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寺庙的人叫和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古代寺庙的和尚怎样埋藏

有火化的还的坐缸缸葬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僧人的葬礼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传统习俗的影响。在古代印度曾流行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火葬和土葬人们都很熟悉,水葬就是把尸体放在水中,随波逐流;林葬则是把尸体弃在荒林中喂野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病死在中印度拘尸那罗城外,他就是火葬的。佛教僧人以释迦为榜样,一般以火葬为主。
火葬在印度称茶毗,是一种焚烧尸体、收藏遗骨的葬法。中国佛教僧人的死葬,一般也以火葬为主,也是火化后收其舍利,建舍利塔收藏。我国著名佛寺如嵩山少林寺的塔林,就是该寺埋藏历代住持等高僧舍利的塔群。但也有例外,比如唐代高僧玄奘,死后就没有火葬,唐高宗是用金棺银椁将其全身埋葬。
“坐缸”,是一个佛教集合名词,即“坐化”与“缸葬”的合称。所谓“坐化”,是指一个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够于临终之时,端然坐直而至命终,故又称“坐亡”或“坐逝”。“坐化”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不同于凡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临终时的姿势是坐着,而一般人都是躺着的;其二,就是表明无疾而终,临终时没有痛苦。所以,在很多佛教史传中,对于坐化之人的临终状态,多有“奄然”、“恬然”、“怡然”、“无疾”等描述,但并无坐化之后将尸体安放于何种容器中之记述,且对于坐化后之遗体一般予以火化。
所谓“缸葬”,又称“瓮棺葬”,是指将尸体放入一种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这种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因为该时期的彩陶工艺十分发达。现今出土的“瓮棺”,大多是两个瓮对接合扣起来,且在两个瓮底都有一个小孔,意谓便于死者灵魂出入。所以说,这种“缸葬”文化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在黄河流域流行了。

在北方,景点多是寺庙为主,善男信童更是多如牛毛。曾经破败的寺庙都涣然一新,在长假里面,恭迎游客的光临。新世纪的中国,与各个朝代和平时期一样,繁荣的首先是寺庙业。为善的为恶的,这时候都一副菩萨心肠,顶头膜拜,一表虔诚和善念。慈悲的佛,冷眼容忍各种人的膜拜,超度的亡魂里面,有多少可以不受地狱之苦?这里给那些行恶者一种心理的解脱,给那些受恶者一些伸张正义的憧憬。真真假假在佛祖面前都一样的善恶不分,公平的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自古渡善者,鲜有其名,渡恶者却是千古绝唱。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高尚如佛者,黑白难分?反不如地狱使者,惩恶扬善的让人感觉心理更平衡一些。这样的比喻,虽然不恰当,但是却很有道理的。大寺庙如大政府,民意常听,但是显灵不多,小庙如小衙门,多些香火钱,或许可以为人饶恕一些罪孽。佛信着好,不信也好。不知道,大家出去游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那就是寺庙的和尚大多是南方人,北方的人呢很少,为什么呢?以前去南方,探听得一些典故,那就是某个寺庙被人以多少万的钱承包经营了。只是不知道,寺庙里面的这些南方和尚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了?寺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潜规则在流行。是不是这多南方的小和尚,年纪不足18岁,就遁入空门,是为了来生修行,还是为了今世发达?和尚的入行,有哪些规则,我问了一个在龙城出嫁的小和尚,年纪很小,大概有15岁左右的样子,说是从五台山来的,祖籍福建。可惜,寺庙香火不旺,惨淡清修。这样小的年纪就入空门,是哪里批准的,义务九年教育的责任为什么可以不执行呢。和他谈论,其他的都不知道,他很少说话,几句话就匆匆的走开了。天龙山山上的和尚也不少,都很年轻,二十来岁,正是青春年华,却在树荫里面下棋,这样的和尚让人很奇怪,是不是,佛门也是懒汉谋生的一种捷径?有很多的问题和不理解,大家谁知道答案,就说出来。我不是反对修行,但是,我却不希望,香火钱养了这么多不努力,不上进的懒人。进香的路上,多了很多残疾乞讨的,多了许多坑蒙拐骗的。这些和尚和西藏修行的僧人多了很多的不同,最起码不是静心修行的。五台山的佛墙上有一首劝世歌,很长有几千字。读了一遍,顿觉人生无趣,无可皈依。人世上的人,除了孤苦和痛苦之外,啥也没有。快乐是昙花一现,而苦难是伴随一生的。应了一句俗话,世上不留舒心人。呵呵,想想也是呢,很多的人都是啥也弄好了,准备享乐了,就早登极乐。磨难是人生,人生如还债,信不信都让人,生就消极和无奈。南方的人就是聪敏,这么小的年纪都知道蜂拥进寺庙去清修,北方人就不行,活不好还苦撑着。五台山的寺庙很多,大小几千座,和尚几千人。佛国世界一点都不夸张,每年在天空都有佛光佛影,昭示佛法宏远。但是,看着那么多的小和尚,终究觉得虚伪了一点。如果不是万般苦,谁会佛门却俗缘。庙家的兴旺,是好事,说明人心向善,但是,年轻化的佛家僧众们,如何能够把佛法光大,却是一个问题。如今的大和尚不多,能够让人敬仰的更不多了。佛门应苦修,但是现在静修的都不多,佛业修读的如何,恐怕更难如人意了。

