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文言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1. 王朴字文伯 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

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不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邠回到家乡。

后来李业等人教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处死,这三人的门客也多被牵连,而只有王朴因为离开的早,幸免于难。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

周世宗担任开封尹的时候,任命王朴为右拾遗,兼任推官。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上奏《平边策》,说: 唐朝失德而丧失了吴地、蜀地,晋朝失德而丧失了幽州、并州。

考察他们之所以丧失土地的原因,就能够掌握如何平定叛乱的办法。国家失政的时候,皇帝昏庸政治混乱,士兵骄横百姓困顿,身边的人在朝内谋逆,边远的人在朝外反叛,对小规模叛乱不进行镇压他们就会自立王朝,对大规模叛乱不进行镇压,更大面积的叛乱就会发生,民心涣散,都不为国效命,吴地、蜀地乘唐朝战乱而冒称皇帝,幽州、并州乘晋朝战乱而割据地方。

安定天下的办法,就在于防治唐朝、晋朝那样的失政而已。一定要先广纳贤良排斥小人,以来使政治清明;任用有才能的人,罢免没有才能的,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给与恩赐和信任,下达号令,来拉拢他们的心;奖赏有功的,惩罚有罪的,使他们能够竭力做事;谨慎节俭,使财力丰盛;减少徭役,来休养百姓。

等到仓库充实、兵器具备、人才可用的时候就发动起来。叛乱的人,知道我们政治开化,上下同心,国富力强,人心安定,官员和睦,有一定要打胜的气势,则了解敌情的人就愿意为我们充当间谍,了解敌人地形的人就愿意为我们作向导。

敌人的百姓和我们的百姓的心思相同,也就是和天意相同;和天意相同,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打仗的方法,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现在只有攻打吴地容易取胜,向东到海边,向南到长江,可以骚扰敌人的地方有二千里。从敌人防守较弱的地方先骚扰他们,他们防守东边就骚扰他们西便,他们防守西边就骚扰他们的东边,敌人一定会来回奔走来救援薄弱的地方,奔走之间,就能了解到敌人的虚实、强弱,攻击他们虚弱的地方,就能所向无前。

不要大举进攻,只用轻锐部队骚扰他们。敌人的性格怯弱,认为我们的军队侵入他们的境内,一定还会大举来犯,就会大力发动军东防守,就会导致百姓困乏,国力衰竭,他们一旦不大力防备,我们就能获利。

敌人困顿,我方有利,那么江北的几个州就是国家的了。得到江北,就利用敌人的百姓,补充我们的军队,江南也不难平定了。

这样,就用较小的兵力获得大的成功。平定了吴地,则广西、广东都回称臣,湖南、四川就可以写信来招抚。

如果湖南、四川不来称臣,就四面同时进攻,席卷蜀地,四川就能平定了。吴地、蜀地平定后,幽州就能趁势收复。

只有那些一定要消灭的敌人,不能用恩信引诱,必须用强兵攻打,让他们兵力衰竭,士气丧失,就不足以为患边境,然后再图谋消灭。现在兵力精练,兵器具备,臣下懂法,诸将效命,今年丰收之后,就可以平定边境。

我是个书生,不足以谈论大事,如果不识大体,不合机变,请陛下宽恕我。 王朴后来改任左谏议大夫,担任开封府尹。

同年,升任为左散骑常侍,兼任端明殿学士。当时,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多次召集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

只有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和王朴积极上奏用兵之策,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

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仆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为枢密使。

显德四年,再次征讨淮河地区,让王朴留守京师。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伐,在内修订法度。

王朴聪明,材智很高,不但当世政务,阴阳律历等方面,也都精通。显德二年,皇帝下诏让王朴校定大历,于是他就删减了近代不符合自然规律和流于世俗没有用的学说,制定了通、经、统三法,以每年太阳和月亮运行、变化的数据,观测日月五星,制定了《钦天历》。

显德六年,又下诏王朴校正音乐,王朴认为十二律管互吹,难以达到正确的效果,于世按照汉代京房制定音律标准,以十三根九尺长的琴弦,按照管长短寸分别设定音柱,以七声为标准,演奏出来的音乐非常和谐。 王朴性格刚直果敢,又被周世宗信任,他的行为,当时的人没有敢阻挠的,但是人们也不能挑出什么毛病。

