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 是出自于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自由是什么意思?

自由指的是不再囚禁

人对自由都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如果为了获得自由,而不惜牺牲尊严、牺牲原则,从“狗洞”里爬出的自由,是为人所不齿的。妄想利用人对自由的本能的渴望,施行种种利诱劝说,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对共产党员来说也是徒劳的。请听,“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是骨气,更是尊严。在面临“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他宁可选择“囚禁”,准备“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题名:六面碰壁居士(近代: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作者简介: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创作背景: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六面碰壁居士”,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军事家叶挺。而这首诗的背后,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发动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叶挺不幸被捕,身陷囹圄。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面对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英勇斗争。在狱中,他写下了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这首诗《囚歌》。
面对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的出狱、做官诱惑,蒋介石的高官、厚禄许诺,叶挺将军毅然决然地舍弃了高官、厚禄和自由,昂起不屈的头颅,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也不愿爬着出来苟且偷生,彰显了叶挺将军的坚强党性和坚定原则。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
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囚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自于近代革命者叶挺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囚歌》。

相关原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囚歌》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

本诗是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成的雄壮乐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作者遣词造句极其精炼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囚歌



这句话出自于近代革命者叶挺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囚歌》。

原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后世影响:

《囚歌》一诗自1962年至1997年30次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其后又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等教科书中



叶挺在监狱写的一首诗

叶挺的《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