和尚的由来

在中国语文中常见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大和尚敲一天钟」等俗语,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甚至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歇後语,可以想见「和尚」二字早已深人中国人民生活之中,但「和尚」一词竟然是一个外来语。

和尚传来中国之初就有各种音译名,本意是「弟子所亲近习读的尊师」。同时,有人认为意译比较好,以他能教离出世业而称为「亲教师」,有人译为「近诵」,也有人译为「依学」。西元四○五年被後秦迎至长安城奉为国师的鸠摩罗什把这句外来语意译为「力生」。据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如果当时大众传播媒体发达些,采用什师的统一译名,则后世就没有「和尚」一词了。

唐代西明寺慧琳法师;著有「一切经音义」说∶「和上谓之捂波地耶然其彼土流俗谓为和上、 社。于阒、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原来捂波地耶在印度一般人俗称 Khosa,音译为 社。其实当时由此音译的还有和社。和 、乌社,经二讹三讹之後讹成了和尚。

羯磨也做了类似的解释说∶「自古翻译多杂番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耶迦,传至于阒翻为和尚,传至此土,什师翻为力生。」

在佛教各宗派中,律家用「上」字叫「和上」,其馀多用「尚」字叫「和尚」。既然是音译的外来语,写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样的。

一木口,水桶

  • 今天群里有个出家的,喊他和尚他说他还不是和尚,为什么呀?
    答:是呀。和尚是佛教中的一个尊称,一个修行的级别,很高的级别。相当于世俗的教授,校长。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叫和尚。一般一个寺庙的出家人只有方丈或住持可以称和尚。其他的法师、师傅这样称呼。
  • 为何古代那么多人都争抢着当和尚呢?
    答:在现代一般人是没有想要当和尚的念头。而在古代,为何有那么多人争着抢着要当和尚呢?其原因有三:第一:佛教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一种补充者的身份,再加之中国本来的“神道设教”的认识,使得任何宗教传播并不排斥。因此随着佛教的盛行,以及古代人对佛的信奉,那些在佛教中修行出家的人,并不...
  • 为什么女的出家人不能叫和尚
    答:因为习俗通常只称男子,原先女出家人只要有资格堪为人师也可以称作和尚。和尚,原来是从印度梵文而来,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
  • 和尚和寺庙是哪种关系?劳动关系?
    答:我国各地的古佛寺大多都是历代帝王出资兴建的,也有一部分是当地富绅和乡民出资兴建的还有的是出家人化缘兴建的。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产权始终是施主的。和尚和寺院是什么关系呢?怎样说呢?下面必须澄清佛教的定位是什么?有人可能觉得佛教就是宗教或者是迷信,这都是错误的。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因为...
  • 佛教中和尚的法号称呼
    答:佛教中和尚的法号称呼有“法派”和“剃派”两个法号。但多数的法号是根据传法师、受戒师的辈分按一定的佛教偈语起的,是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师之名。法号有两个字构成,第一个字代表辈分,一般按照佛教偈语的顺序,每一辈是一个字。不同寺庙所选的佛教偈语一般不同,法号的第二个字一般由传法师、受戒...
  • 古代犯人为什么都逃到寺庙,心甘情愿剃发成为和尚?
    答:为了能够隐藏身份,逃到寺庙成为和尚是最合适的。古代犯人一旦被抓到监狱里面,就要遭受到很严重的刑罚。对于那些犯错的人来说,这是应该承受的。不过因为古代封建的社会,也有很多屈打成招的犯人。尽管这些犯人没有犯错,但是他们被这些刑罚折磨,最后惨死在狱中。
  • 寺庙的管理人为什么叫方丈?
    答: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公元720-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
  • 寺庙和尚分几个等级
    答:寺庙和尚等级划分如下:1、住持:因他在寺院住的地方叫方丈,因此又叫方丈。这是职务,职称叫和尚、大和尚、堂头和尚、长老。2、座元:是个对外职称,又叫第一座。由本寺住持的师兄弟或法兄弟担任,但他们往往不住在本寺院。3、首座:是个职务,职称也可以叫“和尚”,他是住持的接班人。4、西堂:...
  • 为什么在寺庙女的叫尼姑而不叫女和尚呢?
    答:因为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女子出家有落发为尼之称,故一般称在寺庙的女子为尼姑而非女和尚。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
  • 寺院是尼姑住的,还是和尚住的,庵和庙又是怎么一回事
    答:首先尼姑这个词很不恭敬,应称为比丘尼。和尚是对自己的亲教师的尊称,不可以随便称呼,应称为法师当然这里包括比丘尼在内,男众应称为比丘。寺院是比丘和比丘尼住的地方的统称。庙或者道观应该是道家的,但是也有称寺院为庙的这是俗称。庵堂一般是指比丘尼修行的场所,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