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1、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

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5、泥玩具
泥玩具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传统艺术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

【传统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北部,又称为承德离宫或是热河行宫,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皇族夏天避暑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三代时期,并大约耗时9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广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的途中路过承德,发现这里地势良好并且气候宜人,尤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能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以及山峦区等四大部分,而雄伟的寺庙群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半环于山庄的外围,映射出当时的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以其独特的风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杂技文化】

河北省吴桥县是世界上著名的“杂技之乡”,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吴桥杂技文化,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地区以及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河北自古就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了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而在很久以前吴桥地区就是冀州大地杂技最为密集的地区,在晋代墓室中就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宋朝年间,杂技开始出现于民间,出现了“勾栏”、“瓦舍”等杂技演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吴桥杂技最为鼎盛的阶段。吴桥杂技文化历经两千余年并不断丰富发展,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其影响远传世界多地,因此流传着“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美谈。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国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棒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民俗】

昌黎地秧歌作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昌黎地秧歌以表演者自由灵活地扭动,同时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而见长。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秧歌队伍在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就会遍及昌黎城乡,这里的人们自我娱乐并且参与演出,是昌黎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分场子秧歌以及排街秧歌,均以行当表演为主。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1、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多数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2、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3、丝弦戏

丝弦戏,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

4、曲阳石雕

河北省曲阳县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5、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书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西河大鼓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丝弦戏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曲阳石雕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梆子



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均为闻名世界的河北民间艺术。其他如陶瓷、皮影等也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 《蔚县剪纸》--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等美誉。蔚县剪纸内容丰富,素材涵盖了戏剧人物、戏剧脸谱、花鸟鱼虫、风景名胜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等2000多种。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吸收了诸多蔚县剪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武强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武强是我国五大年画产地之一,本书以平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强年画,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 唐山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叫"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老呔儿影"等,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均为闻名世界的河北民间艺术。其他如陶瓷、皮影等也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
《蔚县剪纸》--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等美誉。蔚县剪纸内容丰富,素材涵盖了戏剧人物、戏剧脸谱、花鸟鱼虫、风景名胜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等2000多种。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吸收了诸多蔚县剪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武强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武强是我国五大年画产地之一,本书以平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强年画,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唐山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叫"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老呔儿影"等,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 河北的民风民俗 如:服装 饮食 民居 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急啊啊啊啊啊...
    答:当时天津戏曲舞台上河北梆子风靡一时,连京剧都相形见拙。河北梆子女伶在天津唱红后,影响了一批人,人才辈出,唱响了全国,外地纷纷来津邀角,北京、上海、河北、东北、江苏、湖北、山东、新疆、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都留下了天津河北梆子女伶的足迹。到了三、四十年代,河北梆子在天津逐渐衰落,有...
  • 打树花是哪里独有的一种民俗打树花的相关知识
    答:2、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除了花灯会、剪纸等传统民俗文化外,该县暖泉镇人还传承了全国仅有的300多年绝技-“打树花”。春节期间,蔚县出现了“十万...
  • 打树花是哪里独有的一种民俗
    答: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
  • 唐山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答:唐山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一、孙氏银器制作技艺孙氏银器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南,传统金银打制工艺源远流长,其种类大概包括:首饰、摆件、酒具,乃至于封建社会时王公贵族的饮食起居、冠袍带履等各个方面。二、滦州古城民间祭火风俗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有“祭火”、拜火之习俗,其中祭火之俗在...
  • 河北省阳原县以什么闻名
    答:河北省阳原县以剪纸闻名。阳原县剪纸简介:河北省阳原县以其特色的剪纸艺术而闻名,剪纸是当地重要的手工艺品。阳原剪纸以其精细的剪刻工艺和丰富多样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当地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五花剪纸的最早发源地,在桑干河沿岸,今阳原县境内,人类祖先的...
  • 河北有哪些风土人情
    答:3、石家庄丝弦 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家庄丝弦起源于明末,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丝弦剧种按其方位不同可以分为五路丝弦,即东、西、南、北、中五路,石家庄丝弦为“中路丝弦”...
  • 河北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答: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端午节文化展览、民俗游园会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总之,河北端午节是河北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通过庆祝河北端午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介绍河北民俗文化
    答:作为清代皇室的 “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 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 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 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 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 木兰围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1.戏剧艺术:南辛庄木偶戏;新颖调弦子腔;河北梆子;当代京剧...
  • 河北有什么河北有什么传统风俗
    答:1、河北有什么特产送人2、河北有什么特产3、河北有什么好玩的4、河北有什么特产 河北特产有哪些5、河北有什么特别好玩的旅游景点呢6、河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河北有什么特产送人 问题一:河北有哪些出名的特产?赵县的雪梨、赞皇县大枣、沧州金丝小枣、衡水的老白干、邯郸丛台大曲、藁城宫面、饶阳金丝杂面、白洋淀松花蛋...
  • 请问河北衡水市的习俗有哪些?
    答:河北衡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衡水市习俗:寅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衡水市的人们会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举行寅会游行活动。人们会打扮成各种各样的寅(虎)的形象,跳舞、表演和唱歌,以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好运。花炮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衡水市的人们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