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介绍中医把脉的书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哪位高手介绍几本有关中医号脉的书籍,谢谢了……

关于脉诊的书最好的是李时珍的濒湖脉诀,可以说是脉学中的经典和精华,不过不好读懂,你可以去找关于讲解脉学的书籍,总之就是学会了濒湖脉诀,就等于掌握了脉学的精华,中医的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悟性,比较抽象,加油哈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很好,初学者很适合,找个有白话讲解的
王叔和的《脉经》也不错,就是不容易看懂
要是认为这些还不明白可以看中医诊断学里的脉学部分。。。

看《脉经》吧!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多背些经典的条款。这就能做到“大概学一下”。在没有老师指导的境况下很难做到 “能把脉”。

有关脉学的医书有很多,但如果你没有什么基础,
建议你还是先买本中医诊断学,学习一下基本脉象,
由浅入深的了解诊脉吧!

经络学概论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针灸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理论早在《内经》,《难经》中就有系统的记载;在此之前,这有今年出土的古帛书和古简书《脉书》所载的“十一脉”;之后,则有《针灸甲乙经》等书结合腧穴作了全面地论述,近代研究资料也极为丰富。经络理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辨证和用穴,是针灸等治法的基础。

构成分布与作用
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作用及临床应用

经络循行与病候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分部关系和应用
根结与标本,气街与四海,关,阖,枢,六经皮部

中医把脉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如果说曾经中医的把脉都是基于几千年的经验和临床心得,那么到今天中医的经络学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有电脑经络检测系统了。

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全身,有运行气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辨证识症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文献分析,其形成途径如下: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针刺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这种感应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②腧穴疗效的总结: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也是发现经络系统的途径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观察到人体分布着很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联系,观察到某些脉管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脉诊(切诊之一)是四诊的核心技术,是从事中医的人士必须掌握的,其余诸诊都是为验证脉诊服务的,这个叫做“脉症互证”,也就是说,只靠把脉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诊方法就不能准确看病。脉诊的功能和效果已经为千年的中医社会实践严格检验证实,人们也一直在使用脉诊技术诊病。中医把脉的方法是:用中间三个手指定位在寸、关、尺三部上,依次测出浮、中、沉三候脉象,一只手测三部九候,双手共测六部十八候,测得“沉浮迟数”二十八脉象。二十八脉象全面反映了经络六气的阴阳五行性能及其来源,因此根据六部脉象就可以看病和处方配药,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在哪里、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用什么药等等结果。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测量经络六气信息(二十八脉象)的方法,是现有中医和西医诸诊术中功能最全面的诊术,可以诊知所有的病气等生命信息。根据脉诊理论,古人还发明了“悬丝诊脉”的方法。例如:“测得左手寸脉强而紧,主中虚心疼;关脉涩而缓,汗出肌麻;尺脉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带血。右手寸脉浮而滑,内结经闭;关脉迟而结,宿食留饮;尺脉数而牢,烦满虚寒相持。综合上面六部脉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为受到惊恐忧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医理论处方配药服下,即刻泻下宿食病根(积在腹内三年的粽团脓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马上就好了”(例见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第68-69回记载)。经络六气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知道了六气信息也就知道了六气所导致的现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信息,包括身体和意识信息。几千年以来,中医一直是用手指把脉的,靠的是医生的感觉和经验,脉象如何只有医生自己知道,十分主观抽象难懂难学。而且由于手指的灵敏度不能够感应到脉搏的细微变化,无法了解意识活动等信息。

http://www.build-book.com/book/6959/

中医药图书馆创建于1946年,即在中医师公会成立之初,由本会学术股筹办,当时叫做“图书组”;收藏了不少30年代于中国上海等地出版的中西药书刊,唯仅供会员们参阅。当1953年开办中医学院后,就开放给学员们借阅。从60年代初期,图书组购进了中国出版中医药古籍及中文翻译版的现代医学书刊,使藏书成倍增加。为配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提高中医药学术研究工作,自1979年迁入新址(大巴窑中华医院大厦3楼)后,便易名为“中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为普及医药知识,于1984年开放给社会人士借阅。
中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属于中医药专门图书馆,藏书资料以中医药为主,现代医药等图书亦兼收藏,现已登录之藏书有37100册,期刊杂志近200多种约12000余册。

1992年,大巴窑中华医院大厦扩建,图书馆搬至大厦4楼,总面积1620平方尺。馆内分为“图书流通室”和“资料参考室”,“图书流通室”储藏的书和期刊是可供读者借阅的,在“资料参考室” 收藏的中医药文献,只限室内阅读和参考,不可外借。图书馆也附设文物馆,展出新加坡中医药发展概况。

中医药图书馆是东南亚最大的中医药图书馆,馆内还藏有公会几十年的活动剪报,会议记录,照片和东南亚100多种中医药刊物,期刊包括中、英、日、韩四种语言,让读者及时了解各国的中医
药发展现状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该馆也是新加坡图书馆协会的会员,为促进各馆间资料的交流。图书馆依例整理编印各专业期刊目录提交协会。

图书馆之图书是按王云五先生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编制的,部分经过增减与修改。修订后的特点在于兼容中西与古今医药书籍于一处。大纲内容分为:总类、基础学、内科学、外科五官科学、妇儿科学、诊断学、方药学、治疗学、针灸学与公共卫生及其他十大类。

  •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答:考中医脉说之惑乱后人者,殆有三端: 一曰脉分部位之误:脉分三部,所以为切脉用三指也。用三指切脉,所以便别脉状也。弦紧虚实大小等脉状,非以三指察之则不明,若今西医仅以至数诊脉,则只取一部用一指足矣。脉分九候,所以便诊脉也, 浮沉虚实牢革诸脉,非举(浮按)、按(中按)、寻(深按)三法候之则不...
  • 我想学中医的把脉,请问买什么书比较好?
    答:我这有祖传的脉诀要不,针灸,药方书,妇科医术有几十本书都放黄色了,有的上百年了
  •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答:为什么中医把脉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 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
  • 谁能介绍一点把脉的知识,把脉真的能诊断病情么?
    答:脉沉而无力是弱④,微沉有力是为实。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数而有力为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
  • 中医里的把脉真有电视那么神吗?
    答:如果说悬丝诊脉那就实在是“悬”,但脉诊功夫了的的医生的确能做到不问诊,光一把脉就能把出你发病原因和主要的不适。书嘛,你看看《脉学正义》,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达不到这水准的。
  • 把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
  •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答:一、中医把脉的口诀涵盖了许多诊断的要点。如浮沉分表里,通过感知脉搏的深浅来判断疾病在表还是在里;久病看心肺,指的是长时间的疾病往往与心肺功能有关等。二、这些口诀还涵盖了从不同部位判断不同脏腑的健康状况,以及通过脉搏的速度、力量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这些知识点对于中医入门非常重要。三、...
  • 把脉怎么自学
    答:1,背熟《频湖脉诀》。2,找正常人看脉,叫做知常。3,随师诊脉,细听讲解。4,多看经典著作。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放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大多以此来断定中医大夫的水平怎么样,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每一种代表的临床意义都不同。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
  • 中医如何把脉
    答: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把脉的部位 1、临床...
  • 中医把脉入门
    答:中医重视脉象,其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可藉此辨证辨证不同的脉象,进而认识和诊断疾病。正常人脉象平脉,在指脉上呈现的感觉是流利圆滑,沉着和缓,柔顺有力。若心脏或血液出现问题,脉象就会出现异常。常见的脉象有哪些。1、沉脉脉象显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无搏动感,重按有明显的搏动感。沉脉主里证,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