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60,诙谐幽默 乐在其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对联故事 61,歪才歪对 雅俗成趣

(一)歪才谐联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过人的秀才,可不管什么话,只要从他嘴里讲出来,味道就变了,变得诙谐,变得滑稽可笑。正因为这样,他永远都是个秀才,登不了大雅之堂。他的大号人家也记不得了,见了面都叫他歪秀才,或者干脆叫歪才。他呢,怎么叫都不在乎。
据说歪才在私塾读书时,一天先生要他抓痒,抓了很久了,他问先生:“好了吗?”
先生说:“抓”!
歪才说:“还要抓呀?”
先生说:“我出副对联你对,对好了,就不要你抓啦。”
歪才说:“好!一言为定”。
先生即以抓痒为题出上联:
痒痒抓抓,抓抓痒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歪才想了想,即对下联: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他说完就跑,可把先生气晕啦!
一天文人聚会,歪才也去了。游园时,一个老学究得意洋洋地说:“我有一联,请各位赐下联”。联曰:
红花不香,香花不红,玫瑰花又香又红。
一时间文人们各显其才,可就是设有一联佳对。这时歪才当仁不让,大声吟出下联:
臭屁冇响,响屁冇臭,连环屁更响更臭。
这一联虽然不雅,但对仗工整,无懈可击。这一下笑得大家弯腰、捧腹、流眼泪。
饭后,大家正在喝茶,茶房坐在那里边扇扇子边吸烟,喷出来的烟,经扇子一扇,在眼前翻滚。一举人看到这种情景,出上联要大家对,联曰:
吸烟摇扇,眼前风云济会。
文人们都说了自已的对句,水准自然是良莠不齐。这时大家想起了歪才,非要他也对上一联。歪才正在撒尿,也不推让,一边撒尿一边随口吟出下联:
撒尿放屁,胯下雷雨交加。
说罢扬长而去。在坐的文人笑得人仰马翻。

(二)以歪对错
有一年,朝廷派学监到湖北松滋视察科举方面的事。学监听说这个县的农民周结巴很有才气,便召见他。学监见周结巴一身士气,两脚黄泥,实在看不上眼,便问道:“你会诗文吗?”周结巴说:“凡……凡是人家会……会的,我也……也会一点。”学监看他口气不小,便出一联让他对。联曰: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这时,周结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学监问:“既然也会一点,为何低头不语?”周结巴答:“不……不敢说。”学监说:“有何不敢?说来无妨。”周结巴说:“大……大人的三种花,桃……桃花在春,荷……荷花在夏,桂……桂花在秋,花园……园里怎能同……同时看见呢?”学监一听,自知出言有失,便红着脸说:“你对下联就是,管它什么时候开呢?”周结巴说:“那小……小人就以歪……歪对歪了。”说完断断续续念出下联:
草场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学监听了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一个堂堂学监,被乡野村夫戏弄,成何体统?事情传到朝廷,吏部向皇上参了一本,降了学监的官职。

(三)俗语对胡言
有个秀才出身的财主,爱吟诗作对,卖弄聪明。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樵夫担柴从门前经过,诗兴勃发,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对对子。财主指着柴捆诌出一个长联,曰: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来变成柴,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吟罢 ,得意洋洋地逼着樵夫对下联。他那知樵夫颇有点文才,在被逼之下想了想,随口吟道:
老爷吃饭勿吃屎,饭进肚里化为屎,化为屎要费功夫,干脆开始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热闹的人,都说:“对得好,对得好!”财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但又无可奈何。这一庸一俗,成对成联,既是幽默辛辣的讽刺,又不失娱乐效果。

(四)歪打正着
有一次,秀才们正在进考场准备考试。一个和尚看到这么多人,都用提篮提着文房四宝和干粮往门里走,他不知道这是去干什么?好奇地跟着去看热闹,走到门口被监考官拦住了。和尚跟监考官理论起来。
和尚说:“为什么他们能进去,我不能进去?”
监考官说:“你一个和尚考什么?进去干什么?告诉你,这是: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考场
和尚以为是监考官和他对对联。和尚读了书,会对对联,还喜欢对对联,马上回了下联: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秀才考试本来是好事,该死的和尚却说出“上西天”这么不吉利的话来,真要把人气死。监考官骂了一句:
岂有此理!
和尚以为监考官又出了上联,马上答曰:
阿弥陀佛。
监考官以为和尚故意跟他纠缠不清,大发雷霆,用戒尺重重敲了三下桌子。和尚又理解错了,以为对方改为哑对了。他心里想,哑对就哑对,我也会。和尚马上敲了两下木鱼,作为回应。这么一场误会,歪打正着,却是绝好的三副对联,真是又有趣又好笑。

