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岩-矽卡岩型——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三道庄钼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栾川钼(钨)矿田()

栾川钼矿田位于豫西的栾川县冷水乡和赤土店乡境内,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矿区北依熊耳山,南靠伏牛山,地形陡峻,切割剧烈,山峰一般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形相对高差在150米至500米之间,海拔高度2192米的老君山巍峨屹立于矿区之南。
由矿田经栾川县城至洛阳市约230公里,有主干公路相通。自矿田经卢氏至灵宝县城约130公里,亦有公路相通,与陇海铁路相连。
矿田内有三道庄、南泥湖和上房沟3个特大型钼矿床和骆驼山中型硫(铜、钨)矿床,以及马圈、鱼库、黄背岭、竹园沟、石宝沟等小型钼(钨)矿床和矿点。从矿田向东至嵩县境内有雷门沟钼矿床,向西到卢氏县境内有夜长坪钼矿床,再向西入陕西省境内有著名的金堆城钼矿床,共同构成一个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的以钼、钨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
栾川钼矿田分布在华北地台南缘活动带,位于黑沟—栾川大断裂以北、潘河—马超营断裂带以南的狭长地带内,大致呈北西西向展布。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南泥湖组和煤窑沟组复理式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岩性主要为泥质大理岩、石英岩、黑云母变斑云母片岩、变粒岩、浅粒岩等。栾川群为主要赋矿层位。
矿田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褶皱主要有轴向大致平行的三道庄—青和堂倾伏背斜、上房沟向斜和黄背岭—石宝沟背斜。断裂主要有北西—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3组。这些断裂具有多期活动和多种构造形迹叠加的特点,往往前两组断裂复合部位控制了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的侵位和矿床的产出。
岩浆活动强烈。前加里东期变辉长岩呈岩墙状,受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控制。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南泥湖、上房沟、黄背岭、石宝沟、马圈等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
矿田中主要钼矿床规模巨大。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的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经接触变质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和各种角岩或大理岩中。上房沟钼铁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花岗斑岩、蚀变碳酸盐岩、角岩及变辉长岩中,主矿体呈围绕花岗斑岩体的倒杯状,横断面为环形(中心无矿或贫矿)。矿石中金属矿物除辉钼矿外,还有白钨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有用组分以钼、钨为主,伴共生组分有硫、铁、铼等。
该矿田仅三道庄、南泥湖和上房沟3个矿床探明的钼金属储量就达200多万吨,这样一个巨大的钼矿田是怎么发现和探明的呢?
1956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豫西进行1∶20万(栾川幅)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钼、钨化探异常,在检查异常时张思纯等人发现了南泥湖大南沟矽卡岩型钼矿、大东沟花岗岩中的钼矿和三道庄矽卡岩中钼钨矿,进行了地表揭露并填制了1∶5000地质草图。
1957年7月,河南省地质局派盛中烈为首的矿产检查小组到三道庄和南泥湖,在秦岭区测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普查评价。1957年11月组成栾川地质队(1958年改为豫○一队)继续开展普查,野外工作于1959年3月结束。在南泥湖矿区发现具工业远景的钼矿体,并通过探槽、浅井揭露和深部稀疏钻孔的控制,肯定了矿床的工业价值。三道庄矿区由王忠田等人编写提交了普查报告,肯定三道庄钼矿床属大型规模,为该矿床以后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基础。
1970年4月至1971年12月,河南省地质局豫○一队(1971年4月改名为地质三队)黄克义任分队技术负责,开展三道庄矿区的勘探工作。勘探期间,对矿区控矿条件、矿床特征、成矿富集规律、矿体形态产状、矿石工业利用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详细了解。所提交的勘探报告于1973年5月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钼金属储量13.88万吨,伴生钨(WO3)储量8.76万吨。但审查认为矿床只达初勘程度,尚不能满足矿山设计要求,需进一步勘探。为此,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三队(1980年3月改为第一地质调查队)于1974年4月至1979年9月对三道庄钼钨矿床进行详细勘探,由董群英任分队技术负责人。历时6年,于1980年8月最终提交了《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矿区钼钨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该矿床探明储量:钼67.251万吨,钨(WO3)50.246万吨,伴生硫397.67万吨、铼22吨。
1970年至1977年,豫○一队(后改为地质三队)在进行三道庄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曾对南泥湖矿区进行过较系统的1∶2000地质填图和断续投入部分钻探工程,大致控制了矿床的规模及矿化范围,后由于集中力量进行上房沟矿床勘探,南泥湖钼钨矿的勘查被搁置。到1981年,河南省地质局根据当时国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的指示,把栾川钼矿列为重点项目。为使生产部门能统一规划开发栾川的钼矿,需对南泥湖矿区继续进行勘探。为此,河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调查队于1981年至1984年对南泥湖钼钨矿床进行了勘探,刘荣绰、李兴福等先后担任过矿区技术负责。这次,工程控制和各项研究已达初步勘探程度,但因钻探工程质量较差降为详查。1985年完成《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钼(钨)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钼金属储量66.458万吨、钨(WO3)储量13.544万吨,伴生硫539.67万吨、铼29.713吨。
1957年8月,河南省地质局矿产检查小组盛中烈、黄克义等检查三道庄矿区时,在外围上房沟村南河沟蚀变角岩中首次发现了辉钼矿化,并进行了地表揭露。同年11月,栾川地质队在评价三道庄和南泥湖矿床的同时,对上房沟钼矿床亦进行了评价。此后,中原物探队(后改为天津一二九队)于1958年4月赴该区进行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1∶5000的地面磁法、电法测量,利用矿床中有磁铁矿物存在的特点来圈定矿体。1959年3月,河南省地质局豫○一队盛中烈等人开展上房沟钼矿的勘探工作,1960年8月结束野外施工。在此期间,苏联专家契霍维奇、斯拉斯杜申斯基曾至矿区进行指导。1962年编写的勘探报告于1963年5月由河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因工程网度稀不能控制高级储量、矿体圈定存在问题、技术加工试验不足、K值计算不当、抽水质量差及涌水量计算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等原因,将详勘报告降为初勘报告,并要求认真修改补充。豫○一队按要求修改后,于1965年3月提交了《河南省栾川县上房沟钼矿区初步勘探报告书》,探明储量:钼金属29万吨;铁矿石534万吨;伴生钨(WO3)7214吨。
地质三队结束了三道庄矿区勘探工作后,根据河南省地质局的意见,1979年8月开展上房沟钼矿区的详细勘探,由刘荣绰担任矿区技术负责。工作中由于利用了斑岩矿床成矿理论作指导,节省了控制边界的部分钻孔。结果于1982年12月提交了《河南省栾川县上房沟钼(铁)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累计探明储量:钼金属70.445万吨;铁矿石687.7万吨;伴生硫495.4万吨;伴生铼81.26吨。
50年代至80年代,河南省地质局豫○一队、地质三队、第一地质调查队在勘查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矿床的过程中,曾穿插对矿田范围内的骆驼山硫铁(钼、钨)矿、马圈钼(铜)矿、黄背岭和鱼库钼钨矿等矿床(点)进行过勘查评价及矿点检查工作。
在栾川钼矿田勘探过程中,1973年陕西省第二物探大队和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三队配合,在栾川县南部开展过1∶5万地质矿产调查,并进行了同比例尺水系沉积物金属量测量。1980—1982年,第一地质调查队曾华杰、黎世美等人对南泥湖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因素、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此后在罗铭玖、张辅民、董群英等出版的《中国钼矿床》专著中指出钼钨矿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斑岩-矽卡岩型。同期,第一地质调查队和武汉地质学院的王忠虎、韩吟文等人开展了矿田地球化学的特征及成矿成晕机理和钼、铅矿质来源的研究。
栾川钼矿田的发现和勘查,找到和探明了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3个特大型钼矿床。第一地质调查队因找到和勘查三道庄钼矿床获地质矿产部找矿特等奖,因找到和勘查上房钼矿床获地质矿产部找矿二等奖。
栾川钼矿田储量巨大,矿石品位高(钼平均品位三道庄矿床0.115%、南泥湖矿床0.076%、上房沟矿床0.13%—0.159%),矿体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因此,该矿田发现勘查后很快就进行了开发利用。已建矿山企业有河南省栾川钼矿和栾川县钼业公司,产品有钼精矿、钼铁、氧化钼、钼酸铵等,行销国内外。
但应指出,该矿田探明的储量按目前生产能力可供开发使用上百年,花大量人力财力勘探所得储量大部分要闲置多年,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3个巨型钼矿床有1个探明储量就够用了,其余可留待日后需要时再作勘探。

