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古村落的保护开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2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该如何进行?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绿维创景-指出,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了解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相对较晚,除少数几个古村落外,一般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顺应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得到开发的,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古村落的民居旅游点往往都是只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开门接客,旅游经济效益在部分古村落虽然初见成效,但旅游开发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总体来说对饮食、住宿、购物等的发展未带来很大影响,门票收入是其旅游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旅游开发获得收益的也还只是极少数的村民。
2、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古村落至少是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我们目前所见的古村落跟遗址不同,它是农村乡土环境的重要活见证,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古村落可以使人从现代都市的喧嚣中走出来,进入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古老空间,去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恬静、淳朴、和谐的自然情调,领略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浓厚的乡村文化和古村落建筑特色交织在一起,使古村落旅游具有显著的吸引力。
3、古村落一般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幽静,交通不太发达,因此与其他知名度高的人文旅游胜地相比游客数量不多,现代社会的喧嚣和商业气息都还没有进来,古村落里的居民大部分仍照常生活,民俗风情都保留的较为完整。但同时,也由于古村落里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迥异,基础设施也不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加上交通的不便,这些都给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和宣传带来困难。
4、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易损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开发还要注意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古村落对外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刺激,古村落的居民也在向现代化生活迈进,这会使古村落发生很大改变。而保护古村落,目的是正为了延续古村落的独特价值。 古村落的保护应立足于古村落历史的悠久性,古村落的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的协调性和典型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保护,这样,传统古村落的价值才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以游兴村,以游保村”,旅游收入的增加,也使当地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古村落的修缮和环境的整治,这也是古村落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2.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
新村、古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品等,这些设施应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号角吹响了神州大地,各项政策和措施纷纷出台。我们认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精髓和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农村的拆旧建新,丝毫不保留农村的特点。我国很多农村的城市化多为大拆大建,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兴建了大量现代的建筑,使大部分村庄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这也是当今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改善,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城乡环境反差较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一方面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一抓到底,很多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以各种临时性的补助居多,而没有一个稳定、持久的财政投入机制,致使我国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较城市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不能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要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首要就是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下水道、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网络通信等方面。
对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保护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前提,改善居住环境。古村内的麻石巷道、红粉石巷道是古村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保护,切不可全部铺上水泥或大理石,对部分破烂,凹凸不平的古巷道可进行平整,固定石块,清理杂草碎石,完善路灯等照明设施;对排水系统的整治应维持原状,不进行上盖密封,以清理淤泥杂物、疏通渠道为主,以保留巷道特色;对供电线、网络线、电视信号线等应尽量埋底铺设,避免乱拉乱扯。
新村的基础设施应按较高的标准进行建设,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
4.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
结合股份合作式模式,对所有的古建筑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详细了解古村内每栋老建筑的现状如权属、破损程度、市场价值、需修缮的工作量、资金投入量等,在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联合有关文化部门,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制订老建筑的详细修缮方案,一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采取原来的特色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葺和改装,维持老建筑原来的古朴外观和建筑装饰;二是可根据老建筑的用途,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内部的生活设施,如厕所、水电、网络、照明等,满足现代日常生活、办公的需要。
古村内的老建筑长期空置,将不利于古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因此除了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外,还需结合古村的发展方向,在完善老建筑内部现代设施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内的老建筑。
在古迹、古建筑活化方面,北京、香港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如北京皇家粮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色建筑,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是目前全国仅有、规模最大、现状保护最完好的皇家仓廒。历经600年沧桑,如今的“皇家粮仓”成为一座展示文化与时尚的会所,承办新闻发布、庆典、论坛、年会、首映、演出、酒会等商务活动。北京三里屯1949会所原是1949年北京机电研究院在这里开设了一家红砖厂房的工厂,在荒弃多年后,经过改造,成了中西合璧的酒吧及餐厅综合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闹中取静的休闲去处。皇家粮仓、1949会所的做法对南社古村古建筑的活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结合传统的风俗习惯,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
文化保护和建设是古村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古村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使古村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在马丘比丘宪章中关于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部分中提出“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为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就是为了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村镇(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而不仅仅是保护和修缮其物质载体——原来的古村落、老建筑,否则将会陷落“有文物没文化”的尴尬。
6.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古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了祖先在建村立围时的智慧。因此古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是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开辟生态旅游对于古村落的开发也极具意义。

小溪,距湖北恩施城45公里,不在现代交通、旅游线上,在全州古村落中也不占优势,没有“名村”、“名镇”的耀眼光环。2008年到2010年的,小溪从一个环境脏、产业弱的无名小村,发展到“仙居恩施八条生态文化走廊”中的一条古村落文化走廊,逐步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及时运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村落。小溪胡家大院进入公众视野,缘于一次偶然,2007年1月,这里两栋吊脚楼发生火灾,盛家坝乡党委书记徐清华率领乡直干部奔赴救火,看到这片吊脚楼群十分壮观,要求村里要保护好。2008年8月,恩施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来到这里,认为这是恩施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有多大文化价值?有没有保护开发价值?怎样保护?