(五)一拍一骂
财主做寿,一个趋炎附势又自认有才的读书人,想写一副寿联去祝寿,借此献媚讨好。他搜肠刮肚凑出了上联,但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下联。于是写出上联征求下联。上联是: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尽珍肴美
味,位尊德大,大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一个有才华的农民,看了这个令人作呕的上联,提笔写出一针锋相对、又与上联形成一捧一嘲的下联。这副对联虽然是歪联歪对,却是生动有趣,能博-笑。农民写的下联是: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
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之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故事后半部分应该是
秀才说“大箩是箩 小箩也是箩 小箩装进大箩里 两箩合一箩”农夫听得厌烦,刚巧有人抬棺材走过,便也对着秀才吟道:“ 棺材也是材,秀才也是才,秀才放在棺材里,两才并一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023517.html这里也有好多搞笑的对联故事。。。
我又上网搜了些,希望满意哦~~~
一、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这个贪官,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
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朱漆大门一开,围观的群众便一哄而散。贪官一看,发现自己写的对联加长了,接上去的是白纸,上写黑字,他凑近一看,对联已改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贪官气得暴跳如雷,急忙叫管家将对联撕掉,垂头丧气地关上大门。
这时,站在远处观看的百姓,喜在心头,窃窃私语,相互传诵着这副调联。

二、清乾隆年间,才中进士不久的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到任不久,来了一位巡按大人。这个巡按,原是个落第举子,因趋附权臣和坤,赐了个“从进土”的功名。“从进士”即是略等于进土,比进士略低的意思。
这个巡按大人虽然不是中榜的正牌进土,但也有些狐聪鬼智,知书善辩。他久闻李调元的才名,心怀妒意,早想寻机挫辱李调元一番。
有一次,巡按自穗(1)回京,地方官照例设宴饯行。李调元和当地一些地方官员、举子、名人参加宴会。酒过三巡,巡按拈须笑对李调元说:“久闻学政善对,我有一上联,久思不得下联,烦学政一对,如何?”李调元无奈,只好应道:“愿闻”,巡按便不紧不慢地,念出了上联:
三光日月星;
满座官员、文人听后,为之悚然,认定如此绝对,李调元一时难以对出,那些妒忌李调元文才超群的人,与巡按大人一鼻孔出气,正要等着看他的笑话。李调元平时博览群书,一听,就知这上联的出处,于是,不慌不忙地随口朗声接对:
四诗风雅颂。
对得这样快,巡按等人都震惊了。但是,巡按并不因此罢休,又说:“听说你的老师在京城中威重位显,但近来听说他常为如夫人洗脚,你是否知道此事?”李调元听到他辱及自己的恩师,心中暗恼,便答道:“眼见为实,如果真是那样,也只有他的奴婢丫环们才能知道,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一反问,使巡按大人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地说:“我再以此事出一联,请你对一对。”接着,念道:
德高望重,奈何为如夫人洗脚;
李调元听了,沉气按怒高声对出:
学浅才疏,落得赐从进士出身。
真是对得绝,对得妙,挖苦得既惨又酷,气得巡按大人无地自容。

三、清乾隆年间,江苏南汇人吴省钦,中进士后。任命督学四川。吴省钦不但崇尚八股,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且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四川人民对他深恶痛绝。
有一年乡试时,吴省钦任命为主考。有一个家境清贫的书生,因缺钱行贿,自忖此次已没有获中的希望。放榜时,果然名落孙山。愤于以钱取人论才的腐败现象,就在考场门口,题一匾一联,讽刺吴主考。匾额题:
口大吞天
对联是: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这一匾一联,用拆字的方法。“口大吞天”暗喻吴姓。并拆“省”为“少目”,拆“钦”为“欠金”。既嵌入“吴省钦”的名字,又揭露、讽刺其营私舞弊,贪赃受赂的丑行,真是妙哉!

