂改名宋家庄。

后与秘家庄合并,称秘宋庄。

1966年复分两村。

1981年避重名,改为宋庄。

秘家庄:位于县城西附近,明代取名城西庄。

民国末年秘姓人多。

易名秘家庄,后与宋家庄合并,称秘宋庄。

1966年分村复置。

刘家庄:相传,明代一刘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租地主土地,田中竖起许多写有“刘”字的木桩作标记,后刘氏人口渐多,故名。

陈庄:清前建村,本县周村陈姓一家迁此定居,以姓取村名称陈家庄。

1981年避重名,改称陈庄。

张庄:明弘治十三年(1500)水灾,姚家庄一张姓村民举家迁至村北高土岗上另立新村,称张家庄。

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张庄。

姚家庄:明代建村。

山西洪洞县民迁来,多姚姓,故名。

二、总十庄镇:位于县境南部,驻地总十庄村,距县城21公里。

西邻赵县,面积37.4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

总十庄:明朝为总管庄、十字路两个自然村,民国30年(1941)并为一村,故名。

盐厂:明朝建村,当时居民多以轧食盐为生,故名。

盐厂寨:无。

射佛头:相传,西汉更始二年(24),刘秀避兵时夜行迷路,见一兔,引弓射之,兔带箭逃奔,追里许失其踪,遂驻营,见箭镞在石佛身上。

驻营处名留箭古营(现属营里乡),射兔处称射佛兔,又名石佛兔。

后改射佛头。

孔目庄:无。

武邱:据本村唐代碑记载,原名五业村,明燕王朱棣扫北时村庄被毁。

后由山西六安府迁民到此建村,因有五个沙丘,取名五丘。

后改武邱。

东钓鱼台:明朝建村。

因始建于滹沱河漫流地区的高地上,故称钓鱼台。

至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老鸹窝张氏迁来,人口陆续增多,遂分南、北钓鱼台。

后河道改南北正流,村庄被淹,居民分迁东西两岸,西岸名西钓鱼台(今属周头乡),东岸名东钓鱼台。

庞古庄:明永乐年间庞姓自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此建村,名庞家庄。

后因村庄渐大,他姓增多,为表村为古时所建,改为庞古庄。

官庄:无

枣园:建于明朝以前。

因产大红枣得名大枣园。

后改为枣园。

毛家寨:相传,明燕王扫北时,原籍江苏江宁府可容县南阳村部分士兵留此建村。

因村小,皆为军人,故名。

永丰:原名涕泗沟。

因位于古滹沱河南侧河沟附近而得名。

相传过去屡遭水灾,光绪三十二年(1906)一位姓夏的县官来此说:“涕泗沟”三字都带三滴水,犯有水灾。

后便改名为永丰,以表免除灾祸,永保人寿年丰之意。

八里庄:相传唐代村西有一佛寺,因寺内僧人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得名霸王庄。

明永乐二年(1404),山西洪洞县民迁来后,为避名不雅,改称八里庄。

三、马于镇: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驻地马于村,南靠石德铁路,设有马于火车站;北邻沧石公路,交通便利。

辖14个行政村。

马于:明永乐二年(1404)建村。

时有崔、马、范、于、瓮五姓,因姓马于人数多,故名。

东赵家庄:清初,本县捏盘赵姓迁此建村,名赵家庄。

后分为东赵家庄和西赵家庄。

西赵家庄:同东赵家庄。

东捏盘:东、西、北捏盘原为一大村,古称安基店,又名涅盘集,一条斜街长五华里,是冀中一带以皮革交易为主的商业中心。

明天启二年(1622)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水溢,冲涅盘集为两段,分为南北两村,称南涅盘、北涅盘(今属周家庄乡)。

