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刘邦 之间是什么时候的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故事

刘邦谓张良、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其中韩信又有“兵仙”之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邦若少了韩信,项刘之争或许还要继续。
    刘邦当亭长时,韩信正处在衣食无着的窘境中,正到处蹭饭。亭长是多大的官儿?我查了半天资料没有结果,想必不会太大,顶破天也不会大过县长,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乡长镇长一类。刘亭长属于白道黑道都能吃得开的角色,喝酒吃肉说点黄段子都不成问题,是不是村村都有丈母娘则不得而知,如有估计发妻吕雉不大能饶他。
    此时,身高一米八左右,面容俊美的韩信,正好被屠夫逼得从胯下钻过,在受漂母一饭之恩时又被老太太好一顿教训,韩信血性一起就仗剑投军去了。投的是项羽的部队,做了项羽的侍卫长。然韩信并不以武功见长,要不他完全可以一剑将屠夫劈了然后溜之大吉,之所以没动武,可能是韩信不愿同匹夫玩命,也可能是没有十足把握,怕吃眼前亏。
    据此推测,项羽让韩信当贴身侍卫,并不是在乎韩信武功,而是觉得韩信身坯还算威武。项羽是何样英雄,举目四望,当时天下能有几人入他眉眼?因为他本人就是恨天天无把,恨地地无环的角色,要不他很有可能把天地攥在手里当哑铃玩。
    韩信在项羽手下仿佛潜龙在渊,抑郁不得志,听说刘邦那边正在招贤纳士,他就无牵无挂地跳槽了。
    刘邦打仗不行,打一仗基本输一仗,起事前期靠樊哙、周勃一干故交,但这并不等于说刘邦见人就封官,见菩萨就磕头。所以韩信来投,他也没有太当回事,给他个团长营长的就把它留了下来。韩信顶头上司夏侯婴觉得韩信小伙子不错,遂向萧何推荐,萧何暗中考察后又极力向刘邦推荐,刘邦依然不以为然。只有建议权没有人事权的萧何无计可施,韩信也有些灰心,准备重新找老板去,跟着几十个中下级军官趁着月色逃了,这可急坏了了萧何,来不及请假单人独骑就追了出去。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气得刘邦一宿没睡,在帐篷中骂了一晚上萧何的娘。
    萧何回来了,刘邦问他,你跑什么跑?萧何说我没跑我追韩信去了。刘邦说这么多军官开小差你不追就追这小小韩信?萧何说,您呐如果就想当当草头王我就让韩信走了算球,您要想得天下就一定得把韩信留下来!
    刘邦心动了:那我安排小韩个什么职务?萧何说:大将军!刘邦说那就叫他来吧。萧何说,这怎么可以,大将军岂是小孩子过家家的可以呼来喝去?于是刘邦令人建了拜将台,选黄道吉日授了印信。韩信就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大将军,几仗下来无人不服。
    韩信因此尾巴也稍稍翘了起来,有一次跟刘邦聊天,刘邦问韩信,你看寡人带多少兵合适?韩信说,您带个千把人,最多不能超过两千人。刘邦接着问:那你呢?韩信答,我吗,我当然多多益善。上不悦!韩信赶紧说:陛下不善于将兵但善于将将呀!刘邦心说,这还差不多,瞧你小样兴的。
    有了韩信,刘邦就基本上不需要亲自带兵打仗了,有时候玩玩票,但是一打仗还是照输。有次跟项羽对掐又被围在荥阳,刘邦传令调韩信来救驾。韩信刚刚打败齐国正意气风发,就派使者向刘邦提条件,说齐国这地方的人奸猾伪诈,南面还有楚人虎视眈眈,您能不能让我做个假王来弹压弹压?刘邦一听顿时脸上勃然变色,大骂道:我困在这里危在旦夕,要你小子来救,却在那里要自立为王……张良赶紧在桌子底下踢了刘邦一脚(当然不重),并用手掩着嘴悄悄的说:现在这个样子还怎么禁止韩信称王?刘邦举着的右手依然拍了桌子,继续叫骂:瞧你小子这点出息,当王就当王,还当什么假王?
    这些事让刘邦韩信之间结下梁子。到韩信灭了项羽,他的职业生涯也走到了顶峰,齐王自是当不成了,降为淮阴侯,后来终于被吕后杀了,当然是刘邦默许的。临死前韩信总算省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项王已死,我固该烹。
    这话说得很是经典,但对韩信而言实在已经太迟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能是盟友、功臣的注定宿命,历朝历代都有,鲜有例外。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扩展资料:
韩信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信

