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有谁知道流传客家的神话故事?

兄妹成亲
(汉族,流行平远县)
上古时候,发生过一次大火灾,把大地烧得一片精光,只留下躲在岩洞里的一对少年兄妹。大火过后,他们爬出岩洞,看到大地一片乌赤,家里也烧得精光,只剩下一座烧不掉的磨石。于是,哥哥对妹妹说: “现在人都死光了,仅剩下我们俩人,怎么办?”妹妹说: “我俩把磨石搬到山上去,然后往山下滚,如磨石不会分开,我俩就结为夫妻,传宗接代;如果磨石分开,我俩就各自求生。”结果,磨石从山上滚到山下,仍然紧紧地合在一起,于是他俩便结为夫妻,一代一代繁衍子孙,直到现在。

石古大王的传说
(汉族,流行兴宁县)

远古时候,兴宁县神光山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全是荒山野岭。山里野兽经常到山脚下的村里觅食,弄得村民不得安宁。村里有个姓石的少年,从小练出一手掷石子的武艺,石子掷出去百发百中。他决心要为群众除害。
一天,忽闻有人大喊“狼来了”。他抬头一望,只见远处一个人牵着下条牛边跑边叫。这少年邀了几位同伴追了上去,一个石子就把狼砸得脑袋开花。
又有一天,距神光山只有三里远的黄矶塘来了一头老虎,附近的人吓得不敢出门。石少年邀了十多个同伴,带上石头,分乘三条竹排从水路出发。当竹排经过一处芦苇丛边时,突然, “呜”的一声,从芦苇丛中跃出一头黄斑老虎,扑上一条竹排。那竹排连人带虎跌落水里。老虎泅水上了岸,人也跟着上了岸。这时,另二条竹排上的人已赶了上来。他们拿起石头一齐向老虎掷去,不费很大功夫就把老虎打死了。
以后,那位姓石的少年掷石子的武艺越学越精,各处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野兽渐渐少了,人民生活也就安定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石的少年,在神光山上设坛奉祀,称他为石古大王。南越王越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护国石古大王。
墨斗的传说
(汉族,流行五华县)

据说墨斗是鲁班先师设计制造的,在鲁班手里,只要用墨斗线一弹,树木即按直线自动裂开,省力又省工。
有一次,鲁班带着徒弟在高山上劳作。晌午时分,墨斗糟里的水用干了,鲁班叫徒弟下山取水。徒弟带着墨斗下山,由于炎夏酷热,走到半山腰,他便不想再走了。这时他恰逢尿出,便在拉尿时顺便把尿装入墨斗槽中,休息片刻后即回到鲁班身边。鲁班接过墨斗,拉出墨线一弹,奇怪,木头上只留下一条黑线,并不裂开。鲁班生疑,责问徒弟取的什么水,徒弟不敢实说,鲁班便误以为是此地山神水娘作祟,不是自己寻钱的地方,随即收拾工具离开了那座高山。自此以后,墨斗就只能弹出线条,而不会自动解板了。

李铁拐的来历
(汉族,流行兴宁县)

