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怎么感悟生死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佛教是怎么感悟生死的

佛教是剖析精神世界的,有精神世界的生死,才有物质世界的生死。比如对于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石头来说就没有所谓的生死。佛经里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精神世界的种种起灭变化以及循环往复轮回。明白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这些,对物质世界的也就明白了。

那么,了生死是什么意思呢?我根本不知道人还会活、还会死,因为死了就是活,活了就是死,因为死了还会活,活了还会死,生生死死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人本身就是活在循环当中,所以叫轮回。你懂得了生死之道,你就能修心成功,修心成功是你摆脱了烦恼。
要去除自我,去除一切人为的执著。我们要没有人的执著,不要总是我认为怎么样,我肯定是对的,我应该怎么样,我过去怎么样,没有啊,你还是原来的你,你是谁啊?不要在外面当老大,在外面就要经常低下头,越高傲就越会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我们对任何人不要执著:我一定要怎么样,你一定要怎么样。
要除众生相,就是要去除对世界一切人为的执著,也就是说,所有众生都是好人,我对所有众生都没有意见,我没有什么执著,明白吗?除寿者相,就是破除对时间、对累世、对年龄的执著。人生一世执著什么啊?就是,我的前世欠他的,我没有办法还他。很多女人就是这样的,婚姻破裂觉得自己欠儿子的,不停地对儿子好,好到后来儿子爬到她头上了,她还对他好,实际上,她又在造新业,她让儿子造了业,她儿子下一辈子还得还她啊。
所以,不要执著这些东西,不要觉得自己累世欠他的,欠什么啊?“我该还的也还得差不多了”,实际上你这句话一出来,你也真的还得差不多了,要不然一直会还下去的,一直还下去的话是还不完的,放下吧。放下很简单,看电视的时候学会放下,看得最精彩的时候,人家跑过来把电视机关掉,你生气不生气?不生气,这个就叫修养,就叫放下。你忍辱,笑呵呵地说:“我本来就想关了,我睡觉去。”放下了,一片漆黑啊。如果你发脾气,跳起来了,大喊大叫:“你这个人自私啊,为什么要这样?”这种人修得好吗?
师父跟大家讲,我们只有破除这几个方面的执著,才能进入佛的本意,佛本来的意义,就是让你得到空性的智慧。学佛人学佛半天就是要学意义啊,如果你学佛半天,没有学到真正的佛的真谛,你有什么意义呢?白学了。空性是什么智慧啊?就是随缘,无所谓了。“哎呀,他把我的钱骗去了,我不能活了”,“哎呀,他是我的儿子啊,我把他养得这么大,他怎么能对我这样呢?我不想活了”。什么样的困难都是给我们的境界,什么样的困难都是楼梯,我必须走上去,跨过它,把它踩在脚底下,人生在世有什么不能踩过的路啊?
断烦恼是修,了生死是行。这都是名言啊。断烦恼就是在修心,你把烦恼断掉了,你就是在修心,你修心就是要断烦恼,没有烦恼了,你就成功了,心就修好了。那么,了生死是什么意思呢?我根本不知道人还会活、还会死,因为死了就是活,活了就是死,因为死了还会活,活了还会死,生生死死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人本身就是活在循环当中,所以叫轮回。你懂得了生死之道,你就能修心成功,修心成功是你摆脱了烦恼。
对众生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去做;对众生有利益,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我们要去做;对众生有利益,对自己也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做,这就是指导你们做人的方法。今天你们去骂人了,去跟人家吵架了,对人家有没有利益?没有,这种事情不要去做。对自己有利益吗?气得半死,也没有利益,不要去做。增长慈悲的事情要多去做。如果做这件事情是增长你的慈悲心的,你要多去做。

今天你们给人家发师父的书,你们是看到这么多人很可怜,连师父这么好的书都不知道,师父教的这么好的白话佛法,这个人怎么都不知道啊?慈悲吧,你们在发书时的那种慈悲感觉,会让你们得到很多的功德。对众生有利益,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要去做,虽然对我自己没有多大利益,但是只要能够帮助到别人,我就很开心,我就去做,舍己救人。
要觉知自己在六道已经很久了,怎样才能解脱。你要经常感觉到自己,我在这个世界上待了很久,我做错太多事情,我年纪不小了,我谈恋爱错过五次,我的感情受过折磨,我被人家骗过钱财,我跟爸爸妈妈吵过无数次,我的孩子现在被我教育成这样……太长时间了,我为什么还不懂啊?我为什么还不改变自己呢?要快了,要解脱,要知道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情,这样你才能相应他人的心,因为你感觉着急了,你才会跟人家的心碰在一起。用现代话讲,很多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嫁给这个老公,一直觉得自己很漂亮,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等到满脸都是皱纹的时候,还学着二三十岁时跟着老公的那个样子,“我要这个、那个”地吵着闹,人家早就把你给扔下去了。什么时间说什么话,对不对啊?什么情况做什么事情。
要懂得了解人家的心,才能相应人家的心。你要有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心,爱人家要胜过爱自己,这个人才是一个有善心的人。就知道爱自己,从来不知道爱别人的人,这个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呢?爱人家要胜过爱自己的人,才叫爱人啊。你们现在个个都自私,只知道爱自己,哪有爱人啊?所以,就是自私之人。
