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拼音的,在什么时候开始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 后代的经学家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比如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有“拾,音十”。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比如“丢”字,我们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这是违反学习原则的。
另一种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声”。“刀”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用“到”来对“刀”字注音是不准确的,因此必须法“到”字的声调改变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读音。同样的,这种注音法虽然比直音法有所进步,但是由于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还有一种注音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反切法,又称反音、切。反切法自东汉到清末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说“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读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称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由此可见,反切是一种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现代的汉语拼音不一样。现代的汉语拼音是一种音素拼音,即每个音素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因此,用汉语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个字母,如“哦”,也可以用两个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个、四个字母来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进行拼音的,它其实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个字(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下字)表示韵母以及声调。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乌寒切”。同样的,即使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许良切”。
由此可见,反切比起上述两种注音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声母,就应该只表示辅音,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是不存在的。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韵母的,就应该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样的,以元音开头的汉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须借用带有辅音的汉字来作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韵学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谓的“呼”是音韵学中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时期则只有开口呼与合口呼两种)。例如,“乌,哀都切”,其中“乌”是合口呼,“哀”是开口呼。
在以后历代中,反切被不断改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广韵》和《集韵》。虽然都是宋代的韵书,相差只有几十年,但是《集韵》的反切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明代的吕坤所写的《交泰韵》,清代的潘耒所写的《类音》,设计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无论怎么样,用汉字注音都会带有局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这是在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最早的是利玛窦根据拉丁文发明的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的拼音方案,然后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由于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成的,所以人称“利、金方案”。它的出现引发了中国几百年以后用字母拼音的潮流。到了清末民初,出现了切音法,经过改进之后就是我们现在在字典的最后几页上经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字母旁边的那种)。

北京属于专有名词,是统一写法,比如西藏,tibet,就和拼音不一样了吧。汉语拼音是中国建国后50年代末发明的。

  1.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拼音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2. 简介: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 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36个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是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并进行推广。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 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 “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最终,中国在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在中苏友好的20世纪50 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

  • 古代有汉语拼音吗?汉语拼音是哪个朝代的谁发明的?
    答: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 *** 兄弟不学汉字,学习 *** 语,但他们用 *** 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
  • 拼音何时产生的、繁体字有拼音吗,古代人没拼音怎么学字,拼音和英文字母...
    答:繁体字有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
  • 拼音是什么时候,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答: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
  • 中国拼音怎么来的 是古时就存在的还是近代才有的
    答: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为...
  • 拼音是什么时后开始有的啊
    答: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
  • 中国正式开始出现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
    答:社会上有了一种废除汉字的思潮,主张汉字要拼音化,于是出现了两套方案:国语罗马字母方案,北方话拉丁字母方案等拼音字母方案,后来都没有长期正式推行。总结一下:可以称为字母的是从民国开始的,包括注音字母方案、国罗、北拉等。后二者称为拼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是拼音字母,是建国以后才有的。
  •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答: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
  • 拼音字母什么时候用的?古代是怎样拼音的?
    答:古拼音写法: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ㄚㄛㄜㄝㄞ 现在台湾人还在用,有时候你看台湾的娱乐电视节目,有些没有字的台湾原住民的发音,他们就用古拼音拼出来做字幕,那个不是日本话。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
  • 拼音什么时候发明的?没有拼音之前中国人是怎么认字的?
    答:直音法。找一个同音字来给原字注音,写作“甲,音乙。”。如“蛊,音古”,我们就知道“蛊”和“古”是同音字,按照“古”字的读法读就可以了。反切法。即找两个字来“拼”音,写作“甲,乙丙切”。具体读音的时候,取乙字的声母,加上丙字的韵母和声调即是甲字读音。或者通俗的办法是将乙丙...
  • 汉语拼音是在建国后才有的,还是古时候就有了
    答: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