一、概 述
矽卡岩型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钼矿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该类型矿床的规模相对较小,品位、矿石储量变化较大———大多数矽卡岩型钼矿的 MoS2品位一般为0. 1% ~1%,矿石储量1 ×106~ 5 × 108t( 表 1) 。与大规模产出的斑岩型钼矿相比,矽卡岩型钼矿的矿石储量要小一些,经济重要性也不如斑岩型钼矿,但其钼金属储量和产量仍然比 ( 网) 脉型、沉积型等其他类型钼矿床要大得多,是一种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钼矿的钼金属来源。
表 1 世界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


由于大部分矽卡岩型钼矿常常含有多种金属,且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因此在开采钼矿的同时可回收多种金属。根据矽卡岩型钼矿床伴生多金属的性质,可将其大致分为 “单一辉钼矿型”和 “多金属型”两种。“单一辉钼矿型”矿石组分主要为辉钼矿,没有或者含有少量的其他硫化物,如中国辽西杨家杖子岭前钼矿床、吉林桦甸火龙岭钼矿床。“多金属型”矿石组分则以辉钼矿为主,包括其他的 W、Cu、Zn、Fe、Pb、Bi、Sn、Co 或富 U 的矿物,可组成矽卡岩型钼铜矿床 ( 如湖南桂阳宝山) 、钼钨矿床 ( 如河南栾川三道庄和卢氏夜长坪、安徽青阳百丈岩) 、钼 ( 铁) 矿床 ( 如辽宁肖家营子)以及钼锌矿床 ( 如吉林磐石三个顶子) 等。
国外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钼矿有美国蒙大拿州的 Cannivan Gulch 矿床和爱达荷州的 Little BoulderCreek 矿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 Mount Tennyson 矿床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 Coxey 和Moss 矿床 ( 表 1) 。此外,还有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 Hunt、Spain、Zenith 等矿床,它们曾在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大量的矿石和钼精矿,现早已停产闭坑。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Cannivan Gulch 矿床是一个同时产出网脉型和矽卡岩型钼矿的矿床,其矿石储量约 1. 4 × 108t,品位较低,为 0. 06%,围岩岩性跟其他大多数的矽卡岩型钼矿床不同,不是常见的灰岩,而是白云岩。
在中国,矽卡岩型钼矿储量约占全国钼矿床总储量的 24%。其分布范围遍及各个矿带,但主要以东秦岭钼矿带和冀北 - 辽西钼矿带为主。在冀北 - 辽西钼矿带,分布有著名的辽西八家子 - 杨家杖子钼多金属成矿带 ( 图 1) ,其间产出的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矿石储量 1. 87 × 108t,品位0. 14%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矽卡岩型钼矿床。
由于矽卡岩型钼矿常常与斑岩型钼矿在空间分布上紧密相关,经常可见到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矿床产于同一个矿田 ( 床) ,且被称为 “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如辽西八家子 - 杨家杖子钼多金属成矿带中产出的松树卯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床 ( 图 1) ,东秦岭钼矿带中的夜长坪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床和南泥湖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田等。南泥湖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田内产出有南泥湖斑岩型钼 ( 钨)矿床、三道庄矽卡岩型钼 ( 钨) 矿床和上房沟斑岩型钼 ( 铁) 矿床等 3 个超大型矿床。其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矿床钼矿石储量 5. 83 ×108t( B + C + D) ,品位 0. 115% ,钼金属储量估计达到 67. 25 ×104t,是中国最大的矽卡岩型钼矿床。

