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中怎样要求美术鉴赏部分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制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目标

艺术美分为好看的美(优美)和残缺的美(凄美)两种,有时候凄美会给人更强烈的心灵震撼,所以漂亮不是评价艺术美的唯一标准。

兰溪市厚仁中学 李胜林 内容摘要: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清晰知道学生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已经由考核、选拔逐渐转向诊断、改进,现代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和评价观。评价也由静态转向动态,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对象已从静态教学成果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和评价。所以高中美术鉴赏是多元化的,既要在评价时注重相对比较,形成正确的导向性。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成长的档案袋这一有效方式。根据学生档案袋中所提供的信息源,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还要充分运用口头评价,积极的口头即时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提高等功能。对调节和完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美术鉴赏 相对比较 评定 口头评价 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鉴赏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遵循现代美术教育的自身规律,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潜在智慧与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唤发应有的生命活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美术学习方式转变,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应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鉴赏教学评价体系,改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评价方案。那么如何依照《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呢? 根据新课程理念得知,课程评价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我们要以美术新课程的理念为导向,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美术鉴赏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美术教师去改进自己的美术鉴赏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鉴赏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下面列举几类美术鉴赏教学的评价方法。一、相对比较法 评价要注意导向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态度、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美术鉴赏教学平时学校不太重视,大多数美术教师本身也没有足够认真对待,学生更是因为整日忙于各科做不完的作业而无暇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美术鉴赏的思考。所以美术鉴赏教学课堂多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简单的例行走过场式的评价。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就相当的少。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烦琐的程序、模式,不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美术鉴赏教学评价中的相对比较法就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作出区分时进行的评价。完整的教学评价既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一方面,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美术鉴赏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美术鉴赏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样化的美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行为,但万千美术作品也会良莠不齐,有时学生的审美判断也会步入误区,美术教师除了要加以适当的引导,还要对美术鉴赏中的某些审美行为或结论明确地加以改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新的认识,美术教师在评价时通过修正学生某些审美行为或结论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对美术作品的真美和伪美的思辨能力。学生美术鉴赏时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充分能够表达出所鉴赏作品背后的丰富内涵,有时甚至美丑都没有很好地区分。这时,当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不一致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其实这样的课堂评价语言会抹杀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本身高中美术鉴赏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纯兴趣行为。得注意的是,美术教师评价时的批评绝不是压制、嘲弄,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美术鉴赏行为和对美术作品给出的结论,又要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回答的基本正确,但我想补充一点……”;“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再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行!”、“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来作些补充……”、“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教师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给予学生否定性评价之后,我再次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因而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美术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欣赏者。美术教师经常被学生放到了裁判员的位置,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于这样,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地予以赞赏。有时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美术教师鉴赏课堂主体学生。运用相对比较法就是教师在鉴赏学生时既要肯定被评价者学生,也要明确纠正课堂主体学生的错误审美判断。 相对比较法利于在群体中作出横向比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能够让美术课堂评价能够让学生清晰认清个体审美过程中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沾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是课堂的生命。二、评定法 评定法即用简明的评语记录评价的结果,无定法和程式。关键要做到准确、有分寸。否则容易受主观性影响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效度和信度。成长记录袋是非常适合美术学科的一种评定法,评定法可以让美术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好他们自己在美术鉴赏中对每一幅作品鉴赏描述和共鸣、以及美术教师对学生各种评价的记录,从而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不同阶段的进步。在情感上获得进步提高的愉悦。学生美术鉴赏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设计包括:①随堂记录卡:根据高中美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情感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由学生填写。随堂记录卡可以较全面评价学生个体在每一堂美术鉴赏课上的学习情况。②省思记录卡:针对课前自主性学习的资料查寻、课后学习反思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省思记录。省思记录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每堂课的回顾,由学生自身进行深思总结,使学生自己的内省智能得以训练。③美术最佳作品样本:针对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鉴赏前后的情感变化,以及方法、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收集美术鉴赏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样本。④其它: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袋内容设计不一定拘于特定的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课堂形式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类学生参与的美术行为的多样性而采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学期下来只有纯美术鉴赏教学,也有一些对美术鉴赏的必要和有益补充的各类课堂形式。“学生美术发展过程档案袋”的袋中包括学生的每次鉴赏行为的过程记录、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状况陈述、态度与价值观自我评价表、评价总表以及学生美术鉴赏前后的作业等,档案袋每生人手一份,随每堂作业及时上交下发。每次都要让档案袋有所更新,同时要保证档案袋中的资料的价值和记录学生美术鉴赏发展的全面性。我们认为档案袋不只是收集学生作业的档案袋,而是更有意义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作品样本,目的是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还有体现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审美素养得到培养的展现。更要让“学生美术发展过程档案袋”为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动力和见证者。更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评价的一个最有效的载体。档案袋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习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学生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从而也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使档案袋的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自己。二是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美术鉴赏教学学生的发展不可以进行量化,只能进行质性评定。所以档案袋是最适合美术鉴赏教学的非量化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三是便于向家长展示子女美术鉴赏学习的成绩,这比出一份美术鉴赏知识考试试卷得出一个冷冰分数给家长有更充实和全面的感受。也能够教师和家长清晰掌握高中生这一正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年龄阶段的审美趋向和心理变化。这样,档案袋评定可以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纽带。档案袋评定法的评价内容具有丰富性。对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情况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术学习品质。表现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倾向和选择,这样通过在美术活动和美术鉴赏课堂中的表现来判断。②个人体验。这主要通过对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时各类感受的自我陈述或美术习作的审美判断,以及查阅学生学习档案等来判断。③各种收获。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成果,如组织作品评析会、举办画展等。④能力提高。这是对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活动各环节中的审美及再现能力进行评定,如美鉴赏中体现出来的色彩感觉和造型能力等。⑤创新发展。主要考察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中,从感知到感悟的感情升华,从对作品的欣赏到再创作的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它的目的不在于对学生学习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在于教者根据这第一手资料,综合、整理、归纳出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师的教,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并运用合适的、可操作性的美术档案袋式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不忽视通过前后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评定其发展状态。三、口头评价 这是一种每位教师都经常使用的评价方法,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反馈及时,应用于教学过程,而非终结评价当中。充分利用口头评价,随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多鼓励、肯定,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或者“违心”肯定。比如:对一些美术鉴赏学习中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起码他这次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也可以在评价中对整体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调整。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中,由于美术学习自从小学开始就是被冷落的地位,大部分学生在美术鉴赏上的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培养,使得学生在表达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时不能够很好运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大部分学生的美术素养没有充分得以提高,学生在美术鉴赏中的审美评价往往文学性更强一些,艺术性缺乏一些。所以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要充分进行口头即时评价,多一些“激励”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如果能捕捉到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给予肯定和真挚的赞扬,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全心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工具。 教师要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感人的评价语,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使整个美术鉴赏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感染人,愉悦人的。要学会欣赏学生,“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注意细节是深入鉴赏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的赏析犹如一幅风景画有远有近,层次清晰,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肯定会被深深感染?丰富感人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积极的口头即时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提高等功能。对调节和完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口头评价,巧在赏识,重在激励,功在提升。口头评价具有直接、具体、及时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第4条指出: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在普通高中强调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本次高中课改的基本要求。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五大模块之一,它既非浅性的欣赏课程,也非严格的美术史教程,松散的或量化的评价都不能适应美术鉴赏的课程特征,如何正确认识质性评价以使鉴赏教学的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完善,是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既要运用相对比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判断美的一种能力,还要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评定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象资料等)、还要运用口头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美术鉴赏针对性的指导,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只有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中,我们应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赞美、鼓励是主要的手段,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实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主要目的。 参考书目:1、《后现代课程观》小威廉姆 E.著王红宇译钟启泉等编2、《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年第九期

