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无二姓"这种说法对吗?丁家历史上真的就一个祖先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历史上有没有姓丁的皇帝?

历史上丁姓没有出过皇帝,但出过王侯,如丁复,出过诸侯如丁原,出过宰相,如丁谓,出过状元,如丁士美,出过大将,如丁奉。
1、丁复
丁复(?—公元前183年),赵人。西汉初高祖功臣。原为赵将,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入刘邦军,至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担任刘邦手下楼烦部队的将领。西汉建立封为阳都侯,十八侯之一。
2、丁原
丁原(?—189年),字建阳,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东汉末年大军阀、诸侯,官拜执金吾、并州刺史。任职期间,他亲近、善待主簿吕布,又调遣部下张杨、张辽等名将到洛阳任职。
汉灵帝驾崩后,带兵进入洛阳,担任执金吾,并与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十常侍,但不久事情败露,何进被宦官杀死。
在宦官被诛灭之后,丁原与军阀董卓在废帝问题上意见不合产生矛盾,于是董卓诱使吕布将其杀害,其势力亦被吞并。

3、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
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
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又,蓝家巷(今钮家巷)原有丁晋公庙。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
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4、丁士美
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幼而聪敏好学,长而淹贯经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状元。
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历事三朝,辅导二帝。曾主持纂修国史、实录及重录《永乐大典》。
万历三年(1575年),丁士美因父亲逝世回乡守孝,守孝期未满,即于万历五年八月病卒于家。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恪”,赐祭葬。
5、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省霍邱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宝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间,丁奉数次北征,战果不利。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士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奉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赐姓而来: ① 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④ 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赐姓。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儿子名,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伋,称为丁姓,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姓: 丁

由来: 周武王灭了商国以后,大封诸侯,他重要的封国之一为齐国,开国君主是吕
尚。吕尚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丁公吕及接替他的位置。丁公吕及的子孙中有一支用
“丁”为姓,此外,丁姓还有三支是其他姓所改的,分别形成在三国时的吴国,北
宋,明初,吴国宗的亲戚孙匡,因违军令,改姓为丁。北宋时有个无赖叫于庆,为
了攀附姓丁的宰相,改姓为丁。明初有个丁鹤年,回族人,入中国以后便用丁作为
姓。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地主要是在现在的山东、江苏省境,同时已经有的迁到现
在的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三国、西晋时期,丁姓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
清嘉庆年间,闽粤丁姓有移居台湾的,此后又有人徙居到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丁姓名人辈出,东汉有经学家丁恭。公元968年,

丁部和他的儿子丁琏削平十二使君后,创建越南丁朝,称为瞿越国,历时12年,北
宋有个藏书家丁岂,文字训诂学家丁度。明代有个画家丁云鹏。清代有文学家丁耀
亢,“西泠八家”之首丁敬,四川总督丁宝桢,节度水师、事务大臣丁日昌,藏书
家丁丙,海军将领丁汝昌,近现代有地理学家丁谦,医家丁甘仁,医学书局创刊办
人丁福保,农学家,水稻专家丁颖。丁姓在现在的中国姓氏中居在第4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