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知道的7种教育方法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在一部名为《罗拉快跑》的法国电影中,女主人公罗拉接到男友的一个电话,要她在20分钟内筹到一大笔钱,并且给他送过去。否则,男友就会送命。罗拉来不及思考,摔下电话就往男友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想该怎么办。
罗拉该怎么办?电影分别演示了三种假设。在每种假设里,罗拉都弄到了钱,但是因为方法不同,故事的结果大不相同:两种假设里罗拉或者其男友死去,还有一种是皆大欢喜。
罗拉在奔跑中经常撞到一些人。但是每次假设中,因为罗拉在时间和动作上的细微差别,那些人被撞到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或者被撞到的时间不同,或者在有的假设里没有被撞到。
有趣的是,那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细微的差别,带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同一个人,也许因此撞了好运,也许变得很倒霉。
这话题转回到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严肃的、由不得半点马虎的话题。然而,教育也是有特殊性的。就教育的目的来看,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不同的。尽管家长们都会说:“希望孩子有出息!”可是,“出息”的标准是什么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生长的环境、遭遇的事情、父母的关系、学校的教育、相貌和体态……世界在复杂的联系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塑造着他。每一个孩子都是罗拉,或是被罗拉撞到的人。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和充满玄机。
对于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父母们来说,往往会带有一种希望,就是在某本书、某个事例中找到教育孩子的金钥匙。这把钥匙真的存在吗?
每一个孩子都是正在被塑造的人。世界是如此复杂多变,父母的小宝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说到底是: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告诉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多变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家们毕其一生探寻的真理。本章我们试图将几种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做一简单的回顾。这些教育方法,都经过了时间的历练,可谓教育园地的奇葩,但限于篇幅,我们也只能是摘其精要而已。
我们仍然要强调的是,在这些看似具有普遍性的真理下,不要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需要走自己的路。
家长们尤其不要忘了自己的影响力。正是家长的影响力,决定了孩子睁眼看世界的眼光。家长们是守候孩子的天使,家长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插上的隐形翅膀,或强有力,或软弱,或色彩缤纷,或色调单一。家长将引领孩子在如罗拉般紧急关口,作出怎样的选择,以及带有何种心态。
这把金钥匙正在家长们的手中。在家长们“特立独行”的实践之外,教育家的建议变得毫无意义。
1?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1800年,德国乡村牧师卡尔·威特有了一个儿子——小卡尔·威特。然而,小卡尔·威特却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父亲悲伤地说:“这是造的什么罪孽呀!上天怎么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呢?”可是,卡尔·威特有儿子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从此,周围人们就多了一桩事,那就是议论小威特的成长。
原来,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曾经立下誓言,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位非凡之人,以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那么,他的见解跟当时的教育思想有什么冲突呢?
当时的人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始于七八岁。而卡尔·威特却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尽管儿子不尽如人意,卡尔·威特还是踏踏实实地实行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教育下,小威特四五岁的时候,各方面的能力就已经大大超出了同龄的孩子。7岁的时候,小卡尔·威特已经远近闻名了。全国各地精英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考他,无一不是吐着舌头回去的。9岁的时候,小威特在国王的特批下进入大学学习,那个时候,他已经可以熟练的翻译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对于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精通。14岁的时候,小威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还在汉诺威做了不用底稿的数学演讲。等到小卡尔·威特18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柏林大学的一名教授了。
卡尔·威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孩子的天赋千差万别,但是在适当的教育下,禀赋低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有可能超过禀赋高却没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他们用橡树做例子说: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一颗橡树可以长成30米高,但是要真长到30米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14米左右。倘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米-9米。但是如果好好侍弄,橡树或许可以长到18米甚至25米。同样的道理,即使生长下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放任不管,充其量只能成为20度或30度的成人。但如果教育的好,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甚至90度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甚至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卡尔·威特还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一个具有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便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度能力的成人;倘若到10岁的时候,至多也只能具备60度能力了。卡尔·威特主张从孩子出生起就进行教育。他认为,孩子出生到3岁之前,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记忆不是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通过观察,将事物印象原封不动地做了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中,这段婴儿时期的“模式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卡尔·威特对儿子的教育是严格的,但是他并不是把教育建立在儿子的痛苦之上,相反,他很注意培养小威特的兴趣,从不用填鸭式的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对孩子进行讲解。跟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小威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玩耍和运动上,然而却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在父亲的帮助下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尽管小威特一鸣惊人,但卡尔·威特并不想将儿子培养成只有专业知识的学者。他说:“我只是……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我喜欢身体和精神都全面发展的人。以我儿子为例,每当我看到儿子只热衷于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刻想办法纠正他这种倾向。人们以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所谓学者……那些具备常识和爱好广泛的青年为凡夫俗子,贬低那些善交际、具有生活情趣的人。我怎么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学者呢?”
