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绛文言文阅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1. 文言文翻译唐李绛善谏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

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2.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4、A(投,投递递上(诗文等),以求接见) 5、B(1句中“而”表转折,译为“但是”,“不过”。

2句“而”译为“因而”,“于是”,表结果。3句中“以”意为“认为”。

4句中“以”意为“用”“拿”。) 6、B(“疏而不报”之“报”是“回答”之意。)

7. 后辈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 8. 大概是因为要报答陛下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绝不是轻易进谏。

9. 从此,白居易劝谏有很多被皇上听取采纳。 附:译文:白居易从小聪明过人,胸怀宏大开阔。

他在十五六时带着一篇文章,去拜访著作郎吴人顾况。顾况擅长写文章,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

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高兴地迎出大门,把白居易请入相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丰富华美,尤其擅长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篇篇意存讽喻。

因为他的诗歌针砭时欲的弊病,补救行政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事也常常传到朝廷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并且破格提升自己,因此愿意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泽和提拔。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谪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秦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铺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授予这一职位。

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刮百姓钱财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得了王锷的进奉而封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绝对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有十分之七八的谏官上奏章,白居易当面向皇上谈自己的看法,言词恳切到了极点。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

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过于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劝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陛下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绝不是轻易进谏。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言路,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

从此,白居易劝谏有很多被皇上听取采纳。

3. 写出文言文翻译《唐李绛善谏》

【译文】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

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启发】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打开胸怀,对于别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不听他人直言。

【原文】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4. 《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狼子野心目录[隐藏]成语资料成语示例简要概括典故典故寓意文言知识 [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发音】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狼子:狼崽;野心:野兽的本性。

狼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近义词】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狼心狗肺 【反义词】赤子之心、耿耿忠心、心地善良 【语法】:复杂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孙中山《致本党同志书》:“陈炯明~,不可复信。”

“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 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缠夹二先生评:“岂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对女敌之古训,反欲打杀老婆。”

[编辑本段]简要概括 【原文】 狼子野心(清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ì,等候)。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nìe)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小狼们)稍微大了点,(它们)还是很驯服。

(有钱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

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字词解释】 作:发出。 就:靠近。

伺:窥探。 未觉:没有醒。

逸:逃走。 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阳:表面上。 阴:暗地里。

觉:睡醒。 颇:很。

偶:偶然。 杂:掺杂。

安:安逸。 昼:白天。

寐:睡觉。 信:确实。

遁:逃跑。 逸:逃跑。

周:四周。 伪:假装。

啮:咬。 就枕:靠在枕头上。

环视:向四周看。[编辑本段]典故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

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

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

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

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

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

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①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 凶残者本性难移。

(对狼而言) 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而言) ②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颇”:作为程度副词,“颇”的含义不易把握。有时做“很”解,有时又做“稍微”解。

例如说某人“颇有名声”,就很难确定是“很有名声”呢,还是“稍有名声”,这要时上下文而定。上文“亦颇驯”中的“颇”,明显指“很”。

又,“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弈喻》)中的“颇”也是此意。“颇” 亦可作“稍微”解,如,“家贫,颇蓄薄酿”即是“家庭贫困,稍微储藏了一点淡酒”的意思。

5. 新唐书 列传一百二 文言文阅读

译文: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恺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遣。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请他任自己的副职.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当初,家中穷困,修墙时得到别人积存的钱,家僮奴婢奔走相告,母亲说: “士人靠勤劳获得俸禄,还要身遭灾害,何况不劳而获,我怎麽能取用?”赶快让挖坑填埋。李景让从右散骑常侍出任浙西观察使,母亲询问动身日期,李景让轻率地回答: “已经定了。”郑氏说:“如果这样,我正有事,不能同你一起走。”原来是气愤他不曾告诉自己。并且说: “你已经显贵了,哪裹用得上母亲同行?”李景让一再请罪,母亲才原谅他。正因如此虽然李景让年纪大了还要加以鞭打告诫,启程后,欢欢喜喜一如既往。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乎息众人的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裹斥责说: “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裹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於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於是安定。李景让治家有方,家庭生活严谨。