图 1 中国辽宁八家子 - 杨家杖子钼多金属成矿带( 引自刘晓林等,2009)

二、地 质 特 征
1. 区域地质背景
总体而言,矽卡岩型钼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是要有陆内裂谷或与陆弧相关的陆内大地构造环境。例如,八家子 - 杨家杖子钼多金属成矿带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古亚洲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强烈的构造 - 岩浆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的花岗岩浆分异演化作用,以及大规模的走滑、推覆与伸展运动耦合的结果形成了这一大型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带。
从产出位置来看,矽卡岩型钼矿多产于大地构造体制转换带/区,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例如,中国辽宁肖家营子钼 ( 铁) 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缘内蒙古隆起和燕辽褶皱带结合部位的北东端,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发育为特征,其西部边界受 NNE 向的朱力科 - 中三家断裂控制,矿床即产在 NNE 向的水塘沟 - 肖家营子与 NWW 向的肖家营子 - 康杖子断裂交汇部位 ( 图 2) ; 杨家杖子矽卡岩钼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山海关台拱内的绥中凸起与辽西台凹的衔接部位,矿床成矿作用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特点非常明显,矿床总体产状、产出部位、矿体形态特征都受层间剥离构造、断裂构造和褶曲构造的严格控制 ( 图 1) 。

图 2 中国辽宁肖家营子矿区钼矿区域地质示意图( 引自马建德等,2002)

矽卡岩型钼矿化多与晚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一般是源自过渡型地壳的岩浆岩侵入大陆边缘碳酸盐岩层的结果。其特点是岩体及其邻近环带内主要形成斑岩型钼矿,而从岩体往外在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的部位常常形成矽卡岩型钼矿,由此在同一个矿区或矿田中形成了若干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床。它们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是属于 “同源多体”的同一成矿系列,即在同一成矿作用下,由于所处的空间部位不同,受不同构造和围岩性质的制约,而产生不同的矿床类型,如杨家杖子松树卯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床、南泥湖斑岩 - 矽卡岩型钼矿田等。
2. 矿床地质特征
( 1) 控矿因素
矽卡岩型钼矿体主要受到断层和矽卡岩带控制。例如,在辽西杨家杖子松树卯背斜西翼发育的矽卡岩型钼矿中,矿体产于: ①断层弯曲部位,形成了大而富的北山矿体,矿石量达 24 ×104t,平均品位 0. 12%以上; ②断层由窄变宽的部位; ③断层附近派生的各种次级构造裂隙中。
从近矿特征及分布来看,矽卡岩型钼矿化多发育于靠近侵入接触带的地方,矿化、蚀变明显受矽卡岩带控制,多数矽卡岩体本身就是钼矿体。其产出形式为沿着侵入接触带发育且受侵入接触带控制的不规则矿体。
( 2) 容矿岩石
大多数矽卡岩型钼矿都与淡色花岗岩有关,主要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带内。由交代作用生成的矽卡岩,即接触带中的钼矿床,其成矿作用一般晚于矽卡岩的形成,即矽卡岩既与钼的成矿作用有着一定的成生联系,又可以作为容矿岩石存在。例如,Cannivan Gulch 矿床中,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容矿脉体和岩株容矿脉体 ( 图 3) 。在 Cannivan 岩株中,辉钼矿产于钾长石或白云母蚀变包壳的狭长状石英脉中; 在围岩中,辉钼矿产于以黄铁矿、磁铁矿和绿泥石为主,含少量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的脉体中。但是,无论是哪种围岩,辉钼矿均产于脉体中,仅有少量浸染状辉钼矿局部产在Cannivan 岩株中。

图 3 美国 Cannivan Gulch 矿床碳酸盐岩容矿脉体和岩株容矿脉体的典型矿物结构( 引自 R. S. Darling,1994,有修改)

通常情况下,矽卡岩型钼矿床的容矿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石及由其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含矿矽卡岩主要是石榴子石 - 透辉石矽卡岩,辉钼矿富矿常产在石榴子石矽卡岩中,且以钙铁榴石为主。
( 3) 矿体形态与结构
矽卡岩型钼矿体的形态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触带及矽卡岩体的产状,多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倒置杯状甚至不规则状。矿床中经常伴有脉型矿体产出,其生成一般晚于矽卡岩。例如杨家杖子钼矿床,钼矿体赋存于层状矽卡岩体中,少部分钼矿体也产于顶、底板岩性不同的层间。在( 弧形) 构造转折部位,由于应力集中,次级节理裂隙发育,往往成为矿体的膨大部位和钼的富集场所。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规模与矽卡岩层一致或不尽一致 ( 图 4) 。
矿体在矽卡岩内接触带中主要为火成岩结构,局部发育爆破角砾岩结构。在矽卡岩外接触带中,发育粗粒至细粒,块状花岗变晶到层状结构,少部分为角页岩结构。

图 4 中国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地质剖面示意图( 引自罗铭玖等,1991)

