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者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以下是我整理的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指具有信息化理念,掌握现代化行政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包括管理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是人们凭借对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敏感性,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判断、整理、利用、传播信息的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法制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应表现为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主动挖掘、搜集与学校当前中心工作相关的信息,能将领导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化为自身显在的信息需求,并充分、正确地予以表达。
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是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相关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表达的能力。由于其工作内容包括接受信息、加工信息、沟通信息、贮存信息、反馈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全过程,相应地其信息能力应涵盖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加工处理能力和信息的应用表达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指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主要包括: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尊重知识产权、道德信息纪律、保守道德秘密和尊重个人信息隐私,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传播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等。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 教育信息意识
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教育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关注、搜集和分析教育信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教育信息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信息能力,包括教育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加工处理能力和教育信息的应用表达能力。
3. 教育信息道德
教师应遵循教育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尊重知识产权、保守教育秘密、尊重学生个人信息隐私,正确处理教育信息的创造、传播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高校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最新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发展信息,及时向上级领导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2. 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须自觉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加强办公室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建设,熟练运用网络、电脑等工具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组织、运用。
3. 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条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联系上下级、决策落实等责任。其主要工作有决策参谋、督促查办、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协调关系、处理文书、编制公文、接待来访、安排日程等。每天面对大量的文件、电话、会议、资料。由于信息材料的时效性和指导性不尽相同,管理者需要对其分门别类收集存档。在辅助领导决策的过程中,管理者还需在充分调研当前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及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为领导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或意见。同时,鉴于行政管理人员经常参加校内会议,与上下左右部门交流信息比较频繁,既联系学校机关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又处理来自基层的汇报和请示,这就需要其坚持原则、灵活应变、有效传递信息。可以说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包括了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和储存的全过程,只有将信息处理的诸要素有机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