召入朝廷任尚书左丞,拜授天平节度使,改任山南束道节度使,封为酒泉县男。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桔,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有宰相声望应该当选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而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在当代政绩好资格老,於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谧号孝。

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 “孝顺父母、忠於国家的人喝这杯酒。”客人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 “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与他友好的苏涤、裴夷直都受到李宗闵、杨嗣复的提拔,所以李景让在会昌年间,受压抑得不到提升。宣宗对穆宗心怀旧恨,李景让建议请迁出敬宗、文宗、武宗三神主的牌位,认为是侄子辈要避嫌,请求把代宗以下神主的牌位重新迁入太庙,摆正昭穆次序。将此事交给百官议论,行不通,於是停止,品德名望因此渐渐减弱了。然而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

弟弟名景温,字德己,历任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改任华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闻名。几次升任后为尚书右丞。卢携掌权,弟弟卢隐由博士升任水部员外郎,才能低资历浅,人们嫉恨他以次充好,没人敢弹劾,李景温不允许他到省署任职。当时旧制长期废除,李景温履行职责后,人们都赞美他的正直。

弟弟李景庄,也做到高官。

6.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府契。”

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

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 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

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

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

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2]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

[3]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

左右宦臣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领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 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

成德、衮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16。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魏博监军以状闻 闻:听说B.自非恩出不次 次:等次C.倾叛乱之巢穴 倾:全部D.联所以恶衣菲食 恶:憎恶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期年而克之 吾尝跂而望矣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博监军将魏博发生的事情上报朝廷,皇帝赞赏李绛对魏博局势的预测准确,李吉甫则主张派遣中使宣慰前去安抚,以观其变。

B.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和李吉甫、梁守谦的观点对立。李绛主张抓住机遇,任命田兴为节度使,以恩结交,使其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

C.皇帝对李绛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予以采纳,宫中使者尚未回来,而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的诏书已经抵达,魏博将士感激涕零,欢欣鼓舞。 D.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遣裴度前去安抚魏博奖赏军中将士,对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并正告诸位节度使,对朝廷不屈服是没有好处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

(3分)(2) 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 (3分)。

7. 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曰:“狼子野心,诚不谬也!”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

8.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 文言文阅读题杜牧
    答: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罢”这里表示时间,指“过了一段时间”,可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排除A、B;“此”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堪”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2)B...
  • 郑太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C句子译为:每五天休假(汉制: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借指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洗沐” 为一个完整词语,紧承前句,在其后停顿,排除AD.“诸郊”在长安的城郊,意思紧承...
  • 富翁文言文
    答:1. 求文言文《富翁》的翻译 好像范围弄错了。好几年不看古文了,只能猜个大概了,还有几句解不出的,只能猜了。 有一个富翁,很多商人都用赊帐的方式问他借钱。有一天出门,有个少年跟在他的马后。富翁问他,也是要借他的钱来做本钱的。富翁同意了。到了家中,正好桌上有几十个铜钱。少年就...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答:小题1:C(多:赞赏、称赞)小题2:A(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的感恩;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小题3:B(报:回答、答复)小题4:(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假”“能水”“绝”各一分)(2)况且天地之间,事物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答:小题:D 小题:D 小题:D 小题:①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②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③大概是因为要报答陛下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小题:赞赏、称赞。小题:连词,都表示转折。A介词,对;向。B前者介词,用;后者动词,认为。C前者...
  • 课外文言文阅读郑絪
    答:2. 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表现了刘景哪些品格 新唐书武元衡传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
  • 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比回京阙
    答:1. 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表现了刘景哪些品格 新唐书武元衡传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
  •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的文言文翻译?
    答: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的文言文翻译为: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扩展阅读:“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出自《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
  • 裴谈之的文言文阅读
    答: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3. 有关崔瞻的文言文题目 ...
  • 元稹文言文
    答:朝中正直之士纷纷为他抱不平,如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均当面向宪宗陈述曲直,他的好友白居易更是“累疏切谏”(参《旧唐书·白居易传》),还在诗中赞美道:“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赠樊著作》)当时远在朗州贬所的刘禹锡特意给他寄去文石枕并赠诗“奖之”,后来为了酬谢元稹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