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铁姑娘”郭凤莲:60年代无人不知的人物,如今怎么样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亲自向全国农村建设工作者发出的号召,那时候的大寨村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村”。

但是在此之前,大寨村的百姓全部都是靠天吃饭,常常会忍饥挨饿。

在大寨村的两位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和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成了毛主席点名表扬的中国乡村。

大寨村的发展路上坎坷不断,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如今的大寨村在“铁姑娘”郭凤莲的带领下,又有了一番新的景象!

大寨村位于太行山腹地,依虎头山而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运动中属于昔阳县大寨公社。

在建国之初这里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农民们耕作的土地被这里的地势分成了坑坑洼洼的一片又一片。仅仅只有七百亩面积的土地,却大大小小的分成了四千七百多块,人们把这样的情况称之为 “七沟八梁一面坡”

而且这些土地所处的位置堪称奇葩!有的远在山林峭壁间,有的在纵横沟壑边,人们想去农田里干一次活都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这样的土地显然也不会有好收成,粮食是出了名的产量低,七百亩的土地每年粮食收成不足两百斤,这让当地的农民有苦难言。

1953年,大寨村的干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在全村范围内实行农业集体化,陈永贵接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带领大寨村的人民百姓慢慢地改变了这里的恶劣情况。

陈永贵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几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百姓,他清楚地知道现如今大寨村的地形地貌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所以 在提高粮食产量之前,必须先解决土地的问题。

陈永贵担任村干部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愚公砸山”, 他号召当地的人们拿起手中的锄头和洋镐,率先开拓山林间的土地。

大寨村的人们除了有限的锄头、铁锤,甚至用自己的双手在一点点地刨开土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寨村人民的努力劳动终于有了收获。

大寨村的人们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连续奋战了十年的时间,他们建设了层层梯田,以前七零八落的土地现在看上去整整齐齐。

而且陈永贵和当地的工人们通过努力挖筑了引水渠,可以引水浇地,解决了当地干旱问题, 从此大寨村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到1963年的时候,大寨村的粮食亩产量已经由当年的不足两百斤猛增至七百多斤,在五十年代末期全国华中华北地区遭遇百年难遇的饥荒时,大寨村甚至还有余粮提供给国家,这就是他们辛辛苦苦“砸山”十年的成果。

正当大寨村的人们为如今的成果欢呼雀跃时,一场特大级的洪水再次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大寨村地处黄土高原,平日里降雨少得可怜,基本上是 十年九旱 。正因如此,陈永贵才特地引水渠灌溉。但是如果遇到暴雨的话,很容易引发山洪,对农田造成致命的打击。

陈永贵之前在治理土地的同时,也带人修缮挖掘了当地纵横林立的沟壑,其间发生了几次山洪也是有惊无险,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损失。

但是1963年的洪水显然和之前不同。

这年夏天,大寨村农田里的粮食长势极其好,村民们都在感慨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不知道农田的收成会不会打破之前的记录。

8月份,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降临在了大寨村,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了一个星期,大寨村的沟壑中早已经积满了浑浊的雨水,不久之后就漫了出来。

山洪一路咆哮着,肆无忌惮地冲向了大寨村人民辛辛苦苦修缮好的梯田,大寨村人民之前辛辛苦苦整理完善的土地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毁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些村民的住房都在洪水的冲击下只剩下了残骸。

全村有接近200间房屋在洪水中毁于一旦,可以住人的房子仅仅剩下了十七间,大寨村的人们忍不住失声痛哭。

面对老天的捉弄,陈永贵没有轻易放弃。他在第一时间扛起工具,亲自参与到了重建家园的工作当中,他努力地做出微笑的表情,劝告乡亲们: 没事儿的,这次洪水中我们没有一个人丢掉性命,只要我们人还在,那么家就还在,用不了多久我们又是那个大寨村!

