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为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三)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 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第三部分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二)应用与管理
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三)评估与发展
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三)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内容与教育技术内涵有什么...
    答:最后,是在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例如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规划、学习指导等方面,要求教师在拥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运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工具以及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总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突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涉及
    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对其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人员需具备那些能力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5)能力素质。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艺术。缺乏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便不能胜任工作。教育者只有具备并不断提高...
  • 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国家教育部在什么时候颁
    答:2004年12月25日。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试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试。这一考试旨在评估教师在使用教育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试内容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
  •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不包括( )。_百度知...
    答:200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这是中国颁布的 有关教师的第一个能力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 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 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内容简介
    答:教师必须具备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便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有效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总的来说,本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深入探讨了教师在信息化教育...
  • 教育技术标准setc-s填什么
    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内容是什么?
    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的内涵如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
  •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答:”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手段和方式要多样化,要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手段的作法,探索并运用符合新课标评价理念的评价手段和方式。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