为此,卡尔·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儿子的爱好。在他们的住宅里,绝不放任何没有情趣或不相协调的东西,住宅的周围也栽着一年四季常青的花卉。他也很注意陶冶儿子的情操。只要小威尔做了好事,就马上表扬:“做得好!”他还为小威特做了一个“行为录”,将他做的好事记到上面作为永久纪念。在他的鼓励下,儿子成为一个精神饱满、健康活泼的少年。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影响了很多人。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德兹博士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教授斯特娜夫人。他们在研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1918年出版)后深有感悟,开始借助书中的方法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训练孩子。结果,小塞德兹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斯特娜夫人的女儿维尼夫雷特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5岁就已经在报刊登文章了。
2?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1905年,6岁的小塞德兹跟别的孩子一样上小学了,上午9时他去学校被编为一年级,可是中午母亲去接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内,小塞德兹结束了小学学业。
塞德兹博士曾经这样介绍他:“塞德兹今年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研究生们头疼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塞》等原著作品。后来,他擅长古典语,还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利、亚里士多德、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的孩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作品那样容易和感兴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通晓我国政治和宪法。”
这样的孩子,真的不是上帝创造出的神童吗?塞德兹在不朽之作《俗物与天才》中给予了解释,他告诉大家,这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必然的结果。
庸才是怎样产生的?塞德兹认为,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行为受到限制、循规蹈矩、内心压抑的儿童,长大后必然成为庸才。因为他们在孩童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漫长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否定了。因此,幸运的小塞德兹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和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饿了就进食;他很少受到大声的指责,总是被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却用了很少的时间完成了别的儿童8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小塞德兹的高效率学习来自他对学习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他从来都是自愿学习的。父亲从来不把他束缚在书桌前,而是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他所获得的知识,几乎都是在近乎玩耍的状态中掌握的。有一次,父亲给他带了几块眼镜片,他就淘气地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不一会就喊眼花。然后,他又一只手拿近视眼镜片,一只手拿远视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礼拜堂的塔尖突然来到他眼前!从此,小塞德兹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还有一次,小塞德兹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就把它抱回家,央求父亲医好它。于是,塞德兹找到了他的医生朋友,轻而易举地把小猫的伤治好了。这件事情让小塞德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他觉得知识真是一件美好的东西!