( 4) 围岩蚀变
矽卡岩型钼矿围岩通常发生热接触变质。这种变质作用一般会围绕岩体在围岩中产生不同强度和不同宽度的热接触变质晕圈。通常泥质岩石、火山凝灰岩、中基性火山岩等对热力作用反应灵敏,随着温度的升高,可形成前进变质带; 低 - 中温时形成板岩、千枚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带; 高温时则形成红柱石或刚玉黑云母角岩等。如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斑状花岗岩侵入碳酸盐岩经热变质形成大理岩、钙硅酸盐角岩,泥质岩石形成长英质角岩、黑云母角岩、红柱石角岩等。
伴随构造 - 岩浆和构造 - 热液的多期次活动,矽卡岩型钼矿成矿作用过程常形成多期次、多阶段、多类型的蚀变。常见的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钾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绿脱石化、萤石化、石膏化等。但正是由于后期多期次蚀变的叠加,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矽卡岩往往难以圈出原生分带。
( 5) 矿石矿物与结构构造
矽卡岩型钼矿床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伴生少量的白钨矿、磁黄铁矿、钼钨钙矿、黄铜矿、砷黄铁矿、辉铋矿、闪锌矿等。在极少情况下,还有方铅矿、磁铁矿、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锡石、黄锡矿等。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金云母、绿帘石、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等。
而且,在矽卡岩型钼矿床的内、外矽卡岩带中,矿物成分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内矽卡岩带矿物通常主要包括单斜辉石、钾长石、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绢云母和辉钼矿等; 外矽卡岩带则生成钙质矽卡岩钼矿 ( 矿石矿物组合为钙铁辉石 ± 低锰钙铝榴石 - 钙铁榴石 ± 硅灰石 ± 黑云母 ± 符山石) 和镁质矽卡岩钼矿 ( 镁橄榄石) 。钙质矽卡岩发生退变质作用,可形成角闪石 ± 绿帘石 ± 绿泥石和白云母矿物组合; 镁质矽卡岩发生退变质作用则形成蛇纹石 ± 透闪石 ± 绿泥石。
矽卡岩型钼矿床矿石多呈半自形—他形叶片结构,具浸染状、团块状、星点状、细脉或网脉状等构造。主要矿石矿物辉钼矿通常有 4 种产出形式: ①呈星点状浸染散布于矽卡岩的矿物粒间或石榴子石的裂纹中; ②与石英等组成细脉和浸染体重叠于早期矽卡岩矿物中; ③形成石英、方解石包裹体呈脉状贯入先期形成的岩体中,有时可见富含辉钼矿的方解石脉; ④呈结晶粗大的菊花状辉钼矿产出,常见于矿体的边缘,但数量较少。
( 6) 成矿时代
矽卡岩型钼矿矿化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古生代。例如,河南三道庄矽卡岩型钨钼矿、辽宁肖家营子和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及安徽青阳百丈岩钨钼矿化均出现在中生代燕山期。
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1. 矿床成因
一般认为,矽卡岩型钼矿产于碳酸盐岩与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之间的接触带中。在矽卡岩中,从侵入体到变质沉积岩发育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即以含透辉石的内矽卡岩带,逐渐过渡为以透闪石为主的外矽卡岩带。交代作用被认为是碳酸盐岩与花岗侵入岩之间发生的重要物质交换过程。矽卡岩中钼矿化的机制可解释为: 交代流体中,最初由碱性含氧酸性络合物携带着钼金属,随后由于液相的不稳定性、氧逸度 ( fO2) 降低导致钼释放,以及正岩浆流体与含炭变质沉积物的反应中还原硫的增加,从而在矽卡岩中发生钼矿化。
矽卡岩型钼矿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岩浆晚期和岩浆期后气化 - 热液两大阶段。岩浆晚期热液蚀变主要表现在成矿岩体中,尤其是岩体下部,以普遍发育的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为主,但一般无矿化伴生。
在岩浆期后气化 - 热液期,矽卡岩形成发展过程主要经历早期矽卡岩化、晚期矽卡岩化及石英 -硫化物蚀变矿化等 3 个阶段:
1) 早期矽卡岩化发生在气化 - 高温热液阶段,主要表现为富含挥发分的碱性溶液对碳酸盐岩石进行的渗滤和扩散交代作用,形成早期钙质和镁质矽卡岩,且基本无矿化或仅有少量钨、铁矿化。这些钙质矽卡岩矿物主要有钙铝 - 钙铁榴石、透辉石 - 钙铁辉石、硅灰石等; 镁质矽卡岩矿物有透辉石、镁橄榄石等。
2) 晚期矽卡岩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中性 - 弱酸性成矿溶液交代早期形成的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辉石、镁橄榄石等,形成由含水硅酸盐矿物透闪石 - 阳起石、金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的镁质矽卡岩。它们与残留的早期矽卡岩矿物组成复杂的蚀变矽卡岩。期间伴随有磁铁矿化、钨矿化等。在该阶段后期,形成磁黄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矿化。
3) 石英 - 硫化物蚀变矿化阶段,主要表现为酸性溶液对矽卡岩的淋滤作用。这个阶段的蚀变与矿化以细脉充填交代为主,脉体边上可产生绿泥石化、石英化、黑云母化、透闪石 - 阳起石化等。它是形成辉钼矿的主要矿化阶段,此外还会有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矿化。此后,矽卡岩型钼矿可能还会经历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形成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且铅、锌矿多分布在钼矿体外侧的石灰岩中; 碳酸盐阶段则形成少量的黄铁矿、方铅矿,且以方解石、玉髓的发育为特征。
2. 找矿标志
( 1) 地质找矿标志
1) 有利的控矿构造。如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及由于岩浆侵入形成的接触构造 ( 如层间剥离构造和破碎带) 。
2) 构造转折或交会部位。如中国河南三川 - 栾川复式褶皱带弧形转折部位发育有众多的小岩体,形成了一个面积大、蚀变发育、钼钨矿化强烈的南泥湖钼 ( 钨) 矿田; 中国辽宁肖家营子钼( 铁) 矿床产在 NNE 向的水塘沟 - 肖家营子与 NWW 向的肖家营子 - 康杖子断裂交会部位。
3) ( 酸性) 岩体或岩脉。例如,在南泥湖斑岩型 - 矽卡岩型钼矿田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南泥湖和上房燕山期的小斑岩体,每个小岩体或小岩体群构成一个成矿中心或成矿远景地段。
4) 花岗 ( 斑) 岩类侵入体及其与大理岩或白云岩的接触带。
5) 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对于近源热液型钼矿床,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硅灰石、硅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是重要的与矿化相关的围岩蚀变标志。
( 2)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1) 弱重力负异常。在地壳应力积累的地带,易于发生断裂和引发深成岩浆上侵,在重力特征上表现为低值负异常和等值线密集,如南泥湖钼 ( 钨) 矿田及其外围 ( 图 5) 。在这种构造环境中,岩浆上侵将深部地壳或地幔以及上部围岩中的成矿元素萃集运移至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这种异常特征可作为隐伏花岗岩体的一种指示标志。