二、开展基础研究
2008年9月27、28日,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的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到小溪进行了两天深入考察,撰写了《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调查报告》《小溪村民族文化调查》《恩施盛家坝乡小溪聚落建筑群的风格特色》《盐道古村落——恩施市小溪村》《湖南移民与小溪古村落》5篇调研文章,对小溪胡家大院的文化价值进行概括论述,就如何保护开发提出建设性意见。
2009年后,课题组成员及部分专家学者又到小溪及大集等周边调研十余次,较全面地掌握了文化资源状况,认为依托小溪、大集、桅杆堡等文化古镇古村落为平台,可以营造“文化盛家”形象。
三、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2009年1月,盛家坝乡将考察组撰写的《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调查报告》呈报恩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2月,“两会”期间,将2008年第4期《巴文化》(专栏刊载小溪古村落研究文章)呈报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给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村组干部人手一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市、乡领导充分认识到小溪的文化价值,先后多次到小溪调研。市政府将小溪列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整村推进扶贫村,市妇联、市交通局、市烟草公司对口帮扶。恩施州政协副主席李春胜率领州政协委员调研,召开座谈会,撰写提案,建议州政府支持小溪文化古村落的保护。
四、编制保护规划
2009年2月,盛家坝乡政府委托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制定《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保护规划》,课题组广泛邀请文化旅游专家到小溪及洞湾、桅杆堡、大集、安乐屯、芭蕉侗族乡戽口村等地调查,5月底,完成《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规划》。6月28日,恩施市政府召开专家评审会,认为这是全州第一个村落专项保护规划,做到了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有机统一。
五、开展文化宣传
小溪发现后,恩施州、市民族文化工作者多次采风,恩施州摄影协会、恩施州老年摄影协会、恩施日报社、中国硒都网、湖北民族学院传媒学院等先后举行采风活动,达千余人次。《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湖北民院学报》《人民网》《新华网》《恩施新闻网》《中国硒都网》等媒体发表有关小溪的文章达20余篇,摄影作品数百张。
2010年1月30日在华龙村召开小溪胡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座谈会;5月27、28日组织州、市作协开展文学采风活动;7月20日电影《大花》在小溪开机;9月编创了歌曲《小溪弯弯》;10月1日在小溪举行传统婚礼;10月28日举办恩施市党建带妇建“农家女”培训……
六、加快保护开发
小溪的保护开发,首先,重点突出文化价值,以文化抢占先机,以文化保护为第一要务;二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单纯依靠文化保护,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对口结对帮扶项目;三是与产业结合,提高百姓收入,让村民在村落保护中得到收益。
从小溪的考察、编制规划到跟踪服务,巴文化研究会以小溪考察成员为骨干,成功申报了省、州古文化线路和古村落(镇)调研课题,以“有文化保护价值、有旅游开发价值、有产业支撑”三项标准,开展了全州的村落调查,形成了大量成果。
保护开发正在进行中,数据更新中……



  • 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
    答: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落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落。特别是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建设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2.开展宣传...
  • 浙江省古村落介绍
    答:秋风习习,秋色炫目。当美丽的风景隐藏在古村落中,是不是有了更多神秘的色彩?这就是浙江,江南水乡。今天,我想给你介绍一下浙江的古村落。衢州开化高田坑村秋天的日光浴是这个村子绚丽的风景。大概就是这个充满激情的镜头,涉及到人们遥远记忆中的故事,受到在座各位的喜爱。高田坑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
  • 宁波东钱湖,上千年历史古街,号称“浙东第一街”,安享明清古韵
    答:到了现代,因为陆运的发展,靠水路搏得重要性的韩岭逐渐势微,这里也一度荒废下来,几乎被遗忘。十几年前,宁波当地一个民营企业,开始接管韩岭老街,进行古村保护和商业开发,虽然几经波折,好在今天,千年老街终于重获新生。两条溪水穿过老街,无数石桥串联两岸,增添了游玩的乐趣。以小溪为轴线,韩岭上...
  • 古村落旅游景点大全
    答:4、婺源古村落 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古徽州之一。全县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
  • 青州旅游景点大全介绍一日游 青州旅游攻略景点大全
    答:井塘古村建筑群位于青州市王府街道,年代为明、清。2015年6月23日,井塘古村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青州双贝体育公园_AA青州双贝体育公园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青州最大也是最适合做户外运动的大型运动健康场所,包括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练习场、概念九洞球场)、户外拓展训练基地...
  • 小溪古村落的人文历史
    答: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的形成,与巴蜀古盐道经过这里有关。 巴蜀盐道是土家人的经济命脉和 文化传播路线,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文化沉积带”。盛家坝是施黔大道要津,紧临利川、咸丰,有两条入川盐道经过或邻近小溪,正是这条盐道,促使了小溪流域的农业开发,大约在明代,就已经开始较大规...
  • 古村落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游览古村落作文
    答:具独特建筑风格的清代村落,据说古村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至今保存完整,现已被定为省文物保护...原生态的孙权故居,没有过度开发,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雨后初晴,山水叮咚,山色朦胧,好景色!天刚下过小雨
  • 暑假武汉避暑自驾游有哪些好去处?
    答:恩施盛家坝乡,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古村落——小溪古村落,距恩施城45公里。小溪古村落因有一条小溪贯穿全村落而得名!它是巴蜀盐道上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群,有数十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木楼,住上一晚,感受下当地土家风情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有古村落可探寻,有涓涓溪涧可溯溪,的确堪称绝美的世外桃源,它给人的...
  • 形容古村落的唯美句子(46句)
    答:24、答:古村落开发保护(保护模式)聚讼纷纭 25、多户的山村整个都笼罩在绿色的葡萄架下。 2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27、出婺源县城北行13公里到了延村。延村,原名延川,明初,金姓迁入,才改叫延村。位于山谷平川里。南北两面不远就是山,山在村东互相逼近,挤成斜向东北的峡谷...
  • 安顺陇古村为什么值得一去?
    答:历史文化:陇古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村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庙宇、古石桥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古代文化氛围。自然风光:陇古村地处山区,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优美。村内有清澈的小溪流过,沿岸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和各种野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