孩子的好奇心是宝贵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有的孩子会把家里的钟表拆得乱七八糟,有的孩子会不停地提出问题,把父母问得很心烦。塞德兹认为,这些都是需要父母慎重处理的,塞德兹曾亲眼看到,他的妻弟因为孩子把怀表卸开而大打出手。当时,塞德兹上前拦住他,他却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孩子却抽泣着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想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这个孩子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跟一个马戏团在一起,坚决不肯回家。
塞德兹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他总是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带有失意、恐惧等负面的情绪,他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它能毁掉孩子。”品质也是他强调的重点,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敢作敢为,不怕失败,而且父母的品质是孩子品质的一面镜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 塞德兹如是说。
塞德兹还有一个发现是:音乐可以造就“天才”。他很早就注意到,摇篮里的小塞德兹哭闹的时候,只要一听到悦耳的琴声就会停止,还会露出愉快的微笑。他把这一发现应用到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总结说,如果小塞德兹称得上是“天才”的话,那么音乐就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
3?M?S?斯特娜:自然教育方法
在女儿12岁那年,斯特娜夫人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写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方法》,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书中很多观点与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互相印证,但是添加了更多元素。特别对于有女孩子的家长来说,其中的一些观点更值得借鉴。
母亲的重要性斯特娜夫人认为,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孩子的未来命运有时就操纵在母亲的手中。那些没有准备好承担困难或者准备将困难交给保姆的人,最好不要做母亲。
胎教的作用没有一个母亲会给婴儿吃有害的东西,可是她们却在怀孕时不注意饮食。事实上,母亲的食物对胎儿的健康是很有影响的。除此之外,母亲的情绪也很重要。一个怀孕时常哭泣的母亲,很可能会使胎儿发育不良。有的母亲不想要孩子,因而对肚子里的胎儿怀有怨恨的情绪,生理学家说,胎儿是会感受到的,这样的胎儿出生以后也不会觉得幸福。因此,如果想养育健康宝宝,母亲在怀孕时就应该合理膳食,保持好心情。
教育从训练五官开始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开发和利用,就永远得不到发展。因此,她就从听力开始对女儿加以训练。她不会唱歌,就采用朗诵的办法,她发现,随着诗的语调的变化,孩子的反应也在变化。另外,她还买来发出乐谱7个音的小钟,并系上不同颜色的发带,培养孩子的听力和对色彩的感觉。这样的小道具还有很多:蜡笔、彩色小人书、名画的摹本……维尼对这些都很喜欢。“我绝不强迫她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发挥她的能量。”斯特娜夫人说,“我只是为了不让她精力白白浪费掉。孩子总有事干,就绝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因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了。”
语言的功能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所谓发展孩子头脑的手段,就是指尽早地开始教孩子语言。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6岁之前,加紧教其准确的语言,这个孩子就一定可以快速发展。斯特娜夫人还强调,不要教孩子那种不完整的语言。“我从女儿出生起,就尽可能对她说准确而漂亮的英语。”维尼还不到1岁,有位朋友对她说:“维尼,让我看你的汪汪。”维尼纠正说:“这不是汪汪,是狗。”朋友惊讶极了。
书写和读书斯特娜夫人的时代,打字机十分盛行。于是她就用这个工具教女儿打字,练习拼写。维尼不到3岁就学会用打字机写诗和文章。之后再学习用笔写字就容易许多了。维尼还很喜欢读书。斯特娜夫人很注意书的选择,她认为,一个人最初读的是什么书,往往决定一生的读书喜好。
趣味数学一开始,维尼对学数学非常抵制,这让斯特娜夫人很头疼。后来她发现,维尼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教法不对头。一位数学教授建议她从数字开始。于是斯特娜夫人就用游戏的办法把女儿带入数字的世界。随着游戏越来越复杂,女儿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不仅仅是游戏同小威特和小塞德兹一样,维尼的很多知识也是从游戏中获得的。为了使她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斯特娜夫人开设了与之相匹配的游戏。例如,“蒙眼睛”游戏可以发展触觉,做布娃娃可以加强手指灵活度,“卡片游戏”可以提高记忆力。
培养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也是孩子必要的能力。维尼曾担任“美国少年和平同盟”的会长,有一次她接触到一个因瘫痪而厌世的少年,为了帮助他,就教他世界语。这个孩子很快活泼起来,用世界语和各国孩子通信,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
4?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19世纪末的一天,罗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测试。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测试题目是专为正常儿童准备的,而考生中却有一部分是低能儿童。然而,结果更加出人意料,那些低能儿童全部通过了测试,而且成绩并不比正常儿童差。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当时的意大利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成绩来源于蒙台梭利对自己观点的实践: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