图 5 中国河南南泥湖钼 ( 钨) 矿田 1∶ 50 万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平面图( 引自吕文德等,2005)

2) 可能出现 “两高一低” 电磁异常,即高磁化率、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例如,在肖家营子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区中,各类岩石及矿石的磁性参数和电性参数差异明显,因此,可利用磁法寻找与磁铁矿有关的隐伏矿体,用电法寻找成矿有利地段和构造等 ( 图 6) 。
( 3)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指示元素包括 Mo、Zn、Cu、Sn、Bi、As、F、Pb、U、Sb、Co ( Au) 等,且一般存在环状分带特征。如南泥湖斑岩 - 矽卡岩型钼 ( 钨) 矿田,地球化学异常区可分为: 以高温的 W - Mo - ( Bi) - Cu - ( Pb) - ( Ag) 元素组合为特征的中心带、以中温的 ( W) - Mo - Cu - Zn -Pb - Ag - As 和中低温的 ( Mo) - ( Cu) - Zn - Pb - Ag - As - ( Ba) 元素组合为特征的中间带,以及以低温的 ( Zn) - ( Pb) - ( Ag) - As - Ba、Ge 等元素组合为特征的边部带,由此形成了一个由高温到低温元素的完整序列。在杨家杖子矿区,以成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不同的成矿元素,其分带总体为: Mo→( Fe、Cu、S) →Pb、Zn、Ag→Ag、Au。这些元素组合属于同一成矿背景和成矿过程中的同一成矿系列。因此,可根据已知元素分带特征,推测和发现钼矿化带的方向和位置。( 周 平 金庆花)

图 6 中国辽宁肖家营子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区 16 号线综合剖面图( 引自袁国平,2002)

1.矿区地质特征

南泥湖-三道庄超大型钼钨矿床位于栾川县南部,处于华北地台西南边缘的坳陷带内,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东秦岭造山带相接的地带,钼矿带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方城县,发育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和上房沟钼(铁)矿床两个超大型矿床,外围尚有马圈、石宝沟、鱼库、黄背岭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小型钼矿床(图2-4)(潘磊,2012)。

图2-4 南泥湖- 三道庄区域地质图

(据毛景文等,2009)

1—新元古界陶湾群碳酸盐岩、碎屑岩;2—新元古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粗面岩;3—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含燧石条带大理岩;4—中元古界宽坪群大理岩及基性火山岩;5—早白垩世花岗岩;6—晚侏罗世花岗斑岩;7—晚侏罗世花岗岩;8—断裂;9—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10—脉状或沿层充填的铅锌矿;11—矽卡岩型硫铁矿

2.矿体特征

该矿床因占地面积大而被人为地划分为南泥湖和三道庄两个矿区,在成因上,南泥湖属于斑岩型钼钨矿床,而三道庄属于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图2-5)。栾川群分布于矿田中部,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粗面质火山岩夹基性火山岩,自下而上分别为白术沟组、三川组、南泥湖组和煤窑沟组,其中三川组和南泥湖组为主要赋矿层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南泥湖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其中南泥湖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南庄口-三道庄岭箱状背斜南翼及其向西的倾伏端和南泥湖向斜的东端翘起部分,矿石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和角岩化的南泥湖组中;三道庄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该箱状背斜轴部及其两翼,矿石则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化和角岩化的三川组中。

图2-5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横9勘探线剖面图

(据向君峰等,2012)

1—南泥湖组角岩化二云母片岩和石英岩;2—三川组黑云母斜长石角岩;3—三川组透辉石斜长石角岩;4—三川组含石榴子石硅灰石大理岩;5—三川组矽卡岩化大理岩;6—三川组矽卡岩;7—中生代花岗岩;8—中生代正长岩;9—断层

经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角岩型矿石主要呈细粒变晶结构、粒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和斜长石组成,含少量黑云母、透辉石等;黑云母长英角岩的层理比较细密,而交代形成的透辉石斜长石岩层理明显宽疏,岩石被石英黄铁矿脉和辉钼矿脉裂隙切割,显示了明显的充填作用。矽卡岩型矿石主要具鳞片变晶结构、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由透辉石、斜长石、石榴子石、硅灰石、石英和少量钙铁辉石等组成;可见星点状辉钼矿矿化,在条带状矽卡岩中,可见浸染状辉钼矿化,显示了明显的交代作用。

3.成因模式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床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同熔型(I型)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是斑岩-矽卡岩过渡型钨钼矿床(潘磊,2012;翁纪昌等,2010)。在矿床成因上,潘磊(2012)认为斑状花岗岩侵位于三川组和南泥湖组中,形成角岩和钙矽卡岩,随之而来的成矿流体在钙矽卡岩中以交代方式形成钼钨矿化,在角岩和斑状花岗岩中主要形成以充填为主的钼矿化,成矿元素钼钨和硫主要来源于岩浆,而热流体为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合液(图2-6)。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围岩蚀变等特征,采用GPS定位捡块法采集了南泥湖矿区和三道庄矿区标本共33块(表2-2)。其中在南泥湖矿区及三道庄采场顶部重点采集反映在南泥湖岩体作用下蚀变过程的标本23块,岩性包括辉钼矿化黑云母长英质角岩、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黑云母石英角岩、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辉钼矿化含黑云母石英角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矿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和基性岩。在三道庄矿区重点采集反映从三川组灰岩蚀变为含矿矽卡岩整个过程的标本10块,岩性包括辉钼矿化石榴子石矽卡岩、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含石榴子石方解石脉大理岩、含方解石石榴子石脉(条带)大理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和透辉石化石英角岩。本次采集的标本反映出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及不同岩石类型在矿床中的分布情况。由于是热液填充的矿体,方解石脉和含辉钼矿薄脉无法采集。标本采样位置见图2-7。

图2-6 东秦岭地区钼铅锌成矿模式图(据毛景文等,2009)

