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清明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民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就要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怀古之幽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

1.蹴鞠蹴鞠本来特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由于蹴鞠运动的影响逐渐深人,蹴鞠也就成了蹴鞠运动的同一语。这也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初衷是用来训练武士。

2.拜“城隍爷”

老北京过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也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除了灶王爷、财神爷外老百姓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一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烧香,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内外非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说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活动,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跟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云。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正是清明节拜“城隍爷”这一习俗的生动写照。

3.扫墓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季节,作为中国人更是强调“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按照旧的传统,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填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接着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发展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四周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摆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遗体火化越来越普及,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传统。

新加坡华人一般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因此庙宇也成了清明祭祖之处。

清明节当日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无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礼仪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4.荡秋千荡秋千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秋千,就是揪着皮绳而迁移。秋千的历史相当久远,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及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秋千。古老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演化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所喜爱。

5.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生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下来。1979年,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发动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拔河拔河最早叫“牵钩”、“钩强”,唐朝开始叫“拔河”。它发端于春秋后期,流行于军旅,后来流传到民间。唐玄宗时还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便成为清明习俗了。

7.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仿佛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空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吹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祛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踏青踏青又名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暖人问,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季节。我国民问素来有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9.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源于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些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约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淡忘,只有插柳流行不衰。杨柳的生命力强大,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

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是怎样来的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穿梭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由于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世俗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死。

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筹集的。每到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表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唐已有之。

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不受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特别盛行,人们踏青游玩归来,在家门口插柳以摆脱虫疫。不论是民问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相关。春天天气变暖,各种病菌开始滋生,人们在医疗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另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插柳戴柳为的是防止鬼的侵扰迫害。棚J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受佛教的宣传,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普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当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话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音近,以表示挽留之情。这种习俗最早源自《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达难分难离,不忍分别,恋恋不舍的心情。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折柳赠别”就表达了“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赠,也预示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迅速地“生根发芽”,仿佛柳枝之随处可活。折柳枝把美好祝愿蕴含其中。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涉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离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别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含义,古人又赋予柳树诸多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在情理之中了。



清明民俗,祭祀、饮食



  •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答:7、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
  • 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呢
    答: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 清明节气有哪些传统的习俗
    答:清明节的习俗一:蹴鞠 清明节的习俗二:荡秋千 清明节的习俗三:放风筝 清明节的习俗四:斗鸡 清明节的习俗五:蚕花会 清明节的习俗六:射柳 清明节的习俗七:踏青 清明节的习俗八:拔河 清明节的习俗九:植树 清明节的习俗十:扫墓祭祖
  • 清明节气的来历和风俗二十四节气清明有什么寓意
    答: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挂着皮绳而摇动。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
  •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答:2、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
  • 清明节气习俗有哪些
    答:1、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2、踏...
  • 清明节有哪些重要习俗?
    答: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主要的两大节日活动为扫墓祭祖和踏青。其中,扫墓祭祖主要是为了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拔...
  • 清明节由来和风俗分别都是什么?
    答: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风俗:1、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清明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清明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答: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
  •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
    答: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跟祭祖有关,因为坟墓大都是在野外,往往会被杂草覆盖,有时候去祭祖找坟墓都要花费好长时间。于是就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这样就会更加显眼了。后来就逐渐被人们效仿,也变成了一种习俗。4、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