面对这些成绩蒙台梭利并没有满足,反而进行了更深的思考:为什么正常儿童的成绩并不比低能儿童优异?如果低能儿童能达到这个成绩,那么正常儿童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蒙台梭利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是被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延误了。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未来寄希望于大多数的正常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不能忽略的大事。为此,她从校长的高位离开,回到罗马重新注册做学生,开始研究针对正常儿童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7年以后,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正式成立,它成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为此,蒙台梭利说:“7年来,我一直有一种预感,那些成功运用在智障儿身上的教育方法,其原理必然也能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效果一定更好。”那么,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儿童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在蒙台梭利的词汇中,“工作”一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她所谓的“工作”,泛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她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性和人性特征,“儿童的‘工作欲’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在顺利的环境下,工作的这种本能会自然地从内在冲动中流露出来。”因此,编制适合孩子的教具(蒙台梭利更喜欢称之为“工作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们很喜欢操作教具,并从教具中获得满足与乐趣。在蒙台梭利的教具中,教具取代了玩具,成为重要的辅助者。蒙台梭利根据人的感官,设计了各种独特的教具,例如由10块粉红色的木头组成的粉红塔,就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触觉和视觉。
儿童的“内在需要”人类成才的规律是什么呢?正如孩子生下来会慢慢变高。蒙台梭利认为,生命是自然发展的,从受精的那一时刻起,生命就遵循了自然法则,按照大自然预定的计划开始自我活动。而推动发展的正是“内在需要”。
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会自己去寻找奶香。人类就是在“内在需要”的推动下,去寻找所需的东西,实现成才目标。儿童也是一样。因此,独立不仅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也是成长的条件。如果大人一味地代替儿童选择,儿童就会成为被动的容器,他成长的天然秩序就会被打乱。另一方面,失去了主动性的儿童,也会排斥被动的安排,对那些自己并不是喜欢也不需要的东西失去探索的兴趣,学习的意愿也就无从谈起了。
大人应该尊重儿童的“内在需要”。在放手之外,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内在需要”使儿童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大人可以为之打造一座桥梁,使适应的过程更顺畅。蒙台梭利将之称为“有准备的环境”,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就是一个范本。
教育的黄金时期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开始自受孕的那天,教育也应该从那天开始,而0-3岁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借助“吸收心智”的内在助力,会无意识地进行外界印象的大量、完整的吸取,以完成从无到有的积累。这时他的大脑会快速发展,年龄越大,启发、培养就会越费力。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蒙台梭利的观点。
蒙台梭利还非常注意对儿童的感官训练。她提出“敏感期”的观点,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各种器官都有一定的敏感期,如果这时期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官能就会事半功倍地迅速发展。她甚至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放到阅读之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由和秩序“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这种自由是以秩序为前提的。蒙台梭利允许儿童遵循“内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和操作教具,但是在玩下一样时,必须把前一样东西收拾好。她不赞成用体罚或奖励来诱迫孩子遵守纪律和学习,认为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5?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斯宾塞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里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为此,他提出“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斯宾塞的理念来自于他对孩子天性透彻的了解。例如,所有的孩子都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他们可能花上一个下午观察一窝蚂蚁的活动,却不愿意花20分钟背一首诗。家长们或许觉得孩子的观察是浪费时间,殊不知,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一样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当斯宾塞发现儿子对蚂蚁感兴趣时,就加入了儿子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他们仅仅是看;第二天,斯宾塞就拿出了“研究计划书”:蚂蚁吃什么?怎样分工?用什么工作?用什么走路?一系列的问题更加勾起了小斯宾塞的兴趣,研究持续了一个夏天,小斯宾塞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系统学习的方法。
斯宾塞也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父母真诚相爱,就无需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友爱和美善;如果家庭气氛平等、和谐,家庭成员彼此赏识,孩子就会学会体谅、关心他人。
斯宾塞认为,要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就必须培养他快乐、自信、积极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一些误区:
过分的批评“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对孩子恶言相加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孩子也有自尊、自信、自爱,如果他们的这些正常的需求被扭曲,长大以后难免有生理缺陷。
冷漠和麻木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对孩子来说,冷漠和麻木是最具杀伤力的行为。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这是很多父母的毛病。他们把自己的选择强加在孩子头上,用自己的希望制造孩子的遗憾,当孩子在父母的道上疲于奔命,成功也就遥不可及。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走自己的路。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为什么不看看孩子的优点呢?父母自己不也有很多缺点吗?过分的挑剔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6?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1955年的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音乐学院的孩子们——30名幼儿和小学生拉起巴赫的《罗迪协奏曲》。
合唱团的成员赞叹不已。他们想不到一群孩子能把这么难奏的曲子诠释得如此精彩。“奇迹!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合唱团指挥者说,“我可以听听小孩子的独奏吗?”