四、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明太祖朱元璋,知道这位从江西来的矮个子进土,不但文才超群,而且从小就很会对对,不由得对他特别钟爱。因为朱元璋自己也爱好对对,于是经常宣他进宫,陪自己谈古说今,吟诗作对。
有些老臣,见皇上宠爱新来的解缙,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煞煞他的威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纪纲。纪纲是宫廷内锦衣卫的头头。锦衣卫是明代对皇帝直接负责的特务机关,专门搞钉梢、告密、拘捕等勾当。纪纲为人阴险、毒辣、朝中不少文武官员,对他又恨又怕,可是,解缙却不买他的账,甚至还经常顶撞地。因此,纪纲老羞成怒,多次想找机会侮辱解缙一番。
有一天,解缙与纪纲恰好同时参加一个宴会,纪纲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在席间,摇头晃脑地,吟出了两句:
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
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趴趴。
纪钢是从侧面谩骂解缙长得矮小,又经常干涉他的事。解缙听了并不气恼,因为他早就了解到纪纲的来历:纪纲原来只考中秀才,以后屡考落第,便在家乡与地痞、流氓一起鬼混,虽荒废学业,却学到了钻营拍马,搞阴谋诡计的本领。解缙心想,何不趁机教训他一顿,也好替大家出口憋气。于是,他离席踱到客厅中央,当着大家说:“纪大人刚才吟的对子确实不错,我这里也有一副好对子,特别是用在纪大人身上,十分贴切。“说着就朗声念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纪纲听后,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恨得咬牙切齿,但又不好发作。他发誓,日后一定要找机会,重重地整整解缯。果然,后来解缙就是被纪纲用麻醉酒醉倒后,再投入雪堆中冻死的,享年仅四十七岁。

五、从前有个势利小人,为了想从岳父那里得到一笔钱财,平时千方百计讨好岳父的欢心。有一年八月中秋是岳父的五十大寿,他觉得这是巴结岳父的最好机会。于是请一个秀才,要他为岳父写一副寿联,要求在联中极尽用吹嘘美化之词,把岳父吹捧得高得不能再高;同时要把自己说地低得不能再低。秀才听了,笑了一笑,依言写出“寿联”:
大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凌霄盖高楼,楼上为你祝寿,寿山寿海寿千年,千年永康健;
下晚婿,晚婿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地狱掘陷阱,陷下让我挖泥,泥人泥鬼泥一世,一世不出头。
岳父寿辰的那天,他将这副“寿联”送上,满堂宾客看了无不为之笑得前仰后合。其中有位客人,即席吟了一副对联:
小人重利卖廉耻;
大翁寿辰坑女婿。

大概这些吧,希望有你喜欢的~~~

  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2、祝枝山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 :“还没完,我能加字。”“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没想,就说: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
   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五个 “台”字吧?祝枝山说了句:“‘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3、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另有《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明朝大画家、大诗人唐伯虎,他风流成性,为了秋香,他自称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卖身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在华府他是书童,终日伴公子华文和华武读书。有一天,华太师带了两个儿子,还有教师爷和一群奴仆去春游,他游兴正浓,他想考一考自己的儿子学业学得怎样,他看见园里到处是蒲叶、桃树和葡萄,便随口吟出上联来: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谁知这华文华武兄弟俩是一对活宝,自然是张口结舌,对不出来。那师爷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须拍马,他见自己的学生对不出来,马上恭维说:“太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才盖世无双,这上联虽然是信手拈来,但是这是绝对,蒲叶和桃叶的谐音组成葡萄叶,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这实在是一首绝联,任何人都无法可对,佩服!佩服!”
  唐伯虎听了,独自在那里哂笑,华太师得到师爷的恭维,正在沾沾自喜,看见华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胆的奴才!你为何哂笑?难道你能对此联?”
  唐伯虎跪下禀道:“让奴才一试!”
  他边走边观花园里的景致,目光在那两旁的花丛中观察,哦!有下联了,他随说出:“梅花、桂花、玫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
  华太师说:“对下去!”
  唐伯虎张口结舌,汗流浃背,尴尬非常,快要难住了,突然看见自己心爱的姑娘,秋香和另一个名叫春香的丫头站在华太师身旁,他脱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华太师点头赞道:“梅花桂花的谐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们开花季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得好,对得好呀!华安!回去可领奖赏!”
  华太师看着自己愚昧的儿子感叹道:“鸡冠花未放!”华安向那师爷瞟了一眼,讽剌答道:“狗尾草先生!”
  从此,华太师就不敢小看“华安”了,从交谈中,知他很有学问,但是总以为他真的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哪里想到他却是一代名人,为了秋香姑娘,卖身为奴,做出这样荒唐事,从此华安就代替了教师爷的地位,由于得到唐伯虎的得力调教,华文、华武后来大有长进,也双双中了举,华太师为了报答“华安”,允许他自选一个丫头为妻,于是唐伯虎就选了秋香,成为文坛千古风流佳话。
  4、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5、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6、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7、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8、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9、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10、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11、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12、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13、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15、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16、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17、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18、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19、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20、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21、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22、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23、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24、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25、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26、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
  27、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28、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29、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30、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31、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32、苏东坡飞石助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词坛有名的才子。传说秦观娶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为妻。苏小妹也是才思敏捷的一位才女,新婚之夜,月朗星稀,秦观由于高兴,就多饮了几杯。正当秦观兴冲冲地要进入洞房时,苏小妹突然双手将门关上,并随口吟出一联:“双手推出门前月”,要秦观对出下联方可进入洞房。秦观因为吃酒较多,一时徘徊庭前,苦思冥想难得下联,迟迟不得进门。好事者马上报告给了苏东坡,东坡隐身假山之后,见妹夫迟迟不得下联,渐渐来到花池旁出神,东坡急中生智,俯身拾起一块石子,向花池飞掷过去。只听“咚”地一声,一下子惊醒了秦观,秦观兴冲冲地说道:“有了!”随后吟出下联道:“一石惊破水中天”。见秦观吟出如此绝妙的下联,苏小妹很是高兴,自然欢喜地打开房门,放秦观进入了洞房。从此苏东坡飞石助秦观的佳话也相继传开。