八仙里面原先没有李铁拐,是他们一次过海时,临时找来顶替王仙人的。
那年,八仙约好共赴瑶池蟠桃会,谁知七个仙人都到了,单单不见王仙人,,等得太家十分焦急,怕因此错过良机。
眼看时辰已到,王仙人仍不见来。这时,曹国舅忽然发现一座新建坟堂,即建议众仙,不如超度死尸,点化成仙一同过海,以免错过蟠桃盛会,众仙同意了他的建议。谁知,这死尸一条腿已腐没,点化后成个独脚仙人。独脚仙人怎么走路?众仙又发起愁来。正巧这时来了一头很大的狗牯,众仙人即把狗牯的后腿斩来一条,配给独脚仙入,但是,两条腿长短不一,成了个跛子。因此,众仙人便叫他李拐子。那条狗牯被斩了一条腿后,痛得“汪汪”直叫,不能走路。众仙人怜悯它,拿来一张纸,做了一条腿给它配上。所以,狗拉尿时,这条腿总要提起来,害怕被尿淋烂。
至于王仙人,因错过良机,被众仙除名,流落凡间,成为野仙。
嫦娥与牧童
(汉族,流行兴宁县)
八仙过海以后,备奔东西。张果老和他的牧驴童子,带着从龙宫取来的月桂宝树,到了月宫居住。
不久,嫦娥偷吃了灵药也来到月宫,做了张果老的女徒弟,日夜帮助师傅酿酒、炼丹。
一个少妇,一个牧童,两人渐渐地爱上了。
有一次,嫦娥与牧童在幽会,被张果老捉住了。张果老装出十分慈祥的样子,笑嘻嘻道:“年轻人相好,何必瞒着老夫呢?”嫦娥与牧童“扑通”跪下,哀求师傅饶恕。张果老假意地说: “老夫成全你们,但有个条件,你们必须为师傅办妥一件事。”嫦娥与牧童异口同声地说:“多谢师傅关心,我俩一定办妥。”张果老哈哈大笑:“好、好、好!你俩起来,现在就去办吧!”说完从身上解下一个酒葫芦说:“
嫦娥,你去把酒装满。”张果老又取过一把斧头,对牧童说: “你去把那桂树砍了回来。”张果老又说:“你俩假若事情办不好,就不要怪为师的薄情了,你们一直到办妥了才能回来,到时老夫为你们办喜事。”
谁知,一个是张果老的宝葫芦,一条是龙宫的宝树。痴情的嫦娥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不停地装酒,也装不满;痴心的牧童一斧斧用力地砍,但一歇气,桂树又长回了原样,永远砍它不断。就这样,一个装,一个砍,永远也没有完。

田伯公的来历①
(汉族,流行平远县)

传说很久以前,有九个凡人炼仙。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彩楼,上面站着太白星君。他是奉玉皇圣旨来考验九位炼仙人的。
太白星君喊道: “你们快上前面这座山,看谁先到山顶。”其中八人听后都争先恐后向山上跑去。眼看就要到山顶了,谁知那山忽然高了一层,他们只得继续往上跑。不知跑了多少时间,那山也不知高了多少层。到后来,他们实在跑不动了,便手足并用爬着前进,这时,山也不再升高了。他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留在山下的那个人,看着那八个人又跑又爬,心想会累死的;便蹲在田坎下不敢出来。这时,太白星君对爬上山顶的八个人喊道: “你们都往下跳吧!”蹲在田坎下的那人一听,吓得更加不得了。他想,从万丈山顶上跳下来,不摔成肉酱吗?他正想叫他们不要跳,但是,来不及了,他们已往下跳了。怪!他们竟没有摔下来,被一朵彩云托着,被风送到太白星君身边去了。蹲在田坎下的那个人,感到十分后悔,大声喊道: “等等我!”太白星君把仙扫一挥,答道: “太迟了,你就蹲在那里做田伯公吧!”他果然变成一决石头,做了“田伯公” 。

注:①田伯公:指立在田头的土地神。

鬼谷仙师与狗腿 (汉族,流行平远县)

传说,从前某地有个中年寡妇,无儿无女,却决定不再嫁人。
一年的清明节,她去祭扫丈夫的坟墓,发现基地上有一株结着谷穗的禾苗。她将这株谷穗带回家,又把它混在麦子里磨成粉做饭吃。不久她怀孕了,生下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子。没有丈夫会生孩子,她认定与吃了“鬼谷”有关,就给孩子取了“鬼谷”的名字。
鬼谷长大后从事医业。因他医术高明,大家都称他“鬼谷仙师”。
一次,县令派人叫鬼谷仙师给他治腿病。鬼谷仙师早就对他的贪婪凶恶恨得要死,坚持不去。谁知,却被衙役痛打了一顿,还横蛮地拉着他到了县衙。
到了县衙,鬼谷仙师看过县令的病腿后说: “必须换腿,否则有生命危险。”县令便叫鬼谷仙师到牢房去看看有没有犯人的腿合适换的。鬼谷仙师从牢房回来后说: “犯人的腿都配不止,只有你派来叫我的那个衙役的腿最合适。”那个衙役的腿被锯掉后,苦苦哀求鬼谷仙师治疗,鬼谷仙师就给他接上一条狗腿。
狗腿被锯断后,鬼谷仙师用黄泥捏成腿给狗配上,再用破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来,那条狗每当射尿的时候,就怕腿被尿淋湿,只好将那条腿提起。后来狗还把这个习惯遗传给它的后代。

