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在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怎样才能振兴本地的戏曲文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地的戏曲文化?

与古时相比,戏曲已远远不止娱乐作用,就像你提问时,用到“戏曲文化”一词,戏曲常与“艺术”“文化”挂钩。
这是由现实情况决定的。
在这个纷乱的竞争环境,为莫愁女的重情感慨流涕,在驸马的离奇故事中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在文龙的以德报怨中萌生起男儿刚毅决勇......一个个形象是路标,即使看不到人生的目标,也会有所依恃,一扫人们常抱怨的空虚与心的慌乱。
累时我觉得老人的胸怀更安宁,而戏曲和古文,就是老祖宗的胸膛。
你在提问时也用到“现今”一词,可是戏曲这种形式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我们应该为此高兴。所以,无论它在变,还是守旧僵化,古老的故事有它不容置疑的力量。
其二,现今戏曲教化的作用尤为凸显,《拉荆笆》言孝,《梅花魂》言洁,《花木兰》忠孝两全(我却常记起“切莫要贪玩耍虚度光阴”一句)......警之戒之,戏曲里诗化的语句更有力量。自己有什么吃,首先敬上,“示其所啖”;回家后卸下行装,要先到长辈屋里问候;至于对爱情的态度,唉,我不敢多言......自由?当自由来临,你无所拘束,但是,你无比快乐吗?
之所以强调以上这两点,因为这是戏曲的“依靠与教导”作用,我总觉得,比娱乐更重要,因为我们不乏娱乐的方式。
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如今,戏曲不能以迎合的心态来演,剧本也不该以迎合的心态来写。是观众想要寻古问根,想要受到熏染,而不是戏曲来迎合观众。
把帽子变高了,把长袍变暴露了,把眉毛花俏了,舞台更亮了......更可怕的是删改唱词,或是轻易出剧本。比较起来,好似“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与“弦已断,恨难抚琴酬知音”。看你费劲心思,观众不忍心说不好,“称赞”说够华丽,够漂亮。委屈啊,委屈了剧团让戏曲低下头,委屈了观众看了场时装秀。
不是不能变!!!至于变的措施,实在涉及颇多,难以尽述,我也不敢妄言。据我所知,大家都称赞cctv11的布景与造型,它充分运用现代灯光与美学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典雅。换句话,cctv11给戏曲“配上了玉”,而不是“描上了金”。 (一次看《地方戏之窗》,一向不看戏的妹妹嚷着要买一套古装。)
至于振兴戏曲文化,我觉得各剧种是相通的,无“本地”与“外地”之分,因为大家面临同样的境遇,我也不相信多少戏迷只听一个剧种,而对其它剧种嗤之以鼻。方言或是性格不同,有所偏爱也有所兼爱。
振兴戏曲,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好在大家都感到了慌乱,一味抛弃,大家有一种心被掏空的慌乱。空荡荡,我们还剩下什么。甚至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共产主义与忠义孝悌不矛盾。所以,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古文化会有选择地复兴,而戏曲,会被青年再认识。
所以,我恳求并衷心期盼戏曲界人士不要忙乱,不要忙变。戏曲的危机不是因为其形式,而是前一段时间,整个传统文化面临危机,所以“变”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中国传统的雅与厚实,戏曲却把雅和含蓄丢了,恰得其反。
如今的传媒虽然先进,依然无法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富起来的农村,更有空闲看戏。前几天,村里两个庙宇相继唱了十几天戏,因为不需要太大排场,其中一个剧团分了两个班子,一个在邻村。演出的最后一天晚上,村民意犹未尽,团长在台上劝“大家不瞌睡吗,真的不瞌睡吗?还是睡觉吧,天不早了...”村民不依,只是鼓掌。终于加了一段才作罢。结束时,团长说“明年再见”,原来,因为大家喜欢这个剧团,村里约定明年还请他们。
从农村走进城市,戏曲获得了荣耀,而更多的观众基础在农村。所以,灵活的,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市场,就到哪里去。不要把农村与城市市场隔离开。
我知道,农村演出条件苦,没有鲜花与掌声。可不苟言笑的他们,在演出结束后,总会和同伴谈论“唱的真不错,有劲儿。”“把式好”,“嗓子够亮”.....诸如此类,没有专家评委那些专业名词,但每一句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不就想得到真心认可吗?