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之,无法更改。

他上奏的用兵。

2. 古文翻译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

这句话出自宋史 是讲和岘的

先是 就是 在此以前的意思 ;王朴,窦俨是人名;洞晓 就是 精通,清楚地知道;音乐不用解释啦;前代 就是 之前的朝代 翻译就可以翻成以前;不协 就是 不和,不一致,不符;律吕,本意是指校正乐律的器具,有12管,奇数管叫律,偶数管叫吕,后来这个词用来指代乐律音律,并且有了准则标准的引申意义,这里翻译为 音律 比较好;多不用解释啦;所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被”,所字结构在古文经常出现,应该习惯它的相关表达方式;考正 注意不是今天的考证的意思,而是考核考察修订订正的意思。

所以连起来就是,在此以前,王朴,窦俨通晓音乐,以前不符合音律(的地方)大多都有所考察订正。结合前后文,这句话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3.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

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4.D(应为“陈述”)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 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

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

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

句子通顺2分。共5分)(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

(“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 年轻时考中进士。

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

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

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

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 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

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

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

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

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

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

4. 江苏教育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⑦求各朝代人名及简介春秋:战国:秦:

5. 抗日小英雄一王朴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主要讲了王朴在日寇的威逼下宁死不屈的故事。

王朴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扩展资料:

王朴,也叫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 *** 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抗日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二小

6. 文言文翻译,扈载,字仲熙

扈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作用。

那些乱国的昏君, 常常把愚昧不肖的人安排在大臣位置上, 暴露出他们的无能和丑恶, 把贤能的人安排当他们的部下, 泯灭了这些人的才华, 使君子和小人都安排在不适当的位置上, 因而身陷绝境。善于治国的君主, 能近贤臣而远小人, 使君子小人各有适当的安排, 因而身享安乐。

一治一乱好像差距很大, 然而造成治乱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 采取相反的安排去治理国家就是了。可惜呀! 从古到今, 治国之君少而乱国之君多, 何况在五代呢? 知识分子不能遇到明君, 真是令人叹息啊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

7. 文言文翻译,扈载,字仲熙

扈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作用。

那些乱国的昏君, 常常把愚昧不肖的人安排在大臣位置上, 暴露出他们的无能和丑恶, 把贤能的人安排当他们的部下, 泯灭了这些人的才华, 使君子和小人都安排在不适当的位置上, 因而身陷绝境。善于治国的君主, 能近贤臣而远小人, 使君子小人各有适当的安排, 因而身享安乐。

一治一乱好像差距很大, 然而造成治乱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 采取相反的安排去治理国家就是了。可惜呀! 从古到今, 治国之君少而乱国之君多, 何况在五代呢? 知识分子不能遇到明君, 真是令人叹息啊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
    答:小题1:D小题1:B小题1:B小题1: 小题1:应为“凭吊”小题1: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小题1: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留守,留守京师。小题1:参考...
  • 文言文:新五代史.周臣传
    答: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不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邠回到家乡。后来李业等人教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
  • 文言文翻译,扈载,字仲熙
    答: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
  • 文言文翻译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
    答: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
  • 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文言文翻译汉语
    答:“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的文言文翻译是: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此句出自:《新五代史》《新五代史》简介:《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
  • 文言文《明史.卢象升传》原文及答案
    答:(皇上)征召宣、大、山西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京护卫。赐给象升尚方宝剑,督率天下的援兵。象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师。当时,杨嗣昌、高起潜主张议和。象升知道了(这事),顿脚叹息说:我受国家的恩惠,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万一发生不幸,宁可捐躯断头。决定策略进行战争,然而事情...
  • 文言文:明史.卢象升传.原文及答案
    答:俄又以云、晋警,趣出关,王朴径引兵去。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畿南三郡父老闻之,咸叩军门请曰:“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
  • 窦俨字望之文言文
    答:并且有了准则标准的引申意义,这里翻译为 音律 比较好;多不用解释啦;所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被”,所字结构在古文经常出现,应该习惯它的相关表达方式;考正 注意不是今天的考证的意思,而是考核考察修订订正的意思.所以连起来就是,在此以前,王朴,窦俨通晓音乐,以前不符合音律(的地方)大多都有所考察订正.结合前后文,这...
  • 先是文言文
    答:2. 古文翻译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 这句话出自宋史 是讲和岘的 先是 就是 在此以前的意思 ;王朴,窦俨是人名;洞晓 就是 精通,清楚地知道;音乐不用解释啦;前代 就是 之前的朝代 翻译就可以翻成以前;不协 就是 不和,不一致,不符;律吕,本意是指校正...
  • 载文言文
    答: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 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 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朴 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三十六岁卒。4. 载 字的文言文古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