三奶仙娘学法
(汉族,流行五华县)

传说很久以前,某地有妖精社官爷作祟,村里人每年都要给它做社,不但要备办三牲祭品敬奉,还要给吃一个男孩。
这一年,轮到了陈姓某家供奉男孩。这家只有姐弟俩人。陈大姐想到自己只有一个弟弟,若被社官吃掉,父亲的血脉就断绝了。为了救弟弟,她决心到茅山学法,以便到时和社官一斗。
陈大姐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路。一天,她遇到一位姓林的姑娘。相间之下,得知林姑娘家以撑船为业,为保平安,她也到茅山学法,于是,她俩结伴同行。行了很久,遇到一个姓李的姑娘。她为了给百姓治病,也去茅山学法。三人一样心思,便结拜为姐妹。
三人行了一程又一程,在深山密林里迷失了方向。后来,她们来到一个大水潭面前,眼看走投无路,十分悲伤,都说学不到法,救不了人,不如死去,便同时跳进深潭。谁知跳入潭中,却见一座清堂雅舍,进去一看,有一位老大娘坐在那里。老大娘知得三人要到茅山学法,便说: “我识得路,但我背上生了一个大瘤,如你们能用嘴把脓血吸去,治好了我,我便可以带你们去。”陈大姐救弟心切,顾不得腥臭,俯身便吸。她吸了一口,本想吐出来,不料却一骨碌吞进了肚里。她觉得奇怪,那脓血不仅不腥不臭,反而又香又甜,而且越吸越觉得浑身血液流畅。林李俩人看见,觉得怪,也争着吸了一些。结果,老大娘背上的瘤好了,姐妹三人也觉得长了功力。原来这个老大娘便是茅山仙主的化身,用“脓血”传功力,陈大姐吸得最多,法力也就最强。
接着老大娘对她们说: “你们可以回去了,我给你们每人一匹马,路上你们会遇到兄弟五人,叫做五伤五郎,大部姓彭,二郎姓陈,三郎姓郭,四郎姓张,五郎姓伍,他们吃了九牛二虎,力大无穷,在路上拦着,要你们做妻子,你们可以和他们打赌,对他们说,若能吃下火米,情愿给你为妻,吃不下就要听我们三人使唤。”老大娘说着?取出一把火米交给陈大姐,并交代了吃火米的解救办法;还说收拾了五伤五郎,即可去对付社官了。
路上,姐妹三人果然碰见五伤五郎。陈太姐拿出火米打赌,五伤五郎啥啥大笑说:“怎么不敢!”说着即把火米吞下。不料,火米一到肚里,着起火来,烧得兄弟五人疼痛难忍,跪在地上求饶: “不知三位奶娘法力高强,多有冒犯,饶了我们,情愿听从使唤。”姐妹三人便弄了鸡血给他们吃。他们吃了,顿时好了过来。
后来,姐妹三人带着五伤五郎,骑上快马,一下子到了村中。这时村里正在做社,陈大姐见弟弟被绑着就要开刀,忙大喝一声,救出弟弟。社宫一见,挺身来斗。五伤五部一齐出动,社官刷地一声变成一条大蛇,张开大口要吃陈大姐等人。陈太姐不慌不忙,拔出宝剑,念念有词,用力砍去,把蛇尾斩去一截。社官忙伏地求饶。陈大姐责其罪恶,令他一不准再吃男孩,二不准进庙堂,就在山前或树下安住,三要保乡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社。社官一一遵命,一直规规矩矩住在大树下,看管村中田禾。
降伏了社官后,林姑娘领着姐妹,正好赶到常常沉船的地方,只见父亲的木船从桥下驶来,接着她又看见船被急浪一抛,撞在桥墩上,被撞了一个洞。林姑娘忙念咒诀,脱下一双绣鞋丢去。鞋正好将漏洞塞住,保住了全船人的性命。从那时起,所有江中来往船只,船篷上都挂着一只鞋,以保佑平安。
后来,姐妹三人,到处消灾除病,赶鬼驱邪。百姓都称她们为三奶仙娘,有些地方还建起宫祠,春秋祭祀,香火不绝。