佛经上讲,二种庄严。庄严有两种:一是智慧,我们过去在学校的时候,为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喜欢你啊,为什么有很多小朋友跟着你啊,因为你这个人有智慧,碰到什么事情你都能想出办法来,所以,小朋友就跟着你。简单讲,就是你这个小孩子有脑子、有智慧,庄严是智慧的结晶。第二个庄严是福德。因为你有道德,你才会有福,有福的人,一定有道德。
福德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有智慧的人,他会有福德;有福德的人,他会有智慧。所以,要有菩萨智慧具足。如果你是菩萨的话,你必须具足如是二庄严者。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是菩萨,第一你必须要有智慧,第二,你必须要有福德。
师父反过来讲,我们现在学菩萨,首先我们必须要学智慧,要拥有一点福德。经济上不好,很多功德就不能做;品德上不好,学佛就学不好,对不对啊?过去,身体残疾的人是不能够成为比丘和比丘尼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定的。如果你是一个断手断腿的人,你不能成为和尚和尼姑,因为你前世的因,造成你今世的果,因为你前世的恶业,你今生还在“受者是”,这就叫道理。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有道德。
师父跟你们讲,要知佛性,就是这个人如果想学佛,你必须形象要庄严。这就是师父为什么叫你们少在人前开玩笑,因为开玩笑的人就是不庄严,而庄严的人是不轻易开玩笑的,你们去看看那些大领导、大总统,他们是不轻易开玩笑的,一开口就随便开玩笑的人是不庄严的,明白吗?
这个人如果分别佛土,是有为形相。也就是说,在你的心中,在学佛的这块佛土上面,如果你产生着分别心,你就是有形相思维,就是有形有相的思维。而说自能成就者,就是说,有些人学佛,而且说我自己能够成佛、成菩萨,这就叫彼且住着色声等境。“彼且住着”,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说自己修得很好,说自己怎么样能够成就的人,你这个人就等于停止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实际上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进步,因为你有感触,你对色身这个世界还是很看重,不能脱离它,实际上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非真庄严自知,就是绝对不是真正的庄严。如果这个人跟你说:“我修得多好,我已经达到菩萨的境界了,我能够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就是不庄严,自己在吹,人家就看不起你。如果你能自己不着相,修行修到不认为自己修得很好,修行修到没有看到人间的一切,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让你感觉感受,那你这个人就达到了庄严相,就是菩萨的庄严相。
庄严要有无所住着的清净之心。庄严是什么?就是心中没有杂念的人,人才会庄严。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预约医生,为什么有些人就是看不起某个医生,认为这个医生就只知道赚钱,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这样的医生庄严吗?同样是医生,过去白求恩大夫庄严吗?他不收钱,那么远的路来到中国帮助人,不收钱,庄严吧?人家看得起他,对吧?一个医生不收钱,就只知道帮助人家,这个医生就是非常庄严、伟大和高尚。如果一个医生为了一点钱给病人看病,他的人格马上就变得低下。
我们要依真实智慧,就是要依靠自己真实的智慧通达自性之途,就是要用真的智慧来达到自己本性的土壤干净,唯心显现。这个时候,因为你的智慧出来了,你的心真的很善良了,那你就能够显现出无限的光明和慈悲心。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从来没有坏心眼的,他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他的行为和他的脑子里,一定都是善良的东西。唯心显现,随着心不断地显现出来是善良的东西,此是正智成就佛土,叫正庄严。
也就是说,你因为有正确的智慧,你就成为你心中正的佛土,你就是正庄严。什么意思呢?因为假装正经,就是不正的庄严,穿得再像样,人家说人面兽心,正庄严就是心是正的,所以,他的脸相,他做出来的行为才都是正的,这叫正庄严。今天师父讲得深了一点,但是确实是讲慢了点,慢点讲可以给你们增加很多思维的空间,希望你们好好学。
恭录 真实智慧得正庄严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民国十九年(1930)) 世间最能使人悲伤的事情,没有比死更严重的,而且所有世间人,没有一个能够幸免的;因此有心想要自利利人的人,不能不尽早考虑这件事啊。实际上死这个字,本来是假名,只是因为宿生所感应的一期业报已尽,所以舍下这个身躯,再去接受别种身躯罢了。不懂得佛法的人,简直是无法可设,只能任凭亡者随业流转。现在既然听闻到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就一定要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免去生死轮回的幻苦,证得涅槃常住的真乐。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有时父母兄弟,以及其他家人,如果得了重病,出现难以治愈的情况,这时应当发起孝顺、慈悲的心念,劝他念佛求生西方,并为他助念,使病人从这个世界死亡以后,就立即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做的巨大利益,怎么能用语言说得清楚呢?