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代表是谁,在哪签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和日本使者舌战的语句

《马关条约》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这次
战争发生在1894年7月(清光绪二十年六月)到1895年3月(二十一年二月),历时8个
月。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战争。
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但
他们找不到办法使日本同意停战。
在战争进行了两个月的时候,慈禧太后重新起用她在10年前罢免了的恭亲王奕主
持总理衙门,以代替庆亲王奕。当时有些朝廷大臣因为感到奕贪庸无能,所以坚决
主张起用奕。这个富有“洋务”经验的亲王,一上台后,立即同李鸿章一起分别向英
国和俄国的驻华公使联络,希望他们再来进行“调停”。英国、俄国各有自己的打算,
并不急于使日本停战。英国这时曾向美、俄、法、德提出由各国共同进行调解的建议。
这个建议特别受到美国的反对,英国也就罢手了。
美国之所以反对这建议,因为它的政策就是让日本得到充分的胜利后,由它来独家
经理中日间的和议。
恭亲王看出了美国同日本关系最为密切,在10月初就经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呼吁美
国政府来调停。田贝和美国驻日本公使谭恩根据美国政府训令开始在中日间做了一些联
系传话的活动。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担任天津税
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和议的条件。为了使这个德国人有正式的身
份,还给了他以头品顶戴。正在日本军队攻下旅顺口的时候,这个德国人携带了李鸿章
求和的亲笔信来到日本,日本政府拒绝同他谈判,但同时又通过美国人要清朝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战争经过了8个月,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认识到如果战争再延续下去,对自己是不
利的。第一,日军已深入中国内地,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将来很可能陷
自己于不拔的境地;第二,日本“国内的海陆军备不仅几成空虚”,而且“人员、军需
等均告疲劳缺乏”;第三,日本向中国内地进军,业已引起其他列强的强烈反响。正如
陆奥宗光所顾虑的:外交上“已经逐渐露出不稳定的情景”,日本尽量不使第三国干涉
的方针。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日本政府经伊藤博文的极力坚持,放弃了进攻山海关以内
的计划,决定接受和谈。2月17日,即在接到清政府通知的头一天,就把一份包括赔款、
割地等条件的媾和大纲通知了清政府。至此,中日双方都作出了进行谈判的决定。
1895年1月底,清政府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请前
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但是日本抱定要消灭北洋海军,迫使清政府接受
它的全部侵略要求的狂妄野心,正在集中力量进攻威海卫,因此借口张、邵二人“全权
不足”,拒绝谈判,并以强迫手段把中国政府的代表驱逐出境。与此同时,日本又私下
指名要恭亲王奕或李鸿章,来担当议和使臣。
3月中旬,日军已击败了清军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力,占领辽东半岛和威海卫,清政
府被迫按日本侵略者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3月14日,李鸿
章由他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人随同,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议和。谈判过
程中,李鸿章乞求为清朝“稍留体面”,而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则动辄以战争再起相要
挟,肆意勒索。
24日,暴徒小山丰太郎还以李鸿章为他们勒索的重要障碍,竟枪击李鸿章于回旅馆
途中,伤其左眼下角。按照国际惯例,日本当局对作为外交代表的李鸿章受到伤害,负
有严重责任。
一些国家纷纷谴责日本政府。日本统治者很担心由此横生枝节,而使日本对中国的
勒索“将陷于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陆奥宗光:《蹇蹇录》,第137—139页。)然
而,李鸿章等人却依旧卑躬屈节。据陆奥宗光回忆,当他来到李鸿章病榻前探望时,看
到李鸿章尽管包扎伤口的纱布蒙住了一只眼睛,还眯起另一只眼睛,流露出十分高兴的
神情与他攀谈,一再感谢日本方面的“厚待”,乞求尽早举行条约谈判。
4月1日起,谈判继续进行。截止4月17日,谈判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
阶段是从4月1日到10日。日本妄图先以漫天要价的手段迫使李鸿章就范,故在提出的媾
*和草案中,所列举的内容远比日本的实际要求要多得多。不仅如此,伊藤等对李鸿章
父子还百般恫吓,态度极为蛮横。而李鸿章父子只是低头哈腰地还价,不敢据理力争,
故会谈一直未解决任何问题。4月10日,日本代表才提出了实价,即所谓的“尽头条
款”,谈判遂进入第二阶段。当时伊藤通知李鸿章说:“此次日本国家索款实为尽头一
著,所宜复者,惟有允否二字耳。”(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
第291页)摆出了一副战胜者的架子,盛气凌人,丝毫不允许修改。李鸿章虽然在某些
问题上也同日本代表进行过争辩,但也仅仅是低声下气地哀求。他此时的主要注意力,
与其说是放在了对付日本代表上,还不如说是用来对付清政府。因为他既看到日本要坚
决割地,又担心清政府不允许,故在同总理衙门的往返电报中,常常用日本的恫吓之词
来恫吓清政府。4月13日他致电总理衙门说:“伊藤谓广岛已派运兵船三十余艘出口,
赴大连湾,小松亲王等明日督队继进。”(《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20,第38—39页)
虽然李鸿章明明知道这全是谎言,但仍然不加解释地转告清政府,显然是为了迫使清政
府让步。李鸿章的目的达到了。15日他再次奉旨:“如竟无可商议,即遵前旨与之定
约。”(《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20,第39页)。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于马
关春帆楼正式签字。
《马关条约》正约十一款,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
其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实质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
制);(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
本军费两万万两,分8次在7年内交清。在交清第一次赔款后,余款按年加每百抽五的利
息;(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没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搭
客装货,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其产品得免征各项杂税,日本货物均可设
栈寄存。
《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过程中的一个严
重步骤。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终于实现了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扩
张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后来“赎还”
辽东半岛的款项,总共2亿3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3倍。清政府除了进
一步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强了
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设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特权,
同样享有这项权利。甲午战争后,列强便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
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尚未成长的中国民族工商业,阻碍中国生产
力的发展。四个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行特权的攫取,使各国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
阔地区,直接掠夺那里丰富的资源和倾销商品,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条约的
割地规定,不但使中国失去大片战略要地,而且使中国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
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
瓜分的危险信号。