返还定金返还所肩负i合计分红经过你的肌肤考古发掘客观环境的客户更健康

  客家的故事:
  一、客家人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里面的一群人,使用的语言叫做客家语,所以叫做客家族群,英文里面是 Hakka。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客家人被描述为唐宋时期从中原、江南等地,南迁入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汉族一支,他们使用的语言是宋朝贵族所使用的语音。
  二、实际上汉藏语系汉语族,语言学上的名称,“汉语族”的语言,在当代,并非只被“汉族”所使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满族等,他们都没有(几乎不使用)本民族语言。
  三、“客家”这个名词,源于闽、粤沿海先居汉族,对宋来汉族的专称。闽语汉族,为晋朝南迁,其语言为晋朝贵族语言。粤语汉族,为唐朝南迁,其语言常称“唐语”。但事实上论血统,粤语、闽语、客家早已互相渗透,没有绝对。所以我们谈方言,应该单纯谈他们的语音。也就是说,客家宋音、粤语唐音、闽语晋音。
  四、可惜清末以来,有一些学者以为,凡是从中原南迁闽粤的,都属于“客家”人,于是就有了“泛客家”学说。
  五、而“客家纯种”学说的来源,则是由于广府族群(粤语)诽谤客家语族群为“非汉种、亦非粤种”。为了反驳粤语人士对客家族群的诽谤,一部分学者制造了矫枉过正的学说。但居然至今仍被某些客家人,奉为绝对真理。其实客家人、粤语人、闽语人,是先后南迁到华南一带的,而且相互之间互相融合,早已难从血统上分你我。某些学者的坚持,不能表扬为毅力,而应批评为固执。
  六、“客家”这个名词,最早也是粤语族群对宋来族群的名称。闽语族群则是除了客家族群自己之外,最早接受来自粤语的这个词汇的,另一族群。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记载说“广州人将惠潮嘉人称为客家”的说法了。至今“惠潮嘉仍被视为客家腹地”,即惠州市、潮汕(北缘,含大埔、丰顺、揭西)、嘉应(今梅州、兴宁等)。
  七、除上述惠、潮、嘉三地之外,“客家大本营”里面的城市还有:福建龙岩、广东河源、韶关、江西赣州、吉安。除河源市为纯客家语地区外,没有第二个纯客家的地级市。梅州地级市被奉为客家方言根据,但梅州地级市也不是纯客家的地级市。
  八、客家方言主要分为:粤台片(包含粤北片、汀南片)、粤中片(包含河源片、惠城片)、赣南片(包含宁龙片、于桂片)、汀北片(包含长汀片、宁化片)。以上方言,均属于客家方言。但事实上似乎只有“粤台片”、“汀北片”两大片的人们比较有客家认同感。~~~~汀北片又叫闽西片,但事实上汀南的客家话属于粤台片;只有长汀县及其以北的客家话,才属于汀北片。
  九、虽然广东省粤中片(包括香港)、江西省赣南片的部分客家人搞不清楚自己属于客家系。但四川、广西、台湾等地的客家人,却很清楚自己的客家身份。客家籍的定型,是在广东梅州地区,凡是从梅州地区(清朝嘉应、大埔)外迁的,都比较有客家认同感。
  十、客家地区,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大本营”。位于五岭东段,几乎都属山区,或半山区,或山间平地。因此也借五岭的别称,称为“岭峤地区”。客家地区的别称,就是岭峤地区。客家话既略称为“客语”,也略称为“峤语”。客家人,也称为岭人或峤人。

