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为何能以弱胜强?后发才能制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长勺之战为何能以弱胜强?后发才能制人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一场车阵会战。这次会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国表面上还尊周天子,但实际上王室已经衰落了,各诸侯兼并、大国争夺霸主不断引起纷争。

齐国和鲁国相邻又都是西周初期就分封的诸侯国,在这样动荡的时期,不断产生摩擦。长勺之战就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

当时鲁国占据着今山东南部的地区,都城在曲阜,它保留了很多周的礼乐传统。但就国力和疆土而言鲁国却不如齐国。齐国本是太公吕望的封地,在今山东东北部地区,都城临淄。那里土地肥沃,有丰富的物产。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大国。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内乱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害国君后自立。没多久,齐国大臣雍廪又杀死公孙无知。当时齐襄公在外流亡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位。公子小白率先入齐继位,即春秋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

鲁国曾公开支持公子纠争夺齐王之位,齐桓公继位后一直对鲁国不满。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阻,决定兴兵伐鲁。

鲁庄公得知齐军大举来犯,就动用全国的力量来与齐军对抗。鲁庄公准备发兵时,鲁国人曹刿认为当政者目光短浅,没有远大谋略。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践踏,因此求见庄公要求参与此次战争。

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来与强齐作战。鲁庄公说,对于衣食之物不敢独自享用,总要分与臣子。曹刿认为这只不过是小恩小惠,只有臣子才能享有,人民不会尽力作战。鲁庄公又说,自己尊敬神明、祭祀天地很守信用。

但曹刿却说,这些也未必能感动神明,神明也未必会降福。鲁庄公想了想补充说,自己对全国大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明察秋毫,但也必然合情合理地处置。

曹刿认为这才是真正尽到了君主的责任,具备了与齐国一战的条件。因此,他请求跟随鲁庄公同赴战场。鲁庄公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赶赴长勺。

鲁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莱芜东北)迎击前来的齐军。两军展开决战的阵势。等到列完阵之后,鲁庄公就准备下令击鼓出击,希望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曹刿则劝阻庄公并建议他坚守阵地,以逸待劳,等待破敌的时机。

鲁庄公接受曹刿的建议按兵不动。齐军依仗强大的兵力,急功近利,主动发起对鲁军的攻击。但齐军连续三次的出击都被鲁军挫败,没有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反而使得士兵的士气低落,斗志丧失。曹刿看到这种情形,认为时机已到,建议鲁军反攻。

庄公采纳他的意见下令鲁军全面出击。鲁军士气高涨,一鼓作气,冲向敌军,冲垮了敌人的阵容。齐军大败而逃。庄公看到齐军撤兵,急忙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先下车查看齐军兵车驶过的车辙痕迹,然后又望了望齐军的旗帜,才建议鲁庄公追击。于是,鲁庄公下令全线追击庄齐军,将齐军一举赶出了鲁国境内。鲁军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后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询问曹刿这一战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曹刿是怎么回答的?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就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委询问曹刿。曹刿说:“带兵打仗所依靠的就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进击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进击,士气就开始衰落了;等到第三次时,士气就已经完全没有了。齐军已经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丧失。相反我军的士气正高涨。此时反击,自然能一举击败齐军”。

接着鲁庄公又询问曹刿为什么在齐军败退时不让立即追击,曹刿认为毕竟齐国的实力很强,不能轻视,要防齐军假装战败途中设伏。后来,看到他们撤退时的车辙十分紊乱,又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确定他们是真的战败才建议追击。

曹刿作为一个平民为什么要求见鲁庄王,要求参与作战?齐国率大军准备攻打鲁国,鲁庄公发动全国的力量准备迎战强齐的大军。这个时候,身为平民的曹刿请求见庄公。

他的同乡都劝阻他说:“打仗的这些事情都是那些官员们该想的事情,你有何必要参与呢?”曹刿却说:“那些人都见识浅薄,没有远大的见解。我不想自己的国家被强敌占领。”于是,他便入朝求见鲁庄王。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在争霸时期所遇到的一次少有的失败,也是鲁国和齐国长期斗争之中一次十分罕见的胜利。这次战争对于齐桓公调整自己争霸的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曹刿论战》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
    答: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 的战略战术等。 得民心得天下 请采纳 谢谢
  • 长勺之战鲁国是如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有什么影响?
    答:这一次曹刿告诉鲁庄公是时候可以反击了。庄公亲自擂鼓,下令反击,鲁国战士们气势高昂,攻势强力,打得齐国败退。曹刿看见齐君车辙混乱,旗鼓杂乱,判断齐国不是假败,便建议鲁庄公下令追击,一鼓作气将齐军赶出鲁国。长勺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时鲁庄公乾时之战失败后,吸取经验教训...
  • 七路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请综合全文简要分析鲁 ...
    答:(1)有曹刿在,曹刿足智多谋,深谋远虑,谨慎行事 (2)有鲁庄公在,他虽然目光短浅,但他还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3)得民心 (4)曹刿凭着三鼓就使齐军士气衰落,鲁军士气高涨 最后齐军才战败
  • 长勺之战中鲁国为何能以弱胜强,战胜齐国?
    答:古时候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是非常多的,其中长勺之战中的鲁国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以弱胜强战胜了齐国成为霸主地位的呢?我相信原因有三个方面,第1个方面就是在国家上,鲁国的政治比较清明,而且鲁庄公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相比较齐国而言更加的有战争方面的优势,虽然国力比较衰弱一些,但是...
  •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你认为若果战胜强...
    答: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 《古文观止-曹刿论战》的解析是什么?
    答:解析 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中国战争史中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
  • 春秋齐鲁长勺之战:巧妙运用“敌疲我打”克敌制胜
    答:长勺之战,也给了出身市井的曹刿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善于抓住时机,敢于面君,展现自己的才能 [3] 。在战斗开始之时,打破春秋战争约定俗成的“君子之战”的潜规则,采用“欺诈”计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鲁国以弱胜强,不但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也使自己跻身士大夫阶层,争得了荣华富贵。如果还是象他的乡下玩伴那样...
  • ...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鲁国能以弱胜强,仅仅是因为曹_百度...
    答:一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鲁国能以弱胜强,仅仅是因为曹刿有军事谋略吗?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应当回答他有关兵马装备方面的数字,然而似乎答非所问,曹刿却说“可以一战”,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齐国和鲁国是邻国,两国之强弱截然分明,且当时尚有...
  •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资料,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答: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发生的一次交战,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案例的典型。在春秋时期,虽然各个诸侯国表面上尊敬周天子,但是各国都是野心勃勃,想要自己统一天下,在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下,齐国迅速发展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内发生内乱...
  • 长勺之战背景是什么?鲁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战胜齐国?
    答: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交战于长勺,最终战事以齐国败北,鲁国胜利宣告结束。由于当时鲁国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赢了齐国,所以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对后世影响很深,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至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当时齐国和鲁国都是重要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