一、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所谓美术语言,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料等;二是指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三、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侧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结构、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四、了解民族的传统的艺术。1、了解中国画。2、了解传统工艺。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那么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些方面?(1)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2)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3)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这里讲到的视觉现象打个比方:当我们走进一个新装修好的大商场,对里面的物品的摆放,环境的布置,这些美术现象,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要有敏锐的视觉反应,对这些视觉现象要作出积极的、独特的审美判断,甚至可以带点批判的眼光。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承担起应有的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教会学生用美术这一特殊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会生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

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畅。而意志性行为极大地受到目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紧张、艰涩和痛苦。美术学习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意志性行为。那么小学生学习美术,会动用他们的意志吗?不可能。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内在兴趣,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情趣性行为。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3、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4、教具演示,激发兴趣。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5、运用竞赛,激发兴趣。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6、组织讨论,激发兴趣。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7、采用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课堂激趣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更浓。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一,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它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作为文化学习的美术学科,它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因此,要使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才能使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信仰、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了解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学会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就应该使学生知道,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我们祖先从昨天走向明天的进程中所留下的印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之一;使学生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此同时,世界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所创造出的文化和艺术,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还应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及思维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开阔视野,培养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接纳与尊重。

第三,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对美术的学习与理解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本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层面上,而应与美术有关的文学、戏剧、音乐、地理、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联系与融合。只有通过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才能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形成横向联系,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自觉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形成跨越学科的横向性、综合性学习。

第四,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美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体现。只有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来认识美术,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入地研究美术的性质和特殊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内在的联系,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从而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探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对只重模仿、轻视创造的教学要求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精神。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设想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美术学习中,美术创新能力应是发现美术工具特殊的使用方法、材料的新用途的能力;在绘画、工艺制作过程中,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手段的能力、独特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出新颖作品的能力等。创作绘画或工艺品的能力是美术创造能力。即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想象画”、“命题画”、“创作画”、“诗配画”、“插图”、进行各种“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的能力。对与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或通过参阅有关资料可以理解的美术作品,能够发表独立见解的美术欣赏能力也是美术创造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解决好下面一些环节:

1、明确评价功能

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关注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2、确定评价标准

对小学美术的正确评价,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小学生美术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的误区。所谓一人评价,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其他老师、社会等方面的参与评价;一次评价则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过早下结论,没有将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起来,看不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一个标准评价,如凭画得“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性的评价标准,而忽略甚至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这些现象,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评价中并不少见。因此,应具体注意以下两点:

1.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长处、短处的不同,发展速度和轨迹的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2.要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3、确立评价主体

从评价主体上说,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方法,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1、充分明确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发挥评价作用。2、教师在参与评价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在评价中使同学之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的评价应避免相互横向比较带来的负面作用,应加强互相交流,关注同学的优点和特长,促进自我反思,改进学习。

4、注重评价过程

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美术课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美术操作技能、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视点的能力等。美术教师一定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状况数据和资料,根据评价标准描述、判断,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