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法家.墨家、儒家思想是怎样的?请简单概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道家,法家.墨家,儒家思想是怎样的

这四家里道家的层次最高,无为而治已经超出了德治的境界,其次是墨家和儒家,其核心都是德治,但是儒家有完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而墨家只有目标,法家是最低等的,就是现在社会的主流,律法法制思想。如果要更加直观一些就是:法家即是资本主义,儒家是社会主义,墨家是社会主义中的高级阶段,道家是共产主义。这并非只是打比方,而是这四家的理念从根本上是符合这几个主义的。
因此我中华文明注定了中国是要走德治道路的,而共产主义很多人看起来仅仅是理想只是因为被所谓的主流思想所误导没有足够深刻地去理解他的真谛,而资本主义国家最多只能走到法制的最高阶段,想要过度到德治除非他们的价值观也就是他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仰要全部推翻并接纳我中华文明的儒家思想,否则即使看上去进入德治社会也是假的,因为德治和法制的思想基础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儒家主要思想就是:仁, 崇尚仁爱。
墨家主要思想就是:兼爱、非攻,崇尚贤。
道教主要思想就是:道法、自然,崇尚无为。


望采纳我的回答。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

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儒家】
(1)正名
含义: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他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起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为了使事物做到与他们名字的含义,即其理想的本质相一致,就应当努力完成责任与义务。一个国君的本质就是一个理想国君应有的品质,“为君之道”。若一个君王按照为君之道行事,他就不仅有君的“名”(名分),也有君的“实”(实质),成为名实一致。
(2)义
含义: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依然是不义。儒家强调“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仁
含义:“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4)礼
含义: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5)忠恕之道
含义:仁的实践包含为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其另一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即“仁之方”。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6)知命
含义:儒家从“义”的理论推导出“为而无所求”的理论。每个人做事情,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遵行了自己的义务,在道德上已经完成,而不在于达到外在的什么结果。“命”乃“天命”或“天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就是“知命”的人生态度。“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样,就能保持快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法家的历史哲学
[编辑本段]
可以说,法家的历史哲学观相对于其他哲学流派完全是一种全新、革命的观点。儒家、墨家、道家三家虽然思想主张各有不同,但是具有一种共同点: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而不在将来。自古代的“黄金时代”以来,历史在逐渐退化,因此,人的拯救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回到古代。这就是三家的“历史退化观”。三家的这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依循过去经验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人大多是农民,农民通常被耕种的土地所束缚,很少外出旅行。农民种地,按时令变化耕耘种地,只需凭借过去经验,遇到新事,就想过去有什么经验可以依循。孔子喜欢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自己的学说,这对后世韩愈等许多哲学家有较大的影响。墨子与儒家争辩,援引比周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孟子为能凌驾墨家之上,往往援引尧舜,传说中比夏禹更古老的圣王。道家为能胜过儒家和墨家,请出伏曦、神农等三皇五帝比尧舜更早几百年。法家是先秦各哲学流派中最后出现的一派,他们认为,每个时代的变化都有其不得不变化的原因,因此只能现实地对待当今世界。古代地人民比较淳朴,只是当时物质条件的低下所造成的,古代人民的品德未必普遍高于当代人民。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曾对守株待兔的故事做了评价: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商鞅也提过:“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道家认为老天爷什么事也不干,世间万物却生机勃勃,无所不能,所以人类应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它主要分为老庄和黄老两派,老庄派主张尊重万物自然天性,对万物任其自然;黄老派主张以道生法依法治国

法家是从黄老派分化出来,它认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主张用法术势(其实是黄老道家提出的概念)来加强君主专制

儒家认为万物尊卑不同,应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像天上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斗有序运转一样。同时人们应互相爱护,只是这个爱因为亲疏远近不同而不同,对自己亲人的爱多一些,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少一些

墨家是从儒家分化出来,在崇尚圣贤、和平和大同方面没有实质区别,但在其他方面,墨家主张兼爱(类似于博爱)、互利、节约,与儒家不同

如果道家是高人的话,法家就是利剑,儒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墨家就是一个黑社会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朴素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法家: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欲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认为历史是进步的。

墨家:博爱,反战,唯才是举,努力奋斗掌握自己命运,节约以扩大生产。

儒家:仁,“爱人”,反对苛政、滥用刑杀,重伦常。

  •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家的核心思想
    答: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荀子思想的特点:杂取百家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
  •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奴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的...
    答: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的...
    答:儒家:主张“仁”、“礼”。道家:主张无为自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反对礼制重视法律 兵家:就是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就是研究打战军事的理论。名家:个人认为就是“诡辩”,著名论断“白马非马”。阴阳家:关键思想“ 阴阳”、“五行”纵横家: 游说各方,事无...
  • 我想问一下~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各是什么题
    答: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
  • 比较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简单来说: 在先秦诸子中,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为,仁爱和兼爱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即“无为”的思想。三家激烈争论,但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此时,主张面对未来的法家横空出世。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和韩非。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儒家的思想主张: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道家的思想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墨家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的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以法治国,轻罪重罚。儒家的思想主张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
  •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答:“仁”是孔子提倡的最高的道德标准 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又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标准.儒家学说是不断发展的,历经数千年,被融入了不同的含义.但“仁”还是儒家核心思想 2,法家:以法治国,时移而治,中央集权.3,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4,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除了尚贤...
  • 介绍下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和“道 ...
    答: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主张“仁爱”。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以商鞅、韩非子、吴起等为代表,主张法治。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以邹衍为代表。满意请采纳 ...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分别是什么观点?
    答:1、儒家:提倡仁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人物孔子。2、道家:“无为而治”,提倡不扰民,让人民自由发展,是一种鼓励经济发展,不扰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代表人物老子。3、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对和平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人物墨翟。4、法家:提出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