他带领当地人民再次扛起了锄头,和十年前带领乡亲们改造田地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重建家园的道路是极为艰难的,他们只有残存下来的简单工具,却需要“虎口拔牙”,从虎头山里一块儿一块儿凿出需要的石料。

大寨村前任书记贾进才亲自带着当地男人们进入深山,他们砸碎了两枚坚固的铁锤,毁坏了十几根铁棒,最终才成功地取得了建造房屋的石料。

大寨村人民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在第二年春天才将村庄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这时候的大寨村焕然一新,全然看不出这是受过洪灾之后的样子。

大寨村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亲自对此做出了批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当时全国的农村农业发展到了瓶颈期,粮食产量不增反退,国家领导人为此愁白了头发。

唯有大寨村一枝独秀,连续十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甚至可以养活周边几个村庄的人民。

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寨村是举国皆知的“明星村庄”,有上千万人前来参观大寨村的种植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外国友人。

党中央领导人也前来大寨村取经,让全国各地的农村向大寨村学习。 在六七十年代,大寨村以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影响着全国大大小小的村庄。

后来,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去往中央任职。走之前他把发展大寨村的重任交给了二十六岁的郭凤莲,不久之后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郭凤莲于1947年出生于山西晋中昔阳县,她从小就跟随自己的外祖母生活在大寨村。

当她开始懂事的时候,正是陈永贵率领乡亲们如火如荼地改造村庄的时间,她亲眼目睹了穷山恶水的大寨村在乡亲们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的劳动下变得越来越好。

小小的郭凤莲受到了触动,她也饱含热情参加了大寨村的农田改造活动,积极地投入到了当地的村庄建设队伍中。

郭凤莲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办起事来却根本不输于男儿。行动果断,办事精练,年纪轻轻就成了陈永贵的左膀右臂,时常被委以重任。

大寨村遇到洪灾的时候,郭凤莲还很年轻,她看着乡亲们的努力在一场洪水的侵袭下付之东流,一向坚强勇敢的郭凤莲红了眼眶。她一声不吭地扛起了锄头,跟上陈永贵的脚步,开始了重建家园的任务。

当时村子里各有分工,郭凤莲被人们选举为“铁姑娘队”的队长, 每天率领村子里的娘子军们上山下地,直到日暮西山,才迟迟回村。

1963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鹅毛般的大雪下个不停,以郭凤莲为首的大寨娘子军们顶着凛冽的北风在山林间穿梭,拾柴火,捡干草。

大寨村的男子都被这一群不服输的女孩所感染了,一个个在寒风刺骨的大冬天里忙得热火朝天。就这样乡亲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才让大寨村恢复了全新的面貌。

郭凤莲接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之后,她沿着陈永贵的老路稳扎稳打,并且在此前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学习山东农民在石头缝里种树的经验,在改造农田的同时开始在虎头山上种植树苗,率先开始了全国绿化工作。

他们开山凿石,掘土担水,不怕煎熬,一步一步地把光秃秃的虎头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全新面貌。

在郭凤莲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些年里,党中央每次召开全国农村会议的时候,总会提到她的名字。 在党中央的支持和鼓励下,郭凤莲更是铁了心要让大寨村做全国农村的好榜样。此后几年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再次迎来突破。

1978年是大寨村的一个转折点,这年的大寨村粮食产量依旧稳步增长,但是在党中央召开的农村建设会议上,有同志对“农业学大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因为这些年来很多农村打着“学习大寨村”的口号,但往往虚有其表,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农村建设的现状。

让郭凤莲更加震惊的是,一直以来是全国榜样农村的大寨村竟然落伍了!

在这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不顾一切地签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协议书,从此中国农村的建设方向就此改变。安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的传奇,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影响着千万个中国农村,代替了大寨村此前在中国农村的地位。

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渐渐陷入了迷茫,郭凤莲和大寨村的乡亲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艰苦奋斗,才把穷山恶水的大寨村变成如今的这般景象。

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用了二十年时间 探索 出来的农村建设发展的道路没有在全国提倡,反而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风靡全国。