(?—前196年)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纷纷揭竿而起,项羽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支反秦力量。韩信当时不过就像今天街头的一个类似混混的无业游民,不过乱世造就英雄,他不像项羽那样学东西没耐心只学半吊子,他肚子里的韬略深厚得很,很想出去碰碰运气。

韩信出去找工作嘛,自然想找一个好老板,既可以让他发挥自己的才华,又可以名利双收。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他仔细分析了一下时事,认为项羽的实力最强,部众最多,于是毅然去求职。不过,他的运气不好,别说被项羽重用啦,连项羽的心腹宠臣之类都没机会亲近,何况他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平时有点眼高,又不会拍马之术,于是乎混得不比在街头流浪好多少。

当然,投奔项羽的能人也不少,项羽一来是顾不过来,二来是本来自己就不识货,再加上脑子有点发热自以为天下第一了,所以连萧何去投奔都只给安排了个小官。不过,正是那时萧何认识了韩信,所谓是英雄识英雄,萧何对韩信的才干是赞不绝口,打心眼里佩服。汉初三杰在项羽营里都没受过重用,这也许是天助刘邦吧。反正貌不惊人、品德又差的刘邦就比项羽好那么点:能听进谋臣的话,也不太吝啬。

首先是萧何跳槽去刘邦那里了,刘邦很识货,马上就让萧何当了副总,凡事听之任之。萧何就抓住机会推荐韩信,刘邦心想:老萧说不错,就一定不错吧,见见无妨。不过刘邦可没答应萧何要封韩信为帅,把军队交给一个无名小卒他是绝对不愿意的,就连见他都是给面子了。

韩信一听说萧何要挖他过去当大元帅,高兴得立马就跳槽了。不过,等见到刘邦时,又是另外一种心情了。刘邦这家伙,贪财好色,又出了名的轻浮,品德用“低”是不能来形容的。韩信进帐看见刘邦弄了一盆水正在洗脚,气得要吐血,转身就走。萧何一看势头不好,韩信要是走了,谁帮汉王打天下啊,于是萧何策马去追。那时候,刘邦营里的官兵天天都有逃走投奔项羽的,刘邦一听萧何骑马跑了,立即捶胸顿足,别人走了没什么,人家萧何可是他的左右手啊,这还得了!当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再去见刘邦时,刘邦是又高兴又恼火,一问原因才知道是去追韩信,这下他不得不认真考虑韩信了。

刘邦虽然很差劲,不过还是不吝啬,相比项羽真是高明到哪里去了。从项羽营里出来的人跟刘邦说,项羽是个超级小气鬼,肯定办不了大事,因为谁也不愿意为那种小气老板卖命嘛。他项羽说要给人封官,结果是把官印放在手里把玩了N久,直到把官印的角给磨平了都舍不得给人家。金银珠宝更不说,全部藏自己家里发霉都不拿出来赏人的。这么给刘邦一说,刘邦就开窍了,他马上宣布设坛授印拜韩信为大元帅。一个能忍胯下之辱、受尽嘲笑却满怀大志的人,韩信的内心是非常自信的,当上了大元帅自然是把自己的才华展露无余。楚汉争霸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刘邦就一统天下,韩信可谓功高社稷。

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也必然能为常人不能为之事。韩信纵然是纵横捭阖的军事奇才,没遇到合适的老板,也只能抱剑长嗟,直到遇到刘邦,两人的命运都发生了重大转机。所以说选择一个好老板相当重要,好老板选择一个能干的员工也是如此,关键是现在有多少个慷慨的刘老板呢会给韩信提供机会呢。还是韩愈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位七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

西汉,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位七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

是秦末汉初的事

年代大概相当于公元前209-公元前202这几年之间

古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