  33、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一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34、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责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35、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惟妙惟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36、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37、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38、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某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60、诙谐幽默 乐在其中

有一些对联,是讥讽位高权重、财大气粗、以强凌弱者的,有的则是讥讽不学无术、愚昧无知、还要装腔作势、附庸风雅者的,有的是讥讽不知天高地厚或卑躬屈膝者的。此外,还有文人互相嘲弄的。这种对联语言风趣、诙谐,寓意深刻,乍看平平,细想就会忍俊不禁,乐在其中。下面这些对联与故事,足以让你一孔窥豹。

(一)越低越好
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岳父作寿,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便请来村里的老学究代笔。老学究问他想写什么内容,财主回答说:“你把我岳父捧得高高的,越高越好;你把我说得低低的,越低越好。”老学究思索过后,挥笔写成上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上作寿
写完念给财主听,问 :“高不高?”财主连说 :“高,没有比这再高的了。”老学究又写出下联: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井,我在井底挖泥
写完又问 :“低不低?”财主高兴地说 :“好好,没有比这再低的了。”财主把寿联送给岳父,亲自挂进寿堂。前来拜寿的人看了直笑:“这老太爷,怎么招了这么个女婿?”

(二)爹满门
从前 ,有个财主姓贾,为了附庸风雅买了个“孝廉”,人都叫他“假孝廉”。腊月二十九这天,假孝廉把私塾先生找了来,要他代写春联。私塾先生刷刷点点不大工夫就写完了: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假孝廉一看 :“什么?天增日月人增寿,都增寿哪行,穷小子也增寿吗?你给我改了!”先生问:“怎么改?”假孝廉说:“改‘娘增寿’,我娘增寿。”私塾先生说:“东家,这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不然人家看了会笑话。”假孝廉一听,忙说:“下联也攺,那个'福’字改成'爹’字。”这改完的春联是这样的:
天增日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过路人看了这副对联,只差没笑破肚皮。