表2-2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采集标本

续表

注:表中Mo2-B代表南泥湖-三道庄标本,Mo2-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Mo2-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图2-7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标本采样位置图

1—渣石堆;2—透辉石长英角岩,局部含纹层状透辉石斜长石矽卡岩;3—矽卡岩;4—黑云母长英角岩;5—条带状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6—大理岩;7—石英岩;8—纹层状透辉石斜长石矽卡岩;9—透辉石化大理岩;10—透辉石化黑云母长英角岩;11—石榴子石矽卡岩;12—花岗岩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Mo2-B01

辉钼矿化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岩石呈灰—深灰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少量黑云母,矿物颗粒细小,呈他形细粒—微细粒结构。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黑云母组成灰白相间的条带。岩石中见辉钼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可污手,他形细粒结构,星点状分布,另可见浸染状细脉,含量<1%。岩石中可见星散状微量黄铜矿和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2

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浅灰绿色,隐晶质,块状集合体,条带状分布。石榴子石,浅肉红色,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条带状分布。岩石中可见黑色条带,可能为未完全交代蚀变的黑云母角岩残存。岩石中见有少量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他形细粒结构,多沿岩石裂隙分布呈细脉状或细脉浸染状,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3

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绿色,细小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浅灰绿色,隐晶质,块状集合体。石榴子石,浅肉红色,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岩石中可见黑色条带,可能为未完全交代蚀变的黑云母角岩残存。岩石中见有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沿岩石裂隙分布,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含量略高,达5%左右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4

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深灰色,细小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微细粒结构,无色透明,含量约70%。黑云母,棕褐色,鳞片状,含量约25%。石英和黑云母组成灰白相间条带,条带具褶皱现象,显示热力变质与动力变质共同作用。岩石中见有细脉状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黄铁矿含量约1%,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5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深灰—黑灰色,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30%~35%,黑云母,黑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5%。蚀变矿物为肉红色和灰绿色透辉石,均呈他形细粒结构,分布无规律,含量约20%。岩石中见黄铁矿化,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分布,含量3%~4%,细脉中晶体较大,可达3~5mm,浸染状颗粒细小。与黄铁矿伴生的多见硅化石英。岩石裂隙中偶见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6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褐灰色,细粒变晶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含量约60%。黑云母,鳞片状,含量25%~30%。蚀变矿物可见石榴子石,肉红色,油脂光泽,含量约5%。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伴随有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黄铁矿,亮黄色,细粒状,含量约2%。辉钼矿,铅灰色,微细粒结构,云雾状分布,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7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灰色—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黑云母。透辉石,绿色—浅绿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60%。黑云母,棕褐色,鳞片状,可见黑色条带或纹层,含量约30%。岩石中普遍具黄铁矿化,星点状分布,细脉状多伴随有硅化,含量约5%。岩石中还见有辉钼矿化,主要呈细脉状沿裂隙分布,脉宽1~2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8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黑云母。透辉石,绿色,他形细粒结构,条带状分布,含量约50%。黑云母,棕褐色,层状,含量约30%。透辉石与黑云母形成浅绿色、黑色相间条带,具褶皱现象。少量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含量约10%。岩石裂隙中普遍见有黄铁矿化,含量1%~2%,偶见辉钼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9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色—深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状,含量30%~40%。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0%。蚀变矿物为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含量约20%。浅色石英和透辉石与黑云母组成的条带呈相间分布。可见辉钼矿化和黄铁矿化,沿裂隙分布,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0

辉钼矿化含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黄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85%。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10%。岩石中可见辉钼矿和少量黄铁矿沿裂隙分布。辉钼矿,铅灰色,污手,金属光泽,细—中粒自形晶,粒径2~3mm,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1

黑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呈深灰色—黑灰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0%。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另可见黑云母斑晶,粒径2~3mm,含量约30%。石英和黑云母形成纹层或条带。岩石中可见3组方解石石英细脉,宽1~6mm,辉钼矿在脉中呈星点状断续分布,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2

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矿石呈黄色,他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黄铁矿,黄白色,他形细粒结构,金属光泽,含量约50%。黄铜矿,亮黄色,他形细粒结构,沿裂隙分布呈细脉状,脉宽约1mm,与黄铁矿共生呈浸染状,含量约5%。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和绿泥石。辉石,浅灰绿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20%。绿泥石,绿黑色,他形粒状结构,由辉石蚀变而成,含量约2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3

辉钼矿化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褐色—褐红色,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油脂光泽,粒径<1mm,含量约70%。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他形细粒结构,玻璃光泽,含量约20%。少量黑云母。辉钼矿,铅灰色,金属光泽,细粒结构,浸染状、团窝状分布,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4

含石榴子石方解石脉大理岩。岩石呈白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石榴子石。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中粒结构,解理发育,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含量达90%。石榴子石,褐红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5mm,主要与方解石组成条带,条带中石榴子石含量可达30%~40%。另可见少量细粒白云母,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5

含方解石石榴子石脉(条带)大理岩。岩石呈白色—淡青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滴稀盐酸强烈起泡,含量达95%。石榴子石,棕黄—浅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结构,粒径1~2mm,呈脉状分布,脉宽约1cm,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6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白—肉红色,中—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硅灰石,白—浅灰白色,细—微晶结构,肉眼不易区分,含量约40%。石榴子石,棕黄—浅肉红色,他形细粒结构,油脂光泽,含量约30%。另含少量大理石、方解石,含量约30%。浅色硅灰石、大理石与棕黄色石榴子石相对集中分布,组成白-黄相间的条带,形成条带状构造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7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色—灰黄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和方解石。透辉石,浅绿—灰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0%。石榴子石,棕黄—浅肉红色,油脂光泽,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呈条带状分布。方解石,含量约20%,部分透辉石化与绿泥石化。岩石中可见星点状、浸染状辉钼矿化,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8