总结起来,大家不要慌,随着人们甚至政府发展观点的改变,我们处的位置不是等,而是练好本事,担起责任,整装待发。还有,放下架子,不是每个戏曲演员都可以开上私家车。无论如何,我们演员的地位今非昔比,还有什么比发自内心的赞赏更诱人呢!!!
还是强调,不要忙乱,不要忙变,药不对症。
可喜的是,心灵的回归是大趋势。
(感谢你提这个问题,我打字慢,只是认真地说心里话,也是乡野俗话。愿与君共勉,我们是一样的。)偲芯恭拜

戏曲这门艺术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我试着讲几点。首先,说它们全都衰落是不对的。有些戏曲还是很有市场的,如青海的皮影、山西晋剧、陕西秦腔、河南豫剧、黄梅、越剧等等。他们在目前看来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不过衰落只是推迟了些时间。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并不是衰落,这只是历史规律而已。目前戏曲只是发展到了低谷,并不是衰落。这就好像历史上朝代更替一样。历史上的戏曲也是这样,元杂剧没落了,发展出来了明传奇;雅部衰落了,花部就繁荣了。现在的戏曲正是处在这个转型时期。 现在戏曲貌似没落的样子也是有原因的。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讲,戏曲本身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化妆问题、表演问题、内容问题等。化妆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内容。由于戏曲化妆承袭了明制服装,引入了少量清制服装,又有繁复的水纱勒头、盔套甩发、旦角头饰等。这些东西在表现现代服装上很难被接受,但如果就用现代服装的话那又使戏曲失却了画般的美感(戏曲舞台上每一个演员走位都像一幅中国水墨画一样)。另外,有些戏曲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只知道程式,却不知道程式以外的表演要比程式表演更为重要。程式表演再好好练过功后是很容易表演好的,但程式以外的东西就是看演员表演功底和对生活的观察了(这种情况在昆剧里是比较少的)。最后,内容上也是与现代不符,能保留下来的剧目经典剧目除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真正保留下来比较常演以外。没有一出剧目是可以保留常演的。就算是以上三出剧目,也是国家大力扶持后才得以保留。真正国家不用扶持,能常演的剧目还是旧的经典。 那么客观呢?我就要说说观众的问题了。现在能看懂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了,使得表现力非常强的戏曲没有人能看懂(可悲呀)。人们还有一个误会就是欣赏戏曲是“听”而不是“看”。这就使戏曲的舞台表演性丧失在这种观念中了。戏曲是集音乐、舞蹈、美术、表演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单纯说听只看到了他的音乐性而忽视了它的其他三性。另外,十年文革对戏曲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它除了使演员断代外,还使观众断代。演出没有观众就好像商品没有市场,没有市场自然会被淘汰。还有,现代人都是很浮躁的,没有一个人愿意稍微安下心来去品品戏曲,当他真的品出味道后肯定会爱上戏曲。全中国有三百多个剧种,我就不信没有一款音乐是适合你的。只要你愿意去听。最好别说你听不懂,当你真正的了解了戏曲的音乐体系是很容易听懂的。 有人说:现代生活节奏快了,而戏曲唱腔多慢是一板一眼的,所以很难为多数人接纳。我认为是不对的,如果真是因为戏曲慢的话,那你可以听听京剧的【西皮流水】、【西皮快板】,豫剧的【二八板】、【二八连板】,晋剧的【二性】、【小流水】,秦腔的【二六板】、【代板】等等板式,它们的速度我相信,有的《双节棍》都赶不上。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地方戏中的方言问题。多数地方戏都适合自己的方言配套的,这很容易使一些观众听不懂唱词,也就不难理解的为什么喜欢的人越来越少。 振兴的话,从简而谈吧,主要需要三方面协作。 首先戏曲方面需要注重表演,扩大服装容量,内容贴近群众,培养新生观众,普及戏曲知识,讲解如何鉴赏,等。 其次观众方面要支持传统艺术,认真聆听内容,主动了解戏曲,了解音乐体系,了解如何鉴赏,不对戏曲文化排斥。 最后国家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我说说关于戏曲教育的见解吧,戏曲的教育我认为很重要,无论是地方戏还是京剧昆曲,起码在小学的音乐这门课程中教育中有一定的比重,孩子们多少应有些接触,从小不应该对戏曲产生抵触感。在语文和历史中也应有所比重,现在人教版中,关于京剧的内容都是选修,我认为这样不会引起学生重视,起码在与历史选择题中有一道题。(没写完呢)

宣传吧,最重要的就是宣扬戏曲的意义和内涵,让没有接触过存着偏见的人有所改观。或者巡回演出的方式,在各个高校演出,就像当初白先勇的青春版的《牡丹亭》一样,在年轻一辈中引起大的反响。
发扬戏曲一方面需要媒体新闻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戏曲的精髓魅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方面下些功夫,或多或少的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戏曲知识,也丰富对戏曲的了解。
