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两厢代步车,致炫X和Polo Plus谁更适合精打细算过日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有买车的打算,致炫X和Polo怎么选?

我个人选的话,会选致炫X,就是因为性价比高。致炫X价格会比Polo稍低一些,而且整体内饰、外观来说是比Polo要更有质感。致炫X的官方综合油耗是5.2L/100km,而Polo的官方综合油耗是5.5 L/100km,致炫X完胜,而且提速也快,非常适合家用代步。再说Polo的优势就只是在于安全配置相对再齐全些,可是致炫X也已经做到了全系标配VSC,HAC,TRC系统,胎压监测、倒车影像,日常用车有这些已经足够了。

10万块钱选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在这个级别的市场中有着太多太多的选手可供选择,今天说的这两台可能就会让很多人犯难,它们就是大众Polo Plus和丰田致炫X,毕竟一个是大众,一个是丰田嘛。
其实这两台车同样作为一台A0级轿车,在尺寸上都不大,但是致炫X凭借着4.16米的车长和1.52米的车身高度还是略有优势,相比之下Polo Plus就是一台普通的两厢轿车,而致炫X却像是一台跨界SUV。
我们拿价格相似的两款车作为比较,分别是10.99万元的Polo Plus自动全景乐享版和和10.38万元的致炫X尊贵版,分别对应车系内自动挡的最低配和最高配,简单这么看下来致炫X已经有着较大的优势了,况且在配置中,两者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
LED大灯、无钥匙进入/启动、倒车影像都是非常实用且必要的配置,致炫X都有配备,而且车内还有皮质座椅包裹,触控液晶屏可以实现手机互联,但是在Polo Plus上面,中间只有光秃秃的一块板,还有一个手机支架。
其他像是外观内饰的设计方面,大家自行评判就好了,反正我个人会觉得相比大众的“套娃脸”,致炫X的造型还是挺招人喜欢的。
动力方面两台车的表现都大同小异,都是1.5L发动机,致炫X最大110马力,匹配CVT变速箱,Polo Plus最大113马力,匹配6AT变速箱,但是综合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致炫X的动力表现确实会比Polo Plus更好一些。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心里都已经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具体选哪个合适,大家不妨在评论区一起交流一下。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
“关注我的车家号有机会赢精美小礼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鹏鲜声你好,十万块左右打算买个车给老婆日常代步,看大家说飞度、致炫、POLO都还不错,哪台合适一点?

首先说说,这台10万元的平民小超跑“本田飞度”,来到中国市场上的时间比较早,经过了几次换代和改款,热度一直不减,但目前新一代的飞度还未国产,现款车型也仅仅有国五标准,所以建议还是在致炫和POLO里选。

而丰田致炫、大众POLO这两款车都属于不错的经典家用小型车,准确来说,现在应该叫致炫X和大众POLO Plus。

在这个级别来说,两款车最主要还是价格差距相对较大,致炫入门版只需要7万左右,在预算范围内可以选择顶配。而新一代polo plus的起步价九万九千九,换代后比老款贵了2万2,也就是想开plus还得加钱。官方解释是因为polo plus取消了入门款产品线,入门即中配,所以其实新款的升级不是体现诚意,而是强行消费升级。更何况入门版的车型还是手动版,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否能够接受,选择自动挡还得再上一万块。虽然两车都有一些优惠,但是预算范围polo也只能选入门版的车型,也就是乐享版。

很多海外版车型国产后都涉及到减配,比如说POLO,外观和海外版保持一致,运动更多线条设计,看上去就是一台小高尔夫。但车身颜色只有5种,比海外少了6种,连颜色都减配还是少见。还好配置上有进步,虽然上一代被吐槽的卤素大灯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不过能选择到的入门车型标配了定速巡航、电动天窗、多功能方向盘、空气净化还是有很大进步。而致炫X配置日常实用性更强,相比POLO,除了那些,还多了车顶行李架、无钥匙启动和进入、中控液晶屏,最主要的还有LED远近光源、LED日行灯和倒车影像,对驾驶不太熟悉的女司机或许更体贴。

POLO PLUS顾名思义就是大一号的POLO,但是空间上没有大的优势,相比较致炫X来说,POLO PLUS刚好可以和致炫X进行对比,POLO PLUS在轴距上长了14mm,而致炫X在高度上多了71mm,基本上就是前者注重腿部空间,后者注重头部空间,半斤八两,都差不多。但致炫X属于两厢跨界车,致炫和致炫X可以有两种选择。

另外两款车的动力差异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没有差异,它们均搭载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都有点儿肉。不过对于你媳妇日常代步也可以满足。

总的来说,两台车都是在小型车市场有不错口碑的,如果你媳妇没有特别喜欢或不喜欢的品牌,我们更推荐你选丰田致炫X,配置更实用,价格更实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