矽卡岩化石英角岩。岩石灰色,细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透辉石,少量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微细粒结构,含量约60%。透辉石,灰绿色、绿黑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30%,条带状分布。石榴子石,斑点状分布,黄褐色,油脂光泽,斑点为石榴子石聚斑,含量约5%。深色透辉石与浅色石英组成细条带相间分布。岩石中含细小石英辉钼矿细脉和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以细小石英辉钼矿化为主,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9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浅灰白—肉红色,中—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白色,玻璃光泽,呈细小鳞片状、纤维状放射状,自形—半自形晶,含量约50%。石榴子石,棕褐色—浅肉红色,油脂光泽,他形中粗粒结构,条带状分布,部分与硅灰石共生,含量约30%。透辉石,浅绿色—鲜绿色,他形粒状,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一条与条带斜切的石英-石榴子石细脉,脉宽3~6mm,脉中零星分布有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0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灰绿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方解石。透辉石,浅绿—深绿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相差悬殊,为0.2~10mm,含量约70%。方解石,白—无色,滴稀盐酸起泡,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两条脉,一条为白色石英脉,脉宽5~10mm,另一条为肉红色石榴子石脉,脉宽2~3mm。两种脉中均伴有星点状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1

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细—微细粒状,无色透明,含量约70%。黑云母,棕褐—红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5%。浅色石英和暗色黑云母组成浅色-深色条带相间分布,带宽1~2mm。岩石中发育与纹层斜交的细小石英黄铁矿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2

透辉石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和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50%。黑云母,褐色,片状,组成暗色条带,含量约30%。透辉石,绿色—灰绿色,他形微细粒结构,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一组斜切纹层或条带的石英脉,脉中见有微量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3

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灰黄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色,他形细粒结构,组成棕褐色条带,含量约50%。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多为块状,非晶质,含量约50%。岩石中含有星点状黄铁矿和辉钼矿,呈稀疏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4

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晶,粒径5~7mm,含量约6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3~8mm,含量约30%。斜长石,白色—浅灰白色,细粒结构,粒径3~5mm,含量约8%。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只是粒径明显偏小。岩石中见微量星散状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5

石英岩。岩石呈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细—微细粒状,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含量>95%。岩石中发育一条石英辉钼矿细脉,脉宽约1mm。另在岩石裂隙面上见有零星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6

矿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黑云母。岩石中见多条硅化石英脉,脉宽2~10mm,各脉交叉分布,互相交切。岩石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多沿硅化石英脉分布,部分沿岩石裂隙分布,黄铁矿含量约2%。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7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鲜绿色—灰绿色,他形粒状,含量约60%。石榴子石,棕褐色,他形粒状结构,呈条带状分布,与透辉石的暗色条带纹层相间分布,含量约20%。岩石中可见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多沿石英脉分布,部分沿裂隙分布,黄铁矿含量2%~3%,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8

基性岩。岩石呈深灰—黑灰色,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次为长石。辉石,绿黑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50%~60%。长石,白色,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有时呈斑晶形式出现,含量约30%。少量黑云母,部分蚀变为绿泥石。岩中含有浸染状黄铁矿,并见有沿裂隙或细小石英脉分布的黄铁矿和辉钼矿化,黄铁矿含量2%~3%,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9

矽卡岩化黑云母角岩。岩石呈黑灰—绿灰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和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40%。黑云母,棕褐色,含量约30%。透辉石,黑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浅色石英与黑绿色透辉石组成深浅相间的条带。岩石中可见微量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0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浅灰白色,棕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似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白色,自形—半自形晶,集合体呈片状、放射状,含量约40%。石榴子石,棕—褐色,中—细粒结构,油脂光泽,略具定向排列,含量约30%。透辉石,绿—鲜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1

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黄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次为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褐色—红褐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5mm,含量约70%。透辉石,绿色—灰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20%。可见少量石英和硅灰石。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伴有星点状辉钼矿化,脉宽约5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2

含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白—浅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达95%。黑云母,褐黑色,细小鳞片状,含量2%~3%。岩石中发育石英脉,脉宽约5mm,脉体平直延续性好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3

透辉石化石英角岩。岩石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5%。透辉石,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结构,含量约30%。石英和透辉石形成白色—灰绿色相间条带。岩石中发育有与条带平行分布的黄铁矿化石英脉和与条带斜交的辉钼矿化石英脉,硫化物总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Mo2-b02

透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Di,约45%)、绿帘石(Ep,约30%)、石榴子石(Gr t,约15%)和少量斜长石(约5%)。透辉石,呈他形粒状结构,具不规则裂纹,显均质体,颗粒粒径约0.5mm。斜长石,呈长板状,负低突起,双晶发育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3

黑云母长英角岩。粒状变晶结构,角砾状构造。石英(Qz),呈他形粒状,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组,大颗粒粒径约为0.5mm,小颗粒粒径约0.05mm,石英和黑云母(Bt)呈定向排列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6

角闪透辉石长英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Di,约35%)、角闪石(Amp,约25%)、斜长石(Pl,约20%)和石英(Qz,约10%)。透辉石呈他形粒状,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颗粒粒径约0.1mm。角闪石呈薄板状,长轴长0.5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8

黑云母长英角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35%)、斜长石(Pl,约35%)和黑云母(Bt,约25%)。黑云母,呈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平行消光,长约0.1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2

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55%)、透辉石(Di,约30%)、斜长石(Pl,约5%)和少量的不透明金属矿物。变斑晶为石榴子石,正高突起,显均质体,粒径约3mm,内部呈筛状结构,有透辉石包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8

条带状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40%)、透辉石(Di,约30%)和斜长石(Pl,约25%)。变斑晶为石榴子石,正高突起,粒径约4mm,内部呈筛状结构,有透辉石包体。透辉石,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消光角为30º(<40º)。斜长石,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2

石榴辉石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45%)、透辉石(Di,约45%)和少量斜长石(约5%)。变斑晶为石榴子石,粒径约4mm,内部呈筛状结构。透辉石,呈短柱状,无多色性,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粒径0.2~0.5mm。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5

似斑状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35%)、石英(Qz,约35%)和白云母(Ms,约25%)。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颗粒粒径约0.5~1mm。白云母呈纤柱状集合体产出,闪突起,一组解理,干涉色为Ⅱ级顶部至Ⅲ级,鲜艳夺目,近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7