(三)劝君也来两杯
清朝乾隆年间,文人石清泉浪迹天涯,来到湖北松滋的古乐乡。这个乡的人,文化层次比较高,传说不论农夫,还是老人、小孩,都能对对子。石清泉看见大树下有几位村夫围在一起喝酒聊天。令他惊奇的是,这些人虽是农村衣着,说起话来却非常文雅,他在旁边听呆了。忽然一个老者高声说:“再添三盏!”这时,静立一旁的石清泉,情不自禁地脱口说:
高朋满座,尽是有识才士,欢声笑语,呼人再添三盏
众人这才发现,有一个外乡人在这里。听这话,分明是以联会友的高手,但一时却不知怎样答对才好。还是这位老者机敏,拱手一揖,说道:
先生过誉,不知何方贵客?酒短情长,劝君也来两杯
说罢,众人纷纷起立,请客人上坐。石清泉心想,说这个地方的人会作对子,果然名不虚传。
(四)似乎荒唐事 竟成忘年交
明代有一农家主人,十分喜好对对子,后来连日常说话也是出口成联。有一天,他来到地边,对在雨中耕地的儿子呼喊:
迷蒙雨至,停耕南陇之田。
这时,一位从他身旁经过的远方行客接言,道:
泥泞路遥,望作东家之客。
主人听客人对出下联,觉得遇到知己,邀客人到家中避雨。吩咐家人道:
客已至矣,庭前准备茶汤。
客人说:
宾既来兮,厨下安排酒席。
主人对客人谦让道:
不嫌茅屋小,请君略坐片时。
客人笑道:
且喜华堂宽,留我何妨数日。
主人陪客人吃喝直到夜深,作联道:
谯楼上,咚咚咚,铿铿铿,三更三点,正合三杯通大道。
客人应道:
草堂前,你你你,我我我,一人一盏,但愿一醉解千愁。
撤去酒宴后,主人请客人就寝,说:
匡床已设,今宵且可安身。
客人谢后又道:
主意殷勤,明日必留早膳。
第二日一早,主人忽闻门外有声,出去察看,原来是客人蹲在磨刀。主人大惊,忙问:
有问尊客,何以操刃而磨?
客人答日:
无故扰东,必当杀身以报!
主人听后面无人色,道:
倘死吾家,未免一场官府事。
客人竟死皮赖脸地说:
全我命,须有十两烧埋钱。
主人无奈,只得用首饰等凑成十两白银,送给客人,道:
首饰凑成十两。
客人却毫不领情地说:
戥头尚短八钱。
主人送客人至大门,道:
千里送君终有别。
客人却笑道:
八钱约我必重来。
主人哭笑不得,连连挥手道:
恶客恶客,速去速去速速去。
客人若无其事,频频作揖道:
好东好东,再来再来再再来。
半年之后,忽然一天,主人家门前来了不少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鲜衣丽服的人。主人不知是福是祸,急忙到门外相迎。只见这些人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位公子,主人也不敢抬眼看,但听公子笑道:“好东,尚识得恶客否?”主人抬头一望,原来这正是半年前那位赖皮赖脸的客人。公子上前牵着主人的手,二人进了屋,一番叙谈后,才知这位公子也极爱对对子,且又生性风流好戏谑。那日见主人出口不凡,所以故意与主人戏耍一番,今日特来偿还银两。说罢,实心实意地硬是把二百两白银留给了主人。从此,他们二人也成了忘年交。

(五)听完再走
有三个举子,相约进京赶考。临行前,找算命先生问前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了句:
金马玉堂三学士
三个人十分高兴,听到就走,满以为这回都会榜上有名。谁知只有一个考中,其余两人落榜。落榜的两人回到家乡去质问算命先生:“你为什么骗我们?”先生说 :“此话怎讲?”两个举子说:“你告诉我们‘金马玉堂三学士 ’,应该都考中,怎么只中了一个?”先生镇定地说:“不错,我说过这句话,可那只是上联,我还没来得及说下联你们就走了,这能怪我吗?”两个举子问:“那下联是什么?”算命先生吟道:
清风明月两闲人
两个举子听了,也搞不清是命该如此,还是算命先生又骗他们,反正只好明年再考了。

(六)数一数二人家
传说乾隆皇帝春节前夕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贴这么一副对联: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惊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看这户人家,又是贫寒之家,可这家主人的口气太大,胆子也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看是谁敢出此狂言?事情很快就查出来了,原来是出自一个十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叫把孩子带来询问。这个孩子被带到皇帝面前,乾隆见他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便问:“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的是我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这下联是写我二哥,他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然会‘惊天惊地’。横批那是说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 ,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 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