后“涅”改“捏”,并分南捏盘为西南捏盘和东南捏盘。

1980年东南捏盘改称东捏盘。

西南捏盘:无

南冻光:相传南冻光与北冻光原为一村。

明正德年间,因骤降大雪丈余深,居民几乎全被冻饿而死,剩余两户人家南北各自立村,南边的名南冻光、北边的名北冻光。

北冻光:无

孟家庄:明永乐年间孟、赵两姓迁此建村,孟姓人多,故名。

束李庄:清初,本县西家庄部分居民迁此建村,亦名李家庄,清末名东李家庄。

因东邻束鹿县,后改称束李庄。

前彭头:宋代前,前、后彭头为一村,名彭头。

金宋交战,村内仅剩徐、于二姓,各自立村,徐姓居南,名前彭头,于姓居北,名后彭头。

后彭头:无

吕家庄:元代由吕姓所建,故名。

南辛庄:无

北辛庄:无

四、小樵镇:驻地小樵村,位于县城东北9.5公里,晋深公路和樵营公路在此会合。

辖12个行政村。

小樵:据传,元末明初水患,此地汪洋一片,时有南北一大一小两个土岗露出水面,人称为“礁”,人们在土岗上定居,分别取村名大礁、小礁。

后“礁”改写为“樵”。

大樵:无

四常:相传,元末明年初,因地势低洼,四条大街遇雨雪常积水,房屋常有倒塌。

居为村命为“四常”。

泉渡:据传,因汉刘秀在此渡滹沱河而得名。

东龙化:相传,东、西龙化原为一村。

始建时街道弯曲,形似龙,取名龙化。

后人增村扩,析为东、西龙化。

民国中期重合一村,民国23年(1934)又分。

西龙化:无

七给:清代,村庄有7个村口,连通7条通往外地大道,且村形似鸡,故名七鸡,后改写为“七给”。

光灿:无

长召:无

万庄:唐代由几个小村合并而成,为表数量之多,故名万庄。

彭召:无

五、营里乡:驻地营里村,位于县城东南23.5公里,处县境最南端。

东与辛集市接壤,南与邢台地区宁晋县相连,西与赵县毗邻。

营里:原名留箭古营(来历见总十庄镇射头),1968年简称营里。

东平乡:据传,汉朝王郎赶刘秀路经此地,王郎引弓射刘,当地人说听到了箭的声响,遂把村名叫作“听响”。

明弘治间改为平乡。

1961年将此自然村划成东平乡、西平乡、北平乡3个行政村。

西平乡:无

北平乡:无

宋家庄:由宋姓所建,故名。

胡士庄寨:原新庄,因距胡士庄(今属河头乡)近,明朝更为现名。

张十字庄:始建时仅张姓14户,名张十四庄,清朝改为现名。

鲁家庄:无

大尚村:相传,汉王郎赶刘秀时,刘秀的马死在宁晋县司马村,魏家口的人把马肉吃掉,附近一大一小两村的人见到肉却吃不到,感到生气、伤心,因而把较大的村称“大伤心”,较大的称“小伤心”。

后改为大尚村、小尚村。

小尚村:无

南位家口:据传,南位家口与北位家口原为一村,称“为嘴”。

明朝由于战乱,居民死伤很多,唯留魏姓部分人口,故改村为魏家口。

同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村庄逐渐扩大,后分为南魏家口和北魏家口两村。

后“魏”省写为“位”。

北位家口:无

六:河头村乡:

驻地河头村。

位于县城东南19公里。

面积24.69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

河头村:滹沱河原从村边流过,清初小南海暴发洪水,由此入河,故名。

胡士庄:明代胡姓建村得名。

王石碑庄:相传一姓王者居于此,死后,人们立一石碑作纪念,故名。

马坊头:传说,西汉末年王郎赶刘秀时,刘秀逃过一村至一片芦苇中遇狂风,天昏地暗,不辨路径,勒马停下,马吃起芦苇来,当马咬住最后一片叶子时,竟上蹦下蹿,长嘶起来,刘秀以为马疯了,回头一看原来是王郎又追来了,便策马奔向东南。