梅州客家的民间故事
1、石古大王的传说。
远古时候,兴宁县神光山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全是荒山野岭。山里野兽经常到山脚下的村里觅食,弄得村民不得安宁。村里有个姓石的少年,从小练出一手掷石子的武艺,石子掷出去百发百中。他决心要为群众除害。
一天,忽闻有人大喊“狼来了”。他抬头一望,只见远处一个人牵着一条牛边跑边叫。这少年邀了几位同伴追了上去,一个石子就把狼砸得脑袋开花。又有一天,距神光山只有三里远的黄矾塘来了一头老虎,附近的人吓得不敢出门。石少年邀了十多个同伴,带上石头,分乘三条竹排从水路出发。当竹排经过一处芦苇丛岛时,突然,“呜”的一声,从芦苇丛中跃出一头黄斑老虎,又扑上一条竹排。那竹排连人带虎跌落水里。老虎泅水上了岸,人也跟着上了岸。这时,另二条竹排上的人已赶了上来。他们拿起石头一齐向老虎掷去,不费很大功夫就把老虎打死了。以后,那位姓石的少年掷石子的武艺越学越精,各处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野兽渐渐少了,人民生活也就安定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石的少年,在神光山上设坛奉祀,称他为石古大王。南越王赵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护国石古大王。
2、田伯公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有九个凡人炼仙。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彩楼,上面站着太白星君。他是奉玉皇圣旨来考验九位炼仙人的。
太白星君喊道:“你们快上前面这座山,看谁先到山顶。”其中八人听后都争先恐后向山上跑去。眼看就要到山顶了,谁知那山忽然高了一层,他们只得继续往上跑。不知跑了多少时间,那山也不知高了多少层。到后来,他们实在跑不动了,便手足并用爬着前进,这时,山也不再升高了。他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留在山下的那个人,看着那八个人又跑又爬,心想会累死的,便蹲在田坎下不敢出来。这时,太白星君对爬上山顶的八个人喊道:“你们都往下跳吧!”蹲在田坎下的那人一听,吓得更加不得了。他想,从万丈山顶上跳下来,不摔成肉酱吗?他正想叫他们不要跳,但是,来不及了,他们已往下跳了。怪!他们竟没有摔下来,被一朵彩云托着,被风送到太白星君身边去了。蹲在田坎下的那个人,感到十分后悔,大声喊道:“等等我!”太白星君把仙扫一挥,答道:“太迟了,你就蹲在那里做田伯公吧!”他果然变成一块石头,做了“田伯公”。
3、酒翁石的来历
酒瓮石,位于五华、龙川交界的霍山大岩前,数十丈高,黑褐色,中间大两头小,样子很像倒放的酒瓮。这样的奇形巨石呢?原来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从天空运送这块石头到潮州造桥,经过霍山。为了不让凡人认破,他仙笛一吹,天空忽然昏暗下来。恰好下面有姑嫂俩人经过,小姑对嫂子说:“嫂嫂,你看天上乌猪飞过,会下雨了,我们快回去吧!”嫂子朝天一看,说:“有什么乌猪飞过?是一块大石头呢。”话音未落,一块巨大的石头笔直地从空中掉落岩前,原来做嫂子的身怀六甲,识破了仙机。
一此后,这块石头成了宝石,从缝隙里流出了香甜的美酒,能供岩寺里的和尚和游客尽醉一番,由于会出酒,便叫它酒瓮石。太乙岩寺里有个贪心的和尚,他认为出酒的口太小,不如把它凿大,让它多出酒,这既可畅饮,又可卖钱。因此,他找来钢凿,把口凿成碗口大。可是,酒不出来了,出来的竞是又苦又涩的卤水。

、糍粑爱吃裤爱着

“糍粑爱吃裤爱着”,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句俗语,原指办事圆滑,面面俱到。后来演变成讥讽既要面子又贪婪的人。这句俗语的由来,有个有趣的故事:

从前,姑嫂俩一起缝补衣服时,被狗虱(跳蚤)咬得奇痒难忍,便放下手中活计捉起狗虱来。姑嫂俩看到狗虱脚这么小却能跳那么高,嘴巴这么短咬人又那么痒,便争议起小狗虱是什么变来的问题。一个说,是人腋窝里的汗垢变的;一个说是烂衫的布丝变的。双方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争来争去,争到阿姆跟前,请阿姆来裁决。为了取胜,各自暗示阿姆为自己说话,一个允诺做糍粑给阿姆吃,一个私下说会买条新裤给阿姆着。

面对姑嫂俩的暗示,做阿姆的心里想,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儿、儿媳妇都要讨她欢心,这样,糍粑有得吃,新裤也有着。于是她口出断言:“狗虱细细嘴巴恶,汗垢变腰身,布丝变成脚,糍粑涯爱吃,新裤涯爱着。”姑嫂俩听了都笑弯了腰,异口同声地说:“糍粑爱吃裤爱着,阿姆说话做事真圆滑啊”!