现在列出以下三要,来做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语言虽然粗俗浅陋,但是意思都源自佛经。如果一旦遇到亲人病危这样的因缘,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三要来实行。 所说的三要,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临终人生起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来帮助临终人保持净念;第三、临终时及咽气后12小时内切戒搬动、哭泣,防止耽误往生大事。果真能依照这三个方法来做,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一旦得到住生,就会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而且渐渐进修,肯定一直到圆满成就佛果为止。要获得这样大的利益,完全要依仗家人助念的力量。如果能这样做,对于父母,就是真孝;对于兄弟、姐妹,就是真悌;对于儿女,就是真慈;对于朋友、对于一般人,就是真义、真惠。用这样的行动来培养自己的净因、启发学佛人的信向,久而久之,相互学习、形成风气难道还困难吗?现在我就一一分条陈述,这样才能不至于在大家遇到病人临终时无所适从。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临终人生起正信。 恳切地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果有应该交代的后事,就马上让他交代。交代后,就告诉他把这些事情置之度外,立即开始劝说他做“我现在将要随阿弥陀佛往生佛国”这样的观想,世间所有富贵、快乐、家人等种种尘境,都是障碍,会导致让自己遭受祸害,因此心里不应该生起一个惦记、贪恋的念头。必须懂得自己的一念真性,本来没有死。所谓“死”,只是舍掉这个身,再去接受别种的身躯罢了。如果不念佛,就会随善、恶业力,又在善、恶道中受生。(善道,就是人道、天道;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既可以称为善道,也可以称为恶道,因为这类众生修因感果,全都是善、恶夹杂的缘故。)如果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这个志诚念佛的心,必定能感应阿弥陀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使自己得到住生。千万不要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可能凭借少时间的念佛,就能够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呢?”必须懂得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相已经显现,如果这时有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一声,也一样能够蒙佛接引、住生西方。这种人念这么几句,尚且还能得到住生,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业力重、念佛数量少,就生起不能往生的疑问呢?必须懂得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性,与佛没有两样,只是因为惑业深重,得不到受用。现在既然向佛归命(译者注解:归命是梵语“南无”的汉译。有三义:一,身命归趋于佛;二,归顺佛之教命;三,命根还归于一心本元。表信心至极之词。),就像儿子投靠父亲,正是返回我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的事呢?还有,阿弥陀佛在过去因地时曾经发愿:“如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一切众生,只要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垂慈接引的。千万不能怀疑,怀疑就是自误,这样的祸害可是不小啊!更何况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最为快意的事,应当生欢喜心。千万不要怕死,怕死也仍旧不能不死,反而还会导致没有往生西方的份了;因为怕死会造成自心与佛相违反,所以佛虽然具有大慈大悲,但是对于不依从佛教导的众生也无可奈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像巨大的冶炼洪炉。我们多生多劫的罪业,与这句佛号相比,就像空中的一片雪。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缘故,罪业就会消灭。就像一片雪靠近洪炉,随即就消失得什么也没有了。更何况业力消灭后,所有善根,自然就会增长殊胜,又怎么能怀疑念佛不能得到往生,与阿弥陀佛不来接引呢?就像以上说的这样,委曲宛转地开导安慰,病人自然能生起正信心,这些就是为病人开导的内容。至于我们自己所应尽的孝心和诚心,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尽得到。千万不能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怎么可能让病人不死呢?一旦精力被这种无益的事情所左右,那么对于念佛这件事的诚恳心就会打折扣,就没有办法与佛感通了。许多人在父母临终时,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病;这种做法称为“卖孝”,无非是想要让世人称赞我对于父母能尽孝。他们哪里知道,天地鬼神实际上完全鉴察他的用心。因此凡是对于父母丧葬等事,过分张罗、搞排场的人,即使没有天灾,也必有人祸。身为人子的人,应该注重使父母的神识能够适得其所,那些世俗所称颂的事,本来就不值得让明眼人嘲笑,更何况还要去极意追求,而实际上却遭受不孝的大过失呢?