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鲶的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南方大口鲶的习性特点

大口鲶属底层鱼,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或水底弱光隐蔽处,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100市斤。经常捕获个体为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江河中。大口鲶生存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为12―31℃,最佳温度为25―28℃。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类。同类相残现象严重,甚至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2/3的同类。其生长较快,1龄鱼体重可达500克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的鱼苗到年底,体重可达 600―1500克,第二年2250克,第三年4000克。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年四季都能较快生长,以夏秋季长势最旺,日增重达3―5克。在天然水域中,大口鲶4龄达到性成熟,体长80厘米的成熟雌鱼,可怀卵4万多粒。产卵期在3-6月,产卵水温18-26℃,最适20-23℃。其卵油黄色、透明,扁圆形,遇水即产生粘性。水温22―25℃时,受精卵40小时孵出鱼苗。刚出膜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尾部摆动,2-3天后可自主游动并开始觅食。

重庆黔江区一名钓鱼爱好者在黔江阿蓬江垂钓,钓起一条45斤重的野生“鲶鱼王”,这在鲶鱼界实属罕见。当地一家鱼庄老板以2700元的价格买下该“鲶鱼王”,作为“镇店之宝”供客人观赏,这使众多市民慕名到该鱼庄就餐。重庆渔政部门表示,鲶鱼非野生保护动物,垂钓者又是以正常捕鱼手段捕获,因此渔政部门不能强行解救。不过专家称,人工饲养难以符合野生鲶鱼的野生环境,极易使鱼生病,因此建议鱼庄老板尽快将“鲶鱼王”放生。


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温等优点,是适合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品种。
1、生活习性
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南方大口鲶生长正常;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将导致死亡。南方大口鲶属底层鱼类,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夜间分散出来活动。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不善跳跃,不钻泥,容易捕捞。
2、食性
南方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吃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动物内脏和畜禽加工下脚料,如鸡肠子,猪肺等。经过驯化,也食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颗粒饲料。
3、生长
南方大口鲶生长较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长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长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长到3000~4000克,最大个体可以达50千克以上。
4、繁殖
在自然水域,南方大口鲶4龄开始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3龄就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需到6月份。产卵水温18~28℃,最适宜产卵水温22~25℃。卵为沉性卵,油黄色,扁球形,具有较弱的粘性。
5、形态特征
体长,后部侧扁。头宽扁。眼间甚宽。口亚下位,弧形。颌有绒状齿。须4对,发达,口角须超过鳃孔。鳃腔内有辅助呼吸器官。背、臀鳍均长,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具硬刺;尾鳍圆形。分布于长江及以南的各水体。为热带、亚热带鱼类,耐寒力差。
池塘主养大口鲶鱼:
1、鱼种放养 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cm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cm-1Ocm规格每亩投放1000尾-1500尾;10cm-12cm每亩投放800尾-1200尾,池中搭配150g-250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尾-120尾,用来调节水质。
2、饵料投喂 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活鱼或冰鲜鱼、动物内脏为饵料,但也可通过人工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1)肉食性饵料:投放大口鲶鱼种时,相应投放比其稍小的鲤、鲫等鱼种,每日仍以冰鲜鱼块为主,也可投喂猪肺、牛肺等动物内脏,在这些动物性饲料无法保障时,可通过人工驯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1%-50%,投喂时各池设(2-4)个饵料台,便于观察摄食情况。



  •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内容简介
    答:其核心在于利用生物技术,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猪、鸡、鸭、牛等的粪便和有机垃圾,经过转化,转化为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如无菌绳蛆和蚯蚓。这些饲料成本低廉,却富含蛋白质,可用于替代部分或全部的商品饲料,供经济动物如鸡、鸭、猪、鲶鱼、鲟鱼、大口鲶、塘角鱼、黄鳝、甲鱼、鳗鱼、桂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