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条: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发展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注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对青少年给以正确的引导,并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青省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表现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如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如:新生儿约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
  表现在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幼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开始分伊始,都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本学段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让教师明在本学段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的避免了传授知识偏离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基础,反之,会使教师传授的内容出现低于或高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有的教师盲目的提高教学的难度,而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教师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某一解题规律,这些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成绩。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的帮带作用。同样是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上一学年的教师对下一学年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是专业的文化知识、基本教学方法,而是找出自己在本学段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原因,因为避免下学年的教师再犯同样的错误,几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计教学预案。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条: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发展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
  •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时期,它反映的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是()
    答:【答案】:D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一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平衡。
  • 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_百...
    答:【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个体身心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可追寻的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利用这些规律。通常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 考研教育学重要知识点: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答:4.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认为教育应帮助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促使个体潜能的最大化。(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体现在整个身心和个别...
  • 考研教育学重要知识点: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答: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时期(2岁到7岁)具体运算时期(7岁到11岁)形式...
  • 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2、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和方式都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和理解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层次性和阶段性: 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如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来设计教育课程和方法。4、综合性: 身心...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下:首先,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个体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特点。例如,婴儿期主要是身体发育和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而青少年期则是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期,需要面对...
  • 15-18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1、生理发育 15-18岁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身高、体重、肌肉和骨骼等的变化更为显著。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健康成长。2、心理发展 15-18岁的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都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 15到18岁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有哪些呢?
    答:4、情绪管理:青春期是儿童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情绪挑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方法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2、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教育的阶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3、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