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气候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4
青海省的气候特征

  一、青海省的气候特征是: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
  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二、青海省简介: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77.79万(2012年)。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

扩展资料:
青海的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2、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

青海是农业区和牧区的分水岭,兼具了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的三种地形地貌,汇聚了大陆季风性气候、内陆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三种气候形态,这里既有高原的博大、大漠的广袤,也有河谷的富庶和水乡的旖旎。

1、冬寒夏凉,春秋相连。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8℃~一18℃,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东部平原相比,仍比较寒冷(华北平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一8℃),而且持续时间长。

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 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7月份平均气温为6℃~20℃,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

2、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比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

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三角城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3、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大部分地区属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在 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 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4、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扩展资料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因境内的青海湖而得名,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是我国幅员面积最大的省;是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海拔最高的省;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毗邻,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省会为西宁市。

青海省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大麦、玉米、荞麦、燕麦、谷子、油菜、蚕豆、豌豆、黄豆、扁豆、香豆、马铃薯、胡麻、红花、甜菜等。

水产资源:共有60种。主要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哲罗鱼、长丝裂腹鱼、南方草、虹鳟鱼、鲢鱼、鲫鱼、鲂鱼等。

资料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网:地理和自然状况



气候特征: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

1. 冬寒夏凉,春秋相连。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8℃~一18℃,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东部平原相比,仍比较寒冷(华北平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一8℃),而且持续时间长,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 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7月份平均气温为6℃~20℃,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

2.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比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三角城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3.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大部分地区属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在 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 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4.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为最多,达100天以上,柴达木和东部河湟谷地最少,25天左右。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和地形。

5.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青海省虽地处中纬度,但地势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的较少,因此日射强烈,阳光灿烂,日照充足。

青海省年太阳辐射量高达5.88X10 ~7.56X10 千焦/㎡,比同纬度的东部季风区高出1/3左右,仅低于西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年日照时数长决定了太阳总辐射量高。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6小时~ 10小时,夏季长于冬季,西北多于东南。冷湖镇全年日照时数3553.9小时,比有名的“日光城”拉萨还要高,居全国各城镇之首。

6.地理位置

青海省全境位于中纬度,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应属于温带气候,因此太阳辐射量较高,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热量条件较好。但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少,晴日多,蒸发强,大气中水分稀少,决定了气候具有干旱的特性。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其次是太平洋,因而出现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7.地势较高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高峻的地势极大地改变了受地理位置所制约的气候特性,在温带干旱气候的背景上,又重重地抹上了一层鲜明的高原气候色彩。例如全省年平均气温比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同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差不多,气温在水平分布上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这正是高原地势影响的结果。

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趋势,无论1月还是7月,青海省最低气温均出现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地势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等温线总体呈封闭环状结构,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幅员辽阔,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因此形成了“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它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每当百花吐艳、风和日丽的春夏季节,人们踏青郊游观赏高原风光,觅寻胜地美景时,放眼远望:低处炊烟缕缕,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山坡芳草如茵,牛奔羊咩;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冰峰峻峭。这种郊游常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辽阔的牧区,则形成了“马放滩,羊放湾,牦牛上高山”的适应当地气候的放牧习惯。

青海冬天平均最低温度可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十分寒冷,不过在西宁和格尔木等大城市的室内一般都有暖气。去青海旅游最佳季节为夏季,也就是5-10月;7月的青海湖边盛开有大片的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绝佳,湖边也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气候凉爽宜人。

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来自戈壁的沙尘会形成扬尘天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更糟糕的是这里还常有飓风,不仅能吹起小石子,而且能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吹离地面。因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

咱这可是自己总结的。

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南部高海拔地区无绝对无霜期。
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渐增。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mm,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而西南部降水量可达近500mm,地表水量丰富,森林密布。青海省气象灾害在北部以干旱、沙尘暴和夏季短时暴雨为主。东部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以春旱、夏涝、冰雹和霜冻为主。在南部以霜冻、雪灾为主。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青海省虽地处中纬度,但地势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的较少,因此日射强烈,阳光灿烂,日照充足。

青海省年太阳辐射量高达5.88X10 ~7.56X10 千焦/㎡,比同纬度的东部季风区高出1/3左右,仅低于西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年日照时数长决定了太阳总辐射量高。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6小时~ 10小时,夏季长于冬季,西北多于东南。冷湖镇全年日照时数3553.9小时,比有名的“日光城”拉萨还要高,居全国各城镇之首。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全境位于中纬度,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应属于温带气候,因此太阳辐射量较高,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热量条件较好。但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少,晴日多,蒸发强,大气中水分稀少,决定了气候具有干旱的特性。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其次是太平洋,因而出现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3.地势较高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高峻的地势极大地改变了受地理位置所制约的气候特性,在温带干旱气候的背景上,又重重地抹上了一层鲜明的高原气候色彩。例如全省年平均气温比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同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差不多,气温在水平分布上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这正是高原地势影响的结果。

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趋势,无论1月还是7月,青海省最低气温均出现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地势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等温线总体呈封闭环状结构,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幅员辽阔,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因此形成了“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它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每当百花吐艳、风和日丽的春夏季节,人们踏青郊游观赏高原风光,觅寻胜地美景时,放眼远望:低处炊烟缕缕,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山坡芳草如茵,牛奔羊咩;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冰峰峻峭。这种郊游常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辽阔的牧区,则形成了“马放滩,羊放湾,牦牛上高山”的适应当地气候的放牧习惯。

  • 青海一年四季气候特征是什么?
    答: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来自戈壁的沙尘会形成扬尘天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更糟糕的是这里还常有飓风,不仅能吹起小石子,而且能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吹离地面。因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
  • 青海是高原气候不
    答: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气温受地形的影响,其总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内各...
  • 青海导游基础知识:高原气候
    答:(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资源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青海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每平方厘米605千焦,柴达木盆地高于每平方厘米700千焦。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柴达木盆达到3,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
  • 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征
    答:6摄氏度,各地气温随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布。如以气温而论,有人总结青海气候特点为:“ 夏短冬长、春秋相连”。干燥是青海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青海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但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相对多降水区可达500-700毫米,有-部分以雪灾方式出现,而最干旱地区年降水不足20毫米。
  • 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如何
    答:其地区气候可概述为以下三点:1、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2、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3、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青海湖简介:藏语名为“措温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面积4435.69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
  • 青海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答: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毗邻,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青海省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青海省的气候特点:青海省的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
  • 青海冷不冷
    答: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降水日数少、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下,即使是盛夏的青海湖,湖水也是很凉的,因此,不太适合进行游泳活动。此外,青海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下20℃左右,十分寒冷,且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差可达十几度。然而,西宁和格尔木等大城市的室内一般都有暖气,室内的温度是相当高的,所以...
  • 青海是平原还是山区
    答: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区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8%。青海气候特征 青海省深居内陆,...
  • 青海的气候情况 青海是哪个省
    答:4、青海省省内平原面积为19.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28.3%,山地面积为34.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8.9%,丘陵面积为10.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4.6%,台地面积为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8.2%。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
  • 青海市在哪个省
    答: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联结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的纽带。青海省的气候特点: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