黑云绿帘石英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50%)、绿帘石(Ep,约30%)和黑云母(Bt,约15%)。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无解理和双晶。绿帘石,正高—正极高突起,干涉色Ⅱ级蓝。黑云母,呈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9

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35%)、硅灰石(Wo,约35%)和斜长石(Pl,约25%)。石榴子石,呈筛状结构,内部有很多包体,颗粒粒径约3mm。硅灰石,呈柱状,三斜晶系,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红,解理发育,颗粒粒径约0.4mm。斜长石斑晶双晶发育,并具有环带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g11

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磁黄铁矿(Po)含量约95%,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0.3mm,主要集中在0.15mm左右,呈尖角状交代透明矿物,透明矿物呈交代残余结构。黄铜矿(Ccp)含量约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粒径0.05~0.8mm,局部被压碎呈压碎结构;呈不规则状交代透明矿物,使得透明矿物呈港湾状结构;局部与磁黄铁矿呈共结边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g12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黄铁矿(Py)含量约75%,粒径0.025~1mm,呈不规则状充填在透明矿物的裂隙中,集合体呈脉状构造,少量半自形—他形颗粒呈串珠状分布,呈尖角状交代黄铜矿,交代透明矿物呈孤岛状结构。黄铜矿(Ccp)含量约15%,与黄铁矿密切伴生,呈不规则状或他形粒状结构充填于透明矿物的裂隙中,粒径0.02~0.1mm,被黄铁矿交代。辉钼矿(Mot)含量约10%,颗粒呈长板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呈星点状,粒径0.1~0.6mm,主要被黄铁矿和透明矿物交代呈交代残余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 矿床类型
    答: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矿床产出地质条件、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物质来源及矿化特征,对区内矿床类型进行了划分(表2-1-2):主要有岩浆热液型矿床(钨、钼、锡、铅、锌、银、金、铜)、斑岩型矿床(钨、钼、铜、金)、矽卡岩型矿床(钨、铅、锌、银、铜)、石英脉型矿床(金)、热水喷流沉积...
  • 豫西熊耳山地区深部找矿浅析
    答: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初步揭示了深部还存在金矿体,出现了第二富集段,甚至还出现了其他矿种,如钼矿。因此要加强金矿深部成矿规律研究,以便指导找矿工作。 区内钼矿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当时勘查发现的钼矿床主要是与晚侏罗世中酸性小斑岩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如南泥湖、雷门沟等,...
  • 成矿系统时空结构
    答:图4-2 春都斑岩铜矿地质简图 该带的矿化以斑岩型为特征,矽卡岩型矿化在3个带中最弱,矿化岩石以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该带是目前中甸构造-岩浆岩区寻找斑岩型铜矿最有利的地段。 (二)中带 也可称之为高赤坪-红山-洛吉成矿带,北起高赤坪矿点,南到懒中,也呈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NW—NNW向分...
  • 斑岩型多金属矿航磁异常实例
    答:(2)矿床地质 矿床为“多位一体”的斑岩型矿床、以铜为主,有钼、硫、铁共生。按其产出特征又可分为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大类。按矿体赋存深度可分为上、下两个矿带。 上部矿带为一斑岩型铜钼共生矿体,主要富集在岩筒的中下部钾化带中,以Ⅰ号铜钼矿体规模最大,为一形状复杂的囊状体,长轴北北东向,向南东...
  • 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
    答: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及相关的矽卡岩型铜矿(铜金矿)仍然是工作最多、新矿床发现和资源扩大最多的主要类型铜矿床。美国地质调查局D.A.Singer等人根据与铜伴生的金和钼的相对含量,将斑岩型铜矿划分为3个亚型:斑岩铜-金矿亚型(Au克/吨∶Mo%≥30),斑岩铜-钼矿亚型(Au克/吨∶Mo%≤3),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
  • 矿化蚀变特征
    答:矿体呈筒状、椭圆状、透镜状或复杂形态。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产于岩体中和岩体的角砾岩带的节理中。该类矿床较典型的特征是常伴生有萤石或黄玉等矿物,如撒岱沟门等。斑岩型铜钼矿中辉钼矿呈伴生矿物产于黄铜矿和其他硫化物网脉或浸染状矿石中,一般粒度较细。(二)矽卡岩型钼矿床 图4-...
  •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
    答:该成矿系列类型在印支—燕山早期发育于华南成矿省及川滇成矿省。闽西北后加里东隆起区产有与印支期伟晶岩有关的南平式铌钽矿床、与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接触带的行洛坑式斑岩-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和与侏罗—白垩系火山-沉积岩及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的屏峰式热液型铅锌矿床和南山下式热液型萤石矿床...
  • 断层控矿作用的基本原理
    答:阳新、瑞昌至安徽铜官山城门山一带为剪切区,产出与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铜矿或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铜—钼和铜—硫矿床,分布于隆起与盆地之间的剪切过渡带;宁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拉张断裂带,在断陷火山盆地内有一中基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发育产出著名的宁芜铁矿(陈国达,1978)。 图6.35 宁芜地区火山岩型...
  • 中国钼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答:(2)我国钼矿勘探深度不大 我国钼矿多为斑岩型钼矿,矿床品位低,易于开采,露天开采程度高,如金堆城、南泥湖、三道庄等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为露天开采;东沟钼矿的钻探深度最深才400 m左右,刚刚触及到深部岩体就已停止进一步岩心钻探(岩体中含有细脉浸染型钼矿化)。所以,目前所控制的矿体形态是在现有勘探数据...
  • 区域构造-岩石-成矿背景分析
    答:二、岩浆岩成矿地质背景 1.江达侵入岩带 江达侵入岩带是三江地区重要成矿带之一,形成类玢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产,构成三江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该带侵入岩有印支期超基性岩、基性岩和M型闪长岩类及I型花岗岩类,还有燕山早期的S型花岗岩类和喜马拉雅早期的I型浅成斑岩类。岩体类型复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