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来帮助临终人保持净念。 前面已经开导了病人,使他生起正信。但是这时的病人,已经心力孱弱,不要说平时绝对不念佛的人,不容易相续长念,即使向来专门念佛的人,到这时也全仗他人的助念,才能得力。因此家中的亲人,应该一同发起孝顺慈悲的心念,为病人助念佛号。如果病情还没有严重到将要命终的程度,就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个小时,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如果有小事,应当在默持的时候办。值班时,绝对不能离去。二班念完了,三班接着念,终而复始。念一个小时,歇两个小时,即使经过昼夜,也不会觉得很辛苦。必须懂得,肯帮助别人净念往生,也能得到他人助念的果报。千万不要说是为父母尽孝才应该这样做,即使是为平常人助念,也是培植自己的福田、增长自己的善根,其实是自利之道,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成就一个人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能用凡情思议得清呢?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有气力能念,就随大家小声念,不能念,就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然就能与佛相应了。念佛声不能太高,高了就会伤气,难以持久;也不能太低,会导致病人听不明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病人就不能跟随,就是听也难听明了;太慢了气就接不上,也难得到利益。必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让病人字字句句,入耳经心,这样才容易得力。念佛法器,只用引磬,其他一切,一概不适合使用。引磬声清,听后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因此不适合在临终助念时使用。而且助念时适合念四字佛号。刚开始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因为字少易念;病人或随大家念,或摄心听,都能省心力。家中的亲人要这样来念,外请的善友也要这样来念,人多人少都这样来念。不可以一起念,然后歇歇又念,导致让病人的佛念间断。如果赶上吃饭的时间,要换班吃,不要中断了佛声。如果病人将要断气了,就应该三班同念。直到气断以后,再分班念三个小时,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的时候,不能让亲友来病人面前,问候、安慰。既然有感情来看望,就应该随大家念佛若干个小时,这才是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如果用世间俗情来打扰病人,简直就是推人下海,这种情爱虽然令人感动,但是这种做法却非常令人痛心。这种情况完全要靠主事人明白道理,预先让人向亲朋好友说明,以免导致有碍面情,以及贻害病人,由于分心而不能得到往生。 第三、临终时及咽气后12小时内切戒搬动、哭泣,防止耽误往生大事。 病人将要临终的时候,也正是凡、圣、人、鬼分判的时刻,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用佛号,开导他的神识,绝对不可以洗澡、换衣,或移动寝处。不管病人是什么姿势坐卧,只可以顺着他的姿势,不可以稍微有所移动;也不可以对他生起悲感相,甚至哭泣。因为这时的病人已经身不自主,如果一触动,他的手、足身体,就都会受到拗、折、扭、挒的疼痛;一疼痛,瞋恨心就会生起,而念佛的心念就息止了;随瞋恨心去,大多堕入蛇蝎等毒类,极其可怕。如果病人见到家人悲痛、哭泣,就会生起情爱心,念佛的心念就息止了;随情爱心去,将导致他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时,最能利益病人的事,莫过于一心念佛;最能贻害病人的事,莫过于胡乱触动、哭泣。如果有胡乱触动、哭泣的情况,导致病人生起瞋恨,以及情爱心,那么想要往生西方,一万个人里也不会有一个了。还有,人之将死,热气的消失从下到上的情况,是超升相;从上到下的情况,是堕落相。因此才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的说法。尽管如此,大家果真都至诚助念,自然可以直下往生西方。千万不要屡屡试探病人哪里凉热,以至于在神识还没有离体时,或许由于这样做产生刺激,使病人心生烦恼、疼痛,导致得不到往生。这样做的罪过,实在是无量无边,希望各位亲人朋友,每个人都恳切念佛,绝对不要试探病人身体的热气,最后冷在什么地方。身为人子的人,在这些方面留心,才是真孝。如果依照世间的种种俗情去做,就是不惜推亲人下苦海,只是为了邀得一般无知无识的人群相称赞他能尽孝。这样的孝和罗刹女的爱,正好相同。经中说:“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那些无知的人行孝,使父母失去快乐、得到痛苦,难道不是和罗刹女爱人的方式相同吗?我说这样的话,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想要每个人都从实际上讲求,一定要实现亡者往生、存者得福的愿望,从而满足孝子贤孙热爱父母的一片血诚,不知不觉语言就有些激烈。真爱父母的人,一定能够谅解我。 “顶圣眼天生”等句子的意思是,人断气已后,通身冷透,如果唯独头顶还热,那么必定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所谓眼天生,如果唯独眼部以及额头处还热,就生天道。唯独心处还热,就生人道。唯独小腹处还热,就生饿鬼道。唯独膝盖处还热,就生畜生道。唯独脚心处还热,就生地狱道。这些现象,是由于人在活着的时候,所造的善恶两种业力,到断气这个时刻感应出现的,不是可以用势力来假造的。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能够志诚念佛,再加上亲人、善友助念的力量,就一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了。没有必要专门做探试,寻求征验,从而导致误事。我在这里恳切叮嘱、恳切祈祷了。