“糍粑爱吃裤爱着”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逐渐成为一句俗语,一直沿袭至今。

2、民间故事——“赌婆石”的传说

许久以前,五华县境内的琴江,流至梅林镇,江中有一块大石,高两丈余,堵在江中,使流水被迫从两旁流下。

相传在江边一个村寨里,有个少女,长得聪明又标致,天天上山去割 草,偶尔会唱山歌,来减轻疲劳。

无独有偶,邻村有个青年,是个耕田哥,有时上山去砍柴,多次也碰见那个割 妹,暗地里喜欢她。

有一天,割 妹在大石江边洗衣服,看见石顶上,站着那个砍柴哥,便唱首山歌来逗弄他:

妹在河边洗衫衣,哥在石顶打“武威”。

妹今赌你跳落水,跳哩同你结夫妻。

砍柴哥立刻回敬:

妹子洗衫石上 ,哥在石上唱山歌。

妹子赌涯跳落水,跳哩畀涯做老婆。

果然,他从石顶上跳下来,落在沙滩上,只受了点轻伤。她立刻走上前去扶救他。从此两人就相爱起来,终于结成夫妻。人们称这里为“赌婆石”。《长乐县志》则称之为“堵河石”。

3、民间故事——“赏月赛诗夺状元

古往今来,在许多中外文人墨客中,赏月抒怀,吟就了多少名篇绝唱。然而,在我国开科取士的漫长岁月中,以借中秋赏月,即席吟诗,竞夺“状元”的故事,据知却只有一例。

说的是在明朝,在一次秋试科场中,广东的伦文叙与两湖的柳先开,同科竞逐头魁,难分伯仲,相持不下。这可难倒了主考官,只好请皇上亲临面考。皇帝不露声色,不声不响,于中秋之夜,邀约伦文叙、柳先开以及主考官等人一同赏月。那一夜明月高悬,满地清辉。茶序间,皇帝指着天上的月亮,叫伦、柳两人即席吟诗,看谁吟得又快又好。那柳先开自恃才思敏捷,抢先吟道:“读尽九州天下赋,吟遍五湖四海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

伦文叙不慌不忙,接着吟道:“潜心奋力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遇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