其实戏曲在老一辈的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主要是在青年一辈中比较没落,但只要接触到中国文化沉淀下来的国粹的精华部分,还是会被其魅力倾倒的。本人就是从接触到戏曲课程,而逐渐的迷恋上我国的戏曲艺术的。
1

  • 你觉得现在的戏曲文化还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习惯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艺术形式趋于多样化和快节奏。不仅是黄梅戏,大多数传统戏曲在吸引新一代观众方面都很薄弱。目前,多元文化的融合正在加快,传统戏曲文化也必须适应当代文化的发展。如何挖掘其精髓,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建议:...
  • 谈谈你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
    答:作为一个对中国戏曲知之甚少的人,我觉得他就是一种曲艺形式
  • 现在年轻人对戏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答: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并不仅仅出现了像诗歌,小说这样依靠文本才能得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很多的其他文化成就并不是依靠文字才得以流传的,像戏曲,它能够流传到现在依靠的就是人们心中对于戏曲的热爱和它丰厚的文化积淀。戏曲又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它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是非常高的,现在的年轻人对于...
  •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你喜欢现在的戏曲吗?
    答:与其他形式一样,中国戏曲也有其固定的偏好。愿中国戏曲之花开得越来越多,给公众带来更多的快乐!虽然现在一些年轻人对戏剧没有太大的市场,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熟,他们会喜欢戏剧。戏曲是中国的地方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精神。中国戏曲与西方表演艺术有...
  • 中国戏曲文化不温不火,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留和发展戏曲文化?
    答:三,环境引导。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我们不应否认戏曲现在势微,也不要盲目自信戏曲一定会“大地回春”。应该适当在文化环境,传媒渠道中渗透一些戏曲的元素。四,传媒影响。关于戏曲的话传播,不管是网络也好、电视也罢,都可以做一写戏曲相关的栏目,比如前段时间北京电视台的《传承中国》以及...
  • 有人说”传统戏曲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放弃它。”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是中国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财产。传统戏曲是老一辈人所喜爱的娱乐方式,戏曲永远不过时。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戏曲,努力传承与发扬传统戏曲的精华,不让老一辈人的心血白费。传统戏曲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可以把现代的新潮流糅杂入传统戏曲,使传统戏曲跟上潮流,得到更好的发展。
  • 中国戏曲已被青年人忘记,对此你有何看法,怎么办?
    答:戏曲的好处:1、了解古典文学著作。京剧中以《三国》《水浒》《隋唐》《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很多。很多人小时候是通过评书了解文学名著的,现在也有很多人是通过电视剧来了解,京剧同样也是一个渠道,而且没有恶搞。2、提高审美情趣。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是经过二百余年的推敲而传承下来的...
  •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认识
    答: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认识,对于一些地方系比较喜欢,比如黄梅戏评剧这些都是一些优秀的文化戏曲。
  • 对于京剧文化,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答:对于京剧文化,你是怎么认识它的?京剧的美,主要还在于它的唱腔。五花八门的唱腔,是对各种地方戏曲的融合。因此产生出众多门派,练到精湛的唱腔,确实好听。戏剧的繁荣,靠人才,靠剧本。无论古装现代,要有新作品。比如古装反腐,包公断案,铁面无私是多好的题材,可以挖掘创新。现代戏剧就更多了农村...
  •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听京剧等传统曲艺这件事?
    答:不得不说,戏曲越来越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德云社功不可没,特别是年轻演员张云雷在台上展示的戏曲魅力,带动了大批的年轻观众爱上了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