(七)断句判吉凶
话说明代书画家祝允明,字希哲 ,号枝山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被人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他虽出身富户,却嫉恶如仇,看不起爱钱如命的财主们。一年除夕,有个姓钱的财主,请他写春联,他满口应承下来,存心奚落这个财主,给他写的对联是: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财主看了气得脸色发青,但又无可奈何。他越想越气,跑到衙门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第二天,县令传祝枝山去责问道:“钱家请你写对联,你为何辱骂他?”祝枝山笑着说:“大人差矣!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骂人,我这里明明写的都是吉庆之词呀!”财主分辩道:“大人明察,他对联上明明写着‘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难道是吉庆之词吗?”县令赞同地点点头说:“这分明是作践人家。”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说:“原来大人也不知春联的念法,难怪信了钱家的话呢!”县令问:“照你说该如何念?”祝枝山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和县令听了,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县令又训斥钱财主说:“无耻狂徒,不怪自己才疏学浅,倒把祝先生如此绝妙的吉庆之词当作辱骂之语,还来欺骗本官,还不快给先生赔罪!”
财主无奈,只得向祝枝山赔罪。不过这春联还是没有贴,因为他越琢磨越觉得不是味儿。

(八)奥妙妙中藏奥妙
江西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从前有一个老板,办了一个酿酒的作坊,除了酿酒,还做醋养猪,他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他为富不仁,贪心也越来越大,心思越来越坏。欺压左邻右舍,克扣员工工钱,员工的伙食也越来越差,很多人对他不满。他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有了钱,也想附庸风雅。过年前夕他去请教书先生写春联,并要求把四件事写到对联里去,一要说酿的酒好,二要说做的醋酸,三要说养的猪大,四要说老鼠死光。
教书先生听了老板的话,心中暗想:“我今天要好好作弄你一下”。主意已定,沉思片刻,便提笔写出了一副对联:
养猪象象大老鼠只只瘟;
蒸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教书先生写好对联后念了一遍,老板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可是贴出去后,过路人看了这副对联都哈哈大笑。过路人念的这副对联,只差没把老板气死。请问,你知道教书先生与过路人各是怎样念这副对联的?

(九)一窍不通
清朝末年,四川嘉定中学堂里,有几个不学无术的人充任教师。他们不但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被学生家长斥为“误人子弟”。由于他们妄自尊大,也引得城里的知名人士大为不满。有一次,他们六个人同游城外高标山的万景楼,作了一副对联挂在楼上。联曰:
六秀才同游一日
万景楼从此千秋
真是狂妄得太过份了。他们的态度,激怒了当地名士王畏岩。王畏岩也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万景楼上。联曰:
六秀才通了六窍
万景楼遗臭万年
人有七窍 ,“通了六窍”,意味着六个“一窍不通”的人挂在万景楼上的对联,只能是“遗臭万年”了。

(十)天青褂 地黄丸
扬州有个陈见山,是药铺的掌柜,他作药材生意发了大财,就想当个官。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除了认识几个中药名,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他有钱呀!就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儿,穿上了天青褂。碰见什么公开活动的场合,他这位陈掌柜就大摇大摆地穿起官服出头露面。人们见他来了,都悄悄议论,看不起这个花钱买的官。一次,陈见山又穿官服出席一个聚会,一进门就大模大样往中间一坐,摆起官架子来。有个书生非常生气,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他对大家说 :“我有个对子 ,只有上句,请各位对个下句。”说完,念道:
五品天青褂
话音刚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着对出下联。曰:
六味地黄丸
在座的人,听了哈哈大笑。陈见山气得脸唰地白了,一甩袖子走了。

(十一)东西南北
从前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的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 :“你是我的好邻居 ,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于是,便把他刚才念的上联重念一遍给秀才听,要求立即对句。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秀才又说:“我进门时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连连说:“好!”

(十二)阿娇反辱轻薄郎
一个轻薄青皮见阿娇漂亮,出联相戏,联曰:
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阿娇对他的轻薄很反感,便以联反唇相讥。联曰:
有米便是粮,无米也是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成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十三)俗不可耐
一商人求唐伯虎写对联,唐伯虎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介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家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真是俗不可耐。

(十四) 文革笑话
在那被称之为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有不少疯狂、不少阴谋、不少愚昧、不少笑话、不少匪夷所思令人痛心疾首且哭笑不得的事情。曾有一个不认识几只字的人被派到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这个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时,听别人在批判发言中常说“杜林胡说什么……”,他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应
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对大写的“绿”与“缘”分不清,将小说《镜花缘》读成“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副对联嘲讽之。联曰: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与其说这是嘲笑其人,宁肯说这是嘲笑大革文化命的那种疯狂与愚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