皇帝一听大喜,说两人都吟得不错,只是在大气磅礴上伦诗略胜一筹,当即钦定他为当科状元。

到客家网站或者是客家地区的贴吧去找,很多的。

客家人宋湘的故事。
宋湘(1756-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人(梅县白渡人)自幼聪颖过人,稍长即名闻遐迩,清中叶杰出的诗、书、联、对奇才,亦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官,37岁中乡试解元,44岁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曾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广州粤秀书院院长,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云南曲靖府知府等职,70岁高龄时升任湖北省督粮道71岁于任上去世…….
诗对故事:
宋湘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联对奇才,著名的联对如: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黄昏。
南客栈北客栈南北客栈客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
这些联对、故事,至今在客家民间广为流传。
必成大器;宋湘七、八岁就进村里的蒙馆读书。一天晚上,他和老师在馆门口的土墩上乘凉赏月。老师触景生情,念出一句上联:二人地上坐;宋湘举目眺望,明月当空,也有所悟,对道:一月天边明。老师十分欢喜,从此对他的学习特别关注,经常邀他晚间到馆里辅导。一晚辅导到夜深鸡啼,老师担心他独自回家有什么不测,便提着灯笼送他回去,将至家门,要过一条小溪。老师见溪里映着满天星斗,念出一句上联:
深夜过河,脚踏满天星斗。
宋湘想了一夜,都没对上。第二日来到馆中,他见老师打扫寝室,将挂在壁上的山水画卷起,马上悟出下联:清晨折画,手卷万里江山。老师十分惊喜,心中暗想:宋湘将来必成大器。
巧对借宿:
宋湘年青时,有一次路过一山村,天色快暗了,他正愁不知何处借宿,忽见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到路边井里挑水,宋湘便问:“姑娘,我走得太累了,天又快黑,能不能到你家借宿一晚?”那姑娘见是秀才,便说:“我有对子,你对上再说吧。”宋湘说:“你念给我听听。”姑娘便打量着宋湘念道:邋遢秀才穿着邋遢衣,邋邋遢遢遢下地。
宋湘见姑娘说得切情切景,也打量对方一番,然后念道:扭捏姑娘梳着扭捏鬓,扭扭捏捏捏上天。
姑娘一听,对得很巧,便说:“请你稍等片刻”。然后连忙挑水回家,向父亲说明原由。父亲听后说:“谅他真有才学,快请他进来。”于是,那晚宋湘就住在姑娘家里,还受到热情的接待。
阿嫂出难题:有一天,宋湘的阿嫂要考小叔子。她说:“人家都说你是广东才子,不知是不是言过其实。今朝照镜梳头的时候,我想出一个上联是:‘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
你能对吗?”宋湘一听,颇感意外,心想十一个字里,有三个虚字,四个实字,虚实夹杂,数目铺陈,不大容易对上。
到了日落时分,恰好有人来访,家人上灯侍候,作操迎客。一时间,四壁摇影,触发了宋湘的文思,忙举起双手,连连呼喊:“嫂子,嫂子,下联是:‘孤灯挂壁,二人作操四低头。’
鱼鸭巧对: 一日,宋湘与几个访友沿江岸而行,忽见江中一群鸭子戏水,有一人便道:“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单一”。
宋湘一听,应声对道:“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众文人佩服宋湘才思敏捷,纷纷让他先行。
被卖蔗妇女难倒:宋湘才思敏捷,但也有被人难倒的时候。有一次,他去买甘蔗吃,卖甘蔗的妇女见是宋湘,便说:“我出个对子,你能对得上,我把甘蔗送给你吃。”宋湘说:“好。”妇女念道:“大柘(蔗)八尺长,撩动凤髻。”大柘、凤髻是附近的地名。
宋湘一时对不上,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吃饭时,他的牙齿被沙子顶住,他灵机一动,终于对了出来:“小沙从(松)口入,顶住龙牙。” 小沙、松口、龙牙是梅县的地名。
老渔翁送鱼:宋湘有一次外出散步,见一老渔翁提着一篓子鱼,渔翁早知宋湘文才出众,便说:“宋先生,我出一个对子,你对好了,我把一篓鱼送给你。”宋湘说;“好”。老渔翁说;“老公打鱼老婆食,老打老食。”
宋湘一听,觉得有些难对。他皱了一下眉头,忽然一拍大腿,说:“有了!”然后朗声说道:“公平买肉公平卖,平买平卖。”
渔翁只好将一篓鱼送给宋湘。
宋湘巧对叶一枝:河源有一才子叶一枝,自命不凡,闻知新任惠州大守,聘来宋湘当丰湖书院主讲,心里很不服气,认为惠州这么大,难道无人当主讲吗?何必请来嘉应人。他立意要难为宋湘,给他一个下马威。
一日,叶在河源见到宋湘,自我介绍说:“宋先生才学渊博,仰慕之至。今能聆听教益,当顿开茅塞。现在一联,望不吝赐教。‘朝革弱兵,湘中不用水三点。’意思是讽刺宋湘是弱者,无大作用。宋见此人素未谋面,却气势汹汹,毫不讲礼,心想对他这种人,必须当头一捧,让他清醒清醒。适有人告知宋湘:“此人系河源狂生叶一枝也。”宋湘有了主张,不动声色,故作深思之状,片刻,对道: 雷劈枯树,天上难容叶一枝。
接着又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余亦偶得一联,亦幸不吝赐教:‘虫蛀凋松,枝枯叶落一光棍。’“
叶一枝来势汹汹,本想难倒宋湘,岂料反成了宋湘嘲笑的靶子,叶苦苦思索,无法应对,不觉脸红耳赤,灰溜溜的走了!
一联解小店之急:有一日,宋湘到村头散步,路边有间小店,系其同宗开设,店主为人忠厚老实,平买平卖,生意本来兴旺。宋湘见店内商品所剩无几,问后才知赊欠惊人,资金无法周转。宋湘甚感同情道:“年关在即,吾为你拟一对联,张贴店内之上,使乡邻理解,谅可扭转局面。”店主称善,随即取来纸笔,宋湘一挥而就:旧岁因赊,赊来赊去,一副本钱浮在水;今年求现,现买现卖,三分利息稳如山。
店主应命于除夕贴出,乡邻果然通情达理,一般不敢再言赊欠,就是旧欠也纷纷清还。生意恢复兴旺,老板十分感激宋湘。
点心店偏偏不点心: 一次,宋湘为一间点心店写招牌,故意把心字中间的点漏掉。招牌挂出后,轰动一时,引得各方人士都来观赏。有的说这是古体;有的说这是草书,因为是宋湘才子写的,所以无人敢说写错了。由于去看字的人络绎不绝,点心店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兴隆。
后来,宋湘又从那间点心店门口经过,店主说;“先生写的招牌好是好,可惜中间少了一点,大家都猜不出这是什么字体,未免美中不足。”宋湘听后笑一笑,拿笔补上一点。从此,点心店的生意便日趋冷淡,因为心字有点不奇怪,所以无人去看字了,顾客也就少了。
宋湘曾经游学、讲学、任职之地: 惠州丰湖书院、广州粤秀书院;云南曲靖、永昌等地。