从此,该村名为“马疯头”,后转音为马坊头。

清朝曾改名安澜镇,后复称马坊头。

庄合寨:清时为庄头、庄头寨两个自然村,民国27年(1938)并为一村,故名。

河沟村:明代该村建于滹沱河南岸沟区之风,故名。

chai鼓张家庄:因张姓迁此后以chai鼓为生,且鼓大音响,故名。

清代曾名张家庄,清末改南张家庄,后复称现名。

西张口:相传,汉朝王郎赶刘秀途途经该村西侧,刘的马四蹄岔开张口长鸣,故取西张岔口,后简称西张口。

周头乡:驻地周头村,位于县城南14公里。

西与赵县、蒿城县为邻,辖10个行政村,面积37.56平方公里。



  • 有谁知道晋州传说
    答:马坊头:传说,西汉末年王郎赶刘秀时,刘秀逃过一村至一片芦苇中遇狂风,天昏地暗,不辨路径,勒马停下,马吃起芦苇来,当马咬住最后一片叶子时,竟上蹦下蹿,长嘶起来,刘秀以为马疯了,回头一看原来是王郎又追来了,便策马奔向东南。从此,该村名为“马疯头”,后转音为马坊头。清朝曾改名安...
  • 晋州市历史文化
    答:明永乐年间数次移山西洪洞县民来充实晋州。后晋州经济渐次复苏。清代,晋州战事、水、旱、地震、蝗虫等灾害时有发生,农民生活困苦。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晋州为直隶州,辖无极、蒿城二县;原辖安平、饶阳、武强归属深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晋州改为散州,属正定府,不辖县;无极、蒿...
  • 晋州革命烈士洋岭梅的故事
    答:注意,烈士的姓写错了,是杨岭梅,晋州南田村人,现在还在南田村有烈士墓, 杨岭梅,1921年出生于晋县南田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她从小吃糠咽菜,拾柴割草,吃尽了人间苦。“七七”事变后,南田村建立了抗日组织,成为晋县八区区委和区小队活动的中心,杨岭梅的家也成了抗日干部常来常往的地方。那些...
  • 石家庄晋州的风俗习惯
    答: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
  • 晋州的由来
    答:雨热同季,寒暑悬殊。晋州市是魏征的故里,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晋州鸭梨成为全国首个专属政府拥有的驰名商标;晋州山楂、晋州葡萄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域内地方公路密布成网,石德铁路、石济高铁、石黄高速、307国道、衡井公路等汇通。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刘备借晋州有借无还的故事是什么
    答: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势在必得,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事实...
  • 晋州加油站闹鬼是真的吗?
    答:那个闹鬼事件不知是晋州,根据贴吧上说的内容全国各省市都有类似的事发生。看过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事 加油站都是在半夜遇到来加油的人,然后工作人员收了钱回去发现是冥币,转身找人却发现刚才加油的车的位置漏了一地汽油,车不见了 然后有的版本还说事后掉看加油站监控发现那辆来加油的是纸车 我...
  • 晋州的古文记载
    答:晋州,平阳。望。开元户六万八百五十三。乡一百四十八。元和户六千五百六十七。乡五十九。《禹贡》冀州之域,即尧、舜、禹所都平阳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时属韩,後韩将冯亭以上党降赵,又属赵。在秦为河东郡地,今州即汉河东郡之平阳县也。永嘉之乱,刘元海僭号称汉,建都於此。《前赵录》...
  • 晋州和魏征有什么联系
    答:民间无口碑传说)而“自我否定”之后,才得出“馆陶说无事实依据”的结论;而且晋州人还专门向南开大学的隋唐史专家杨志玖教授请教,他表示赞同并高度评价了晋州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同时还向曾经参与《辞海》编纂(史学卷部分主编)工作的上海大学的魏征研究专家蒋星煜教授询问,他回函表示“贵会资料齐全,证据确凿,我们没有...
  • 朝鲜晋州姜氏祖先是谁???
    答:朝鲜族晋州姜氏祖先是高句丽国督元帅姜以式。高句丽是吉林省扶余县朱蒙到辽宁省桓仁县建立的,鼎盛时期占居中国东北、朝鲜地域,建都集安县,国运七百多年。后来被大唐与新罗(韩国)联合推翻,成立了高丽王朝,由王建执政。从史料看,尽管朝鲜从西汉时期就存在,但朝鲜族文字记载文化还是从高句丽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