《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李鸿章侥幸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
背景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清朝应朝鲜要求下派兵进入朝鲜,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后来更突袭驻守于朝鲜的清军。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是次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战败,故清廷最终向日本求和。

----------------------------------------

主要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是“自主独立国家”;中国不再主张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将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予日本[注 1]。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中国给予日本和英、美等国一样的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地方人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限满未迁者,酌宜视为日本居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
影响

日本野心坐大
日本在甲午战后得到朝鲜已脱离其宗主国清朝的国际证明,实质上,令中国东北失去了屏藩及中日之间的缓冲地带。朝鲜其后更被吞并,成为日后日本继续在亚洲进行侵略及发动战争的跳板。而台湾及澎湖列岛的割让,更增加了中国南方的军事威胁。此外,日本在战争中打败中国,增加了日本军事扩张并最终吞并中国的信心。

推动变法及革命
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令全国震撼。有识之士明白单靠片面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不足以抵抗外敌的入侵,提出改革政治制度。康有为及梁启超于是推动维新运动,在北京发起举人联署签名,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另一方面,持续的对外作战失利令人民知道清廷腐败无能,故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革命的主张是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政体。

--------------------------------------------

签约过程

李鸿章曾上书慈禧太后“台湾乃蛮荒漳疠之区,蛮荒之岛,鸟不语,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岛上化外之民,男无情,女无义,弃之不足惜”,[1],但此传言并无史料记载。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曾派遣爱将刘铭传率领淮军精锐与法军为台湾血战数月,由此可见李鸿章是十分看重台湾的。签下《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感慨道:“日本将成为终世之患!” 根据《中日甲午战争史》中记载,李鸿章当年在日本与伊藤博文进行了7次谈判。但当年清朝驻日使馆发送电报的密码在甲午战争前一两年被日本情报机关破译。李鸿章赴日谈判时,日方对光绪和李鸿章之间的联系了如指掌,对光绪给李鸿章的赔款2亿俩白银的底线也十分清楚,于是在谈判中寸步不让,最终获取了最大利益。在签约过程中,李鸿章在日本遇刺,险些丧命。

----------------------------------------------

备注

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危害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故于马关条约签署后六天则受俄罗斯、法国及德国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日本于是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和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代表是谁
..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在哪签的
..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春帆楼签署的条约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春帆楼签署的条约,
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著甲午战争的结束。
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
* 清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是「自主独立国家」;清国不再主张朝鲜之宗主国。
* 清国将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予日本[注 1]。
* 清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二万万两)。
* 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 清国给予日本和英、美等国一样的最惠国待遇。
* 清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 台湾澎湖地方人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限满未迁者,酌宜视为日本居民。
*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签约过程:传说李鸿章曾上书慈禧太后「台湾乃蛮荒漳疠之区,蛮荒之岛,鸟不语,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岛上化外之民,男无情,女无义,弃之不足惜」。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
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署地为日本马关(下关)。

  • 甲午战争后签订了哪个条约?后果是什么?谁与日方签订的.
    答:《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条约内容:●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清国...
  • 李鸿章与日本的谁签订了 马关条约
    答: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
  •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时,是如何警告伊藤博文的?
    答:1895年3月13日,慈禧太后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还聘请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领一百多人组成的谈判代表团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当时日本派出的代表,以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为首。陆奥宗光有着“剃刀大臣”之称,他在签订、修改不平等条约方面极其干练,他也是中日近代关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 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国家分别是哪11个?
    答: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编辑本段]【主要内容】『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
  • 我国的宝岛台湾是通过哪个条约被日本割占的?
    答:《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1]给日本; ●中国...
  • 李鸿章在哪一条约上签字?
    答:《马关条约》,跟日本签订。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
  •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两次战争结果如何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造成...
    答:由于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始终抱定乞求帝国主义"调停"和对日妥协的卖国方针,中国军民虽然英勇奋战,仍然损失惨重,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告终。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在俄...
  • 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答:是《马关条约》!内容如下:●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 ●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
  • 《马关条约》是由谁和谁签订的
    答:该条约于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由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
  •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成了公敌,军机大臣是怎么做的?
    答:1871年7月,日本政府代表大藏卿伊达宗诚同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天津开始中日立约谈判。经过多次协商,双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这个条约和章程同此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历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为公平,反映了清政府同日本修好的真诚愿望和中日双方对等的地位。但是,日本签约并非为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