被点到的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他拉了巴赫的《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
下一个被点到的是最年幼的孩子,她拉了维瓦特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
合唱团团员们震惊了,继而被深深地感动。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早在松本音乐学院创立之初,铃木就表示:“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借我的新思想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方面协助做一些工作。”就这样,铃木以松本音乐学院为中心,开展了才能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铃木发起的小提琴教育法革命”。
所谓的“小提琴教育法”,是通过教会孩子们拉小提琴,使孩子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从而获得优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上,铃木所培养的那些在音乐上有出色表现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同样优秀。一项对从幼儿园的才能教育训练毕业的幼儿进行的智力测验表明,这些幼儿的平均智商在160左右,而一般孩子的智商是100。
然而,这些孩子并不是铃木为了实验而特别挑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普通孩子的一部分。铃木认为,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特别是幼年期旺盛的生命力绝不能被抵制,教育者应该有正确的能力,即开发孩子的内心感觉。这就是铃木的“能力培养法则”。
铃木强调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他的家庭生活必须是欢乐和充满爱心的。那么,孩子的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呢?铃木的回答是,到那个时代文化能力的最高点。“假若将石器时代的幼儿由现在的我收养教育的话,大概不需要多少时间,那幼儿将会被培养成为能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铃木如是说。
铃木很注意体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认为,大人应该与孩子“交心”,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孩子们喜欢张扬而不喜欢责备,喜欢从游戏中学习,喜欢遵循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喜欢由易到难的深入,这些都是自然、科学的规律。而大人们的功利心态、怀疑态度往往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7?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随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已不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持这种新教育观的教育家不在少数,多湖辉就是其中一位。
与众多以理论见长的教育家不同,多湖辉更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他认为,增强孩子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因为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还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湖辉的著作颇丰,下面仅就他的观点举例介绍:
教导孩子思考怎样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聪明?多湖辉认为,人

  • 孩子的家庭教育的7种方法
    答: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7 7.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这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时候就是不要过分的拿她人与自己的孩子做笔记,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也需要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为了确...
  • 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
    答:7、培养社交能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8、给予鼓励和肯定: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孩子取得进步、做好事情或者尝试新事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
  • 七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答: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
  •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不知的7个法则
    答:7、规矩法则 规矩法则--教孩子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答:1、树立榜样:榜样是用他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学 邻居, 教师, 英雄, 文学作品中的积极角色, 革命领袖的杰出品质,它们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是对还是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2、环境影响:父母应自觉...
  • 父母的教育方式
    答: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一个成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引导性。爱心细致的慈母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关爱性。绝不是家长式的粗暴型。有一些家长不懂得就以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关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用一种家长式的粗暴简单的方式,甚至是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往往效果时的气氛。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 家庭教育的20种方法
    答:家庭教育方法1 1学会尊重孩子的权利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鄙人决守时,能够适当地听取孩子的定见并且,跟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在做决守时,能够考虑采纳一些孩子比较合理的定见想要改动以往的家长教育观念,首先要学会去。家庭教育的几种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的几种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则...
  • 家长做好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答: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生活能力。9.注重道德教育: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为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打下基础。10.保持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家长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学前教育,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孩子不断变化的成长需求。
  • 孩子教育方式的有哪些?
    答:1、父母以身作则。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都是先骂一顿打一通再开始讲道理,这样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在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性格上容易变得更加偏激。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学什么特长,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家长不要强加干涉...
  • 好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好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尊重孩子: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与孩子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