  • 佛教是怎么感悟生死的
    答:佛教是剖析精神世界的,有精神世界的生死,才有物质世界的生死。比如对于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石头来说就没有所谓的生死。佛经里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精神世界的种种起灭变化以及循环往复轮回。明白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这些,对物质世界的也就明白了。
  • 佛教是怎么感悟生死的
    答:不懂得佛法的人,简直是无法可设,只能任凭亡者随业流转。现在既然听闻到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就一定要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免去生死轮回的幻苦,证得涅槃常住的真乐。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有时父母兄弟,以及其他家人,如果得了重病,出现难以治愈的情况,这时应当发起孝顺、慈悲的心念,劝他念佛求生...
  • 感悟生死的佛家禅语
    答:感悟生死的佛家经典禅语 1.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2.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3.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4. 如果不是拿无言的诚恳和慈悲的香油,任何东西...
  • 如何理解“烦恼事菩提,生死即涅槃”这句话?
    答:有烦恼和生死是因为众生自性被迷,迷了后产生的假相,都是妙有,也可以说一切都是菩提,一切都是涅槃,虚云悟道,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这是禅宗无上心法,也是如来第一义谛,乃是为上乘根器者说,理上的明了代表不了什么,必须实际修行入禅定证到那个自性,也就是明心见性,很难的,...
  • 有谁知道佛教关于讨论生死的佛典故事?
    答:佛教讲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人类既来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体的。现在进一步以佛教的“十二因缘”来阐述生死的轮回相状:有情生命与生俱来就有“无明”烦恼;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为多生累劫所造的因,遇缘投胎转世的过程是“行”;生命轮回的主体,我们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
  • 佛教到底认不认可轮回?
    答:那位高人说的很对,他说佛教不承认轮回是正确的。意思是轮回乃是生灭法,而我们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承认了轮回则代表我们将永远无法突破这个轮回的生灭法,永远无法突破六道轮回,这与佛法是相违的。所以他说佛教不承认轮回是对的。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所谓六道轮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
  • 佛家生死感悟的文案
    答: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5.不要去责怪你人生里的任何人,好的人给你快乐,坏的人给你经历,最差的人给你教训,最好的人给你回忆,别人怎么对你?那是因果,你怎么对别人?那就是修行。6.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
  • 《西藏生死书》了解生死能让人更好地放下和前行
    答: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著 一、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探讨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的书,通过看序言了解到,作者写的是一部关于生命死亡的书,想用佛教的道理讲清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全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还有实行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
  • 生死的佛学解释
    答:此生死之苦痛,佛教将之列为四苦或八苦之一。或将生相依其形状分成胎、卵、湿、化四生;将死相分成命尽死、外缘死二种。亦有将生死分为一期生死与刹那生死。前者又称一期生灭,系指有情宿于母胎的刹那至一生终了而死;后者又言刹那生灭,指此一生涯的每一刹那,色心重覆生住灭。(二)指生死轮回︰...
  • 走进西藏,感悟生死
    答:他们对生死的理解非常简单,生死在呼吸之间!他们相信肉体会“死”,而“灵魂”会永生!在西藏,对“死亡”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死了,就像装满了酒的容器,把酒倒在了另一个地方而已。我们看到已经死去的肉体就是那个无用的空瓶子,酒依然还在,只是换了个容器而已!灵魂依然还在,只是抛弃了...