郭凤莲百思不得其解,她已经习惯了传统毛主席带领下的公社模式,在短时间内是极难调整的。

八十年代初,郭凤莲被调离了大寨村,去往晋中果树研究所任职。

郭凤莲离开之后,大寨村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在之前的日子里,大寨村一直都是农业发展的典范,曾经的荣誉是不容易忘却的,如今却成了他们发展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新上任的几任党支部书记依旧禁锢在之前的发展模式中,没有跟上改革发展的潮流,大寨村渐渐落伍,已经跟不上全国大多数农村改革的脚步。省委领导多次视察,调任干部,也是无济于事,人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

1991年,大寨村曾经的“铁姑娘”郭凤莲在乡亲们的期盼下,时隔十一年再次回到了这个充满回忆的村庄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外工作的这段时间,郭凤莲曾经去往多地考察,见过了其他农村的发展模式,也聆听了邓小平同志对农业改革的经验总结。 她有信心从之前的发展思路中走出来,带领大寨村的乡亲百姓,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

郭凤莲安排大寨村的干部们去往全国发展好的农村实地考察,借鉴经验。当然,并不是盲目地学习,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理念,并结合大寨村当地的情况。

大寨村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想要寻求改革发展必须突破单一农业种植模式,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郭凤莲还是带领乡亲们依托大寨村建立企业,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

郭凤莲只是提出了一个思想轮廓,她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 从农业向企业的转型非常艰难,但是“铁姑娘”郭凤莲并没有认输,她一边摸索一边改革,带领大寨村的乡亲们兴办企业。

为了学习先进企业发展的模式,郭凤莲和宋立英两人前往上海这样的先进城市学习经验,在上海大都市她们见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第一次看到了人们 娱乐 的卡拉OK机,第一次品尝到了上班白领常备的咖啡,第一次看到了纵横林立的高楼大厦……

郭凤莲感触颇深,她没有好高骛远地想着把大寨村建设成为如上海这般的大都市,她只是想着让大寨村尽早地成为“百万元村”,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小康生活。

在郭凤莲的指挥改革下,大寨村办起了服装厂,酒水厂,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经济开发公司。

郭凤莲不仅是一个农村干部,还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企业领导人。 她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网罗人才,搜寻机会,甚至还请来了明星为大寨村的品牌代言。

短短几年的时间,大寨村就焕然一新,村子里一座座工厂和企业拔地而起,乡亲们也渐渐尝到了转型的甜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大寨村的经济发展再次陷入了瓶颈期。身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兼大寨集团董事长的郭凤莲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多年的经验让她深深地明白科学技术对于 社会 发展的重要性。

郭凤莲开始向大寨村引进技术和人才,和技术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村子里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同时,郭凤莲还关闭了大量劳动密集型工厂,因为她发现这些工厂虽然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对周围的环境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方面来考虑并不适合长期建厂。

郭凤莲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索性一次性就将这些工厂全部关闭。虽然这会造成一些村民的失业问题,引来乡亲们的非议,但是郭凤莲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关闭工厂。

郭凤莲和宋立英两人商议,决定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在大寨村发展 旅游 业,她们两人认为大寨村可以发展红色 旅游 。村子里许多未经修缮的土窑洞如今却派上了用场,经过改造之后就成了别具农家风味的特色民宿。

而且,在郭凤莲的建议下,目不识丁的宋立英也开始识字写字,她亲自给大寨村的纪念品签名刻字,每天准时在 旅游 纪念品售卖的商店和来往的游客们交流,形成了大寨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的大寨村产业品类齐全,已经有三十多个不同种类的企业工厂。

而今这个常住人口仅仅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年产值早已经突破了一亿元。郭凤莲回想起自己在上海发出的豪言壮志,心中万分感慨。

如今的郭凤莲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郭凤莲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她认为自己还能为大寨村做更多事,她想在有生之年带领大寨村地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寨精神是郭凤莲一直坚守的原则,从她当年还是头戴草帽,肩扛锄头的铁姑娘队长时,大寨精神就在深深影响着她,如今郭凤莲已经是身居高位的大寨集团董事长,依旧坚守这样的原则。

当年,年纪轻轻的郭凤莲从陈永贵的手中接过了建设大寨村的大旗,带领大寨村的百姓们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在大寨村的建设发展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时候,又是这位铁姑娘带领大寨村的乡亲们顺应改革的潮流,开始了农村转型,二次创业。