  • 广东客家民间流传久远的卖屁香的故事
    答:广东客家民间流传久远的卖屁香的故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TET阿智 2012-04-04 · TA获得超过1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卖屁香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两兄弟要分家,可他们家只有一头牛,...
  • 客家桥梁故事:撑起梅州经济的七座桥
    答:凭借卓越的工程成就,赢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成为梅州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每一座桥,都是历史的脚印,是梅江河畔的故事,它们见证了梅州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共同撑起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岁月流转,但每一步都留下了宝贵的记忆,每一座桥都铭记着梅州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 客家历史老故事,以弘扬客家民俗、风情等独有的客家传统文化老故事
    答: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15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
  • 收集客家民间故事3百字左右
    答:“天理良心”的故事 相传从前,在客家某地方有个叫天理的人,为人憨厚朴实。一天,他上山打柴,发现路上有根橙黄色的直条树枝,拿起一看,竟然是根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条。再仔细看时,发现一端写着“天理”,另一端写着“良心”的字样,中间还划条直线呢。他一时惊喜得心直跳:“这是怎么回事?是...
  • 讲几个关于客家人的传说
    答:这故事当地很多老人都听说过,并且会讲,它告诉我们“三山 国王”是宋帝�赐的。由此可见,“三山国王”是抗击侵略的一面旗帜,是岭东人民世代学习的榜样,是英雄神。 埔寨镇三山国王庙现已发现有十二座。客家人过年的习俗与传说 每年春节的年初一和年初二,客家地区在过去有不动扫帚的习俗。
  • 求河源客家老故事(3个)
    答:老城鳄湖的化容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位其貌不扬的姑娘,在桂山采桂花为生,一天她进城卖桂花药,正好碰上皇帝派人在湖边搭台选妃,观看的百姓人山人海,姑娘也挤进人群翘首观望,谁知一不小心被挤落水里。奇怪的是当她被救起来后,变得如出水芙蓉,艳惊众人,于是当场被选入皇宫。此后,...
  • 客家人春节风俗有什么历史故事?
    答:河源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沿海与山区的交界之处,这里聚居的90%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东晋战乱时原藉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人,经过几次艰难拔涉,时延1050年,迁徙到赣南、闽南、粤东北等到地方,在继承原中原地区某些文化风俗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个独特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其最为明...
  • 百年茶树见证客家人与茶的故事
    答:温奕昭家是种植“鸟舌茶”的典型代表,他们将对茶的热爱代代相传,不仅自家种植,还保持着品茶的传统。在母亲彭月香的影响下,他们家人的健康状况良好,长寿秘诀之一也被认为与饮茶有关。梅州的茶叶种植不仅限于家庭,全市范围内的茶园连片,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故事。清凉山被誉为“茶乡...
  • 有哪些客家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答: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
  • 驼樵不懂转肩的客家俗语故事
    答:1、驼在客家中意味着抬,樵指樵夫,驼樵不懂转肩息形容一个人很顽固,刚愎自用。2、驼樵不懂转肩源自于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到一客家休息时,发现樵夫背柴的时候不懂得转肩,于是做出这种感慨,表明对这个人的顽固做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