如今的大寨村已经蜕变为一个企业型村庄,影响着周边的村子。郭凤莲本人也不遗余力地带头帮助贫困落后的村庄。

几经波折,大寨村实现了从村办小作坊到现在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蜕变,不过郭凤莲老人如今发现了大寨村存在的新问题。

随着大寨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失去了激情,不愿意再进行改革奋斗,宁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吃山空。

郭凤莲没想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思想觉悟却有待提高。

如今郭凤莲工作的重心再添一笔,就是向这些奉行“小富即安”年轻人们贯彻落实大寨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相信大寨精神能够在郭凤莲的带领下永远的传承下去,大寨的发展将永不停止!



  • 当年仅有16岁,带领大寨村发家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现在如何?_百度知...
    答:整个大寨村的人都动起来,每天都辛勤工作,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经过10年的努力,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高达700多斤。为了表彰郭凤莲的精神,人们给她取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在那个年代,郭凤莲的名字家喻户晓。她更加有干劲,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然而,大寨村即将遭受重创。暴雨连续下...
  • 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人物是什么?
    答:郭凤莲: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应该说,陈永贵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郭凤莲就是从他手上接过大寨的这面大旗。评价郭凤莲 郭凤莲,在她六十余年的岁月里,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
  • 当年仅有16岁,带领大寨村发家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现在如何?_百度知...
    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寨村的粮食产量猛增,高达700多斤。而为了表扬郭凤莲的精神,人们还给她取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而在那个年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郭凤莲更加有干劲,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然而谁也没想到,大寨村将要遭受重创。大雨连下了7天7夜,基本全村的农田都被这场暴雨给...
  • 郭凤莲书法作品
    答:郭凤莲书法作品十分具有审美性。郭凤莲1947年9月生,山西昔阳人,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应该说陈永贵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郭凤莲就是从他手上接过大寨的这面大旗。三岁失去了母亲...
  • 山西大寨郭奋连
    答: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如今,郭凤莲带领大寨人二次创业。担任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从政治品牌到经济品牌的转身,2009年“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郭凤莲历任昔阳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
  • 郭凤莲与陈永贵野史
    答:这样,无产阶级思想终于占了上风,其余的“铁姑娘”们,也纷纷做出斩断情缘的决定,并且宣布“死了也不出大寨”。这是郭凤莲在她一生中经受的第一次考验,也是最严厉的一次。她日后果真接替陈永贵成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闻名全国,与陈永贵这一次对她的改造和她所作出的牺牲不无关联。141人死于“全面...
  • 郭凤莲的回望大寨
    答:”1964年,不满18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在铁姑娘队的22名成员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8岁。就是她们,在一场罕见的洪水冲毁了大寨的田地和房屋之后,和男人们一样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灾难。这些和男人们一样承受苦难和繁重劳动的少女们,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人们用“铁姑娘”来为...
  • 大寨的典型人物是谁?
    答:陈永贵接替贾进才,带领大寨人民艰苦奋斗,他们开沟造地、平整田地,坚持自力更生,使得大寨的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郭凤莲不是大寨村人,她从小被寄养在姥姥家,所以郭凤莲长大后也在大寨村务农。郭凤莲踏实苦干,加入了大寨的“铁姑娘队”,担任了队长,成为大寨“铁姑娘”的代表,同时也成为大寨村的...
  • 曹县庄寨镇大寨东街女名人有哪些
    答:郭凤莲和宋立英。1、郭凤莲: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和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闻名全国。郭凤莲与大寨的命运,经历了历史的沉浮。2、宋立英:大寨村的四大名人之一,名叫宋立英。宋立英出生于1930年,父亲是从山东逃荒到山西的。
  • 大寨铁姑娘今何在?
    答:铁姑娘中的代表人物是女劳模李秀英、吕玉兰、郝建秀、吴莲英、尉凤英,第一代知青邢燕子、侯隽,大寨铁姑娘郭凤莲、江水英。1971年11月至1973年11月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1973年11月至1980年06月大寨村党支部书记。1980年07月至1982年07月待分配。1982年07月至1987年04月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